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方劑學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醫案摘奇·雪雅堂醫案合集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外科方外奇方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用藥禁忌書
-
>
中醫珍本文庫影印點校(珍藏版):沈氏女科輯要箋疏
骨科疾病診療與康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06034
- 條形碼:9787030706034 ; 978-7-03-07060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骨科疾病診療與康復 內容簡介
肺癌發病率逐年上升,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治療,中醫中藥治療構成現代肺癌的六大治療手段。多樣化的治療手段帶來的副作用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讓肺癌患者快速地從治療的痛苦中康復,是需要解決的課題。本書分章節論述中西醫結合肺癌快速康復治療策略及進展。從現代西醫角度對肺癌的治療手段加以闡述,肺癌治療的五大手段所帶來的副作用及對策進行論述,并從中西醫結合角度進行闡述。傳統的中醫中藥是我們祖國的瑰寶,從傳統醫學的角度對肺癌患者的體質與康復進行論述,并將其與現代醫學結合,為肺癌患者快速康復,提高生活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骨科疾病診療與康復 目錄
上篇 總論
**章 骨科康復的目標、現狀和發展趨勢 3
**節 骨科康復學定義 3
第二節 骨科康復的目標 4
第三節 骨科康復的現狀 4
第四節 骨科康復的發展趨勢 6
第二章 骨科康復評定 8
**節 肌力評定 8
第二節 關節活動度測定 14
第三節 步態分析檢查 21
第四節 感覺功能評定 25
第五節 疼痛評估 26
第六節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 28
第三章 骨科康復治療 33
**節 運動療法 33
第二節 物理因子療法 41
第三節 中醫針灸推拿 46
下篇 分論
第四章 四肢骨折的治療與康復 59
**節 鎖骨骨折 59
第二節 肱骨近端骨折 63
第三節 肱骨干骨折 67
第四節 肱骨遠端骨折 72
第五節 尺骨鷹嘴骨折 82
第六節 橈骨頭骨折 85
第七節 前臂骨折 88
第八節 橈骨遠端骨折 97
第九節 股骨頸骨折 101
第十節 股骨轉子間骨折 106
第十一節 股骨干骨折 111
第十二節 股骨遠端骨折 116
第十三節 髕骨骨折 120
第十四節 脛骨平臺骨折 124
第十五節 脛腓骨骨折 130
第十六節 脛骨遠端骨折(Pilon骨折) 135
第十七節 踝關節骨折 139
第十八節 跟骨骨折 144
第五章 四肢運動系統慢性損傷的治療與康復 150
**節 肩周炎 150
第二節 肱骨外上髁炎 153
第三節 腕管綜合征 155
第四節 膝關節疼痛 158
第五節 跟腱炎 171
第六章 脊柱脊髓損傷及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176
**節 脊柱骨折 176
第二節 脊髓損傷 184
第三節 頸椎病 194
第四節 腰椎間盤突出癥 200
第七章 骨關節疾病的治療與康復 212
**節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212
第二節 膝骨關節炎 219
第三節 類風濕關節炎 224
第四節 強直性脊柱炎 232
骨科疾病診療與康復 節選
**章 骨科康復的目標、現狀和發展趨勢 **節 骨科康復學定義 康復(rehabilitation)這個醫學詞匯,*早出現于 1921年骨科醫師 Dr.E.Mclver Law的論文《戰爭受害者的康復問題》中。康復在醫學中的意思是:“復原”“恢復健康和工作能力及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康復醫學(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一門由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工程學等相互滲透而成的綜合性醫學學科,是針對傷病導致的功能障礙進行研究,應用多種醫學手段,*大限度地代償或減輕患者的殘障,恢復其生理、心理、職業和社會生活上的功能,以早日重返社會為目的的科學。康復醫學更側重于預防和減輕傷病導致的殘障,*大限度地促進功能恢復。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創傷病員的增多及骨科治療的不斷發展,現代康復醫學也逐漸發展起來。隨著早期康復理念的提出和專科康復的不斷發展,形成了內外科疾病康復學、神經康復學、肌肉骨骼康復學等專科康復學,表明康復醫學已經深入到臨床治療醫學的各個專科領域。 骨科學(orthopaedics)來源于希臘詞語矯正(orthos)和兒童(paidios),是小兒畸形得到預防和糾正的意思。隨著醫學的進步,骨科學發展為研究骨骼、肌肉的解剖形態、生理與病理,運用藥物、手術及物理等方法保持這一系統的正常形態與功能,以及治療這一系統傷病的專業性學科。可見,骨科學的研究對象是運動系統疾病,研究目的是*大限度的功能恢復。伴隨骨科治療手段和手術技術的不斷提升,只有將骨科手術治療和功能康復治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符合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更好地適應當代醫學發展。 骨科康復學(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是綜合運用物理治療、運動治療及醫學工程等多種醫學措施,研究骨與關節、肌肉及外周神經和軟組織的損傷、畸形和疾病所致的功能障礙及康復處理的學科,*大限度地恢復骨科患者的軀體運動功能,以提高骨科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根據骨科臨床專業內容的不同,骨科康復學分為骨折后康復、關節置換術后康復、關節炎康復、脊柱脊髓損傷康復、周圍神經損傷康復、截肢后康復、運動損傷康復、手外傷康復、燒傷康復、骨質疏松癥康復等。根據治療對象的差異,骨科康復學則涵蓋了兒科骨科、老年骨科、運動損傷、手創傷外科、脊柱脊髓損傷、成年修復重建外科、工傷康復等 7個學科的內容。根據組織類型的不同,骨科康復學可分為骨損傷康復、肌肉損傷康復、肌腱與韌帶損傷康復、周圍神經損傷康復等。因此,骨科康復學、骨科學與康復醫學三者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骨科康復學既是骨科學的一個分支,又是康復醫學的一個專科。(劉建宇) 第二節 骨科康復的目標 人類*常見的疾病有 135種,其中 106種疾病與骨關節、肌肉、神經相關,可見骨科疾病的發病率高,并且致殘率也較高。因此,如何快速地恢復患者的機體功能尤為重要。骨科康復是康復醫學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骨骼、肌肉、神經系統功能康復的原理,利用生物力學及生物學知識,在患者接受骨科臨床診治及功能評定的基礎上,對特定部位的骨科傷病,運用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假肢、矯形器及其他康復輔具等康復治療手段,改善或代償患者受損的機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骨科康復的服務對象包括所有因骨骼、肌肉、肌腱、韌帶、軟骨、關節等運動系統病損而導致功能障礙的患者。骨科康復能顯著改善康復進程、恢復機體功能、降低致殘率、改善生活質量。因此,功能至上(function priority)是骨科康復未來發展的*重要目標和方向,指在進行臨床治療、康復治療方案設計和選擇時,始終以功能恢復為導向,用組織損傷*小、治療效果*大、生物力學*好、康復過程*快的治療方式,來實現患者*大限度功能恢復的治療目標。 我們要在骨科相關傷病的臨床治療和康復評定的基礎上,早期、及時、適度、綜合、有效地運用康復治療手段,堅持“技術為基礎、康復為必要、功能為目標”的原則,才能達到功能至上的康復目標。早期康復(early rehabilitation)指骨科相關傷病患者在手術或非手術治療前后,根據疾病嚴重程度、組織損傷后的修復能力、組織結構生物力學等情況,在患者可接受的前提下,盡早進行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肢體負重、本體感覺等一系列的功能康復訓練,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復肢體的功能,使其盡快做到生活自理及恢復工作(self-care and productive life),提高治療效果。(李明 王彥龍) 第三節 骨科康復的現狀 受人口老齡化、生活方式改變、交通工具使用量增加等因素的影響,骨科相關傷病的發病率逐年增加,與之相應的骨科康復治療也越來越受到重視。骨科醫師、康復醫師和康復治療師應該有敏銳的洞察力,緊跟骨科相關疾病發病譜的變化,大力開展骨科康復治療的新領域。 一、國內骨科康復現狀 2000多年前,我國在《黃帝內經》(簡稱《內經》)中就有關于肌肉、關節攣縮等功能障礙方面治療的記載,但現代康復醫學在國內起步晚,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臨床治療效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伴隨著骨科學的蓬勃發展,康復醫學與骨科學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促進了我國骨科康復學的快速發展,但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康復意識薄弱骨科醫師的康復意識和理念不強,沒有充分認識到骨科康復治療的重要性,普遍存在重手術輕康復、手術治療與功能康復脫節、忽視圍手術期康復的現象,缺乏與康復治療師的有效溝通,未能形成團隊治療(team approach)的新模式。另外,由于平時臨床工作壓力大,沒有過多時間關注患者的功能康復,相關的康復治療開展得不夠廣泛與深入,導致許多患者在*佳的康復時機,未能及時進行專業的康復治療。雖然我們的手術設備、內固定物、人工關節等器械,以及手術操作技巧與國外沒有太大差別,但*終的治療效果是要通過患者功能恢復的狀況來評判的,只有依靠康復團隊的協作,才能*大程度地促進其功能恢復。 2. 專科化康復人員缺乏部分康復醫師對影像學知識掌握不足、對手術過程沒有足夠的認識,不熟悉相關疾病的臨床處理;部分康復治療師重視非手術康復療法,忽視骨科手術對功能康復的作用,不能制定合理、規范、系統的功能康復訓練方案。另外,我國大多數康復機構以神經康復治療為主,骨科康復治療僅占一部分,導致專科化的骨科康復人員不足。這與康復醫學的發展都是極不相稱的。 3. 不完善的康復醫療服務部分康復治療項目未納入醫保報銷范圍、醫保核銷不同的結算方式、醫院平均住院日要求等都制約了骨科患者進行康復治療。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現代醫學不斷的發展、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為我國現代康復醫學帶來了發展的契機。中國醫師協會骨骼肌肉康復專業委員會**屆骨科康復論壇的召開、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科康復學組的成立等學術交流活動,也為骨科康復學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國外骨科康復現狀 現代康復醫學通過研究傷、病、殘后造成的機體功能障礙,進行康復評估、康復訓練及治療。其實在現代康復醫學誕生之前,骨科專家 Robert Jones等就非常重視骨折和骨關節病患者的功能康復訓練。一些矯正體操訓練、器械治療等逐漸成為康復運動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才有現代康復醫學的形成大部分來源于骨科的說法。 20世紀 90年代,美國的康復醫學快速發展,美國骨科醫師協會在 1989年成立了骨科康復協會(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Association,ORA),并申請成為美國骨科醫師協會下屬肌肉骨骼專業學會(COMS)的成員,使骨科康復成為骨科的亞專業,從而促進了骨科康復學的快速發展。美國及歐洲等國家的骨科康復治療實行一體化的團隊治療(team approach)的新模式。由骨科醫師、康復醫師、物理治療師、作業療法師、言語療法師、康復心理學者、假肢矯形師、中醫康復醫師、職業康復顧問、社會工作者、康復護士等組成一個治療小組(team work),共同查房并制定患者手術和康復方案,將骨科手術和功能康復治療結合在一起,使康復治療貫穿于醫院治療的全過程,保證了早期、有效的康復治療。在美國梅奧醫學中心,患者進行骨科手術治療后全部進入康復治療流程,如行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 2小時就在康復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主動膝關節屈伸功能訓練,術后當天即可借助步行器下床行走,出院時醫師開具康復運動處方,患者可在社區康復中心繼續接受康復治療。在歐洲國家,康復治療已進入骨科病房,早期進行床旁康復訓練,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為患者提供*佳康復治療方案。 2002年 1月,以功能相關分類法為基礎的預付制正式頒布并實施。這種支付方式能使醫院尋求患者*佳的治療方案,并且爭取在*短時間內使其功能恢復,重返社會。另外,美國康復醫療轉診制度也促進了各類康復機構的迅速發展。(李明 王彥龍) 第四節 骨科康復的發展趨勢 骨科康復目的是恢復和重建由于骨骼、肌肉、周圍神經等骨科相關疾病和損傷造成的運動功能障礙。骨科康復未來的發展,除了關注相關硬件設施在技術水平的研發外,還要關注醫務人員業務水平的穩固和提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把 2000年以后的 10年定為“骨關節疾病的 10年”。在這一階段,骨科康復學也正面臨發展的機遇和挑戰。現代骨科康 復學的發展有如下趨勢。 (1)進一步探索和完善多學科相互合作的機制和工作方式。建立完善的骨科康復一體化治療制度,由骨科醫師、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護士等組成一體化治療小組,共同負責患者的診斷、治療、康復評定及早期康復治療,從而使患者的診治和功能恢復緊密結合。在工作過程中需要多方配合,相互學習,康復治療師不僅要掌握骨科康復治療本專業的技術,還要熟悉骨科相關疾病的臨床處理原則、手術治療過程,了解新技術、新材料的發展。骨科醫師要和相關醫師緊密聯系起來,組成“跨學科團隊”,通過會診、聯合查房、結合實際病例進行研究討論、團隊會議等形式,有效地將手術治療與功能康復訓練、假肢及矯形器等輔具應用相結合,縮短康復進程,使患者盡快恢復,早日重返社會。 (2)骨科康復不僅對恢復后期或后遺癥的患者進行康復,且要在臨床早期開始康復治療,故骨科康復應貫穿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從醫院轉到社區康復與家庭康復:由于大部分骨科傷病患者康復治療時間長,在康復醫療機構長期住院有很多困難,因此,把骨科康復的功能訓練和日常護理引入到社區和家庭中,不僅能促進社區康復機構的發展,同時還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3)研究和開發針對性強、敏感性高的評估工具。新的評估工具更能反映功能的變化,以殘疾為取向,如實反映殘疾障礙及康復指標,并能預測社會康復(如重返工作崗位的能力)。另外,對于接受不同治療方法的患者在評估項目上也要有所不同,如進行關節置換術、內固定置入手術、組織修復術等患者的評估項目應與單純接受物理治療、藥物治療者有所區別。 (4)應用多種新技術、新型輔具,制定個體化骨科康復方案。 21世紀,已進入了生物智能時代、人工智能時代。微創手術推動了骨科治療與康復理念的轉變,為患者*大限度的功能康復奠定了基礎。隨著骨科手術材料、生物材料輔具的發展,在醫學領域里應用更多新技術和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