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亞洲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818917
- 條形碼:9787546818917 ; 978-7-5468-189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亞洲簡史 本書特色
○一部既權威又角度新奇的亞洲史,創(chuàng)見性解讀亞洲興衰歷程,盡覽亞洲千年的文明流脈。
○全新插圖珍藏版,版本稀缺加持,亞洲史泰斗勒內·格魯塞的經典之作!
○知識含量豐富,歷史脈絡清晰,圖文結合有趣,讓你像讀小說那般輕松、好看!
亞洲簡史 內容簡介
回溯古老時代,將亞洲看作是人類文明誕生之地其實并不過譽。亞洲早期的農耕民族先于整個世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進而出現(xiàn)了*早的政治雛形、中央國家,幾乎事事都走在了世界的前頭。亞洲引領著世界的發(fā)展,或者可以說,在漫長的歷史中,亞洲就是歷史的代名詞。
勒內·格魯塞是亞洲史研究界的泰斗,對于亞洲歷史的研究,格魯塞選擇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藝術。藝術是文化*精彩的表現(xiàn)形式,它的存在不受時間的限制,能夠不局限于某一個地區(qū)或民族,而是先從整體對亞洲做出一個定義,然后再根據(jù)事實逐步拆解,進而勾勒出一幅幅清晰的亞洲歷史畫卷。筆者根據(jù)格魯塞對于亞洲歷史的研究成果,將亞洲歷史歸納為五個階段,這五卷歷史講述了亞洲從引領世界到被世界甩在身后的過程,讀后讓人扼腕嘆息,令人深思警醒。
在我們中國和平崛起的當下,了解亞洲、感知亞洲是我們每一個有志于走向世界的中國人都必須要有的情懷。跟著格魯塞回顧整個亞洲的興衰,了解形成今天的亞洲格局的歷史脈絡,相信對于每一位讀者都會有很大的益處。
亞洲簡史 目錄
**章 遙遠的東方
一、華夏的開始
二、從先民到農民
三、從陶器到青銅器
第二章 古埃及文明
一、孟菲斯文明
二、底比斯文明
第三章 蘇美爾與巴比倫
一、蘇美爾-阿卡德文明
二、巴比倫文明
三、加喜特文明
四、亞述文明
第四章 古印度文明
一、文明的搖籃——印度河
二、出土的印度文明
三、早期的印度城市
第二卷 東方的形成
章 華夏的統(tǒng)一
一、華夏先民的擴張
二、混亂的諸侯爭霸
三、百家爭鳴大時代
四、華夏的火與劍
五、封建與統(tǒng)一
第二章 亞述的消亡
一、亞述和巴比倫的征戰(zhàn)
二、亞述的興衰
三、亞述的藝術
第三章 高原帝國
一、阿契美尼德時代
二、西方化的塞琉古帝國
第四章 印度的早期文明
一、古梵語與“印度 - 雅利安人”
二、雅利安人的諸神
三、佛陀的一生及佛教的創(chuàng)立
第三卷 四大帝國
章 中華帝國的擴張
一、來自北方的威脅
二、漢帝國的崛起
三、屬于文人的政府
四、稱霸東方的漢帝國
第二章 波斯帝國
一、阿薩息斯王朝
二、薩珊王朝
三、波斯的衰落
四、唐帝國的附庸
第三章 阿拉伯帝國
一、伊斯蘭之前的阿拉伯世界
二、迅速擴張的伊斯蘭文明
三、四大哈里發(fā)時期
第四章 印度帝國
一、孔雀王朝
二、笈多王朝
三、印度的宗教改革
第四卷 征戰(zhàn)與融合
章 中華的危機和盛世
一、漢帝國的衰亡
二、民族融合與華夏統(tǒng)一
三、盛世的開端
四、輝煌的時代
五、唐的衰敗
六、宋帝國的難題
七、浪漫的夢想家
第二章 璀璨的華夏文化
一、對外的窗口—絲綢之路
二、來自東方的佛
三、中國人的思想
四、中華影響下的世界
五、傳說中的史前日本
六、華夏影響下的日本和朝鮮
第三章 在學習中成長的日本
一、佛教的傳入
二、奈良時代
三、平安時代
四、外戚干政的藤原家族
五、鐮倉時代
六、足利將軍時代
七、桃山時代
八、德川幕府
第四章 來自草原的蒙古人
一、早期的歐亞草原地區(qū)
二、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大蒙古國
三、蒙古國建立的初次嘗試
四、青年時代的成吉思汗
五、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
第五章 蒙古大擴張時代
一、蒙古帝國的內政與軍隊
二、征服中國北部的西夏國和金國
三、征服原喀喇契丹國
四、花剌子模帝國滅亡
五、者別、速不臺入侵波斯和俄羅斯地區(qū)
六、蒙古人遠征歐洲大陸
第六章 屬于伊斯蘭的世界
一、倭馬亞王朝
二、阿拔斯王朝
第七章 伊斯蘭時期的印度
一、印度的伊斯蘭化
二、早期的穆斯林入侵者
三、德里蘇丹國的興衰
四、莫臥兒帝國
第八章 印度影響下的東南亞
一、東南亞與印度
二、印度影響下的馬來亞藝術
三、印度支那的印度化
四、印度支那的藝術
第五卷 亞洲的謝幕
章 退潮的蒙古帝國
一、蒙古人被逐出中原
二、蒙古人重返草原
三、蒙古各汗國的衰敗與滅亡
第二章 中華的自我封閉
一、漢民族的復辟
二、明帝國的擴張與衰落
三、滿洲人的崛起
四、日漸黃昏的盛世
第三章 日漸衰落的印度
一、莫臥兒的衰落
二、波斯帝國的入侵
三、來自西方的殖民者
第四章 東方伊斯蘭的余暉
一、阿拉伯帝國走向衰落
二、從內部瓦解的阿拉伯帝國
三、阿拉伯帝國的滅亡
四、伊斯蘭的復興與衰落
亞洲簡史 節(jié)選
**章
華夏的統(tǒng)一
一、華夏先民的擴張
隨著農業(yè)的發(fā)展,華夏先民們在商朝時期開始形成緊湊的團體,簇擁著走出了中原的邊界,到更廣闊的地區(qū)去開墾新的耕地。
在這個過程中,華夏先民們征服了周邊的“蠻夷”。這些所謂的“蠻夷”要么被同化加入到先民開拓的隊伍中,要么被先民戰(zhàn)勝后驅逐出這塊土地。通過征服蠻荒、馴服江河、開墾山林,華夏先民們將自己的領地擴張到長江流域和渭河流域。 長江流域靠著捕魚和打獵為生的部落在中國的先民們開拓到長江附近時,追隨著華夏先民的腳步,逐漸放棄了漁獵,轉而采用農耕的生活方式,他們被同化了,然后成為華夏的一部分。
幾乎是同一時期,在渭河流域,一個自稱“周人”的華夏先民部落也強大了起來。他們奉掌管農業(yè)的“后稷”為先祖,開始在這片富庶的沖積平原上開墾耕種,后來的長安城就是在這里建立的。
扎根在渭河平原的“周人”們,擔負起了在這片土地上清理和耕種的任務。肥沃的土壤使得這片土地盛產稷粟,中國的先民們驅趕了附近的蠻夷,開墾了這片在當時還處在蠻荒狀態(tài)的土地,然后在這片土地上過著十分簡單的生活。
同時與華夏在西部土地開墾的移民相鄰的半游牧部落曾經令華夏先民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周人的首領為了抵御周圍不斷攻擊他們的部落—戎狄,拿出了一套“屯墾”的制度,保衛(wèi)他們開墾出來的耕地。古代史書中記載,他們曾在“野蠻”部落的猛烈進攻下被迫撤退,等這些“野蠻”部落退去后,再從黃土高原下來,遷回渭河流域。
此時,華夏部落的主體是“商”這個原始政權,周人作為商政權西邊的開拓者和保衛(wèi)者,一直以來都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與戎狄不斷地進行著戰(zhàn)斗。
公元前 11 世紀中葉,商政權的*后一位君王紂因為殘暴和荒淫受到了百姓的憎恨。當時周人中的領袖武王領導不滿紂王行為的百姓發(fā)起了叛亂,擊敗紂王的軍隊。紂王逃回王宮,投身大火自殺了。武王獲得了勝利,進入都城,成了中國先民新的王。
《史記》記載:“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武王持大白旗以麾諸侯,諸侯畢拜武王……遂入,至紂死所。”
在邊境開墾拓荒的周人戰(zhàn)勝了在中原驕奢淫逸的商,成了中原的新王,他們稱這個國家為周。周人認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都來源于在渭河流域近 300 年的開拓和堅持,在這里,他們便可以俯瞰中原。
周人的統(tǒng)治時期(前 11 世紀—前 7 世紀),周人的藝術風格由商代流行的奢華炫目,回歸到了簡單樸素的原始風格,周代時期出土的青銅器大多帶有簡樸、粗獷的線條圖案。
公元前 771 年,周人的都城遭到了西方犬戎部落的突襲和劫掠。周人抵抗失敗,被迫放棄了渭河流域的都城,遷到了當時中原的中心洛陽地區(qū)。他們發(fā)現(xiàn)在這里不用再受到“野蠻”部落的侵襲,于是定居了下來。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安逸的生活很快就讓他們丟掉了他們祖先堅守的戰(zhàn)士品格,周人慢慢變得文恬武嬉,而*終周天子也成了華夏諸侯的傀儡。
二、混亂的諸侯爭霸
周人在擊敗商之后,建立起了周政權。為了鞏固周朝的統(tǒng)治和開墾更多的土地,擴大國家的領土面積,周政權的統(tǒng)治者實行分封制度,分給了許多有功之臣土地,讓他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諸侯國,從而實現(xiàn)幫助周政權對國家進行統(tǒng)治的目的。
但是,周朝的統(tǒng)治者沒有想到,當周政權的王權衰落時,各諸侯便不再遵守他們與周王的約定,把周王當作一個傀儡,并窺視著周王的位置。
中國古代諸侯國的劃分,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按照地理因素形成的。
比如,在西北的渭河流域—現(xiàn)在的陜西省,周王從這里出發(fā),登上了天子的寶座。周王離開了這塊土地,于是把這里分封給了諸侯秦伯,秦伯就在陜西黃土高原上建立了自己的諸侯國;在山東東部,從泰山一直到山東半島,有另一個強大的諸侯國在此建立,那是傳奇人物姜尚的后代建立的齊國。
被漢人文明吸引的“蠻族”部落慢慢也自發(fā)地加入漢人的隊伍,采用了漢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長江中游的湖北地區(qū)建立了自己的諸侯國楚國。
周天子權力衰落,無法約束諸侯的行為,各個諸侯國之間開始發(fā)生爭斗。起初這些諸侯之間的戰(zhàn)爭是充滿俠士風度的戰(zhàn)爭,兩軍之間完全遵照著禮法進行戰(zhàn)斗。開戰(zhàn)之前,雙方會站在戰(zhàn)車上,互相致以問候,戰(zhàn)斗時乘著戰(zhàn)車互相沖鋒。如果戰(zhàn)敗的一方能夠證明自己的勇敢,那么他們還會得到赦免。
但是當幾個諸侯國從這場諸侯混戰(zhàn)中脫穎而出后,周天子徹底失去了地位。他們開始把國王的帽子戴在自己的頭上,諸侯之間的戰(zhàn)爭失去約束。早期戰(zhàn)爭中的俠士精神和憐憫精神被拋棄,這個國家的所有人都被卷入到戰(zhàn)爭之中。
軍事技術開始更新,戰(zhàn)車這種競賽式的武器被更適用于戰(zhàn)爭的騎兵取代。諸侯之間從謙恭有禮的騎士戰(zhàn)爭轉變成你死我活的征服。
爭奪霸權的諸侯國中,秦國因地處渭河高原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在戰(zhàn)爭中獲得了巨大的優(yōu)勢。此外,生活在中國當時蠻荒的西部邊境的秦人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充滿了尚武的精神,秦國的士兵是各國中*驍勇善戰(zhàn)的,他們憑借著敵人的頭顱來獲取功勛。
中國漢代的史學家司馬遷這樣形容秦國:“秦,形勝之國,帶山河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焉。地勢便利,其以下兵于諸侯,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秦國為了征服各諸侯國耗費了 150 年的時間,他們在戰(zhàn)爭中施行了各種陰謀詭計和殘酷的暴行:
公元前 331 年,秦軍處死魏軍 8 萬人;公元前 318 年,秦軍粉碎了韓、魏、趙的聯(lián)盟,斬 8.2 萬個首級;公元前 312 年,擊敗楚國,殺 8 萬人;公元前 307 年,斬殺 6 萬人;公元前 293 年,擊敗韓國和魏國,斬首 24 萬人;公元前 275 年,斬魏國 4 萬首級,同年再戰(zhàn)魏國,斬 15 萬首級;公元前 260 年,擊敗趙國,殺 40 余萬人。
此后差不多 10 年的時間,中國版圖的統(tǒng)一者—未來的始皇帝,登上了君主的王座,華夏歷史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
三、百家爭鳴大時代
在諸侯爭霸這段混亂的戰(zhàn)爭時期,華夏古代的智者先賢們率先看到了戰(zhàn)爭動亂對社會的傷害。為了改變這個殘酷的社會環(huán)境,華夏的先賢們紛紛提出了各自的思想主張。他們的學說在這個動亂的時代相互碰撞,形成了當時華夏思想文化上的百家爭鳴。
在這動蕩不安的社會環(huán)境下,孔子在各諸侯國之間奔走并建立了他的學派—儒學,教義的主要特征是道德。
孔子的思想像蘇格拉底一樣都是傾向于教人認識自己,在認知中不斷地完善自我。孔子也像蘇格拉底一樣是不可知論者—拒絕探索命運的奧秘:“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這一學派的所有圣賢哲人都宣揚孝道,提倡祖先崇拜。孔子認為人們應該恪守傳統(tǒng),但不應該完全被禮儀所束縛,尊重禮儀是為了追求心靈的純潔和誠實。
亞洲簡史 作者簡介
勒內·格魯塞,法國著名歷史學家,亞洲史研究界的泰斗,以研究中亞和遠東著稱。畢業(yè)于蒙彼利埃大學歷史系。最初在法國美術部工作,一戰(zhàn)期間服役于法國軍隊,1925年任巴黎集美博物館的助理管理委員,1933年成為色努斯基博物館的指導及該館亞洲藝術藏品的負責人,1946年成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952年去世于巴黎。他一生潛心研究東方歷史與文化,著述頗豐,代表作《成吉思汗》《草原帝國》等均系世界歷史名著。他還專門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進程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對世界歷史學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 主題:
全書墨色濃淡不一,有的頁正常,有的頁明顯較模糊,懷疑是開印前的試印本
- 小編回復:
- 很抱歉,如對圖書質量不滿意,可在賬戶里申請退換,或聯(lián)系客服辦理。
- 主題:
黑白印刷,有插圖。譯者在序中自稱“根據(jù)格魯塞對于亞洲歷史的研究成果,將亞洲歷史歸納為五個階段,并加以整理編譯”。雖然不知原文面貌如何,然而內容和編輯實在錯舛甚多,試舉幾例:1.給原文作注時把塞琉古vs羅馬的溫泉關戰(zhàn)役跟希臘vs波斯的溫泉關戰(zhàn)役混為一談;2.“降為臣籍”誤作“藉”;3.上杉謙信誤作“鐮”;4.織田信長之孫乳名三法師譯作“三本子”;5.“沙·賈汗”時作“沙賈漢”,時作“沙日汗”……不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