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文心 本書特色
世界總是一天一天的進步起來,好像你們總是一天一天的大起來,進步起來一樣。即就國文的知識來說,我們做中學生的時候所受的,不是一些繁繁碎碎,像從字紙簏里倒出來的知識,就是整部的《詩經》、《書經》、《易經》、《禮記》,從陳年老書箱里搬出來,教我們讀了做圣賢的。哪里有這樣平易近人而又極有系統的書?即使找出幾本古人寫的,例如《文心雕龍》吧,也是古人說古文的。有些我們急于要曉得的,他們都還不曾想到。就像這部《文心》里面說的文法之類,那位做《文心雕龍》的劉勰就連夢里也還未曾夢見呢。 這部好書是丐尊和圣陶兩位先生特為中學生諸君運用他們多年教導中學國文的經驗寫成的,什么事應該說以及怎么說才好懂,都很細心地注意到,很合中學生諸君的脾胃。
文心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專講讀和寫的書,設定的擬想讀者是中學生,也包括教學環節另一端的中學教師,*初登載于《中學生雜志》,1934年開明書店出版單行本,曾多次重印。 全書以故事經營,具有戲劇性和情景教學的優點,在囊括“關于國文的全部知識”(陳望道序語)的同時,也展示了上世紀30年代前期的歷史氛圍,書中討論的語文教學上的問題今天重看依然具有現實意義。(據“寫在前面”整理)
文心 目錄
序一 陳望道
序二 朱自清
一 “忽然做了大人與古人了”
二 方塊字
三 題目與內容
四 一封信
五 小小的書柜
六 知與情與意
七 日記
八 詩
九 “文章病院”
十 印象
十一 詞的認識
十二 戲劇
十三 觸發
十四 書聲
十五 讀古書的小風波
十六 現代的習字
十七 語匯與語感
十八 左右逢源
十九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
二十 小說與敘事文
二十一 語調
二十二 兩首《菩薩蠻》
二十三 新體詩
二十四 推敲
二十五 讀書筆記
二十六 修辭一席話
二十七 《文章的組織》
二十八 關于文學史
二十九 習作創作與應用
三十 鑒賞座談會
三十一 風格的研究
三十二 *后一課
附錄 重印后記 葉至善
文心 節選
正午十二時的下課鐘才打過,H市**中學門口蜂也似地涌出許多回家吃午飯去的學生。女生的華麗的紙傘,男生的雪白的制服,使初秋正午的陽光閃耀得愈見明亮。本來行人不多的街道,突然就熱鬧起來。 “從今日起,我們是初中一年生了。上午三班功課,英文仍是從頭學起,算學還是加減乘除四則,都沒有什么。只有國文和我們在高小時大不同了,你覺得怎樣?”周樂華由大街轉入小巷,對同走的張大文說。 “我也覺得國文有些繁難。這恐怕不但我們如此,方才王先生發文選時,全級的人看了似乎都皺著眉頭呢! “這難怪他們。我和你在高小時對于國文一科總算是用功的,先生稱贊我們倆在全級中理解力*好,尚且覺得夠不上程度! “今天發出來的兩篇文選,說叫我們預先自習。我方才約略看了幾處,不懂的地方正多哩。你或者比我能多懂些吧! “哪里哪里。反正今天是星期一,王先生方才叫我們在星期三以前把那篇白話體的《秋夜》先預備好,還有一天半工夫呢。我回去慢慢地預備,真有不懂的地方,只好去問父親了! “你有父親可問,真是幸福。我……”失了父親的大文不禁把話咽住了。 “我的父親與你的父親有什么兩樣?你不是可以常到我家里去,請我父親指導的嗎?今晚就去吧,我們一同把**篇先來預備,好不好?——呀,已到了你家門口了。我吃了飯就來找你一同上課去。下午**班是圖畫嗎?”樂華安慰了大文,急步走向自己家里去。 周樂華與張大文是姨表兄弟,兩人都是十四歲。周樂華家居離H市五十里的S鎮,父親周枚叔是個中學教師,曾在好幾個中學校里擔任過國文功課。新近因為厭棄教師生涯,就在H市某銀行里擔任文牘的職務。 暑假時樂華在S鎮高小畢業了,枚叔因為鄉間沒有中學,自己又在銀行里服務,不能兼顧S鎮的家,就將全家移居H市,令樂華投考**中學初中部。張大文原是H市人,自幼喪父,他的母親因大文身體瘦弱,初小畢業后,即依從醫生的勸告和親戚問的商議,令其轉入鄉間的S鎮小學校去住讀,只在年假暑假回到H市來。鄉居兩年,大文在高小畢業了,身體也大好了,便留在H市與樂華同入**中學。兩人既是親戚,兩年以來又同級同學,情誼真同兄弟一樣。 下午課畢后,樂華與大文去做課外運動。闊大的運動場,各種各樣的運動器具,比較鄉間高小的幾有天淵之差。兩人汗淋淋地攜了書包走出校門,已是將晚的時候了。 樂華走到家里,見父親早已從銀行里回來了。檐下擺好了吃飯桌凳。母親正在廚下,將要搬出碗盞來。 “今天上了幾班課?程度夠得上嗎?好好地用功!”吃飯時枚叔很關心地問樂華。 “別的還好,只是國文有些難! “大概是文言文吧,你們在小學里是只讀白話文的! “不但文言文難懂,白話文也和從前的樣子不同。今天先生發了兩篇文選,一篇白話的,一篇文言的。白話的一篇是魯迅的《秋夜》,文言的那篇叫作《登泰山記》,是姚……做的! “姚鼐的吧。這個‘鼐’字你不認識吧。姚鼐安徽人,是前清有名的文章家。” “先生交代在星期三以前要把這兩篇文章預備好呢! “吃了飯好好去預備吧。不懂的地方可問爸爸,現在不比從前了。從前爸爸不和你在一起,自修時沒有人可問!睒啡A的母親從旁加進來說。 “我也許無法指導呢。”枚叔苦笑。 “為什么?你不是做過多年的國文教師的嗎?”樂華的母親這樣問,樂華也張大了眼睛涼訝地對著父親。 “惟其做過多年的國文教師,所以這樣說。一個孩子從小學升入中學,課程中*成問題的是國文。這理由說來很長,且待有機會時再說吧!泵妒逡槐谡f,一壁用牙簽剔牙。 樂華愈加疑惑。恰好大文如約來了。天色已昏暗,樂華在自己的小書房里捻亮了電燈,叫大文進去一同預習。枚叔獨自在庭間閑步,若有所想。 兩人先取出《秋夜》來看,一行一行地默讀下去,遇到不曾見過的字類,用鉛筆記出,就《學生字典》逐一查檢,生字查明了,再全體通讀,仍有許多莫名其妙的地方。 “‘墻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你懂得嗎?為什么要這樣說?”大文問樂華說。 “不懂,不懂。下面還有呢,‘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天空有什么可奇怪的呢?不懂,不懂。字是個個認識的,連接起來竟會看不明白,怎樣好啊!”樂華皺起眉頭,埋頭再細細默讀。 這當兒枚叔踱進小書房來。 “你們看不懂《秋夜》吧?” “難懂,簡直不懂。”樂華、大文差不多齊聲說,同時現出請求講解的眼色。 “不懂是應該的!泵妒逍χf。 “為什么學校要叫我們讀不懂的文章呢?我們在高小讀國語讀本,都是能懂的。”大文說。 “讓我來告訴你們,”枚叔坐下在椅子上說,“你們在小學里所讀的國語課本,是按照了你們的程度,專為你們編的。現在中學里,先生所教的是選文,所選的是世間比較有名的文章;蚴乾F在的人做的,如魯迅的《秋夜》,或是古時的人做的,如姚鼐
文心 作者簡介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中國現代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優秀的語言藝術家”。先后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 葉圣陶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也是五四時期除魯迅之外最重要的現實主義小說家。他還發現、培養和舉薦過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一批青年作者。 葉圣陶在中國兒童文學領域,尤其是童話領域具有突出貢獻。他創作了中國現代首部專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稻草人》,被魯迅稱贊為“給中國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他的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爬山虎的腳》《稻草人》《光明的世界》《小小的船》等被選入中小學生語文課本。 葉圣陶親自編寫過著名的初等小學國語教材《開明國語課本》,編輯過幾十種課本,寫過十幾本語文教育論著,對中國兒童的成長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