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莽林深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2195646
- 條形碼:9787222195646 ; 978-7-222-1956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莽林深深 本書特色
在中國大地上,存在沒有在冊的民族兄弟。他們,是什么民族,多少人口,居住何地,如何生存,如何為命運而抗爭、付出,以及為國奉獻,等等,正是本書要敬獻給你的主要內容。 本書以小說的方式截取歷史的一個畫面,反映一個與外界天壤之別的原始部落同命運抗爭的悲壯歷程。
莽林深深 內容簡介
《莽林深深》兩條主線縱橫作品全篇:王大、刀妹各自統攬的求索線,向著沖出原始部落進入高度發展的人類社會試探、拼搏、奮斗的方向挺進,打擊、辛酸、忍耐、屈辱、掙扎、排擠,始終像惡魔一樣緊隨困繞;另一條是圍繞楊潔、曹爾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黃炳成各自展開的對統攬線起著渲染、呼應、烘托、補充的平行線。兩條線巧妙穿插,驚心動魄,離奇荒怪,始終將“野人”與“今人”置于矛盾的激烈殘酷沖突中,從而展現這個不被外界知曉、不被當作人的”莽人”不屈不撓的民族堅強性格和斗爭精神。
莽林深深 節選
《莽林深深》: 層層鉛一樣的烏云籠罩著一八八三年*后一個月。鳥兒在彌漫的霧氣中凄涼地傳遞著信息。整個莽山像銀灰色的巨龍,匍匐在中越邊界中方的脊梁上,忍受著硝煙的侵襲。 如果是在晴天,莽山的高大、厚重、頂天立地,以及莽莽蒼蒼的森林、平緩起伏的峰巒、凌空傲視的雄鷹,一定會展示尊容,盡顯原始風貌的神奇! 對于外界,這里是人跡滅絕的洪荒禁地,是毒蛇猛獸盤踞的天堂,也是瘴氣、毒草、砒潭遍布的地獄。可有誰知道,這里卻隱藏著中國乃至世界族系中名不見經傳,被外界遺忘的原始部落——“莽人”社會。 正因為沒有族名,當地人只得暫借居住地之名而冠之,即莽山居住者的簡稱——莽人(待以后有了正式族名方予正名,懇請這里的同胞委屈并海諒。作者注)。 莽人居地至縣城金平不過二百里地。其間,至莽山下的溝河地帶,一條狹谷往西北延伸,兩面稀疏雜居著金平的邊緣民族。他們以種玉米為主維持生活。峽谷盡頭往縣城方向,山地、丘陵交錯,漢族、彝族為主的多民族混居。種植業有玉米、水稻、香蕉等,養殖業以牛羊為主。縣城坐落在山坳上,周圍是窮山惡水,但強作耕耘之田地居多。而莽人居住的西南面是越南,距海邊不過幾百里。地勢由莽山一直緩慢地延伸至海岸,像一面巨大的綠色旗幟,先莽莽蒼蒼壁立直下,繼而舒舒展展起伏近海。莽人不僅居住在接近山頭的地段,而且山的兩面都分別有中越的兵卒巡邏把守。山外民族的擠壓,國境線的限制,莽人生存的環境和空間可想而知。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莽人,應該是“莽族”(附近的民族有此稱謂)同胞便在這里安營扎寨。與其說是營寨,還不如說是依穴、依樹適者而棲。他們大多尋找背風、避雨、趨高的巖洞,或者灌木厚密的平坦之處居住。少數人家就地取材,砍伐木材,建起“人”字形窩棚。之所以稱窩棚或千腳落地房,是“人”字形棚架上鋪蓋的全是茅草。有的,干脆“游居”:草叢、石板、樹丫、沙坪、溪畔、枯木,都是棲身之所,隨遇而安,順適而就。作為莽人同胞,這環境已經是足以繁衍、生存的凈土了。 在蒼莽之中,綿延起伏的是數不清的山巒。這些山巒,莽人把它們稱為牛背梁子山、福占梁子山、道查梁子山、屏火梁子山、南科梁子山、聚寶梁子山、草棵坪子山、遲了梁子山、粑桃梁子山、勾藤梁子山、愚頭山等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山。莽人主要分布在這些叫得出名稱的山里。從這些山名可以發現,“梁子”用得較多。據了解,將山賦予“梁子”之意,主要是這些山迎著天的一面很像四腳大型動物的脊梁。莽人居住在這些山里,互相往來,常常移居——居無定所。移居,其實是在那個大范圍內,哪里適合就在哪里居住。 莽人居住的莽山(姑且這樣稱謂),海拔大致在一千米至兩千米。這樣的高度,適合霧瘴生存。因而不是霧霾重重,就是瘴氣滋生,很少有藍天白云。這樣的氣候,*適合蕈類生長。這也為莽人的生存提供了方便。 霧霾重生的同時,必然伴隨連綿的陰雨,這是常年糾纏莽人的惡魔。如此惡魔,每年要奪去不少莽人的生命。如果不是這種致命的氣候,莽入肯定人丁興旺,不亞于天下幾萬人的國家或地區。 為了擺脫惡魔的糾纏,莽人一代代與之抗爭,尋求適合自己生存發展的地方,這是后話。 自古以來,人多為大,強者為王,這是稱霸天下的法則。在這個法則下,人口稀少的莽人,是當然的被強食、擠壓、排除的對象。 自然的,人為的重重阻隔,使莽人社會和外界人世相距有如十萬八千里。有不少人甚至不知道他們之外還有別的人世存在。 可有誰知道,這潭與世隔絕的“死水”卻偏卷起波瀾,令人驚厥與同情。 ……
莽林深深 作者簡介
張遠貴,畢業于云南師范大學,云南人民廣播電臺主任記者、高級記者。曾就職于黨政機關。在長期的新聞宣傳工作中,有不少作品獲得殊榮,如《同心高奏跨世曲》《新聞價值應是指新聞的社會有益性》《加強外宣為建設開放云南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樹品牌更樹形象》等。曾獲國務院新聞辦中國國際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系統高級專家獎、云南廣播電視學術論文獎。喜好文學,廣泛涉獵詩詞、散文、小說、報告文學等領域,部分作品被《一衣帶水》《滇海求珠》等國內外刊物收集發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