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人文與社會譯叢:保守主義知識社會學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0185
- 條形碼:9787544790185 ; 978-7-5447-901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文與社會譯叢:保守主義知識社會學論稿 本書特色
作者卡爾??曼海姆既是20世紀具有重要影響的社會理論家,也是知識社會學的創始人兼代表人物。作為知識社會學的典范之作,這本書把概念融入歷史,不僅是對現代政治中富有影響的意識形態之一,即保守主義的深刻剖析,也豐富了我們對19世紀早期德國思想與社會的認識。
人文與社會譯叢:保守主義知識社會學論稿 內容簡介
《保守主義》是卡爾??曼海姆1925年提交給海德堡大學的教授資格論文。在這部嚴謹的著作里,曼海姆以法國大革命以后的德國思想為典型,對現代政治中富有影響的意識形態之一,即保守主義,作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本書把概念分析與歷史分析相結合,從思想方式、與時代的關聯性、與自由主義的對立與互補等方面,分析了19世紀早期德國保守主義的起源與發展。這部知識社會學的典范之作不僅提供了關于保守主義的概念性知識,而且豐富了我們對這個時期德國思想與社會的認識。
人文與社會譯叢:保守主義知識社會學論稿 目錄
英文版導言
**部分 一般問題
第二部分 保守主義:概念和本質
第三部分 德國早期保守主義
參考文獻
英譯本說明
索 引
譯后記
人文與社會譯叢:保守主義知識社會學論稿 節選
**部分 一般問題 1.問題的提出 我們希望在一開始就闡明*本質的問題:我們下面將要進行的研究是要表明,思想與存在在一定的歷史領域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我們談論的不是一般的思想與認識,而是確定的生活空間中的確定的思想與認識。本著作具有明確主題,那就是要確立如下事實:19 紀的前半期,在德國已經形成了一種可以被稱作“早期保守主義”的具有內聚力的思想潮流,這種思想潮流為特定的社會階層所代表,具有明顯不同于其他思想潮流的構造,并可以明確地追溯到其社會學起源。 眼下的專題研究的任務也只限于一定的范圍,就是要通過現象學描述和類型學分類說明這種獨特的構成,并確立這種思想潮流的物質性的社會學根基。但是為了給正確理解下面的專題研究作好準備,說明一下我們在研究更為一般的問題時的立場是這個導言的分內之事。 2.德國保守主義與歷史問題 一切知識社會學和意識形態研究的中心問題都是這樣一種關系:思想和認知是其中的一方,存在則是另一方。哲學原理和思想史所研究的,是思想中可以被稱作內在性的東西,而不是思想史各自的歷史社會學起源。知識社會學卻有完全不同的任務,它要追溯收集起來的思想素材所由以產生的歷史 社會學格局,在總體進程的基礎上理解它們的形成。 思想和認知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科學研究的課題,而且在轉向我們這里關心的思想的社會學問題之前,我們至少應該指出哲學所探究的與思想相關的課題、思想史和社會學三者之間的本質區別。哲學與思想史的共同之處在于,它們都始于一個假設,即思想的產物總是可以與它的心理學或社會學起源相分離,因此它們的研究計劃也總是從內在實體的水平出發,獨立于它們的起源。當哲學原理研究這些獨立的內在實體的結構和內容以獲得它們的根據和有效性時,思想史則企圖對時間發展的交互關系進行歷史的重建,但是又獨立于具體事件的后果。(例如,一組思想從另一組思想中的逐步展開,或者它們的一同出現。)雖然就一般而言這兩門學科彼此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它們都沒有考慮到總體的社會 歷史進程。這個進程作為單個的理論構建的歷史發祥地隱藏在它們的后面。 但正是這種被哲學和思想史忽視了的思想以及思想的形式從總體社會 歷史進程中的起源,被知識社會學納入了自己的研究領域。因為社會學家在研究思想的背景時的興趣焦點與哲學家和思想史家的興趣焦點是如此地迥然不同,所以對諸如一個認識如何*終與另一個認識相聯系這一類的純粹哲學問題,我們在此不必費心。在這一點上只需說明,人們賦予發生學論斷的體系意義一般來說取決于人們據以接近這個悖論的特殊哲學觀。這后一個結論,即使在牽涉到社會 發生學認識的哲學意義時也可能被證明是完全消極的,對目前的研究也可以看成是無關緊要的,因為即使*為徹底的體系哲學的態度都不能將關于理智實體的社會起源問題當作一個純粹的經驗問題而否認其合法性。目前的研究工作精力全都集中在這種事實問題(questions of fact)上。 思想與認知的哲學研究和社會學研究之間的第二個本質區別是,哲學傾向于將自己建立在一種無時間性的、永不變化的理性之上,或者至少假設理性(特別是范疇)的形式屬性不可改變。知識社會學,作為一門專門的經驗科學,不允許接受這么一個假設而自束手腳。對它來說,這些問題是純粹的經驗問題。如果經驗的探究表明思想的形式隨著歷史和社會的進程在發生變化,知識社會學就會簡單地認為這是一個經驗科學的發現。盡管哲學的假設在原則上并不會因此而損害經驗的專門科學的研究,情況仍然是這樣的,那就是:關于理性形式規定性的同一性和無時間性的哲學學科,并不會阻礙關于思想形式發展的歷史和社會學研究。在關于無時間性的理性的哲學王國里,對這類問題很反感,這種反感使它不可能提出思想形式在總體社會進程中的植根性問題。 但是,因為這種障礙在意識和無意識之中的作用,我們迄今一直未能深入研究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即歷史和政治思想方式的性質。在這個領域,*清楚不過的是,知識的客體既是由日常經驗構成的,也是由帶著隨歷史變化并因社會不同而不同的范疇機制的政治文化科學構成的,而且,它們提出的問題和關注的客體都與它們所由以產生的特殊歷史與社會背景密不可分。 自從李凱爾特在哲學和方法論層面上確立自然科學和歷史文化科學的區別以來,有許多人努力從不同的側面去鞏固和加深這種區別。但是,這種區別并不只是在方法論研究和科學理論體系的層面上才顯得重要,它還是一種新的思想史研究的出發點。歷史研究和體系研究幾乎是同時上的路。 像在哲學研究中那樣,問題不僅僅是作為科學的歷史是如何可能的、現代歷史學是如何產生的,而且還有我們在多長時間里擁有(或者,至少將其視作一個問題)“自然”和“歷史”的對立。 這種更為一般的關懷將我們帶回到了我們的特殊問題上來。因為我們很想卻無法弄清自然和歷史之間區分的由來,而這對當前的思想狀況有很大影響。在歷史考察中,我們被引到了這么一個時刻,在這里對立的東西**次得到了激進的表述和彰顯,即回到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政治和意識形態斗爭中。在尋找這種對立的開端時,姑且不論維柯和赫爾德,有人回到了法國傳統主義,而另一些人回到了伯克,然后又回到了德國浪漫主義、歷史學派,不一而足——簡而言之,回到了構成我們當前研究主題的歷史人物與格局。 起初,我們的研究也只是集中在思想史方面。但是,我們并不滿足于對自然與歷史對立的內在理智起源作細密的考察,而是自問:這種對立是從什么樣的社會學總格局中產生的,又是什么樣的社會力量在加劇這種對立及其逐步展開?這時它便顯示出了我們的研究作為思想社會學的明顯特征。為什么這種研究途徑恰巧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刻出現?或者至少,這種對立為什么在那個特殊的時刻獲得了自己的現代特征?還有,我們通常稱之為“歷史主義”的那種形式為什么恰恰在德國出現? 一旦確立了這種方式,類似的追問就將起初的思想史問題變成了思想社會學問題。隨著對上述問題強調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其意義方面的相應變化。自然與歷史之間的對立,將自己展示為更為激進的對立的前哨,這種對立根植于兩種根本不同的世界觀間的兩種根本不同的思想方式。 當我們停止在思想的純粹內在問題序列中考量思想史和世界觀所出現的這種區別時;當我們追問這個問題是在什么樣的歷史情勢下產生的,從而將視野擴展到思想社會學的方向時;尤其是,當我們在可能和適當的范圍內,在各種活躍的社會力量之間的競爭的基礎上,開始理解思想風格和世界觀中的區別時;整個研究就不可避免地會呈現出另一種模樣。 這種研究不再關心自然與歷史之間的對立,因為這種對立可能在知識問題的歷史中產生。我們的研究關注的是那種由各種社會力量所致的兩種世界觀和思想方式之間的矛盾: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思想之間的對立。這種對立形成于 19 世紀初,與對法國大革命的具體的政治和哲學反思直接相關。 如果社會學的**步是要將社會與政治的分裂確立為精神潮流中可觀測的區別的源泉,那么下一步任務則是聯系社會的一般進程來考察這種差異隨后的命運并綜合兩種思想風格。如果社會與政治格局在兩種思想模式*初的分裂中所起的基本作用是很清楚的,那么至少有一點是可能的,即社會學將同樣繼續在實現它們的綜合的過程中發揮作用。但是這種假設只不過是一種可能,因為一方面,一種確定的社會學狀況是否僅僅在新的意識形態因素——這些意識形態因素一旦產生就會根據其內在邏輯完全對立于社會進程往前發展——的濫觴之處才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意識形態的進程是不是在與物質的社會學背景的不斷接觸中展開的,始終是一個只能通過一個個的事件經驗地加以決定的問題。對我們而言,第二種可能更合適。不僅僅是“歷史思想”被保守主義的社會因素用來反對“一般化”、“自然法”和“革命”思想,而且,角色的區分也繼續在更遠的發展進程中發揮作用(有例外,后面將詳細討論)。這種狀況幾乎一直持續到 19 世紀 40 年代。在這個時期,德國的社會和政治機體經歷了重要的重建。只是到了這個時刻,精神領域也才呈現出了新的格局,對這種格局進行研究,為知識社會學確立了一項全新的任務。 可以將我們的論點簡單地歸結為:19 世紀上半葉,在德國,相應于當時的社會與政治分化,出現了一種思想風格的分化;而且這種分化繼續存在并有各種各樣的調整。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能對如今盛行于方法論領域的自然科學思想和歷史思想之間的區別有一種發展的理解。 我們試圖考究其全部復雜性的問題,正是這樣出現在原始大綱中的。但是,對這些事項進行細致的考察,需要我們在為研究的目的點明問題和具體進行歷史 社會學研究中做出許多區分。只要知識社會學還將自己限制在形式化了的發現里,它就不能研究現實世界中非常復雜的關系之網,“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互動正是通過這張網發生的;而且,只要這種相互聯系還局限在先驗圖式種類里,它的發現就不可能被提升到能夠得出權威結論的科學辯論的水平。詳盡的研究是必要的,應該一步一步地來實現,這將日益改進和修正論文*初的觀點,并使其在形式上越來越復雜。但是,如果我們并不一開始就擺出這種臨時的簡單化了的形式,那只能是因為,為了避免在具體事實的旋渦中迷失自己,我們應該像堅持研究的主調(letimotif)一樣堅持這樣一種形式。
人文與社會譯叢:保守主義知識社會學論稿 作者簡介
卡爾??曼海姆 20世紀具有影響力的社會理論家,知識社會學的創始者。在意識形態分析和對20世紀早期時代精神的把握中,把馬克思、韋伯與胡塞爾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的方法相結合,創立了當代社會學的重要分支——知識社會學。主要著作有《意識形態與烏托邦》《重建時代的人與社會》《知識社會學問題》《歷史主義》《保守主義》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