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09779
- 條形碼:9787520209779 ; 978-7-5202-0977-9
- 裝幀:精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本書特色
十六國時期(公元304-439年)歷來給人以混亂的印象,除了民族多、政權亂、跨度長之外,各族建立的國家其國號大量重復,且頻繁交替,容易混淆。
十六國承接漢唐,隱于盛世之間。百余年中,各族、各梟雄你方唱罷我登場,疆場上鏖戰不休,朝堂內傾軋爭斗,風時時并起,亂世紛爭處處悲情,傳奇性與可讀性。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帶你重新領略那個諸族紛爭、戰火紛飛的年代:有反殺不斷的西燕,十年內連易七主,更有三世而亡的前燕、后秦、大夏、南涼,二世而亡的南燕、翟魏,僅存一世的冉魏、譙蜀:有雄才大略苻堅、拓跋燾、石勒,更有殘忍暴虐石虎、苻生:有絕地反擊苻登,有酒醉陣前被俘劉曜,更有死于廚子刀下的前涼國主張祚:有老謀深算的梟雄苻洪、慕容垂,也有拍案而起大搞清洗的梟雄冉閔:有千古良相王猛、謝安,有赤膽忠心而無所用的祖逖……列國林立,處亂世而身不由己,令人擊節扼腕。低回不已。
正是
晚云陰映下空城,六代累累夕照明。
玉井已干龍不起,金甌雖破虎曾爭。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描述了十六國時期(公元304-439年)的這一段歷史。136年間,匈奴、鮮卑、羯、氐、羌五族紛紛入據中原,建小小不下20個割據政權,戰火烽起,社會動蕩,能者輩出。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分背景篇、內亂篇、沖突篇、轉折篇、火并篇、謝幕篇六大部分,并附有尾聲和十六國大事索引,從歷史、文化、社會等方面勾勒出十六國時期的歷史畫卷,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塑造栩栩如生,是讀者了解十六國歷史的很好的通俗讀物。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內容簡介
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1869-1948)是印度現代目前擁有世界性影響的政治家、思想家與宗教改革者。在新時代背景下,重啟對甘地的研究,特別是以宗教為切入點進行學術探討,是深入了解印度宗教與圣雄甘地,研究解印度現任連續執政后背后的民眾心理,分析宗教與現代性之復雜關系所必需。本書分為六章。章梳理甘地時代之前,印度莫臥兒王朝時期宗教文化現狀。第二章從哲學、經濟、政治、社會等不同側面分析甘地宗教思想的構成,。第三章進一步探尋甘地宗教思想的來源,特別是源自印度傳統文化的部分。第四章重點研究甘地宗教思想觀,在前后不同時期的轉變。第五章分析甘地宗教思想的獨特之處。第六章則分析甘地宗教思想對印度獨立運動及當代印度的影響。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前言
歷史的氣質 一 這本書是11年前的作品。初版名為《五胡亂:狼性英動員》,201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寫的是五胡十六國,從公元304年匈奴濫觴,到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共計136年的歷史。 十六國山河破碎,弱肉強食,卻也能者輩出。有人渾水摸魚,有人力挽狂瀾。有人打破陳規,有人恢復舊序,也有人重新制定新秩序。思想的多元,終以戰爭體現出來。后北魏的勝出,存在各種機緣。但若探其究竟,則因它與潮流為契合。 二 我一直覺得,歷史是有氣質的。關注十六國的歷史,不僅因為它承接漢唐、隱于盛世之間,還因它與人生相符。136年,差不多是一個人所能感知的歷史長度。起伏跌宕,恰如人生的燦爛與寂寞。 多國林立,也像人之于社會。不只有自己的努力,還有上一代的奠基、下一代的維系。期間充滿了希望、機遇及不確定性。讀歷史,我的認知,是讀懂人生與社會。歷史的高階一定是哲學。 三 這些文章初在博客中錙銖累積,每周一篇,每篇專注一個主題,陸續寫了一年半。每篇側重體現人物氣質、內在聯系以及治亂興亡的細節,而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不過這種類似紀傳體的寫作,會有閃回、重復的弊端,結構和流暢度也不好。 初版時,因為智識所限,認為亂世出英雄,如今看來有些偏狹。真正能稱作英,雄的,是推動歷史和社步的人,而絕非機會主義者。這可能和年齡有關,也足見歷史的魅力所在。 四 此次修括調整結構,刪繁就簡,訂正錯漏。補充了一些新的章節和段落,有兩萬多字,刪掉的則有三萬多字。所以再版更名為《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修訂耗時兩個月,因有限,錯漏在所難免,還望讀者不吝賜教。 本書取材多依據《二十四史》和《資治通鑒》,文中不再一一注明。 路衛兵 2021年3月6日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目錄
部 背景篇——十六國舞臺、場景與脈絡,匈奴、鮮牟、慕容氏
上篇 舞臺——天災、人禍,習俗與社會風向
1.咄咄怪事
2.魚羊食人
3.亂世
下篇 粉墨登場——匈奴、鮮卑、慕容氏,乞活軍與四大家族
1.五胡逐鹿
2.十六國脈絡
3.北疆新貴匈奴
4.鮮卑大放異彩
5.慕容風光百年
6.乞活軍亂世求生
7.四家族勢傾天下
第二部 內亂篇——八王之亂、匈奴南下、靳準之禍,前趙與后趙
上篇 陰盛陽衰——護犢母、帝、丑女后、八王亂
1.梨花帶雨轉乾坤
2.皇帝司馬衷
3.后賈南風
4.后宮刮起黑旋風
5.八王之亂生禍根
下篇 貌合神離——匈奴偷天下、血陽城、后趙滅前趙
1.借尸還魂偷天下
2.漢國皇帝荒唐
3.靳準血陽城
4.前趙帝醉酒失國
5.兩國皇后羊獻容
……
第三部 沖突篇——羯胡興起與滅亡,成漢、東晉與前涼
第四部 轉折篇——淝水之戰前后,后燕、后秦與后涼
第五部 火并篇——慕容氏沖突與涼州爭霸
第六部 謝幕篇——五胡消亡與再生,北魏崛起與再興
尾聲:血脈相通
附錄:十六國大事索引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節選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吐谷渾是慕容氏的一支。吐谷渾本是人名,他是慕容廆的庶兄,叫慕容吐谷渾。當時的慕容氏還是個并不發達的游牧部落,他們的父親慕容涉歸當首領時,分給吐谷渾1700戶讓他管理。涉歸死后慕容廆子承父業,與庶兄之間的關系就微妙起來。有一次兩部的馬在放牧時發生了沖突,致使幾匹馬受了傷。這本是一件尋常小事,卻揭開了主人間長久隱藏的嫌隙。慕容廆沉著臉對慕容吐谷渾說,咱們兩部為何不拉開點距離呢,免得馬再打架。慕容吐谷渾也來了氣,說牲口打架你拿人撒什么氣!不就是想讓我走嘛。行,我走就走遠點,離你一萬里可以吧。吐谷渾傷心之余,率眾遠徙,過陰山、渡黃河、穿涼州,一路向西,不斷尋找棲息地。*后在如今的青海落了腳,走了不止一萬里地。吐谷渾部眾從此結廬為帳,肉乳為糧,追逐水草而生,開始在遠離戰火硝煙的西部邊陲,過上了悠哉快哉的游牧生活。慕容廆也真真體驗到了距離產生的“美”。慕容吐谷渾走后不久他便后悔了,派長史追過去表達歉意。慕容吐谷渾這時也道出了決心遷徙背后的信念支撐,說之前父親曾找人占卜,得知兩個兒子都將是祚流后世的帝王之才,自己是庶出,本來聽聽也就算了,這次因馬而別,大概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怪不得當初去意已決,原來也是另有謀算。慕容廆當初可能就是一時之氣,沒想趕跑這個哥哥,后來他追思庶兄,還專門寫了首《阿干之歌》,鮮卑語阿千即為阿兄之意。吐谷渾作為部族的姓氏,同時也作為部落的名稱,是慕容吐谷渾的孫子慕容葉延定下來的。慕容葉延依據《儀禮·喪服傳》中“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不得禰先君,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不得祖諸侯,此自卑別于尊者也。若公子之子孫有封為國君者,則世世祖是人也,不祖公子,此自尊別于卑者也”一說,自此便以爺爺的名字吐谷渾作為部族的姓氏。慕容葉延也改為吐谷渾葉延,徹底與慕容氏做了切割。吐谷渾因為所居偏西,所以在群雄逐鹿的十六國時期并未扮演重要角色。發生的幾起征戰,也僅限于和涼州一地的政權展開。比如,西秦的乞伏乾歸投降后秦后,吐谷渾第七任首領烏紇堤便趁機多次襲擾其邊境。后來乞伏乾歸親自率騎兵征討,吐谷渾慘遭重創,損失了一萬多人口。第八任首領樹洛千嗣位后,率領余眾遷往奠何川(今青海省烏蘭縣境內),自稱大都督、大單于、吐谷渾王,并采取了輕徭薄賦、信賞必罰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時間周邊部落紛紛依附。吐谷渾國力大增,再次走向強盛。饒是如此,吐谷渾仍不能與其近鄰西秦抗衡,后來還一度歸降過西秦。南涼的禿發傉檀也曾西征吐谷渾的乙弗部,虜獲牛馬羊四十多萬頭。初期的吐谷渾并不強大,吃敗仗是常有的事。其在軍事上*長臉的一次,是在第十任國主慕璝時,與北涼軍聯合,屢次襲擊西秦,迫使西秦國主乞伏暮末放棄都城袍罕(今甘肅省臨夏縣境內)東奔。吐谷渾趁機占據西秦故地。大夏國末帝赫連定被北魏打敗后,向涼州逃竄,也被慕璝攔擊并生擒獻給了拓跋燾。由于地處偏僻,紛爭較少,吐谷渾政權存世的時間很長,直到663年唐朝高宗時才被吐蕃所滅。乞伏部是西部鮮卑中*強大的一支,在十六國時期建立了西秦政權。乞伏部*初也居住在蒙古高原一帶,晉武帝泰始初年,其先祖率領五千戶南出陰山,輾轉游牧于今天的寧夏、甘肅一帶,*后落腳于勇士川(今甘肅省榆中市境內)。遷徙期間,乞伏部不斷兼并周邊小部落,人口逐漸增多,部族也開始強盛起來。苻堅平定涼州,乞伏部也歸順了前秦。部族首領乞伏司繁被苻堅封為南單于、鎮西將軍,負責鎮守勇士川。苻堅南下攻晉時,其子乞伏國仁任前將軍、領騎先鋒。后來,乞伏國仁的叔父乞伏步頹在隴右反叛,苻堅派乞伏國仁回去征討,結果一去不回。苻堅在淝水戰敗后,乞伏國仁招集舊部,自稱大都督、大將軍、大單于,開始設置官署,徹底脫離前秦獨立。西秦在第三任國主乞伏熾磐時,國力達到鼎盛。乞伏熾磐趁南涼國主禿發傉檀西征之時,一舉滅掉南涼國,為西秦歷史譜寫了*輝煌的一頁。乞伏熾磐的兒子乞伏暮末繼任后,與北涼連年征戰,國勢漸衰。為了擺脫窘境,乞伏暮末不得不向北魏乞降。結果投降途中遭到大夏國赫連定的截擊,只好就近投降了大夏。西秦就此滅亡。禿發部和乞伏部一樣,也是從塞北高原遷到河西的。具體落腳點在今天的黃河以西,甘肅和青海交匯處,所以也稱河西鮮卑。禿發部在禿發烏孤任首領時,適逢呂光平定涼州,禿發部不得不臣服于后涼。后來部族在禿發烏孤的治理下實力大增,翅膀硬了,便脫離后涼建立了南涼政權。南涼*風光的時候,是第三任帝王禿發傉檀在位期間。由于后秦介入涼州戰事,西秦、后涼相繼被迫投降后秦。禿發傅檀很機智,急忙去掉年號、解散官員,然后主動向后秦稱臣。后秦國主姚興一高興,便將涼州交給傉檀打理。如此一來,禿發傅檀兵不血刃地盡占后涼之地,達到南涼有史以來的*大版圖。……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相關資料
為什么說“十六國”不止十六國?
十六國的國名重復易混,如何區分?
苻堅是怎樣在淝水之戰中戰敗的?
慕容家族是怎樣風光一時的?
五族是怎樣輪流坐莊,在百年內紛爭不已的?
十六國時期英雄輩出,都有哪些人永留史冊?
前涼國主張祚是怎樣死于廚子刀下的?
苻登為什么要以為軍糧?
劉曜是怎樣為了一場酒而身死國滅的?
百年紛爭的歷史再現——十六國承接漢唐,隱于盛世之間,百余年中各族、各梟雄你方唱罷我登場,疆場上鏖戰不休,朝堂內傾軋爭斗,風時時并起,亂世紛爭處處悲情,傳奇性與可讀性。
列國林立,星隕如雨——十六國處于短暫統一后的大分裂,在再度統一前的百余年間,登場人物和事件極多。以先后建立的地區性政權而言不僅僅有《十六國春秋》所定名的十六國,還有曇花一現的許多短命政權,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霸;有反殺不斷的西燕,十年內連易七主,更有三世而亡的前燕、后秦、大夏、南涼,二世而亡的南燕、翟魏,僅存一世的冉魏、譙蜀;有雄才大略苻堅、拓跋燾、石勒,更有殘忍暴虐石虎、苻生;有絕地反擊苻登,有酒醉陣前被俘劉曜,更有死于廚子刀下的前涼國主張祚;有老謀深算的梟雄苻洪、慕容垂,也有拍案而起大搞清洗的梟雄冉閔;有千古良相王猛、謝安,有赤膽忠心而無所用的祖逖……列國林立,處亂世而身不由己,令人擊節扼腕,低回不已。
兵荒馬亂的人性鉤沉——以冷靜哲思的態度看待歷史人性,以睿智洗練的方式演繹亂世悲歌。血與火交織的百年亂世中,充斥著被殺與反殺,榮譽與背叛,血性與,殘忍與荒淫,冷血與悲情,隱忍與迸發……充分展示了十六國時期由一個個歷史瞬間組成的大分裂時代風云,從各類事件的解析中探尋那些給人們內心帶來震顫的歷史現場,觸及靈魂、挑戰極限,是部的歷史解讀性讀物。
筆墨縱橫點評——讀歷史,是為了鑒往知來,探究人性。作者廣泛采納史料,妙筆生花,于講史中時時穿插哲思,注入活力與風趣,張弛有度,亦莊亦諧,以行云流水般流暢的文筆,為讀者奉獻出一部妙趣橫生的歷史讀物。
五胡十六國時期無疑是中國歷混亂,因此也苦難的時期。五胡十六國時期也是中國歷為英雄的時期。匈奴豪杰,鮮卑英雄,羯人酋帥,氐羌好漢紛紛登場,終他們外來人的身份消失了,逐漸變成了中原人的一部分,中國歷的一次民族融合終完成,終為隋唐時代的盛世大同奠基,也為今天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奠基。
——蒙曼
金甌破:十六國136年興衰史 作者簡介
路衛兵,歷史學者,《中國國家地理》特約撰稿人。已出版《當項羽遇到劉邦》《瘋狂的北齊》《破禪》等作品12部。曾在河南衛視、深圳衛視擔任主講嘉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