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阿爾伯特·卡埃羅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01196
- 條形碼:9787100101196 ; 978-7-100-10119-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阿爾伯特·卡埃羅 本書特色
如果有人對我們說他是唯物主義者,因此才催生了新穎清澈的詩歌、今日純詩的純詩,這不會立即引發我們的懷疑。他的詩如此自然,有時,我們甚至不覺得他的詩有任何偉大或莊嚴之處……他的詩如此自然如此純真,以至于我們忘記了這詩具有完全的新穎與徹底的□□。
這是非常美的一部詩歌集,讀起來也猶如守羊人般的自然愜意,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田野中。
這也是了解佩索阿自然思想的一個起始。以“導師”身份存世的卡埃羅言說世界的方式是老人式的,而佩索阿設計中的卡埃羅非常年輕,甚至比佩索阿自己還年輕,僅僅□6歲就離開了人世。卡埃羅在詩中始終呼吁簡樸與自然,然而這簡樸與自然之下潛藏的是復雜、機巧與闡釋的多種可能。卡埃羅只讀過四年書,沒有接受過高深的教育,只會使用淺顯的文字表達,但是,這種淺近的語言卻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卡埃羅在詩作中強調“觀看”,反對一切哲學、□□與形而上學,他崇尚自然,自然就是山巒、山谷和平原,樹木、花朵和青草,河流與石頭……。讀佩索阿的作品是一種享受,讀《阿爾伯特·卡埃羅》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宴饗。
阿爾伯特·卡埃羅 內容簡介
根據研究者統計,佩索阿一生共創造了72個不同的異名。這72個異名承擔著不同的職責,活躍程度不盡相同,*主要的異名有三個:阿爾伯特?卡埃羅,阿爾瓦羅?德?岡波斯與里卡多?雷耶斯,他們與本名的費爾南多?佩索阿共同構成了一個書寫的“家族”。《阿爾伯特?卡埃羅》所收作品即是佩索阿以這個異名寫作的詩歌和散文。
阿爾伯特·卡埃羅阿爾伯特·卡埃羅 前言
前言:偉大的潘神復活了
一、天才、出版與成名
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1888-1935)的一生可以在兩個地理名詞——里斯本與德班——中得到完整的解釋。里斯本是葡萄牙的首都,他在這里出生,度過童年,成年后回到這里,在這里去世。在南非的德班,他完成了智識與情感教育。幼年喪父寡母再嫁的不幸生活給了佩索阿接受維多利亞式教育的機緣。對英美文學的熟悉與認同使他殊異于深受□□文化影響的葡萄牙同時代詩人。佩索阿和與他同年出生的艾略特幾乎同時提出了有幾分相似但各有側重的“非人格化”詩學觀念。關于這種文學史上屢見不鮮的“巧合”,我們或許可以從佩索阿的英語文學教育背景中得到解釋。然而,佩索阿的閱讀十分駁雜,在他所推崇的文學先師中,不僅有英美一脈的彌爾頓、愛倫·坡與偉大的惠特曼,也有葡萄牙文學譜系中的安東尼奧·諾布雷①、庇山耶②與色薩里奧·維爾德③。他的人生與文學打下了兩種語言文化相遇、沖突與融合的深刻烙印。一個天才的痛苦可能在于才能太多,他有很多種可能成為很多種人,然而命運□喜歡捉弄上帝挑選的人,總是適時地關閉他□想進入的一扇門。佩索阿曾想過去英國上大學,并用英語創作,但落選留英獎學金的事實終于促使他下定決心渡過大西洋,永遠地留在自己的祖國。回到里斯本之后,佩索阿一度不想放棄成為英語詩人的夢想,然而出版受阻的現實或許讓他意識到那自書中得來的標準而華麗的英語既是他的優勢又是他的劣勢。之后,他終于放棄了英語書寫,決定性地選擇了卡蒙斯①的語言,并為它奉獻了不亞于先賢的精神瑰寶。
在中國,由于佩索阿的詩作甚少翻譯出版,《惶然錄》(LivrodoDesassossego,亦譯《不安之書》)壓倒性地流行,人們習慣于把該書署名者貝爾納多·索阿雷斯(BernardoSoares)與真正的創造者費爾南多·佩索阿混淆起來,這樣,在中國的文學視野中,佩索阿成了卡夫卡一般的人物:視書寫為一種命運,生前籍籍無名、郁郁寡歡,死后備極哀榮,且有“被背叛的遺囑”增光添彩。這樣的人物的確更具有悲劇般的美感,但并不完全符合事實。作為所謂的“幾近異名(quase-heterónimo)者”或“半異名(semi-heterónimo)者”,貝爾納多·索阿雷斯的人生確實與佩索阿有相同之處:佩索阿依靠嫻熟的英語找到了一份翻譯英文書信的差事,恰如貝爾納多·索阿雷斯是一位會計助理,兩個人都做著和文學無關的瑣屑工作,佩索阿自己也喜歡身穿黑大衣、頭戴禮帽,在里斯本的大街上閑逛。然而,這個沉悶寡歡的異名僅僅是佩索阿的一個側面,就真實的生命個體而論,佩索阿的文學生涯輝煌而熾熱,即便生前發表不多,也不能遮掩他在葡萄牙文壇上活躍而激進的身影。他不是以詩歌而是以文學評論完成了文學處女秀。作為□0世紀□具思想洞察力的知識分子,佩索阿主動放棄了對政治、經濟等社會常規領域的批評,而是直接攻占了他心目中□高級的陣地——智識。191□年,佩索阿在文學雜志《鷹》(águia)上接連發表三篇檄文般的文論:《從社會學角度思考的葡萄牙新詩》(第4期,4月)、《重申》(第5期,5月)、《心理學層面的葡萄牙新詩》(第9期,9月;□□1期,11月;□□□期,1□月),這三篇文章在葡萄牙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在與“追懷主義”①決裂之后,佩索阿繼續以活躍的姿態參與葡萄牙現代主義文□□動,寫詩、發文章、辦雜志、開辦印刷廠。在生命的□后階段,他已經成為葡萄牙新一代詩人——以若澤·雷吉奧①為首的“《在場》②一代”——的精神導師。正是經由這些五六十年代成為文壇中堅力量的“門徒”的努力,佩索阿的經典化才得以實現。假設佩索阿可以活到惠特曼的壽數,未嘗沒有可能親證自己的加冕。從文學這個角度來說,縱然沒有為大眾熟知的名氣,他也不是一個郁郁寡歡的失意人。卡夫卡在葡萄牙詩壇的投影是色薩里奧·維爾德,由于自然主義風格不見容于當時夸飾傷感的詩壇,這位五金店主為詩人的“名分”奮斗終生,但始終沒有獲得承認,異名阿爾伯特·卡埃羅與半異名貝爾納多·索阿雷斯的創造部分地參照了色薩里奧·維爾德的生平。今天,色薩里奧·維爾德已經是毫無爭議的大詩人,而在佩索阿所處的時代,秉持這種觀點的人并不多,但是佩索阿以極大的敏銳贊許色薩里奧·維爾德是葡萄牙□□個現代主義詩人,在組詩《守羊人》的第3首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對維爾德的稱許與□□的自信。
佩索阿生前只出版了一部作品《音訊》(Mensagem),其他作品不曾結集付梓,只在少數雜志上發表,或以手稿形式存留于世,幾十年來,佩索阿研究者們索引鉤沉,整理出版了大部分作品,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夠看到佩索阿全集的出版。
然而,對于偉大的佩索阿,對于這位曾寫過“成為詩人不是我的野心?/?而是我獨處的方式”的詩人,發出任何憐惜其生前未獲得應有榮譽的哀嘆,都是一廂情愿,因為他早已在散文《成名是一種庸俗》(ACelebridadeéumPlebeísmo)中,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名聲的不屑:“有時,我一想起那些名人,就會為他們的名聲感到悲哀。成名是一種庸俗。所以,成名會傷害嬌貴的心靈。(……)一位不為人所知的天才可以盡情享受無名與天才兩相對照而帶來的微喜,而且,當他想到只要他愿意便可成名,他便可以用他□好的尺度,亦即他自己,來衡量他的價值。然而,一旦他為世人所知,回到籍籍無名將不再是一件能掌控的事。成名無可彌補。就像時間,沒有人能回頭或者反悔。”
或許,從阿爾伯特·卡埃羅的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詩人對出版的看法:
如果我年少夭亡,
不曾出版一本書,
不曾看到我的詩句印成鉛字。
如果你們因為我的緣故而憂傷,
我懇求你們不要憂傷。
如果這樣發生,這樣便理所應當。
即便我的詩句從來不能付梓,
如果它們是美麗的,它們便擁有美麗。
但是它們不能因為美麗而等待刊印,
因為根須深埋在土地下,
而花兒盛放在空氣中與目光前。
必須用力才會如此。沒有什么可以阻止。
不需要為應該是而沒有是的一切感到擔憂或難過。這是“導師”卡埃羅教給“門徒”與讀者的一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生前的無名成就了作為詩人的名聲,正如主要異名亦即門徒之一里卡多·雷耶斯在懷念卡埃羅時所說:“我們相信阿爾伯特·卡埃羅是□0世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落寞地生活,無名地死去。在神秘主義者看來,這是導師的特征。”如卡埃羅一般的無名與落寞,是詩人佩索阿的殷切期望,唯有如此,他才能真切地體認到自己的天才,并在現實中以肉身的形式成全導師的形象。
阿爾伯特·卡埃羅 目錄
體例說明
序言
守羊人
戀愛中的牧羊人
未結之詩
斷章
歸屬不明的詩
散文
阿爾伯特·卡埃羅訪談
只有散文能夠修改
附錄 費爾南多·佩索阿大事年譜
譯后記
阿爾伯特·卡埃羅 節選
對維戈這座城市,我虧欠了很多藝術上的情感。我很感激它,讓我遇見一位詩人,他不過初露頭角,但毫無疑問,是我們詩人中□有□□性的一位。
朋友從葡萄牙寄來阿爾伯特·卡埃羅的詩集,或許是想慰藉我流亡的悵惘。我在這里,在這扇窗邊,讀完了他的詩,就像他希望的那樣,維戈海灣的(……)在我的眼前呈現。就在我讀后不久,仿佛上天注定,一種幸福的偶然使我結識了這位光榮的詩人。
一位共同的朋友介紹我們相識。一個晚上,我們在(……)旅館(……)廳共進晚餐,我與這位詩人有了這番談話,我說會把它□成一篇訪談。
我向他坦承我對他作品的贊賞。他聽著,仿佛收到別人虧欠良久的東西一般。他有權這樣。對于認同這一點的人來說,詩人表現出的這種自然而清新的驕傲,才是他□吸引人的地方。除我以外,沒有人認同他這一點。我不同凡響地認同這一點。
喝完了咖啡,這場談話走向了完全的智化。我毫不費力地把它引向了□□的重點,即卡埃羅的作品,我只對這個感興趣。我把我聽他說的那些看法記錄在這里,當然,這不是全部的談話,但可以很好地代表說過的一切。
詩人以一種□□感談論著他自己和他的作品。這種自然而然的自我抬高如果安在其他沒權這樣談的人身上,平心而論,那恐怕是不可忍受的。他講話時總愛用不容置疑的句子,拿言簡意賅的表達絕對化地批評或贊賞(不過,贊賞的次數實在是寥寥無幾),仿佛不是在發表看法,而是在講述不可觸犯的真理。
我告訴他,面對他詩歌的新奇,□初我有幾分茫然,我想正是此時,談話取得了□□的形貌,我欣然地把它謄錄于此。
那個給我寄書的朋友對我說卡埃羅是復興分子,也就是說,他是葡萄牙復興這一派的人。但我不相信……
“不相信就對了。如果有人跟我的詩不一樣,那肯定是那伙人。你的朋友罵我呢,他都不認識我,卻把我跟那幫人一塊兒比。他們是神秘主義者。我□不可能成為的就是神秘主義者。我和他們有什么相同點?都是詩人不是相同點,因為他們不是詩人。讀帕斯奎伊斯把我煩得都笑了。他的東西我從來讀不完。這個人居然從石頭中發現了隱藏的意義。從樹木里找到了人類的感覺,從日落與黎明中造出來人。還有一個□□□的傻瓜,叫做什么凡爾哈倫,我的一個朋友也希望我讀,因此我跟他掰了。那個人沒法信。”
“榮格伊羅的《光之禱詞》屬于這個流派□?”<□r /> “絕對跑不了。寫得那么差,有這一點就夠了。榮格伊羅不是個詩人。他就會攢句子。他就知道押韻、節奏。他的□□感是老生常談。他對自然的尊崇是另一種老生常談。什么神秘之光在神的軌道里繞行,有誰會這樣一本正經地說出?這簡直什么都沒說。什么都不說,什么都絕對不說,那幫人就靠這些東西混到了現在。必須得了結了。”
阿爾伯特·卡埃羅 相關資料
必須將佩索阿的名字列入生于〔19世紀〕80年代的□□□藝術家這個群體:畢加索、喬伊斯、勃拉克、斯特拉文斯基、赫列勃尼科夫、勒·柯布西埃……
——羅曼·雅各布森(俄國形式主義代表人物)
我們相信阿爾伯特·卡埃羅是□0世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落寞地生活,無名地死去。在神秘主義者看來,這是導師的特征。
——里卡多·雷耶斯(佩索阿異名之一)
我們在精神上成為佩索阿的俘虜在更深的層面上是因為哲學還無法完全理解他的現代性。所以我們發現自己在讀這位詩人的時候總是無法逃出他的手心,我們從他的作品中接收到一種命令,但卻不知道該怎么辦,那就是沿著柏拉圖和反柏拉圖之間的道路,在詩人為我們開辟的空間中前行,那是一種多元的,空虛的和無限的哲學。這種哲學將為這個眾神從未拋棄的世界帶來福音。
——阿蘭·巴丟
阿爾伯特·卡埃羅 作者簡介
費爾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1888-1935),葡萄牙詩人和作家,被譽為“歐洲現代主義的核心人物”。他在葡萄牙現代文學史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整個西方文學界也受到極大推崇。 生前除了使用本名外,他還以阿爾伯特·卡埃羅、阿爾瓦羅·坎波斯、里卡多·雷耶斯等異名進行寫作。佩索阿一生主要是用葡萄牙文,偶爾也用英文,寫出了大量的詩歌、文學評論、散文、書信,但生前除三卷《英文詩集》(19□1)外,只出版過一本用葡萄牙語寫成的自選詩集《使命》(1934)。他的其他作品,除了很少發表在幾家刊物上,絕大部分生前未曾發表,由朋友和研究者在他去世后搜集整理出版”。
閔雪飛,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西葡語系葡萄牙語專業教師。1995年進入北京大學西語系西班牙語專業,□003年獲得西班牙語文學碩士學位。后赴澳門與葡萄牙學習葡萄牙語,先后任教于澳門理工學院和北京大學。創建北京大學葡萄牙語專業。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文學博士在讀。目前主要致力于葡萄牙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與巴西作家克拉麗絲·李斯佩克朵的譯介與研究,對性別研究領域也保持高度關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