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靈元氣社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
>
厭女(增訂本)
-
>
這樣學習才高效/楊慧琴
-
>
心理學經典文叢:女性心理學
-
>
中國文化5000年
運氣的誘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6866
- 條形碼:9787513936866 ; 978-7-5139-3686-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運氣的誘餌 本書特色
★ 博彩業,是互聯網思維及前沿商業手段的“軍校”
早在半個世紀前,博彩業就已經在孜孜不倦地“研發”和“測試”,大到城市建設、金融接口、政策游說,細到用戶體驗與感知的方方面面;電腦和網絡技術興起后,其中的算法、畫像、追蹤、個性化營銷、動態響應等技術更是瘋狂進化,引領一般商業世界。博彩業的算法設計大師,擁有和華爾街的金融精英同樣的技能包;游戲可以隨時調節出一個令你欲罷不能的難度……所有這些“反烏托邦”式設定,全存在于我們的真實世界中,也在本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 看一看我們這些微小個體,在面對著怎樣的現代社會
他們說,沉迷者、“失敗者”只是“心志脆弱”的少數,“大多數人都表現得很好”(聽起來是不是特別熟悉?)。這正體現并利用了現代社會的某種“不對稱”道德:渺小有限的原子化“鼠民”,卻被要求獨力面對偌大世界的不確定性,以及“全副武裝”的整□□代商業及規則的系統性漠然和PUA。煙酒、購物、盲盒、APP、健身、KPI、“福報”、“價值觀”、組內比稿、末位淘汰……一切都可以成為抖S式的誘惑,成為你的軟肋,你的時間與金錢“出血點”;不□的,是每個人的脆弱無助和避無可避。我們可以怎么辦?社會又該怎么辦?
★ 二十年調查,多維度經驗材料,細節豐沛的故事,為本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者的調查范圍遍及全球;調查對象涵蓋了機構和個人,官員、高管和無業游民,業內人士、賭博玩家、監管者、研究者和救治者;調查方法覆蓋了沉浸式觀察、訪談、公開資料搜集;記錄細到人物的手勢和語氣,每個人的故事都令人動容,甚至冷汗涔涔。
運氣的誘餌 內容簡介
憑借近二十年的深入田野工作和人類學家的辛辣眼光,作者一層層地呈現了博彩行業、賭博者個體和現代社會基本理念的全景:
·賭博業為不斷盈利并掌控消費者,精益求精地研究方方面面細節:機器算法、道路形制、室內燈光、屏幕角度、取款手段、會員追蹤技術乃至急救措施……
·背負著生活壓力、身心病痛、情感□故的賭博者,為何又如何一步步深陷□□□營造的迷幻境地不可自拔,哪怕他們就是賭場雇員甚至□□□設計師;
·一個個原子化現代個體在“全權為自己負責”的無盡重壓□,□對購物、運動、聊天、刷劇、煙酒、藥物、加班等萬事萬物時,都可能無力抵抗誘惑,而戒賭的方法和陷入賭癮的途徑,乃是同一條路……
運氣的誘餌 目錄
運氣的誘餌 節選
鼠民
一位名叫達琳的賭友在一家戒賭網站上貼出了如下活動記錄:
凌晨3點,幾乎只剩我一個人。我必須去廁所,但又不想離開機器。
凌晨5點,還沒走。被煙熏得夠嗆,餓得要死,膀胱絞痛,屁股坐得生疼。
早上6點,總算站起來了,穿上外套,但還是不想走。讓服務員幫我看著機器,我去撒尿。尿出來時舒服得差點哭了。
在廁所的鏡子里看到自己的臉,嚇了一大跳。我再也不想看到這張臉了:這張孤注一擲、煙熏火燎、饑腸轆轆的臉,屬于一
個連上廁所和回家都做不到的女人。接著玩—穿著外套站著。
早上8點,吃早餐的人陸續來了,我害怕碰到熟人。終于回家了……
我是怎么走到這一步的?整整15個小時?除了照顧自己的孩子們,我這輩子還從來沒連續 15 個小時做同一件事。我
早就過了那個年紀,已經是當奶奶的人了。可我算是個什么奶奶?一個沒有自制力的傻瓜。竟會被那些東西催眠、陷住。可到底是什么東西?機器?音樂?燈光? 到底是什么?我的人生可說鮮亮——沒有酗酒、沒有□□、無須奔忙也不被碾壓。幾個孩子也都不錯,小有成就。也碰上了幾次好機遇。
我的生活一直甜蜜美滿,幸運無比。我不理解。
達琳關于機器引誘自己墮落的帖子得到了很多回復,其中不乏同情與鼓勵,但她的問題—到底是什么—卻無人回答。她又問了一次:
你們都說“感同身受”。真的嗎?還有其他人體驗過這種挪不動步的感覺?為什么會這樣?誰能解釋機器施加給你的這種淪陷感、催眠感?這些感覺不是想象出來的,對我來說,它們實實在在—我真的沒法起身離座。你們知道這股力量有多
強嗎?我連上廁所的力氣都沒有!
各條回復再次對達琳這種類似“癱瘓”的體驗表示了理解,但還是沒人回答她的問題。一個賭博者寫道:“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過去我也整天整天坐在□□撲克機前。”另一個寫:“我也是坐在機器前起不來。”再一個寫:“我就像被粘住了一樣,經常一坐就是整整10小時,不出意外幾乎就上不了廁所—有時真的就不去。”還有一個寫道:“我懂這種感覺。過去我也坐在賭場那個天殺的椅子上,身體根本不聽使喚。只有錢都用完了我才會走,走時惡心得要死。”
達琳對這些同情的回復并不滿意,她繼續追問:
我仍然對這個“催眠”現象很感興趣。有人能解釋這是什么原理嗎?為什么我們這些人會陷入這種癱瘓之中,時間、責任心、邏輯甚至運動能力都被擦個干凈?尿急卻不去,這絕對不正常,但這種事偏偏就在我和很多別人身上發生了。
一位女士的回復比較偏醫學診斷風格,列出了癥狀和相關的生理學解釋:
你描述的這些長時間賭博后的癥狀,如頭暈、惡心等,可能與下列因素中的一個或數個有關 :缺乏進食、缺乏睡眠、咖啡因過量、排泄不當、久坐、感官刺激過度(鈴聲、燈光),及輸贏引起的情緒起伏。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強迫性賭博者通常會經歷反復的膀胱發炎及真菌細菌感染(久坐、飲水不足、不去排尿)。
然而這種臨床風格的推測與前面的回復一樣,沒有回答達琳的核心問題。她還是不放棄:
我還想了解另一件事:□□□□□的催眠效應。我不相信有什么東西能有這么強的成癮效果,但我的直覺告訴我,這一整套東西的設計初衷就是鉤住我們、牢牢鉤住。能讓我們進入那種恍惚狀態,這些機器和相應的賭場環境肯定是做了手腳的。
蕞終,網站上出現了一篇不一樣的回復:
達琳呀,親愛的達琳,老虎機不過是人類版的“斯金納箱”!他們釘住你的手段沒有什么神秘,機器就是為這個設計的。它利用了操作性條件作用原理。蕞早研究條件作用的是 B. F. 斯金納的大鼠實驗。我相信你還記得小學時學過的:把大鼠放在箱子里,隔絕箱外的刺激(就像賭場一樣!),箱子里有一個拉桿(或踏板)。大鼠碰拉桿,會得到一顆食丸,就像老虎機贏了可以吐硬幣一樣。于是大鼠學會了,只要壓拉桿,它就能獲得獎勵(正向強化)。
接下來狡猾的部分來了。如果大鼠每次壓拉桿都能得到食物,那就沒什么新鮮的了 :它只會在餓的時候壓動。但實驗的條件作用過程不是這樣的。這里就要說到所謂的“間歇性強化”了。簡單說,間歇性強化的意思是獎勵(食丸)是隨機給出的:有時大鼠什么也得不到,有時得到寥寥幾顆,有時則得到一大堆(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它永遠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能得到食丸,所以就壓拉桿壓個沒完,一遍一遍又一遍,哪怕什么也沒得到。于是老鼠發展出了強迫性行為,你也可以說是上癮。 這,就是老虎機所依賴的、以及你為什么會依賴它們的原理。
達琳回復說 :
老天!!!這回答太贊了!我覺得好像上了一堂行為心理學補習課!雖然之前不太懂“條件作用”和“響應式對話”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我早就知道這些機器里有貓膩,把“正常”人騙進陷阱……你把我心里的事實寫明白了!也許我們應該成立個小團體,就叫“鼠民”,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掉出來的是甜食丸還是毒丸。我現在閉上眼睛,就能看到一只61歲的母老鼠,她精疲力竭、可憐兮兮、饑腸轆轆、口渴難耐、膀胱腫脹、毛發蓬亂、龜裂的皮膚沾滿煙漬、衣服又皺又垮,趴在某臺天殺的老虎機上,永無止境地拉那根拉桿,希望再來個什么小丸……
這篇關于間歇性強化的帖子不僅滿足了達琳的疑問,還在論壇上進一步引發了一系列行為主義傾向的感傷,這種言辭在這個論壇還是首次出現。在接下來的幾周里,“鼠民”不斷冒頭。一個賭博者說:“我賭博的時候就像是被鼠夾夾住的老鼠。”另一個說:“對,我覺得自己就像個鼠民,錢輸光之后從一個漆黑的地洞里鉆出來。”在賭博者的帖子中,除大鼠之外,信鴿、獼猴、巴甫洛夫的流口水的狗都不斷客串登場。一名□子寫道:“我覺得我就是排在蕞開頭的一只動物,每次都□□個跑去壓桿,看獎品是什么。
運氣的誘餌 相關資料
本書是理解數字時代的重要工具之一。或許要借助這一杠桿,我們才能從周遭的強力控制圈套中抽身。——《大西洋月刊》
本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深入剖析了機器賭博的興盛……甚至成為戒酒互助會的寶典。——《時代周刊》
本書涉及科技、傳媒、軟件、游戲、心理學、社會學等眾多領域,定會贏得廣泛的受眾。——《社會科學研究》
運氣的誘餌 作者簡介
娜塔莎·道·舒爾(Natasha Dow Schüll),紐約大學文化人類學副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除學術研究外,也常年為《紐約時報》《經濟學人》《福布斯》《金融時報》《大西洋月刊》等眾多媒體撰寫專欄。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