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
>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
-
>
成事:馮唐品讀曾國藩嘉言鈔
全球金融市場的信用評級:歷史.方法與監管反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008639
- 條形碼:9787522008639 ; 978-7-5220-0863-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金融市場的信用評級:歷史.方法與監管反思 內容簡介
本書站在靠前的視野,參閱了國內外大量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對信用評級的歷史發展、技術方法、監管改革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為了有益于理解書中的內容,部分章節還安排了案例,與經濟社會現象相結合。本書可以為金融市場及信用評級行業的從業人員、相關有興趣的人士了解、研究信用評級及風險管理提供有益的幫助,也可以為高校和研究部門的研究人員開展深入研究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全球金融市場的信用評級:歷史.方法與監管反思 目錄
**篇 信用評級的基礎
**章 風險與信用評級的基本框架3
**節 不確定性和信用風險3
第二節 信用評級相關的基本概念16
第三節 信用評級的業務分類26
第四節 信用評級的經濟性和矛盾性30
第二章 信用評級的基本業務流程和方法體系39
**節 信用評級機構的業務準則39
第二節 信用評級的基本業務流程和內控制度44
第三節 信用評級的技術方法體系52
第四節 信用評級分析方法的特點56
第二篇 信用評級的市場發展
第三章 美國信用評級的發展及特點65
**節 信用評級機構的起源和發展65
第二節 信用評級在美國興起的原因77
第三節 美國信用評級行業的特點85
第四章 國際版圖下的信用評級發展97
**節 歐洲信用評級的引入和發展97
第二節 亞洲信用評級的發展和特點110
第三節 俄羅斯信用評級的發展變化132
第四節 大洋洲信用評級的發展135
第五章 信用評級機構的經營模式138
**節 信用評級機構的主要經營模式演變138
第二節 信用評級機構的替代性經營模式分析145
第三節 信用評級行業整合的國際經驗159
第三篇 信用評級的質量檢驗體系
第六章 信用評級符號體系的國際比較169
**節 信用評級符號體系基礎169
第二節 信用評級符號體系的國際應用183
第七章 信用評級質量的檢驗195
**節 違約的概念195
第二節 風險及違約概率的計量方法201
第三節 信用評級質量的檢驗方法208
第四節 信用評級質量檢驗方法的歷史分析218
第四篇 信用評級的技術方法
第八章 銀行信用評級方法及分析229
**節 銀行的復雜性229
第二節 銀行危機的本質245
第三節 銀行風險管理256
第四節 銀行信用評級方法概述261
第五節 國際評級機構銀行評級方法268
第九章 地方政府評級方法及分析288
**節 地方政府債券分析288
第二節 美國市政債券分析293
第三節 地方政府評級方法概況308
第四節 地方政府信用評級方法的國際比較314
第十章 主權信用評級方法及分析329
**節 主權信用評級的發展和分類329
第二節 主權信用評級的方法論337
第三節 主權信用評級的質量分析345
第十一章 結構化金融產品評級方法及分析355
**節 結構化金融產品的發展和特點355
第二節 結構化金融產品的基本結構368
第三節 結構化金融產品的評級方法373
第四節 結構化金融產品評級的質量分析380
第十二章 中央銀行信用評級方法及分析390
**節 中央銀行信用評級的需求390
第二節 法國中央銀行信用評級方法397
第三節 德國中央銀行信用評級實踐404
第四節 中國中央銀行信用評級的發展408
第五節 中央銀行信用評級的比較分析413
第五篇 信用評級的監管
第十三章 信用評級的國際反思及監管改革419
**節 國際金融危機后的反思419
第二節 美國信用評級的監管制度變遷424
第三節 歐盟信用評級監管的歷史變革428
第四節 美國和歐盟信用評級監管框架的對比分析433
第五節 世界其他地區對信用評級監管的一致性變革440
第十四章 國際信用評級行業發展及監管趨勢451
**節 國際信用評級行業改革趨勢451
第二節 金融科技對信用評級帶來的挑戰459
第三節 信用評級機構民事法律責任的規制及反思473
第十五章 信用評級的理論性分析及總結487
**節 信用評級的行業特點——基于雙邊市場理論的分析487
第二節 信用評級的制度性變遷——基于制度經濟學理論的分析497
第三節 信用評級的經濟效用——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503
第四節 信用評級的主要研究主題綜述507
第六篇 中國信用評級的發展和展望
第十六章 我國信用評級的發展歷史519
**節 我國信用評級發展的基本情況519
第二節 我國債券創新產品的發展532
第三節 我國信用評級符號體系540
第十七章 我國信用評級體系的分析與發展建議544
**節 我國信用評級的質量檢驗544
第二節 我國信用評級的問題分析553
第三節 開放環境下我國信用評級的高質量發展路徑558
附 錄
附錄1 國際信用評級監管處罰案例567
附錄2 美國主要消費者信用報告機構目錄572
參考文獻574
后記586
全球金融市場的信用評級:歷史.方法與監管反思 作者簡介
高明,工學博士,高級經濟師。曾在交通銀行、河南工業大學分別從事金融業務、教學和科研工作;2004年從北京理工大學博士畢業后進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至今,長期從事征信和信用評級管理工作,工作期間在中國人民大學獲得世界經濟方向經濟學碩士學位。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第四屆信用評級專業委員會委員。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參與國家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建設,獲得全國銀行科技發展獎特等獎和一等獎;組織或參與完成多項法規、規章、制度等制定工作,包括《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作為主要參與人承擔多項中國人民銀行重點研究課題,獲得表彰獎;在中文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多篇,已出版經濟類專著一部《信用評級理論與實踐分析》,參與編寫出版多部著作和行業發展報告。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