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
>
(精)奎文萃珍:考工記圖
-
>
四書五經(全4冊)
-
>
奎文萃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精裝)
譯解荀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67500
- 條形碼:9787108067500 ; 978-7-108-0675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譯解荀子 本書特色
注解《荀子》的書歷來甚多,這是一本民國時期學人的著作,視角獨特,有很多今人不及的地方,對了解那個時代的學風很有幫助。像這樣的著作,對今人學習國學真是再好不過了。
譯解荀子 內容簡介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葉玉麟所著的關于國學經典釋讀的著作,十分盛行,其通俗和易讀性,稱得上是釋讀國學經典的典范,成為一般讀者學習國學的基本讀物,可惜后來竟被忽視,難得重新出版。此次出版的便是葉玉麟先生所著的《白話譯解荀子》。本書用通俗的語言,逐章逐句對《荀子》進行了譯解,對相關詞句和典故做了通俗的注解和詮釋,今天看來,仍然是學習國學經典較為適當的讀本。本次出版將其由原版的繁體豎排轉換為簡體橫排,以適合普通讀者的閱讀需要。
譯解荀子 目錄
葉玉麟序1
朱太忙序1
勸學1
修身12
不茍22
榮辱32
非相45
非十二子56
儒效65
王制87
富國109
王霸131
君道155
臣道174
議兵182
強國201
天論214
正論224
禮論243
樂論263
解蔽272
成相288
法行295
性惡299
譯解荀子 節選
勸學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教使之然也。《詩》曰:“嗟爾君子,無恒安息。靖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長于無禍。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質非不美也,所漸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擇鄉,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蟺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兩君者不容。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螣蛇無足而飛,鼫鼠五技而窮。《詩》曰:“尸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 …… 【譯解】 君子說:學問之道,是不可以畫境自止的,必定要向前探討與研究。好比青顏色,是從藍顏色提取出來的,青色比藍色,反更加深;冰是水凝結成的,反比水寒冷。樹木的直度,本合乎墨線,如果把它彎曲做成圓車輪,也可以合乎圓規。雖等到這木頭枯槁干縮之后,再不能挺直,這是因為彎曲造成的。所以木頭要受過墨線就極直;金屬東西,用礦石來一磨,就極快利;君子必定要多去學習,每天再能有三次省察自己身心動作,照這樣做去,就可以智慧明辨,所做的事,也不會有錯誤。 所以不登頂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站在深溪邊,就不知道地有多厚;不聽見先王留下來的言語,就不知道學問的廣大。干、越、夷、貉四國的小孩子初生時,啼哭聲音同是一樣;長大之后,風俗全不相同,這就是因為學問教化的緣故。《詩經》上說:“可贊嘆的君子啊!不要常想安逸,恭敬你的職位,愛好正直的教化,神人鑒聽,當賜與你極大的幸福。”渴望神圣,莫大于與道相化;希求福佑,莫長于沒有禍事。 我曾經從早到晚用腦力來想象,而結果反不如片刻求學的收獲;我曾經踮著腳來瞭望,反不如登上極高地方看得廣大。登在高地方招手,手臂并沒有加長,而極遠的人可以看見;順著風一叫,聲音并沒有加速,而遠方的人,亦能聽到音響。依賴著車馬的,非是他自身有極快捷的腳,而能夠到千里之外;依賴著船和槳的,非是他個性能耐水,而能夠渡過江河。君子生性并非奇異,與眾人不同,而是他會依賴學問來輔助。 南方有一種鳥,名叫蒙鳩,它用羽毛做巢,用頭發編起來,用葦苕拴著;大風一來了,苕被風吹折斷,鳥卵打破,小鳥跌死。它所做的巢,并不是不完密,因為拴這巢的東西不牢。西方有一種樹木,名叫射干,樹莖只有四寸長,生在高山之上,下面靠著六十余丈的深淵;這樹莖并沒有多長,因為它生在高山之上,下面是深淵,所以覺得很長。蓬草是不很直的,要是生在麻叢中,用不著扶持,它自會很直。白芷是蘭槐的根子,如果把它浸漬在便溺里面,那君子也不接近它,人們也不用它來掛在身上。白芷的體質,不是不香美,因為浸在便溺中了。所以君子住處,必定要挑選合適的方向,交游必定要接近讀書人,這樣才能防備邪僻,靠近中正。 不論哪一件事的發起,必定有其原始;榮幸、侮辱之所以來,是人一生言行的寫照。肉必腐爛,才會生出蟲;魚必枯干,才會生出蠹。怠惰傲慢,遺棄自己,災禍就來了。剛強是自找斷折,柔弱是自找束縛,污穢不正的事在你自身,怨恨必來結聚。將木柴散布得一樣平均,那火焰總傾向干燥的燒;在一塊平整的地上,水總趨向那低處流去;草木分類生長,禽獸成群居住,都各自尋找自己的同類。所以箭靶一掛,弓箭就來了;林木茂盛,斫它的斧頭就到了;樹木成蔭,就有很多鳥雀來棲息;醋變了味,就有蚊蚋來聚集。所以言語會找來禍患,行為會招致侮辱,君子必定要謹慎去求學。 堆土成山,自然就起了風雨;聚水成深淵,自然就會成為蛟龍的所居;儲積美善,通貫道德,自然會通于神明,而神圣的思想,也完備了。所以不由半步聚積起來,不能到千里;不由小的流水聚積起來,不會聚成江海。騏驥雖是極品的馬,它一跳也不過十步;*下等的劣馬,它駕十天的車子,也總可以及上騏驥的一跳,功夫是在乎不放棄、不停止。用刀來刻東西,如想一蹴而就,那么雖是朽爛的木頭,也不能立刻斷掉;永遠不停地雕刻,那雖是堅硬的金石,也可以成為藝術品。蚯蚓雖沒有犀利的爪牙,堅強的筋骨,它可以以身邊的塵埃泥土充饑,飲地下的泉水,這就是因為它用心專一;螃蟹有八只腳,兩只大螯,沒有蛇蟺的洞,就沒有地方居住,這就是因為它秉性暴躁。所以一個人要沒有幽深的志愿,不會有光大明顯的一日;沒有沉默的事跡,不會成就盛美的功業。同時要走兩條道路,一條也不能達到;同時事奉兩個君主,一個也不能容納。眼睛不能一同看兩樣東西而極明晰;耳朵不能同時聽兩種聲音而極清楚。螣蛇沒有腳而能飛,鼫鼠有五種技能,倒反窮困,就因為它不能像螣蛇有專一的技能。《詩經》上說:“一個布谷鳥在桑樹上,它有七個孩子,它早上從上面喂過去,晚上從下面喂上來,它對這七個孩子,同一公平愛護。善人君子,其執義也應當如布谷鳥的公平專一,執義專一,則用心堅固。”所以君子的心,要堅固一律。 從前瓠巴一彈瑟,而沉潛在水底的魚,全游到水面來聽;伯牙一彈琴,而皇帝的六匹馬,全仰起頭來吃草料,聽伯牙的琴聲。所以聲音無論如何小,總聽得出;行為無論如何隱藏,總可以看得見。玉在山上,而這山上的草木,全都連帶著潤澤;深淵里生了珠子,而這崖岸連帶著不會枯燥。為善的人,全由不知積善,果能積善,絕不會不成就的。 ……
譯解荀子 作者簡介
葉玉麟(1876-1958),字浦孫(一作浦蓀),晚號靈貺居士。安徽桐城人。師事馬其昶,學古文法。長居上海。著有《譯解道德經》《譯解莊子》等,另有文集《靈貺軒文鈔》存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