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華北考古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618952
- 條形碼:9787514618952 ; 978-7-5146-1895-2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北考古記 本書特色
西方現代考古技術在中國遺址上首次實地考察后形成的考古報告。 “海外漢學泰斗”的學術奠基之作! 1739張圖片,再現二十世紀初遺址文物原始風貌
華北考古記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考古文獻, 同時也是中西學術交流的歷史見證。1909年本書法文版面世, 中國的登封三闕、孝堂山、武梁祠、龍門石窟等遺址由此進入西方學術視野, 成為世界漢學及東方藝術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中國金石學也首次被納入法國漢學的研究領域。同時, 西方現代考古學方法也為中國學界所重視和運用, 推動了中國傳統金石學研究的發展。
華北考古記 目錄
**卷·石闕及石祠卷
前言
**章 緒論
緒 論
**節 祠堂
第二節 石闕
第三節 漢代浮雕藝術及考古價值
第二章 登封縣石闕
**節 太室闕
第二節 開母闕
第三節 少室闕
第三章 孝堂山石祠
**節 石祠外景
第二節 隴東王感孝頌銘文
第三節 八角石柱題銘
第四節 石祠后壁的兩塊石板
第五節 兩側石壁
第六節 三角石梁
第四章 其他各類畫像石
**節 劉家村石刻畫
第二節 焦城村石刻畫 .
第三節 周公廟石刻畫
第三節 南武陽石闕
第四節 六幅石刻畫拓片
第五節 墓祠食堂
第六節 沂州石刻畫
第七節 李翕頌
第八節 菲舍爾帶到歐洲的文物
第九節 濟寧晉陽山慈云寺石刻畫
第十節 持斧男子石刻畫像
第十一節 漢魯恭王墓石刻守卒
第十二節 郭泰墓碑
第十三節 出處不詳的石刻畫拓片
第十四節 射陽石門畫像
第十五節 不其縣令石闕
第十六節 漢代墓碑
第十七節 漢磚
第十八節 漢王稚子闕畫像
第十九節 濟南府公立圖書館匯集的畫像石
第二十節 置于濟南府的另外十塊畫像石
第二十一節 出處不詳的石刻畫拓片
第二十二節 兩城山石闕
第二十三節 汪涅克帶到巴黎的畫像石
第二十四節 勞費爾所公布的石刻畫拓片
第二十五節 關野貞所公布的石刻畫拓片
第二十六節 出處不詳的畫像石
第二卷·武梁祠卷
武梁祠墓群.
**節 墓碑
第二節 考古學家的研究成果
第三節 兩座石闕
第三節 武梁祠
第四節 美妙的祥瑞圖像
第五節 前石室
第六節 左石室
第七節 后石室
第八節 新發現的第二塊畫像石
第九節 孔子見老子的石刻畫像
第十節 損毀的畫像石
第十一節 三面鐫刻的畫像石像
第三卷·石窟卷
緒論
**章 云岡石窟
**節 **組石窟
第二節 第二組石窟
第三節 第三組石窟
第二章 龍門石窟
**節 潛溪寺內的石窟
第二節 E 組石窟:距潛溪寺*近的石窟
第三節 雙窟(G 號窟)
第四節 石獅窟(H 號窟)
第五節 石塔窟(I 號窟)
第六節 雙窟與石塔窟之間的小石窟
第七節 毗鄰石塔窟的南窟
第八節 在全景圖上標示 J 和 K 之間、緊鄰道路的石窟
第九節 K 號窟
第十節 L 號窟
第十一節 M 號窟
第十二節 不平整的洞穴(N 號窟)
第十三節 Q 號窟
第十四節 S 號窟
第十五節 T 號窟
第十六節 大佛(U 號窟)
第十七節 V號窟
第十八節 X 號窟,又稱老君洞
第十九節 Y號窟
第二十節 伊水東側石窟
第二十一節 龍門題記碑文所包含的信息
第三章 鞏縣石窟寺
第四章 濟南府千佛山
第五章 石窟以外的佛教雕塑
**節 少林寺里的兩尊石碑
第三節 碑林里的佛教浮雕畫
第四節 刻于武定元年(543 年)的畫像石
第五節 刻于北魏正光六年(525 年)的佛座石刻畫
第六節 圖 437
第七節 圖 434
第八節 圖 430 和圖 431
…………
第四卷·圖譜卷
高句麗古跡圖集
唐太宗昭陵圖集
唐太子恭陵圖集
唐高宗乾陵圖集
武則天皇帝于 700 年為母親修建的順陵圖集
唐睿宗橋陵圖集
唐憲宗景陵圖集
宋仁宗永昭陵圖集
唐代石刻經典古籍圖集
孔林圖集
孔廟圖集
開封府圖集
其他各類銘文圖集
博物館收藏的珍品圖集
西安府圖集
韓城縣芝川鎮司馬遷祠圖集
太原府圖集
五臺山圖集
大同府圖集
圖片索引
譯后記
結束語
華北考古記 節選
沙畹繼承了他所景仰的司馬遷“踐行”的學術傳統——讀萬卷書,行萬里 路。他把實地的田野考察和書房里的潛心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做研究的過 程中,同時到實地進行調查。與同時代的中國金石學家的“訪碑錄式”的專注 于文本收集的方式不同,沙畹的實地調查依托于現代學術的考古學方法,不僅 對碑刻本身做詳細的測量和記錄,同時對碑刻或古物所在的祠堂、墓地、周邊 環境等做仔細的考察和分析。再加上西方的照相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沙畹的 《華北考古記》*終成為劃時代的學術豐碑,他本人也由此成為漢學研究的一 代大師。 沙畹的成就是歐洲學術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代產物。20世紀初,歐洲的考 古學者們開始實地涉足并挺進陌生的地域進行考察與研究。沙畹以其學識和眼 光,選擇了華北作為考察重點;斯坦因(A. Stein)則選擇以和田為中心的絲路南 道,格倫威德爾(A. Gru?nwedel)選擇吐魯番為中心的絲路北道,伯希和(P. Pelliot) 直奔敦煌,盡管他只看到一件敦煌藏經洞寫經,不過,他們*終都通過實地 的考古調查和隨后整理而成的著作,成為各自領域內的學術高峰。沙畹選擇 中國學術*核心的華北、泰山、云岡、龍門,來實現自己的學術抱負,雖然 與競爭更加激烈的新疆寶藏相比,他的考察似乎沒有那么惹眼,但其學術意 義絲毫不減。而且不應忽視的是,在如此繁忙與競爭的時期,沙畹在1903年應 俄國皇家科學院之請,翻譯出版了《西突厥史料》[Documents sur les Tou-Kiue (Turcs) occidentaux],此書成為西方研究中亞史的**參考書;1910至1911年,他又應 友人烈維(S. Le?vi)的請求,翻譯《選自漢文〈大藏經〉的五百寓言故事》(Cinq cents contes et apologues : extraits du Tripitaka chinois),分三卷出版;1911至1913年,他又與 伯希和合撰長文《中國發現的一部摩尼教經典》(Un traite? maniche?en retrouve? en Chine, Journal Asiatique, 10, 1911, pp. 499-617; 11, 1913, pp. 99-199, 261-395),此書成為摩尼教研究的奠基之作;1913年,沙畹又應斯坦因請求,考釋出版了《斯坦因在新疆沙磧中 所獲漢文文書》(Les documents chinois de?couverts par Aurel Stein dans les sables du Turkestan oriental, Oxford),這部著作堪稱整理漢晉木簡和西域出土文書典范。沙畹之偉大,正在 于此。 我曾給中華書局出版的《沙畹漢學論著選譯》寫了一篇代序的文章,題為 “沙畹著作的接受與期待”,在文中我對比馮承鈞翻譯的《西突厥史料》等邊 疆史地、求法僧行記等論著,指出支撐沙畹學術殿堂的幾塊巨大的基石還沒有 人翻譯。可喜的是,中國畫報出版社敦請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袁俊生先生,將 此書全文譯出,并利用現代排版技術將圖片隨文放置,便于學者使用。相信沙 畹這部著作的中文譯本的出版,對于兩漢石刻、墓葬研究,以及云岡、龍門石 窟原貌的追尋,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其學術意義早有相關研究者從不同方面 給予定位,在此我就不贅述了。 沙畹是我所敬佩的學者,為他著作的中文譯本做序,我倍感榮幸。今承安 平秋先生授意,中國畫報出版社副總編齊麗華女史約請,不敢有違,因述沙畹 此書之學術源流與學術價值,聊做序言。 榮新江 2020年2月杪
華北考古記 作者簡介
埃瑪紐埃爾-愛德華·沙畹(1865—1918),簡稱沙畹,是學術界公認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漢學大師。沙畹在國際漢學史上承前啟后,在許多領域卓有建樹,對中國的佛教、道教以及中國的碑帖、古文字、西域史、突厥史、地理等領域都頗有研究,且成就斐然,更是法國西域學、南海學、敦煌學、簡牘學、甲骨學等學科分支的奠基人。 同時他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與新疆文物的學者之一,被視為法國敦煌學研究的先驅者。繼他之后成為法國漢學與敦煌學大師的伯希和與馬伯樂都出自他的門下,被弟子伯希和推許為“第一位全才的漢學家”。 譯者簡介 袁俊生,1955年3月生于北京。1978年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并留校任教。北京外國語學院教師。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巴黎)工作多年,現在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任副教授。主要譯著有中短篇小說《噓——小黑貓成長記》《說煩了愛》《風月趣談》《前世今生》《磨坊信札》;科幻小說《沒有重點的生命》;人物傳記《卡薩諾瓦傳奇》《永遠的小王子》《齊達內傳》《布勒東傳》《阿拉貢傳》《蘭波傳》《杜尚傳》;文學理論著作《超現實主義宣言》;科普讀物《孤獨的真相》;藝術史著作《維米爾》;詩集《心的記憶》;中國近代史專著《中國鴉片史》以及園藝文學讀物《cui情植物傳奇》《傳情植物》等。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