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陳寅恪家史 本書特色
★ 16開精裝,人民出版社出版
★ 知名學者張求會長期從事陳氏家族的文獻整理和研究,早在2000年即已出版《陳寅恪的家族史》
★ 《陳寅恪家史》在《陳寅恪的家族史》的基礎上重寫,且新增15萬字。一冊在手,盡可透視陳家二百年發展脈絡
★ 本書積淀深博,考證扎實,文筆謹嚴,在百年巨變的時代畫卷中,濃縮了陳氏家族的苦難史、奮斗史,也濃縮了中國近代史、文化史,既有學術價值又有文化價值
本書是一部全面展示陳寅恪家族二百年奮斗歷程的史學研究著作。
知名學者張求會以大量史料為基礎,結合相關研究成果,介紹了義寧陳氏的起源和陳偉琳在家族崛起過程中的奠基作用,重點評析了陳寶箴的仕宦生涯、維新變法的理念與實踐,以及陳三立所參與的政治經濟活動、交游情況和詩文創作成就,凸顯出陳氏家族自覺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特質,從而為研究陳寅恪的道德學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性支撐。全書材料周全詳備,考證嚴謹細致,立論通達公允,文筆流暢古雅。
陳寅恪家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面展示陳寅恪家族二百年奮斗歷程的史學研究著作。
作者以大量史料為基礎,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通過講述義寧陳氏數代先賢的事跡,勾畫出中國近代目前這一有名家族的發展脈絡。書中介紹了義寧陳氏的起源和陳偉琳在家族崛起過程中的奠基作用,重點評析了陳寶箴的仕宦生涯、維新變法的理念與實踐,以及陳三立所參與的政治經濟活動、交游情況和詩文創作成就,凸顯出陳氏家族自覺傳承與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特質,從而為研究陳寅恪的道德學問提供了豐富的背景性支撐。全書材料周全詳備,考證嚴謹細致,立論通達公允,文筆流暢古雅。
陳寅恪家史 目錄
楔子
**章 客家驕子──義寧陳氏之源
“吳頭楚尾”之地——棚民——始遷祖——義門之后——懷遠籍——興旺之始——鳳竹堂——地方名流——竹塅陳氏
第二章 崛起于隴畝──陳偉琳
開明的家法——奠基者——**次壯游——梯云書院——長子樹年——七歲的英才——破天荒——同一年——團練創立——臨終遺訓——兩種文化之戰
第三章 時勢造英雄──陳寶箴(上)
京師游歷——運糧奇計——圓明園之火——浴血東南——四覺草堂——引路人——“海內奇士”——兩次調停——楊家牌之戰——候補知府——平苗撫苗——告別竹塅——小試牛刀——河北道——樹年之死——王樹汶案——故鄉行——黃河難清——初承衣缽——歲在庚寅
第四章 戊戌不務虛──陳寶箴(下)
治鄂佳績——甲午之恥、乙未之諍——新任湘撫——湖南情結——“開名士行”——務實之舉——南海、南皮之間——“義寧公子”與“瀏陽二杰”——諤爾福與周漢——俞明震與喻兆蕃——山雨欲來——戊戌巨變——傳聞已遠——西山托夢——猝死成謎——文教大業——不以詩文名——中醫之學
第五章 待世非棄世──陳三立(上)
生于憂患——昆弟之恒情——“歲寒松柏”——名士心性——科場苦澀——吏部主事——兩湖教習——強學分會——父子同心——“神州袖手人”——“待世非棄世”——東南自保——辛丑年的含義——“不入帝城”——鐵路總理(上)——鐵路總理(下)——祇洹精舍——薪盡而火傳
第六章 末路之悲歌──陳三立(下)
辮子風波——“馀作前儒托命人”——同光詩魁——“南陳北王”——獎掖后進——南社諸生——詩友鄭孝胥——康梁師徒——泰戈爾來
訪——水厄之疾——國難會議——匡廬息影——*后的歡宴——魂斷舊京——夢留西湖
附:義寧竹塅陳氏世系簡表
征引文獻
后記
陳寅恪家史 節選
陳寅恪家史 作者簡介
張求會,廣東行政學院教授。主要從事江西義寧陳氏家族的文獻整理和研究,著有《陳寅恪的家族史》《陳寅恪叢考》,合作編纂《陳寶箴集》,整理《同照閣詩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