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幸得諸君慰平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163050
- 條形碼:9787541163050 ; 978-7-5411-6305-0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幸得諸君慰平生 本書特色
1,故園風雨前長銷佳作精修定本。 2,新增4萬字催淚長文《金線珍》。 3,家人朋友、賣花大爺、搗蛋的貓,作者筆下這些日常瑣屑的東西,溫暖治愈,暖人心胸。 4、靈動的文字,幽默的文風,滲透著對生活的愛,堪稱當代中文寫作模本。 5、王開嶺、桑格格、易中天、戴建業贊賞推薦。
幸得諸君慰平生 內容簡介
本書寫家人親戚,身邊的朋友,也寫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寫貓貓狗狗、花花草草,這些日常的細枝末節,因作者的生花妙筆變得鮮活可感,因文章的溫暖多情而能療愈人心。生命的意義,生活的幸福,或許就在這些瑣屑的日常之中。 以為活著是為了收悉美。 某公笑嘆,什么是美?即“不知生活艱辛”。我點頭,但轉頭還得給他補半句,“或佯作不知生活艱辛”。 這本書就是這么個情況。
幸得諸君慰平生 目錄
放蕩的內心
有 情
金線珍
啾啾啾唧啾唧啾
舀蝌蚪
四個買菜的男人
哥們兒現在特脆弱
浩瀚的快樂
那個保安
親切的服務員
罵
憤青
你不了解你自己
氣象員父子
月下小人
三個鋪子
那“廖叔”
避走情人節
不能夠、不可以、不應該
蒸梨常共灶
我的一大家子
舊日盛裝
大伯的筵席
六級春風追十里
配不上她
無 情
我需要很多陰天
稀有的黃昏
綠云
都江堰
那一晚,Lizzy 怎樣度過
一棚葬禮
墻里秋千墻外道
小文員的冰塊兒
斑鳩與迎面骨
記得報答我
頭上流血 水中有電
滋味嘗盡
喵襖襖襖襖
回鍋肉你在哪里
吃土豆的人
香甜營養劑和清熱敗火湯
苦清氣息
三碗面
人間日常
奇怪的小癖好
芡粉不能多
我爸二則
芳鄰
市井盛景
朝云暮雨 陰晴圓缺
替古人擔憂
上下班路
鐘靈毓秀
一生童年
幸得諸君慰平生 節選
大伯的筵席 我大伯的水晶肘子我吃過很多回,每回都來不及吃第三片,因為伯伯們一是動作快,比我年輕人還快,二是有人一來就宣布要打包回去,所以總是不夠不夠的。這個水晶肘子肉跟我在成都館子吃過的冷切肘子肉不一樣,跟在北京館子吃的蒜泥肘子也不一樣,它比它們更筋道更強壯,同時也更軟糯更溫柔。筋道強壯的地方是精瘦的部分,仿佛仍在奔跑中,滿蓄激情和力量。軟糯溫柔的地方是腴肥的部分,所謂凝脂,活活一個“侍兒扶起嬌無力”。*華麗的部分是水晶,也就是凍子,說入口即化真是小看它了,入口一時根本化不了,有形有狀的,像一團滋味濃厚的積雨云包在嘴里,滑過來滑過去,滑過去滑過來,直到慢慢消失。我喜歡就這么白口吃,大伯喜歡蘸一點調料,姜絲切得極細浸在一碟鎮江醋里,再滴幾滴花雕。伯伯們連這簡單的作料都珍惜,鄭伯伯還喝過,就著*后一口肉。 “其實夏天也可以做啊,反正有冰箱了嘛,你講對吧?”鄭伯伯坐在大伯旁邊,他拿胳膊拐捅捅我大伯。 “冰箱不靈的。”大伯不睜眼。 “怎么不靈了?不就是要凍它一凍嗎?”扈阿姨大喊。她怕漏掉重要信息,一直朝大伯傾斜著上半身。 “哪,肘子去骨卷好、繩子拴緊、香料煮透之后,*重要的是什么?”大伯仍不睜眼,他料定這些人一定答錯。 “拿去凍起來啊!”三個人都喊。 “什么呀!”大伯杏眼一瞪,精光四射,那一刻他真是像拍案而起的林則徐,趙丹演的。 “得壓起來,狠狠地壓起來,得壓相當瓷實才行——直接凍上看著像是凝結在一起了,但拿刀一切立刻就崩潰不成形了。而且吃起來一點彈性也沒有的。”大伯說。大家都連連點頭,又搖頭,為這深奧的道理所折服。 “拿什么壓呢?”大伯又自問道。 “石頭。”又自答。 “石頭那么大能放進冰箱嗎?”又自問。 “當然不能!”又自答。 他隨口就道出了核心工藝,這對一個烹飪大師來說是有點丟失原則的事,相當于泄密了,但他毫不在乎,說完又閉上眼睛。這班人掌握了也沒用,他很了解他們,他們迷信他到失去自我的地步。 “格末 ……這個真沒辦法弄了。”果然扈阿姨立刻就放棄了。朱伯伯和鄭伯伯也啞口無言。 “哦大伯!”我喊,“原來你那塊賀蘭石就是干這個用的啊!”家里有塊紅薯大的石頭,很沉,上面有淡青色的斑點,大伯說是賀蘭山上的石頭。 大伯眼睛迅速睜了一下又閉上,裝作沒聽見。 “賀蘭石?”朱伯伯喊,“是我給你那塊嗎?你不是講拿去雕硯臺了嗎?結果壓肉了?唉唉老楊,那個石頭是很寶貝的呀,唉唉老楊。” 大伯忽然就陷入了深睡眠。 鄭伯伯扈阿姨倒笑,“物盡其用物盡其用。”又連勸帶譏,“壓肉補天都是一樣的,你不要勢利眼。” 我們聲音好大,雖然在車廂尾巴上,但說笑聲還是影響到別人了。坐在盡頭的一個中年女人就時不時地看我們,對大伯尤其注意,她大概也發現他是他們的主心骨。但大伯一直閉著眼,她想示意他也沒辦法。 我們到站了,大家呼嚕呼嚕跟著往外走,那中年女人終于忍不住了,站起來越過眾人叫住我大伯:“那師傅——” 我們都吃驚地停下朝她看著。 “鹽什么時候擱啊?”她喊。
幸得諸君慰平生 作者簡介
故園風雨前,本名楊云蘇。70后。生于成都,老家上海。曾在央視擔任紀錄片導演、制片人,從業二十余年。 軀體借寓在上世紀末的老樓里,精神好像也沉迷于寂靜狹小的一偏。世界變化那么急卻不大理會它,作為活人有點兒失職。又絕不淡泊,物質非物質的惦記著太多。但所有欲望歸納下來,無非愛草木,恨流年。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