-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展簡史(大字本)
政治思想史中世紀晚期(修訂版)/政治觀念史稿(卷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581029
- 條形碼:9787567581029 ; 978-7-5675-8102-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治思想史中世紀晚期(修訂版)/政治觀念史稿(卷三) 本書特色
《政治觀念史稿》全面揭示西方政治觀念的歷史脈絡,是政治觀念史與政治史結合的卓越嘗試。
第三卷《中世紀晚期》深入挖掘中世紀后期上演的一場“文明的分裂”——對神圣帝國的熱望逐漸消退,超越與內在、教會與政治、神性與人性、信仰與理性開始分道揚鑣。
中世紀晚期的思想家都已經帶有現代面目,他們無不訴諸個人權威和智識分析,以求理解作為一種權威理想的神圣帝國的消失。
與中世紀世界觀在理論上的解體對應,西方憲政傳統在政治實踐領域開始形成,隨之而來的是代表機構的存在與公共意識的增長之間的分歧。
政治思想史中世紀晚期(修訂版)/政治觀念史稿(卷三) 內容簡介
本書已出版,此次重版修訂原版若干錯誤。Eric Voegelin是當代很有原創性和影響力的哲學家,他在《政治觀念史稿》中對西方政治思想目前的重要問題作了梳理,并分析了傳統思想的崩裂,以及從中產生新秩序的可能性。本書是《政治觀念史稿》第三卷,討論中世紀晚期思想史,涉及對時代特征及但丁、馬西利烏斯等思想家的分析。
政治思想史中世紀晚期(修訂版)/政治觀念史稿(卷三) 目錄
英文版編者導言
第三部分神圣帝國(卷二續)
四 教會與諸民族
第十三章 時代特征
一 中世紀與文藝復興之間的懸疑
二 政治重心向西部轉移
三 教會與諸民族之間的沖突
第十四章 絕對教宗制:羅馬的吉萊斯
一 《一圣教諭》
二 羅馬的吉萊斯(羅馬努斯)
第十五章 法國王權
一 國王權力問題
二 獨立于皇帝的權力
三 巴黎的約翰:《論國王與教宗之權力》
四 靈異的王權
五 安茹的查理
六 迪布瓦
第十六章 但丁
一 政治思想家的孤立
二 精神脫離于政治
三 精神的實在論:人間天堂
四 文體與權威符號
五 《書信集》
六 《論世界帝國》
七 《煉獄》第29-33篇的愿景
第十七章 帕多瓦的馬西利烏斯
一 德意志憲政發展之開始
二 《和平保衛者》
三 與亞里士多德的關系
四 有機體比喻
五 世間的代表性權威問題:立法者
六 有限政府:意大利主義
七 阿威羅伊主義的自然論
八 領頭部分
九 紛紜戰國
十 法
十一 基督教與教會
十二 隱秘教義
十三 技術政治論
第十八章 奧卡姆的威廉
一 一種理論模式:威廉的問題
二 唯名論和唯信論
三 世俗文明以及教會之退出
四 方濟各會唯靈論的*后階段
五 威廉的政治學方法
六 法律理論
七 此世秩序與貧窮儀規
八 教宗與教會
九 帝國
十 將本體化簡為關系
十一 終極決斷權:公會議
十二 結論
第十九章 英國民族政治體
一 島國特性:干擾因素之闕如
二 趨向整合的情緒:《大憲章》
三 制度
四 符號
五 代表制
六 福蒂斯丘
第二十章 從一統到教區的基督教
一 教會組織的轉型
二 英國的反應
三 威克里夫:總體特征
四 地區性的精神運動
五 英國的唯靈論:《耕者皮爾斯》
六 威克里夫:學說
第二十一章 帝國區
一 次帝國政治
二 《金璽詔書》
三 城市國家
四 里恩佐
第二十二章 公會議運動
一 “大分裂”:公會議
二 高盧主義和政教協約
三 《論公教和諧》
索引
譯后記
政治思想史中世紀晚期(修訂版)/政治觀念史稿(卷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美籍奧地利歷史哲學家和政治哲學家,20世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用尤金·韋伯的話說,沃格林“將復雜的哲學反思與具洞察力的歷史探詢融為一體,把認知、理解、存在的開放性以及洞見的深度結合起來,并由此成為我們這個時代偉大的歷史哲學家”。
代表作有《政治觀念史稿》八卷本,《秩序與歷史》五卷本。
譯者簡介:
段保良,生于1978年,云南保山人,武漢大學學士,北京大學碩士、博士,執教于陜西師范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