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三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67588
- 條形碼:9787502067588 ; 978-7-5020-675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國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學生歷史愛好者1. 史學大師呂思勉為數不多的通俗性讀本:書中用詞相對通俗,又涉及了很多不常見的史書記載,是“大家著小書”的典范。 2. 為大眾寫就的“真實三國”普及版:不了解三國歷史?看不下去生澀的歷史專業書?那這本就是歷史大師為此量身定做的普及版。 3. 打破刻板印象,還原三國真相:拋開“演義”帶來的刻板印象,了解更加真實、生動的三國人物。
三國史 內容簡介
《三國史》是史學大師呂思勉先生眾多著作中為數不多的、有關三國史的通俗性讀本。書中用易懂的語言,串聯起史書中關于三國的文字片段,力求將史書中的真實三國展現在人們面前,打破以往人們對于三國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其中還涉及很多三國歷史細節的記述,更讓這本書無比珍貴。
三國史 目錄
一楔子
二宦官
三外戚
四黃巾
五歷史和文學
六后漢的地理
七董卓的擾亂
八曹操是怎樣強起來的
九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十袁紹和曹操的戰爭
十一赤壁之戰的真相
十二劉備取益 州和孫權取荊州
十三替魏武帝辯誣
十四從 曹操到司馬懿
十五替魏延辯誣
十六姜維和鐘會
十七南京為什么成為六朝朱明的舊 都
十八司馬懿如何人
十九司馬氏之興亡
二十晉代豪門斗富
附錄
后漢的滅亡和三國
袁、曹成敗
論魏武帝
曹嵩之死
諸葛亮南征考
諸葛亮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
獎率三軍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馬鈞
關羽欲殺曹公
李邈
姜維不速救成都
孫策欲襲許
邊章、韓遂
張純之叛
君與王之別
罷社
吞泥
三國之校事
山越
三國史 節選
一 楔子 斜陽古柳趙家莊, 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后是非誰管得? 滿村聽說蔡中郎。 這是宋朝陸放翁先生的詩,所說的,便是現在的說書。說書雖然是口中的事,然到后來,將說書的人所用的底本,加以潤飾以供眾覽,就成為現在的平話了。平話俗稱小說,亦謂之閑書。雖然是用以消閑的,然而人們的知識得自此中的,實在不少。 現在中國的書籍,行銷*廣的,是《三國演義》。據書業中人說:他的銷數,年年是各種書籍中的**。這部書有些地方,渲染得很有文學意味,如赤壁之戰前后便是;有些地方,卻全是質實的記事,簡直和正書差不多。這就顯見得其前身系說書的底本。說得多的地方,穿插改造得多了;說得少的地方,卻依然如故。 我在學校中教授歷史多年。當學校招考新生以及近年來會考時看過的歷史試卷不少。有些成績低劣的,真“不知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然而問及三國史事,卻很少荒謬絕倫的。這無疑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他們未必個個人自己讀,然而這種知識,在社會上普遍了,人們得著的機會就多,遠較學校的教授和窗下的閱讀為有力。這可見通俗教育和社會關系的密切。 老先生們估量人們知識的深淺,往往以知道、記得的事情多少為標準。講歷史,自然尤其是如此。但無意義的事實,知道了,記得了,有什么用處呢?尤其是觀點誤謬的,知道了,記得了,不徒無益,而又有害。而且平心論之,也不能算知道史事。因為歷史上的事實,所傳的,總不過一個外形,有時連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們根據事理去推測它、考證它、解釋它。觀點一誤,就如戴黃眼鏡的,看一切物皆黃,戴綠眼鏡的,看一切物皆綠了。我們在社會上,遇見一個人、一件事,明明是好的,卻誤把惡意猜測他,就會覺得處處可疑;明明是壞的,卻誤當他好的,也會覺得他誠實可靠。歷史上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從前論史的人,多說史事是前車之鑒。其意以為一件事辦好了,我們就當取以為法,摹仿他;一件事辦壞了,我們就當引以為戒,不可再蹈其覆轍。這話很易為人們所贊許,其實似是而非的。史事哪有真相同的?我們所謂相同,都不過察之不精,誤以不同為同罷了。事情既實不相同,如何能用同一的方法對付?別的事情姑弗論,在歐人東來之初,我們所以對付他的,何嘗不根據舊有的知識?所謂舊有的知識,何嘗不是從歷史經驗而來?其結果卻是如何呢? 真正硬摹仿古人的自然不多,就是事實也不容你如此。然而人的知識,總是他所知道的、記得的事情鑄造成功的。知道的、記得的事情一誤謬,其知識自然隨之而誤謬了。所以我們現在研究歷史,倒還不重在知道的、記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矯正從前觀點的誤謬。矯正從前觀點的誤謬,自然是就人所熟悉的事情,加以講論,要容易明白些,有興味些。 三國時代,既然是人們所*熟悉的,就此加以講論,自然*為相宜。所以我想就這一段史事,略加說述,或者糾正從前的誤謬,或者陳述一些前人所忽略的事情。以我學問的荒疏,見解的淺陋,自不免為大方所笑,我只是一點拋磚引玉的意思,希望以后人們能注意到這一方面的漸多,亦希望人們就我所說的賜與教正。
三國史 作者簡介
呂思勉 中國歷史學家。字誠之。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1951年起,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生平從事中國古代史研究,1921年出版《白話本國史》四冊,是較早的一部有系統的中國通史,對當時的史學界有一定的影響。后又著成《中國通史》兩冊。晚年從事斷代史研究,先后出版《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另著有《中國民族史》《史通評》《燕石札記》等書。生平勤于寫讀史札記,著重綜合研究,講究融會貫通,有《呂思勉讀史札記》。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