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未來決定現在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3115304
- 條形碼:9787203115304 ; 978-7-203-11530-4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來決定現在 本書特色
全面解析區塊鏈思想與技術; 透視數字貨幣的演進與未來; 展現數字經濟的崛起與遠景。 我們這個時代的瞭望者朱嘉明先生力作隆重上市; 數字經濟領域的集大成之作,把握未來數字化趨勢的必讀之書。
未來決定現在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于區塊鏈、數字貨幣、數字經濟的一部深刻與精彩的著作,視角恢弘,結構完整。編多方面解讀了區塊鏈的思想和科學淵源,揭示區塊鏈技術對當代經濟活動、社會制度、人類文明轉型的重大意義;第二編闡述了數字貨幣的形成與演進,展現數字貨幣體系與構造,特別是法定數字貨幣的意義;第三編描述了數字經濟崛起的歷史過程,以及傳統經濟數字化的不可逆轉趨勢。 本書以區塊鏈、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作為主題,引入相關的現代科學、經濟學、歷史學以及哲學,從不同維度探討區塊鏈、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之間的內在邏輯,使得這部著作具有深厚的思想性和學術性,折射了區塊鏈、數字貨幣和數字經濟過去十余年的優選性圖像。不僅如此,讀者還可以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強烈的理想主義以及嚴謹的治學精神。
未來決定現在 目錄
**篇 區塊鏈
1-1 關于區塊鏈的若干常識問題 / 3
1-2 區塊鏈技術的制度意義 / 9
1-3 區塊鏈的現狀與趨勢 / 15
1-4 區塊鏈是連接傳統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 / 24
1-5 區塊鏈的宏觀本質是集群 / 31
1-6 用怎樣的歷史觀來看待區塊鏈? / 35
1-7 以傳統思維方式理解區塊鏈一定會陷入思維誤區 / 40
1-8 數學未來將更多地嵌入區塊鏈 / 43
1-9 區塊鏈??熵??耗散結構 / 47
1-10 量子計算與區塊鏈 / 53
1-11 區塊鏈證明“范式革命”的存在與價值 / 57
1-12 全面認知區塊鏈的科學特征 / 67
1-13 區塊鏈引發了一場獨特的社會運動 / 74
1-14 區塊鏈與公平/效率及制度選擇 / 77
1-15 區塊鏈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異同 / 84
1-16 產業區塊鏈代表一種未來 / 91
1-17 區塊鏈產業化和產業區塊鏈化 / 95
1-18 區塊鏈與法律的融合模式 / 102
1-19 區塊鏈與數據安全 / 107
1-20 8K+5G+AI+區塊鏈和智能手機 / 110
1-21 鏈接未來 / 113
1-22 區塊鏈與礦業轉型 / 117
1-23 區塊鏈在抗疫防疫中的應用 / 120
1-24 如何理解“醫療新基建”? / 122
1-25 區塊鏈和“時空合作社” / 127
1-26 區塊鏈是重建人類信任的基礎結構 / 133
1-27 區塊鏈??哲學??藝術 / 137
第二篇 數字貨幣
2-1 數字貨幣:從邊緣到中心 / 163
2-2 從貨幣史的重要節點認識數字貨幣與數字經濟 / 180
2-3 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模式 / 210
2-4 2020年代:全球貨幣體系轉型的關鍵十年 / 220
2-5 貨幣多元化的時代 / 224
2-6 數字貨幣與復雜科學 / 231
2-7 認知未來貨幣需要新的思想資源 / 236
2-8 數字貨幣的理想元素 / 242
2-9 數字貨幣對宏觀經濟影響的思路 / 248
2-10 全球加密數字貨幣、區塊鏈和人工智能 / 256
2-11 比特幣:預示未來貨幣形態的實驗 / 271
2-12 Libra:數字貨幣的一種綜合創新 / 286
2-13 未來世界貨幣體系與貨幣金融資源平等 / 291
2-14 人民幣與法定數字貨幣 / 308
2-15 關于穩定幣機制、央行數字貨幣和貨幣競爭 / 312
2-16 對ICO的反思和檢討 / 318
2-17 如何認識STO前景? / 327
2-18 區塊鏈、數字金融與數字經濟 / 339
2-19 數字貨幣與“實事求是” / 359
2-20 數字貨幣對古典貨幣理論和新貨幣理論的挑戰 / 365
第三篇 數字經濟
3-1 認知數字經濟時代 / 379
3-2 數字經濟六十年:從“奇點”到“大爆炸” / 381
3-3 數學思維,數字技術與數字經濟 / 396
3-4 構成平行世界的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 / 410
3-5 數字經濟、區塊鏈與法 / 420
3-6 判斷與預測全球經濟趨勢 / 425
3-7 對現代化脆弱性的反思 / 431
3-8 互聯網文明對中國制度轉型的意義 / 439
3-9 金融—科技的一體化 / 454
3-10 科技:正在改變經濟增長的周期與模式 / 468
3-11 科技VS人文 / 477
3-12 新技術革命:人文危機,抑或文明轉型 / 480
3-13 金融危機十周年:回顧與思考 / 483
3-14 2008—2018年:數字貨幣誕生、IMF改革、茶黨運動和占領華爾街的歷史邏輯 / 496
3-15 走向衰落的華爾街、硅谷、WTO和IMF / 504
3-16 論“新中性利率”常態化 / 509
3-17 通貨膨脹:是走向死亡?還是正在休眠? / 515
3-18 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一體化趨勢 / 538
3-19 歷史不會熔斷: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九十年后的啟示 / 545
3-20 觀念經濟學原理及其現實意義 / 553
后 記 / 565
未來決定現在 節選
1-4 區塊鏈是連接傳統世界和數字世界的橋梁a 不久前,我參加了聯合國一些機構在紐約組織的一場區塊鏈論壇——“區塊鏈技術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也就是說,這個論壇的宗旨是討論區塊鏈技術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系。我在此次論壇發言的題目是《積極面對全球性信任危機和信任赤字的挑戰》,副標題是“區塊鏈是重建人類信任的基礎結構”。今天與各位分享以下三個問題: **個問題:如何認知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2015年,聯合國公布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共17條:(1)在全世界范圍內消除一切形式的貧困;(2)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各年齡段人群的福祉;(4)確保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受學習的機會;(5)實現性別平等,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6)為所有人提供水和環境衛生,并對其進行可持續的管理;(7)確保人人獲得負擔得起、可靠和可持續的現代能源;(8)促進持久、包容、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促進充分的生產性就業,確保人人有體面工作;(9)建造具備抵御災害能力的基礎設施,促進具有包容性的可持續工業,并推動創新;(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11)建設包容、安全、有抵御災害能力的和可持續的城市和人類住區;(12)采用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13)采取緊急行動應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14)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海洋和海洋資源,以促進持續發展;(15)保護、恢復和促進可持續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制止和扭轉土地退化,遏制生物多樣性的消失;(16)創造和平包容的社會,以促進可持續發展,讓所有的人都能訴諸司法,在各級建立有效、負責和包容的機構;(17)加強執行手段,促進可持續發展伙伴關系。 理解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有幾個“不易”:將人類所面臨的各種嚴重問題羅列出來和加以分類,絕非易事;聯合國所有的成員國,包括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形成這17條共識,絕非易事;在2015—2030年的15年時間里,在世界范圍內落實這17條,絕非易事。 我于2000—2003年在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作。2001年,聯合國和當時的秘書長安南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我在聯合國工作期間深切感到,聯合國需要針對新的、不斷變化的國際形勢修訂《聯合國憲章》,只是我的這種想法可行性很低。如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條目標,其實就是在新時代下對《聯合國憲章》的某種補充。《聯合國憲章》是所有成員國贊同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條目標,也是所有成員國贊同的。在聯合國歷史上,類似這樣沒有爭議的共識是不多的。 第二個問題:人類為什么需要嚴肅解決“可持續發展”? 我本人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條目標的**條、第三條、第四條非常在意。但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條目標是不可分割的。 聯合國之所以提出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是因為人類處于是否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十字路口”。如果人類不能在未來15年有效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人類社會將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不斷改善的社會制度支持“發展”,因而陷入到全方位的“發展”危機之中。所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條目標與每個聯合國成員國都有關系,超越主權、意識形態、宗教信仰、政治制度,與地球上的每個人息息相關。 第三個問題:人類“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人類“可持續發展”所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以下五個問題尤其值得關注: 人口問題。 作為經濟學家,我關心的**個問題就是人口問題。中國*近公布中國人口達到14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從13億到14億用了多少年?從12億到13億用了多少年?從11億到12億用了多少年?從10億到11億用了多少年?中國人口在2005年達到13億;1995年達到12億;1989年達到11億;1982年達到10億。也就是說,從10億人口到14億人口,用了38年時間。 我們這代人經歷了從1950年代到改革開放早期中國人口從5億增至10億的過程,后來再從10億增至14億。我上小學時的北京城,常住人口不足400萬,星期一到星期六街上很少遇到外地人,很多公園里游人屈指可數。中國在1980年代有過關于*佳人口數量的討論和爭論。當時有兩派意見,一派認為中國人口應在10億之內,一派認為應在8億左右。*后不了了之。1958年的世界人口不到30億,2019年至少達到78億。沒有懸念,在未來一代人甚至更短的時間內,世界人口數量可能達到100億。地球可否承受100億人?不下結論。但很可能對地球和相關資源的壓力逼近極限。南亞的印度,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印度支那地區,還有中東,都是人口爆炸的區域。 無論如何,不要輕率和不加前提條件地夸大“人口紅利”,也不要將所謂“老齡社會”的負面影響絕對化。因為為了維系“人口紅利”,或者為了消除“老齡社會”,就要不斷地增加人口基數。這是簡單的算數題。而人口不斷持續增長,擴大就業就成為*重要的社會課題,同時就會增加對地球資源的壓力。在經濟學思想史上,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是了不起的人物,他首先揭示了人口和資源的關系。重要的不是他的結論,而是他的思想。中國的馬寅初也是了不起的,他的《新人口論》的意義至今被低估。 氣候變化問題。 所謂全球氣候問題,主要是指氣候變暖及其導致的各種異常問題。現在,人們對于全球是否變暖是有爭議的。在2012年,就有一些科學家質疑二氧化碳導致全球變暖的觀點。甚至有人直接提出,氣候變暖的提法是“偽命題”。我本人相信并認可氣候變暖的觀點。全球變暖的*直接后果是加快北極和南極、喜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速度。現在已經不是冰川厚度減少,而是冰川在大面積融化、減少和消失。反作用于氣候,會導致加速地球溫度上升,造成水災、旱災、火災及熱浪沖擊,冰封污染物被釋放,海平面升高,后果不堪設想。 現在,北極和南極冰川、太平洋冰川、喜馬拉雅山冰川的融化正在加速。我去年去了北極,今年去了阿拉斯加,親眼看到冰川崩塌,也腳踏很多黑色沙地——那里在三四年前曾被厚厚的冰川覆蓋,一年前還有冰川覆蓋。現存的冰川究竟能持續多久?有樂觀態度,有不樂觀態度。我是相當不樂觀的。不遏制全球氣候繼續變暖的問題,意味著熱力學第二定律所說的“熵”將不可抑制地增加,地球的生態系統將走向失序,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將不復存在。 科學技術“奇點”問題。 如今,沒有人可以否定科學技術的進步,甚至沒有人可以否定科學技術進步的全面性和高速度。科學技術的影響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但是,科學本身的生命力和自我發展邏輯也越來越強大。任何人群,包括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已經無法把握科學技術對生命、對人工智能、對太空、對海洋、對能源,以及對經濟、政治和社會的影響和改變。 例如,因為數字革命導致了數字經濟和數字貨幣的爆炸性發展,這是所有經濟學家始料不及的。現在更為尖銳的問題是,是否庫茲韋爾(Raymond Kurzweil)在《奇點臨近》(The Singularity Is Near)里所描述的時刻正在到來?如果是這樣,人類是否準備好了?我認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不僅沒有準備,甚至缺少基本的思考。所以,馬斯克(Elon Musk)是值得關注的,因為他在與可能到來的“奇點”賽跑。 傳統的“地緣政治”問題。 今天這個世界,畢竟是由近200個國家構成,每個國家都有其主權、人口和地理空間,以及所選擇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每個國家需要制定其經濟、國防、外交的戰略和政策。因此,所謂“地緣政治”的理論和實踐得以豐富。但是,現在的國際關系和地緣政治,畢竟是在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基礎上形成的,其中也有冷戰的影響。自上個世紀后期,IT革命和信息社會的到來、恐怖主義的形成、民粹主義的重新興起、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特別是中國崛起,還有海洋和空間的深度開發,導致傳統的地緣政治體系發生動搖。所以,即使仍舊使用“地緣政治”這個概念,也需要新的思維。 人類本身被改變的問題。 人類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延長。但是,這種延長不是沒有成本的。人類本身正在被改變,被所謂的各類“生命科學”和“基因工程”改變。從“基因編輯”到各種各樣藥品和醫療技術,再到轉基因食品,正在全面進入人的身體。 2018年,賀建奎修改一對雙胞胎基因事件,不僅超越了倫理底線,而且敲響了人類本身可以被所謂“科學”改變的警鐘。在某些科學家和精英追求所謂“完美人類”的背后,其實是人類正在失去對自身的控制能力。 如果考慮到機器人、大腦接口芯片技術,乃至影響人類心理的藥物和硬科技的發展和應用,未來的人類很可能不再是今天的人類。所謂“人類3.0”已經不僅是理論,正在成為現實。電影《銀翼殺手2049》展現的另類人類,似乎也正在走來。如果人類本身發生改變,人類文明的基礎和模式自然會“異化”。這樣的問題已經突破了前些年關于“后人類”的認知框架。 第四個問題:平行世界和區塊鏈問題 因為信息社會推動著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的到來,人類進入到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之中的境地。 一個是傳統的物理和物質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傳統農業生產、農民、農村并沒有完全消失,繼續存在于身邊。同時,工業社會還在持續擴張,從機械、機器到汽車、家用電器,工業產品無所不在。中國民眾經歷了街上幾乎沒有汽車到汽車遍布的過程。還有,農村逐步消亡,城市爆炸性增長。即使在世界范圍內,物質匱乏的貧窮時代也正在走向消失。所以,人們不得不討論諸如生產是不是過剩、產能是不是過剩等問題。 另一個是信息社會,基于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建立起來的新世界。在這個世界里,生產要素完全不同。傳統世界的生產要素是勞動力、資本、土地等,而在信息世界,主要生產要素是數據、信息、知識,整個社會*終要向數字經濟和數字貨幣轉型,其*重要標志就是“數字化”。在數字貨幣或者數字化世界,需要認知數碼科學、計算機科學,或者算法的基本原理。現在,以數字經濟和數字貨幣作為經濟基礎的數字社會已經來臨,而且開始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改變人們的生活模式。 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辦法像理解和體驗物質世界那樣,理解已經開始主導我們的數字經濟時代的本質。數字經濟或者數字社會的來臨,并不取決于我們是否理解和懂得數字經濟和數字社會。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并非是**次。當工業革命發生的時候,絕大多數人也并不理解和不懂得工業社會。 現在,兩個平行世界的關系正在加快演變,傳統經濟在將來的宏觀經濟中所占的比例會越來越小,就像當年農業占比越來越小一樣,而數字經濟的比重正在急劇增長,就像工業革命之后的制造業一樣。在中國,數字經濟比例已經達到30%,假如超過50%,乃至達到60%、70%的時候,整個社會形態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樣的過程不會很長,很可能只需要十年到二十年的時間。 人們需要在這樣廣闊的歷史場景下認識區塊鏈。區塊鏈不是一種傳統技術,而是一種將兩個世界聯系在一起的方式、一種新的基礎結構,或者說,是連接傳統世界和數字世界的一座橋梁。現在距離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目標,還剩下十年的時間。在未來十年內,世界經濟、政治、社會將發生重大轉型,而區塊鏈技術將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實現17個目標,不僅要繼續解決傳統物質世界、傳統經濟政治體制下的挑戰,而且要解決信息社會、知識社會和算法社會所產生的新挑戰。 現在的80后、90后,甚至00后,從20歲到40歲這幾代人,生存空間跨度很大,不僅同時生活在兩個世界里面,而且更為熟悉非物質世界和虛擬世界,肩負著前所未有的歷史使命,就更要拓展視野,更要努力學習。 人類正在進入學習與工作、學習與生活完全融合的時代。
未來決定現在 作者簡介
朱嘉明,經濟學博士、教授,長期從事數字經濟理論研究和實踐。現任數字資產研究院( C I D A )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投資協會數字資產研究中心專家組組長。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