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道德·價值·文化叢書(論語)哲學注疏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3589
- 條形碼:9787030673589 ; 978-7-03-06735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價值·文化叢書(論語)哲學注疏 本書特色
《論語》具有哲學作品的品格,自然當以哲學的方式來對待。體會《論語》的哲學性,自然要與體會古代漢語的哲學魅力結合在一起,即在古代漢語中發現哲學思維。本書的目標是以《論語》為例來闡發中國哲學是形式和實質相統一的系統。“中國哲學”這個名稱的問題在于哲學的實質與哲學的形式很難做到都是中國的。“中國哲學”不僅僅面臨形式的系統問題要解決的困境,還面臨著實質的系統問題要解決的困境。
道德·價值·文化叢書(論語)哲學注疏 內容簡介
《論語》注本眾多,其中有很多難題待解。例如,使用現代漢語進行譯注包含的古今漢語的差異性問題;多義性帶來的選擇及共識性問題;文本的問題域與現代生活提出的問題的對應性問題;文本思想的整體性及層次性問題;闡釋學的基本要素(如時代、作者、文本、闡釋者)之間的視域融合問題;等等。解決上述問題需要把《論語》納入“義理之學”和“哲學”傳統中來進行開拓性的探究。“義理”闡釋傳統當以理學和**為代表,所謂的“哲學”則要承續“中國哲學”學科傳統,這一傳統離不開中西哲學互證。本書自覺承續這一傳統,力求使得《論語》成為中國哲學創新的思想源泉。
道德·價值·文化叢書(論語)哲學注疏 目錄
前言i
緒論《論語》是一種“哲學”1
一、默述1
二、天命3
三、道路4
四、德性8
五、古代漢語指示了哲學嗎9
六、《論語》成為何種意義上的“哲學”19
七、讀《論語》法22
八、何謂“哲學注疏”23
**章學而27
一、學而時習之章27
二、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章33
三、巧言令色鮮矣仁章45
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章46
五、道千乘之國章48
六、弟子入則孝章50
七、賢賢易色章53
八、君子不重則不威章54
九、慎終追遠章55
十、夫子至于是邦章55
十一、父在觀其志章57
十二、禮之用和為貴章58
十三、信近于義章59
十四、君子食無求飽章59
十五、貧而無諂章60
十六、不患人之不己知章61
第二章為政64
一、為政以德章64
二、《詩》三百章65
三、道之以政章66
四、吾十有五而志于學章67
五、孟懿子問孝章70
六、孟武伯問孝章71
七、子游問孝章72
八、子夏問孝章72
九、吾與回言章73
十、視其所以章74
十一、溫故而知新章74
十二、君子不器章75
十三、子貢問君子章75
十四、君子周而不比章76
十五、學而不思則罔章76
十六、攻乎異端章77
十七、由誨女知之乎章78
十八、子張學干祿章79
十九、哀公問何為則民服章80
二十、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章81
二十一、或謂子奚不為政章81
二十二、人而無信章83
二十三、子張問十世可知章83
二十四、非其鬼而祭之章84
第三章八佾85
一、孔子謂季氏章85
二、三家者以《雍》徹章85
三、人而不仁如禮何章86
四、林放問禮之本章86
五、夷狄之有君章87
六、季氏旅于泰山章87
七、君子無所爭章88
八、巧笑倩兮章90
九、夏禮吾能言之章91
十、禘自既灌而往者章91
十一、或問禘之說章91
十二、祭如在章92
十三、與其媚于奧章94
十四、周監于二代章94
十五、入于太廟章95
十六、射不主皮章95
十七、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章95
十八、事君盡禮章96
十九、君使臣以禮章96
二十、《關雎》樂而不淫章97
二十一、哀公問社于宰我章97
二十二、管仲之器小哉章97
二十三、子語魯大師樂章98
二十四、儀封人請見章99
二十五、子謂《韶》盡美矣章99
二十六、居上不寬章99
第四章里仁100
一、里仁為美章100
二、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章101
三、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章102
四、茍志于仁章102
五、富與貴章103
六、我未見好仁者章104
七、人之過也章104
八、朝聞道章105
九、士志于道章105
十、君子之于天下章106
十一、君子懷德章106
十二、放于利而行章107
十三、能以禮讓為國章107
十四、不患無位章107
十五、子曰參乎章108
十六、君子喻于義章108
十七、見賢思齊章109
十八、事父母幾諫章109
十九、父母在章110
二十、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章110
二十一、父母之年章111
二十二、古者言之不出章111
二十三、以約失之章111
二十四、君子欲訥于言章111
二十五、德不孤章112
二十六、事君數章112
第五章公冶長113
一、子謂公冶長章113
二、子謂南容章114
三、子謂子賤章115
四、子貢問曰賜也何如章115
五、或曰雍也章115
六、子使漆雕開仕章116
七、道不行章116
八、孟武伯問子路仁乎章117
九、子謂子貢章117
十、宰予晝寢章118
十一、吾未見剛者章118
十二、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章118
十三、子貢曰夫子之文章章119
十四、子路有聞章119
十五、子貢問曰孔文子章119
十六、子謂子產章120
十七、晏平仲善與人交章120
十八、臧文仲居蔡章120
十九、子張問令尹子文章121
二十、季文子三思而后行章122
二十一、寧武子邦有道則知章122
二十二、子在陳章122
二十三、伯夷叔齊章122
二十四、孰謂微生高直章123
二十五、巧言令色足恭章123
二十六、顏淵季路侍章124
二十七、已矣乎章124
二十八、十室之邑章125
第六章雍也128
一、雍也可使南面章128
二、仲弓問子桑伯子章129
三、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章130
四、子華使于齊章130
五、原思為之宰章131
六、子謂仲弓章131
七、子曰回也章131
八、季康子問仲由章132
九、季氏使閔子騫為費宰章133
十、伯牛有疾章133
十一、賢哉回也章133
十二、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章134
十三、子謂子夏章134
十四、子游為武城宰章135
十五、孟子反不伐章135
十六、不有祝之佞章136
十七、誰能出不由戶章136
十八、質勝文則野章136
十九、人之生也直章137
二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章137
二十一、中人以上章137
二十二、樊遲問知章137
二十三、知者樂水章138
二十四、齊一變至于魯章138
二十五、觚不觚章139
二十六、井有仁彥章139
二十七、君子博學于文章139
二十八、子見南子章139
二十九、中庸之為德章140
三十、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章141
第七章述而143
一、述而不作章143
二、默而識之章143
三、德之不修章144
四、子之燕居章144
五、甚矣吾衰章145
六、志于道章145
七、自行束修章145
八、不憤不啟章145
九、子食于有喪者之側章146
十、子謂顏淵章146
十一、富而可求章146
十二、子之所慎章147
十三、子在齊聞《韶》章147
十四、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章148
十五、飯疏食章148
十六、加我數年章149
十七、子所雅言章149
十八、葉公問孔子于子路章149
十九、我非生而知之者章150
二十、子不語怪力亂神章150
二十一、三人行必有我師章150
二十二、天生德于予章150
二十三、二三子以我為隱乎章151
二十四、子以四教章151
二十五、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章151
二十六、子釣而不綱章151
二十七、蓋有不知而作之者章152
二十八、與其進也章152
二十九、仁遠乎哉章152
三十、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章153
三十一、子與人歌而善章153
三十二、文莫吾猶人也章153
三十三、若圣與仁章154
三十四、子疾病章154
三十五、奢則不孫章154
三十六、君子坦蕩蕩章154
三十七、子溫而厲章155
第八章泰伯156
一、泰伯其可謂至德章156
二、恭而無禮章156
三、曾子有疾召門弟子章157
四、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章158
五、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章159
六、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章159
七、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章160
八、興于《詩》章160
九、民可使由之章160
十、好勇疾貧章161
十一、如有周公之才之美章161
十二、三年學章162
十三、篤信好學章162
十四、不在其位章164
十五、師摯之始章164
十六、狂而不直章165
十七、學如不及章165
十八、巍巍乎章166
十九、大哉堯之為君章166
二十、舜有臣五人章166
二十一、禹吾無間然章167
第九章子罕168
一、子罕言利章168
二、吾何執執御乎章169
三、麻冕禮也章169
四、子絕四章170
五、子畏于匡章170
六、太宰問于子貢章171
七、吾不試故藝章171
八、吾有知乎哉章171
九、鳳鳥不至章172
十、子見齊衰者章172
十一、顏淵喟然嘆章172
十二、子疾病章173
十三、子貢曰有美玉章173
十四、子欲居九夷章174
十五、吾自衛反魯章174
十六、出則事公卿章175
十七、子在川上章175
十八、吾未見好德如好色章175
十九、譬如為山章176
二十、語之而不惰章176
二十一、子謂顏淵章176
二十二、苗而不秀章177
二十三、后生可畏章177
二十四、法語之言章177
二十五、毋友不如己者章178
二十六、三軍可奪帥章178
二十七、衣敝缊袍章179
二十八、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章180
二十九、知者不惑章180
三十、可與共學章181
三十一、唐棣之華章181
第十章鄉黨183
一、孔子于鄉黨章183
二、與下大夫言章184
三、色勃如也章184
四、入公門章185
五、執圭章五、執圭章185
六、君子不以紺飾章186
七、齊必有明衣章186
八、食不厭精章186
九、祭于公章187
十、食不語章187
十一、疏食菜羹章187
十二、席不正章187
十三、鄉人飲酒章188
十四、鄉人儺章188
十五、問人于他邦章188
十六、康子饋藥章188
十七、廄焚章189
十八、君賜食章189
十九、君視之章189
二十、君命召章189
二十一、入太廟章189
二十二、朋友死章190
二十三、朋友之饋章190
二十四、寢不尸章190
二十五、見齊衰者章190
二十六、升車章191
二十七、色斯舉矣章191
第十一章先進192
一、先進于禮樂章192
二、從我于陳蔡者章192
三、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章193
四、回也非助我者也章193
五、孝哉閔子騫章194
六、南容三復白圭章195
七、有顏回者好學章195
八、顏路請子之車章195
九、天喪予章196
十、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章196
十一、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章196
十二、季路問事鬼神章196
十三、閔子侍側章197
十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章197
十五、由之瑟章198
十六、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章198
十七、季氏富于周公章198
十八、柴也愚章198
十九、回也其庶乎章199
二十、子張問善人之道章199
二十一、論篤是與章199
二十二、如之何其聞斯行之章200
二十三、子畏于匡章200
二十四、季子然問仲由冉求章200
二十五、子路使子羔為費宰章201
二十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201
第十二章顏淵209
一、顏淵問仁章209
二、仲弓問仁章210
三、司馬牛問仁章215
四、司馬牛問君子章215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