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展簡史(大字本)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023216
- 條形碼:9787214023216 ; 978-7-214-02321-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 本書特色
加州學派漢學研究代表力作! 摒棄西方中心論的視角,從中國和西方兩個角度進行探討研究! “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自1988年開始,迄今為止,出版海外中國研究的學術名著190余種。叢書主編為劉東教授,叢書聚焦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問題,囊括了孔飛力、蕭公權、費正清、魏斐德、史華茲、杜贊奇、謝和耐等海外著名學者的代表性著作。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 內容簡介
《轉變的中國》在廣泛汲取和甄選中西史學近期新成果的基礎上,從經濟變化、國家形成和社會抗爭三方面入手,通過比較中國與西歐之長時段歷史的異同,否定了長期盛行的各種西方中心主義研究框架,也展現了中西社會、經濟、政治史的總體脈絡和各自特點。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 目錄
編者的話
中文版序
鳴謝
導論
上編 經濟變化
前言: 比較經濟史與發展問題
**章 明清及近代中國的經濟變化: 同歐洲的比較
一、中國歷史上的經濟變化諸問題
二、近代早期歐洲經濟成長的動力
三、斯密型動力在中國
四、對斯密型動力的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五、斯密與馬爾薩斯: 中國與古典經濟學
六、結論
第二章 近代早期歐洲與明清時期中國工業擴展的動力
前言
一、西歐的農村工業與人口變化
二、中國的農村工業與人口變化
三、從原始工業化到工業化
四、原始工業化與工業化之比較
五、歐亞各地對于古典經濟學家所謂的“增長極限”的不同反應
六、 技術變化的力量與歷史發展的機遇
第三章 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史與經濟發展
一、20世紀的中國經濟
二、企業的組織變化在中國與歐洲的作用
三、中國農業經濟中的斯密型動力與馬爾薩斯型動力
四、民國時代中國經濟成長的空間層面
五、1949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
六、從歐洲經濟史和發展經濟學中所獲得的更多教訓
七、 經濟史與經濟發展
中篇 國家形成
前言:歐亞國家的形成
第四章 近代國家形成的方向
引言
一、早期帝國的形成及其遺產
二、以長期的眼光看近代國家形成
三、歐洲的國家形成
四、中國的國家形成
五、從歐洲的角度看中國的國家形成
六、維持社會秩序的工具: 一種中國國家形成觀
七、結論
第五章 近代國家形成中的意識形態與制度機構
前言
一、近代早期歐洲及明清時期中國內部的國家—經濟關系
二、民族國家與農業帝國形成中的中央集權及地方秩序
三、中國與西歐的地方秩序諸問題
四、 18世紀對中央控制之追求及其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五、 農業帝國之滑入近代以及“公眾領域”和“市民社會”的出現
第六章 1850年以后近代國家的形成
一、近代世界中的沖突
二、19世紀中國的國家形成
三、20世紀中國國家形成的軌跡
四、從歷史的角度看1949年以后的中國國家
五、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六、中國國家的延續
七、 結論: 歷史上的和理論上的國家形成
下編 社會抗爭
征引文獻目錄
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 作者簡介
王國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歷史系杰出教授,長期致力于用社會科學的方法和比較歷史的方法研究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是本時代*影響力的中國歷史研究者之一,深刻影響了中國史的研究范式。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