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展簡史(大字本)
公正話語問題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3654
- 條形碼:9787520373654 ; 978-7-5203-736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正話語問題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很終成果,結項等級為“優”。本書是一部關于公正話語問題的基礎理論研究,較具開創性地提出了“公正話語”的引導性論題、基礎性思維與基礎性內容:一方面,本書較為系統地提出并論證了話語、政治話語與公正話語的義界,從政治哲學的高度厘清與闡釋了與“公正話語”相關的關鍵性重要概念;另一方面,本書有針對性地論證了公正話語的基本內涵,闡明了當代中國公正話語的歷史變遷之維、學理基礎之維和現實探索之維,明確揭示了公正話語的核心問題、基本論域和體系要素。本書具有學理性、系統性、前沿性的顯著特點,是關于新興論題的公正話語研究的探索性成果,具有較強的理論思辨性與學術原創性。
公正話語問題研究 目錄
**章 何謂話語:來源、一般特征與義界
**節 話語概念的來源
一 “話語”的哲學來源
二 “話語”的語言學來源
三 “話語”的政治(學)來源
第二節 話語概念的特征
一 從話語的語言本質而言,它體現了人的實踐本質
二 從話語的認識功能而言,它表達人的思想觀念
三 從話語的社會屬性講,話語影響人的政治判斷
第三節 話語概念的義界
第二章 話語的政治哲學之維
**節 面向政治話語的話語理論:發展階段與主要觀點
一 話語理論發展的主要階段及其政治關懷
二 話語理論的政治邏輯
第二節 話語理論的政治邏輯
一 話語理論對政治科學的影響
二 話語理論對政治哲學的影響
三 話語與政治的交互關系
第三節 政治話語分析的出場
一 政治話語分析的主要學說
二 政治話語分析的問題域
三 政治話語分析的理論路徑
四 政治話語分析的方法途徑
第三章 公正話語的理論范式:發現而非創制
**節 學科歷史中的公正話語要素
一 公正概念的話語性
二 學科話語轉換中的公正話語
三 公正作為嚴格話語分析的政治概念
第二節 公正話語思維的出場
一 “公正定義問題”:公正話語思維的核心觀照
二 公正概念的解釋性論證:公正話語思維的雛形
三 公正話語的特殊性:公正話語思維的顯現
第三節 被發現的公正話語
一 目的:真正揭示公正話語的特殊性
二 方式:公正話語是被“發現”的
三 實踐性建構:不同于公正理論的公正話語
第四章 公正話語的西方譜系及其體系化
**節 西方公正話語的古典譜系:面向政治德性及其教育
一 古典政治德性的回歸:必要性與可能性
二 古典政治德性的內容:政治正義的基礎
三 古典政治德性的養成:政治性教育的出場
第二節 西方公正話語的近現代譜系:面向自由主義的政治使命及其超越
一 自由主義公正話語的結構內容
二 自由主義公正話語的主題
三 自由主義公正話語的實現危機
第三節 西方公正話語的當代譜系:面向西方中心的“轉型公正”及其批判
一 西方公正話語的當代內容:“轉型公正”的理論出場
二 轉型公正話語的基本要義:在人的公正與全球公正之上
三 人的公正與全球公正的真實屬性:帝國化的現代趨向
四 帝國化現代趨向的實踐本意:全面的等級化
第五章 馬克思主義的公正話語:基礎、論爭與體系
**節 何種語境: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基礎論析
一 面向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語境論
二 急劇變動中的規律性歷史語境
三 始終如一的“情感性”階級語境
第二節 超越“有”或“無”:關于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基本論爭
一 “馬克思有無公正理論”的三種話語解釋模式
二 面向公正的高階解釋
三 對一般性辯護的揚棄
四 轉向政治話語性的詮釋思維
第三節 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偉大飛躍
一 真正的反思:對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基本厘析
二 科學的澄清: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歷史省思
三 歷史的超越:馬克思主義公正話語的“科學-革命”要義
第六章 當代中國的公正話語:話語體系構建的基礎與探索
**節 探尋公正話語的中國之維
一 任務:面向回歸的意義
二 素材:堅守公正的名義
三 面向:止于政治的終歸
四 基礎:政治關系的調整
第二節 當代中國公正話語的基礎構建問題
一 當代中國公正話語的核心尺度
二 當代中國公正話語的根本性訴求
三 當代中國公正話語的基礎性要素
第三節 當代中國公正話語的體系化探索
一 公正為道: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核心價值
二 公正為綱:治國要道根本在于公平正直
三 公正為感:讓人民群眾體驗到公平正義
參考文獻
公正話語問題研究 節選
《公正話語問題研究》: 首先,當推斯金納等人倡導的概念史學派。在概念史學派那里,語境的確得以具體化、生活化,但是他們的局限仍在于將語境看作一種必要條件,而發現公正概念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的*終目的在于證實(確定)公正的普遍原則,或揭示(解釋)公正的一般內涵,或確定(補充)公正的基本要素。其次,將語境作為公正話語的決定性因素且是公正話語出現的*終目的。不同于概念史學派,這一觀點把語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在“公正話語一政治生活語境”的關系中,后者成為中心,而公正話語及作為其核心內容的公正概念成為被決定(被賦值)的“語言產品”。雖然這樣的語言產品在歷史變遷中也能夠獲得一定的獨特性,甚至成為解釋人們社會關系、衡量政治生活品質或評價性政治價值,但是無論公正話語如何變化,其*終意義不是其本身,而是通過公正話語要實現什么(隱喻)!而“要實現什么”往往作為“語境”被遮蔽在公正概念、價值、原則的具體論證之前了。歷史越晚近,遮蔽就越沉重。因此,如果回歸古希臘公正話語,人們就不難發現,從來就沒有什么公正定義——嚴格地說,“公正即強權”這樣的論述不是現代政治哲學意義上的定義,我們也不應由今天的定義習慣整合裁量古人的公正話語——而恰恰只有公正話語的“意義場域”。哈夫洛克在分析希臘時期的公正觀的時候,就清楚地表達了希臘哲人的公正思想并無“公正之論述”,而只有“培育公正之訴求”的關懷,在他看來“這正是柏拉圖想用自己的哲學規劃來代替的口頭——詩歌的——教育。他在《王制》中拒斥詩人,并試圖將‘正義’——通常被認為是主要的希臘‘德性’——概念化。我們可以推斷,柏拉圖看到了正義的培育是任何教育系統的核心。這引出了一個問題:在純粹口語的和詩性教導的背景下,正義是怎樣的?”*后,將語境作為一種歷史性條件與現實性目標,認為“公正話語一政治生活語境”之間是一種相互影響、互相決定的動態關系。對此,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進行了遞進式的科學闡釋:(1)要從公正話語本身認識這一話語的特性,而不是從公正話語的概念中邏輯地推導出它的基本特征;(2)由社會經濟條件構成的公正話語語境是基本的,它決定了公正話語的共同要求在不同社會中的不同表達;(3)同時,由政治生活條件構成的政治生活語境又為公正話語的相對穩定性和相對共同性提供了合理性依據,這是因為“社會的政治結構絕不是緊跟著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這種劇烈的變革立即發生相應的改變”;(4)公正話語在話語實踐的歷史中,因與不同的社會經濟生活語境結合且為了維系特定的政治生活語境的存續而表現出既統一又有差別的特征,因此公正話語絕不存在普遍有效的形式與普遍傳播的公正話語具有合乎時宜的廣泛有效性之間是有機統一的。當然,雖然政治生活語境是一種具體化,但這種限定并不會影響“話語一語境”的基本關系,而是對問題發生的場域和對象分析的領域進行了限定。而且以政治生活語境為中心產生的“普遍傳播的公正話語具有合乎時宜的廣泛有效性”也不是抽象的廣泛有效性,而是基于實踐目標和現實訴求的廣泛有效性。這在毛澤東關于民主教育的一系列政治價值問題的批判性論述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如在批評彭德懷同志關于民主問題的講話時,他指出:“例如談話(彭德懷關于民主問題的談話)從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等的定義出發,而不從當前抗日斗爭的政治需要出發。又如不強調民主是為著抗日的,而強調為著反封建。又如不說言論、出版自由是為著發動人民的抗日積極性與爭取并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權利,而說是從思想自由的原則出發。又如不說集會、結社自由是為著發動人民的抗日積極性與爭取并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權利,而說是為著增進人類互助團結與有利于文化、科學發展。”由此可見,公正話語既不能跳出特定的歷史條件而獨立,也不能舍棄具體的現實目標而獨存。與此同時,公正話語的意義場域也不是可有可無的,不僅僅是為了某個目標服務的,而是既能通過解釋公正而將特定目標的解釋具體化,使得抽象的目標表述變得可以被日常話語所吸收,在限定的話語范圍、話語基調、話語方式中實現公正話語與其相應的政治生活語境的普遍結合,*終產生了公正話語的連續體。 ……
公正話語問題研究 作者簡介
亓光,1983年生,法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后,中國礦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礦業大學“高端人才計劃”優秀青年學者,主要從事當代政治哲學與中國政治話語問題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出版學術專著4部,在《政治學研究》《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項。已入選“江蘇青年社科英才”“江蘇社科優青”。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