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超值優惠券
¥50
滿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場圖書通用(淘書團除外)

不再提示
關閉
圖書盲袋,以書為“藥”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豆瓣8.5分,廣袤的北美大陸上,散落著神秘的廢棄學校、醫院、劇院、核電站、殯儀館、火車墓地、總統頭像墓地、戰機墓地,完美展示了北美工業、城市化進程中的廢墟之美,帶讀者從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

作者:潘然
出版社:廣東旅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07-01
開本: 16開 頁數: 288
讀者評分:4.3分6條評論
本類榜單:文化銷量榜
中 圖 價:¥33.3(4.9折) 定價  ¥6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022310
  • 條形碼:9787557022310 ; 978-7-5570-223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本書特色

1.蒸汽朋克的視覺盛宴
從廢棄的學校、醫院、劇院、銀行到地下交通系統、核電站,從殯儀館到火車墓地、總統頭像墓地、戰機墓地,完美展示了北美鐵銹地帶尤其是美國工業、城市化進程中的廢墟之美。
2.90后斜杠青年的城市冒險故事
既是需要理智、精密的藥物研究科學家,又是充滿感性和腎上腺激素破表的城市探險者,游走于兩個身份之間,帶你一起探秘這個城市的B面。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北美鐵銹地帶的廢墟為切入點,描寫了作者三年多來為了拍攝廢棄建筑物,深入北美鐵銹地帶的各大城市時發生的有趣的探險故事,還發掘了一些隱藏在建筑物背后的故事,并講述了她觀察到的美國一些城市的居民生活見聞,以及由廢棄建筑物的成因和發展而引起的對城市建設和規劃的思考,有助于讀者全面了解北美各國的發展狀況、風土人情。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目錄

序曲

1 . 在你看來,廢墟是什么?

2 . 與危險共存的城市探險

3 . 城市探險中的基本守則、風險意識和規避指南

名詞解釋

Urbex/Urban Exploration

No Trespassing

Infiltration

Vandalism

Arson

Partner in Crime

Abandoned

Demolish

Repurpose

Refurbish

Restore

Board up

Ghost Town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愛情消失后的蜜月度假村

世界盡頭的火車墓地

它們與世隔絕,直至有人踏入這片山谷——探訪甲殼蟲之墓

從古羅馬、古希臘到拜占庭——探訪廢棄教堂

蒸汽朋克的圣殿——費城電力公司

一座燃燒了五十年的“鬼鎮”——三進寂靜嶺

美國密歇根州

走進底特律——廢墟離繁華只有八英里

番外:底特律廢墟漫游指南

天涯何處是我家?——鄉村路上的廢棄民宅

美國紐約州

紐約州廢棄精神病院探秘實錄

從百老匯、派拉蒙到華納兄弟——紐約州廢棄劇院探尋之旅

廢棄的紐約州交通系統

美國弗吉尼亞州

荒草叢生的總統頭像墓地

美國俄亥俄州

克利夫蘭:我與槍擊案擦肩而過

番外:克利夫蘭廢墟漫游指南

廢墟中的春節——華納·斯瓦西天文臺

兩界之間的過渡地帶——探訪廢棄殯儀館

美國印第安納州

我的賬單付清了嗎——貫穿鐵銹地帶的廢棄銀行

加里:人造城市衰落以后

美國華盛頓州

“*后一役”——遍布全美的廢棄戰機

尾聲,另一段旅程的開端


展開全部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節選

序曲
“在我想象中的未來里,你在洛克菲勒廢墟構成的峽谷中獵麋;你沿著Sears大廈外面的爬藤向上攀巖;你向下望,在地面舂米的人非常非常渺小;還有人在廢棄的高速路上曬著鹿肉條。”
這是《搏擊俱樂部》里面的一段話。也是無數城市探險者為之著迷的、狀似廢墟的、末日降臨以后的未來(future after apocalypse)。 1 . 在你看來,廢墟是什么? 是歷史?是破舊的城市的一部分?是即將被人類遺忘的過去?
2015年開始探訪北美鐵銹地帶廢墟的時候,我剛剛學到“城市探險”這個名詞。所謂城市探險(Urban Exploration),也就是沒有旅游手冊,沒有導游講解,不去名勝古跡,只關心城市里那些廢棄的、危險的、禁止入內的、無人問津的建筑和角落。比如地上廢棄的工廠、醫院、教堂、監獄、戰后留下的堡壘;比如被遺棄的火車、汽車、輪船、飛機;比如停用已久的城市排水系統、地鐵站、防空洞;等等。2002年,TroyPavia在個人博客里總結,城市探險是通過探訪暫時的、陳舊的、廢棄的、因破舊而停用的地方(Temporary, Obsolete, Abandoned, or Derelict places)來對整個城市進行的一種浸入性研究與學習。而在城市探險下有三類分支,其中包括國內大家熟悉的爬樓黨(Roof Topping),只對地下系統感興趣的管道探索者(Tubers),以及像我一樣的廢墟愛好者。
為什么會有人對這些地方感興趣?
每個人的原因都不同,有的人是為了攝影,有的人是為了刺激。而我,或許是自己的廢墟情結,或許是在這眾多廢棄的建筑物內,我感受到了時間流逝的美。那些人類曾經花費大力氣建造的工廠、劇院、學校、軍事基地,時過境遷之后,被不明原因地停用、廢棄,又被無所事事的青少年打碎玻璃、抹上涂鴉,然后逐漸爬滿青苔,接著有草籽落在地板的縫隙中,發芽、生長,慢慢被灌木樹林掩埋起來,風吹日曬雨淋,木頭腐朽墻面剝落,鐵皮一層層銹蝕、爛掉……
在進行城市探險的過程中,我仿佛穿越到了一個人類已經消失后的未來,看到當我們這些不可一世的統治者消失后,地球慢慢還原成本來面貌的過程。而在這個未來里,人類曾經生活過的痕跡一點點消失,植物和動物占山為王。到了*末,能腐壞的都已腐壞,剩余的再不會有變化。
不少科幻作品、電影,甚至電子游戲中,都描繪著這種科學幻想式、人類突然抽離后的境況。而這些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城市之中的廢棄建筑,在某種程度上模糊了幻想和現實的邊界,喚醒了我和眾多城市探險者內心深處對冒險生活、失控感和脫離物質世界的渴望。如果幻想文學中的大災變日(post-apocalypse)到來,真正的野外生存技巧是否有用?在我看來,或許城市生存技巧更加實用一些:爬柵欄,翻墻,鉆地洞,在迷宮般的下水道系統中找到出口,受傷并包扎,等等——有哪里比在廢棄建筑中探險更加鍛煉這些技巧呢?
站在現世,卻看到一個人類消失后的未來,這種時間的可見性可能是這些廢墟在美學意義上吸引我的主要緣由。而透過這些廢棄的建筑,對并沒有寫在書上的城市歷史、眾人早已忘記的過去投去的一瞥,才是*讓我著迷、欲罷不能的原因。或是人為因素,或是因為城市規劃錯誤,或是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而導致的眾多建筑物的廢棄,都不由不引起人的深思。也許人類可以其中吸取經驗教訓,在未來的城市規劃和設計中避免同類錯誤。而另一些死而復生、廢棄后又被重新利用起來的建筑也給我們帶來了別樣的思路:如北京廢棄的798工廠改作藝術區;如紐約世貿中心已作為歷史中心保留下來;申遺成功的日本軍艦島已成為旅游勝地。而其他一些改作他用的建筑,如醫院改學校、賓館改養老院、軍事基地改公園、工廠改博物館等也如火如荼地在全球各地進行著。
2 . 與危險共存的城市探險
自2015年開始探險到現在,底特律、費城、紐約、克利夫蘭、芝加哥、洛杉磯、佛羅里達、匹茲堡、華盛頓等等,美國大城市我基本都去過了,有些城市一去再去,跑了四五趟。而大類型的廢墟如劇院、教堂、學校、工廠、醫院、民宅、倉庫、監獄、銀行、精神病院、軍事基地、戰艦戰機、核電站等,也基本都看過了。令我印象深刻的廢墟數不勝數:有隱藏在森林里首尾相連成群結隊的數十輛火車電車,有隱藏在大都市如紐約、費城、底特律、洛杉磯市中心和仍在使用的建筑物混為一談的廢棄教堂,有由于人為錯誤多年未曾使用的度假村,有早已廢棄多年如今已變成心照不宣的毒品交易點的工廠……
往往到一個新的城市,還來不及觀光,我就一頭扎進了暗無天日的某個地下隧道,不搞得渾身臟兮兮、肌肉酸痛是絕對不會鉆出來的。有一次去一個廢棄的教堂,我和 Chris從地面上的一個泥巴洞里鉆進去,踩著一個破破爛爛的梯子往下爬,而這個梯子卻是搭在一輛購物車上,一用力,那個購物車就滑了起來。而在這個過程中,我曾遇到的危險也數不勝數:有一些來自這些廢棄的建筑物本身,扭傷,被釘子劃破手,從某個廢棄劇院一樓摔進地下室,等等。而這些建筑物大部分年久失修,除了腐壞的地板,暴露在外的石棉保溫層,也有隨時可能落在頭上的天花板碎片。我有過在某個龐大的廢墟中迷路的時候,有過爬上一個斷壁殘垣卻找不到下去的路的時候,有過因天氣忽變而被困在廢棄的度假村里過夜的時候。而*嚴重的一次受傷,是一腳踏穿了某個廢棄的火車地板,地板割破了我的牛仔褲,在我腿上留下了數道血痕。
而另一些危險卻來自人為因素:很多廢棄的建筑所在的街區都不是那么安全的街區,底特律、克利夫蘭、芝加哥、巴爾的摩市中心的美國非裔人口聚居區就不用提了,而在荒郊野外的工廠、教堂、度假村很可能是流浪漢的住處,甚至更危險的,是大麻或者毒品的交易點。威廉·斯佩爾曼(William Spelman)在《廢墟:像磁鐵一樣吸引著犯罪者》(Abandoned Buildings: Magnets for Crime?)一文中出示了一組統計數據:在遍布北美的廢棄建筑中,未封閉及未加裝安保措施的廢棄建筑中,83%的建筑都曾被用于非法活動,其中四分之一曾被用于交易制造或使用毒品等非法藥物。而有廢棄建筑存在的街區,警察局接到關于非法藥物的報警電話數量是其他街區的3.2倍,入室搶劫和盜竊的報警電話數量是其他街區的1.8倍。
值得慶幸的是,從2015年到現在短暫的探險生涯中,我尚未遇到命懸一線的危險情況。唯有兩次和槍擊案擦肩而過分別發生在2018年2月的克利夫蘭和2019年4月巴爾的摩。 2018年2月,我和Isabel、Blake、Ben探險結束回到賓館,剛打開電視就看到一條滾動新聞從屏幕下方跳了出來:“今日下午四時半,本市東區102街槍擊案,一人死亡,四人受傷。” ——離這條街很近的一所廢棄學校,正是我們當日探險的地方。2019年我又一次經歷了相似的事件。在巴爾的摩探險結束的那個晚上,我和Chris開車到一個紅綠燈本應直走,卻看到一個當地人打手勢示意禁行,并讓我們右轉。我降下車窗正要和他解釋我們的賓館應該直行,耳邊便傳來了不近不遠的一陣槍聲,我們立刻從善如流地一踩油門離開了這個是非之地。
除此之外,我個人感覺*不安全的兩個美國城市是:犯罪率永遠排名**的圣路易斯和雖然整體城市暴力犯罪率不算高,但卻非常集中而濃縮的芝加哥南區。和我同去探險的Nick,一個身高兩米的壯漢,在美國探險近七年的資深玩家,在路上反反復復確認油箱是否加滿,就是為了減少在這兩個地方下車的頻率:“有多快走多快,咱們*好是別在這兩個地方停留。” 至于國人心目中的“犯罪天堂”——底特律,同這兩個地方比起來有些小巫見大巫,雖然暫時仍然不算一個安全的城市,但相對而言也不算非常危險。
《大西洋月刊》旗下的專注都市內容的《都市實驗室》(citylab)在2019年2月份發表的一篇觀點認為,把某個街區或者某些建筑和犯罪率的高低聯系上是一直以來新聞媒體的一個非常荒謬的做法。做出暴力犯罪的是不到人口總數0.6%的人,和人種或街區并無直接聯系。然而無論是人們的印象錯與對,在一些城市,某些案犯對廢棄建筑卻是情有獨鐘。在本書的某些章節,可以通過我的探險經歷一窺這些犯罪的痕跡。
城市探險在某種程度上是和危險相伴相生的。無論時間長短,都沒有一個人能聲稱自己可以進行一場完全安全的探險活動。而在另一種程度上,這些無法規避的風險也是城市探險吸引著全球各地的玩家前仆后繼充滿熱情地投身其中的另一個原因。
3 . 城市探險中的基本守則、風險意識和規避指南
除了照片什么都不留下,除了腳印什么都不帶走(Take nothing but photos.Leave nothing but footprints),這可能是城市探險中的**守則。涂鴉、用筆在建筑物上留名字(Tagger)、煙幕彈,都算是破壞(Vandalism)的一部分;而從廢棄的建筑物中拿紀念品,則算是盜竊的一部分。甚至飲酒,都可以在公眾場合飲酒罪名起訴。
所以,諷刺的是,雖然這些建筑物早已被眾人遺忘,但它們并非無人看管的,也并非徹底的廢棄。它們的所有權,或者仍在公司或私人手中,或者屬于州省政府或國家。到底什么算得上廢棄建筑?在本書正文部分不同情境下討論了多次:或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沒有一座建筑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廢棄。同時,由于廢棄建筑天然的危險性,在進行探險中就不可避免地要注意個人保護。縱觀全球城市探險玩家,為了個人愛好進行體能訓練的比比皆是。進入廢墟時,準備頭盔、靴子、手套等物也必不可少。遵循當地社會安全管理;不以“探險”之名進入任何禁區;不破壞、不帶走、不留下,既是保護廢棄建筑,也是保護自己。熱愛城市探險,卻也不可將生命安全置于個人娛樂之上,這是每個城市探險玩家應該牢記在心的守則。
我們日常所居住的城市,并不如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安全。現代社會更加強調有序,人身安全可以精確控制到米、秒,氣候被精準調節到適合人體的22度,你甚至可以坐在四季如春的觀景臺上,一邊喝雞尾酒,一邊觀賞過去只有攀登者才能見到的高山懸崖風光。而即便是所謂的冒險活動、蹦極、跳傘等極限運動,以及旅行社打出的體驗式冒險旅行,保護措施和旅行計劃也是經多人反復計算研究才確定下來的。無怪乎一種流行的說法是,“大探險時代”(Age of Discovery,又稱探索時代、大航海時代等)早已結束。
而實際上,探險時代并未結束,它在摩登社會通過“城市探險”這種另類的方式繼續存活下來。“冒險精神永存”,或許是城市探險的意義之一。
而另一種意義,則是每一個城市探險者在無意識之下完成的,對歷史和建筑忠實而完整的記錄。這里說的歷史及建筑,并非課本上的歷史或者某個城市的旅游景點,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每個街角的,不起眼的便利店、銀行、診所。
旅游時我們經常好奇的一個問題無非是,為什么這個建筑如此重要?大多數情況下,而答案往往來自于導游、書本、宣傳畫冊、文字或者音頻的指示牌。我們很少能直接和這些建筑對話。而在城市探險的過程中,*常見的情況是許多建筑在未曾完整地正式記錄之前,已經由于天災人禍坍塌、拆除而徹底消失。這里說的天災人禍,包括常見的火災、疏于管理,也包括爬藤植物及苔蘚類植物的侵占并腐蝕、樹木長進建筑或倒落在建筑上而毀壞建筑的地板及天花板等結構、持續降水直到建筑的木質部分由于飽和而坍塌,等等。
在我過去幾年的探險中,這類例子屢見不鮮。比如眾多廢棄的柯克布萊德精神病院,不僅在建筑學上和精神病學發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也仍有不少尚未搬走的病歷、醫學記錄、病人的個人物品等,卻由于人為的不重視而隨著一場火災、某棟倒塌的墻壁而徹底消失在歷史的書頁之間。
這眾多廢棄的建筑曾經的主要用途雖然已經消失,但是它們并未死亡。從一扇破碎的窗戶,或者一個充滿泥水的下水道,或者一道攀滿爬墻虎的柵欄,我溜進了一座又一座城市的B面。這些將城市B面展現在我們面前的“裂縫”,被我統稱為日常生活的終結點。而通過這些終結點,我看到了許多自己以前并未曾意識到已經失去的生活方式和歷史,以及曾習慣性地忽略的周圍發生的變化 。
Heterotopian(異托邦)既不是我們慣常熟悉的Utopia(烏托邦),也不是科幻作品中常見的Dystopian(廢托邦:另稱反烏托邦),而是真實存在的、卻需要用想象力去理解的一個社會形象。
而城市探險,正如通過我們日常生活的終結點潛入隱藏在不同城市中的異托邦;同時,這些探險活動,或許在某種程度上,是溝通異托邦和日常社會的一種別樣媒介。
在建筑廢墟、人文廢墟及探險活動過程中發生的一切都真實存在,卻由于種種原因隱藏在大眾視線之外。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描述,并試圖解釋,我也是其中的一員。
常常被問到同一個問題:遇到這么多危險,值得嗎?
其實沒有什么值得不值得的,就像熱愛旅行的人不可避免地會遇到丟護照被騙錢等意料之外的事,伴隨探險而來的,也是各種無法預測的突發情況。在路上,不可控的因素從來不可能消失,而這些突如其來的狀況,卻讓人變得更能坦然面對突發情況,也更能接受即興而起的旅程,仿佛是學會了和自己相處。
有一次帶著一個朋友去羅切斯特(Rochester, NY)一座廢棄的商場,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地下室一片積水中我們兩個的手電都受了潮,失去了光源。后來當然是平安出來了,朋友說我“你當時可真鎮定”——其實我當時怕得要死。而每當這個時候,都特別能意識到自己仍然軟弱,但在努力地活著。沒有放棄遇見更好的未來的可能。
這本書內記錄了我自2015年到2018年游走于北美鐵銹地帶廢墟時的大部分旅程及所見所想,雖沒有名山大川和熱門景色,但卻有很多副我透過這些廢棄建筑看到的生活面孔。城市探險本是個孤獨而寂寞的活動,然而在探險過程中與這些人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卻讓我感覺到生命是如此波濤詭譎,叫人不敢言說。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相關資料












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作者簡介

潘然,80后,北京人,長居加拿大多倫多,是一名研究抗癌新藥的科學家,而同時她又是一名廢墟探險者,三年來她走遍了北美底特律、費城、紐約、芝加哥、洛杉磯等大城市中的廢墟。愛好攝影,擅長拍攝建筑類照片,研究建筑背后的人文故事,目前主要方向為探索北美洲塵封的廢墟及其被遺忘的歷史,曾在多家雜志及網站上發表探險類文章,如《環球人文地理》《時尚先生》等,并曾為《都市畫報》等的封面人物。

商品評論(6條)
  • 主題:

    買的時候沒注意,拿到后看了幾章就后悔死了,這只是一本沒有營養的小資產階級游記…… 光看書名還以為有什么思考呢,唉。

    2023/7/18 16:42:42
    讀者:******(購買過本書)
  • 主題:

    太棒了!插圖好多,是我喜歡的廢墟,各有各的特點,買來收藏著慢慢看。

    2023/3/30 8:05:31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廢墟美國:北美鐵銹地帶行思錄

    線裝,有塑封

    2022/11/17 20:49:35
  • 主題:

    線裝,配圖,內容不錯

    2022/10/28 16:29:32
    讀者:ztw***(購買過本書)
  • 主題:

    內容還可以吧,書價偏高。

    2022/10/18 22:12:01
  • 主題:

    之前在微博就關注了然潘,那篇現實中的寂靜嶺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2022/8/9 10:08:49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