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42008
- 條形碼:9787559842008 ; 978-7-5598-420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本書特色
權威性:五位考古學者和古典學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梳理論證。 2.知識性:立足數十年考古研究成果,內容涉及諸多重要知識領域。 3.收藏性:近百幅考古專家手繪文物線描圖,既具有觀賞性,又具有研究和收藏價值。 4.實用性:書中包括年代表、示意圖等豐富翔實的工具性內容。 傳說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是從伊甸園中流出來的,它們沖刷出的兩河流域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在這里,出現了*早的城市文明。 尼尼微和巴比倫遺跡在19世紀重現天日,亞述學興起,考古學家發現從希臘、埃及到巴勒斯坦、中亞乃至印度,都曾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脈絡觸及之處。 本書匯集了考古學家和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用簡練、準確的行文,生動的線描圖,極為豐富的史料,系統呈現了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相當完整的影響史。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內容簡介
自19世紀亞述學興起之后,對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長達百余年的研究,讓西方人在經歷知識和信仰的文化震動的同時,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文化起源,重新認識古希臘、希伯來文明與更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之間的淵源關系。本書由牛津大學東方研究院考古學家斯蒂芬妮·達利和其他四位學者合作撰寫,聚焦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對外傳播與影響,按照時間順序梳理了美索不達米亞與古希臘、波斯、希伯來、羅馬等古代文明之間的交互關系,重點研究了兩河流域的語言文字、政治和律法制度、社會習俗、藝術、天文學及其他科學對地中海沿岸世界和周邊地區文明發展變化的影響,是一部內容極為豐富的古代文明史研究著作。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目錄
縮寫說明 / 001
年代表 1-3 / 002
語言文字表 / 005
引 言 斯蒂芬妮·達利 / 001
**章 時機和機遇:波斯征服以前 斯蒂芬妮·達利 / 013
第二章 時機和機遇:波斯、希臘和帕提亞的霸主地位 斯蒂芬妮·達利 / 057
第三章 美索不達米亞對以色列和《圣經》的影響 斯蒂芬妮·達利 / 095
第四章 美索不達米亞與希臘世界的接觸和影響:到波斯征服時 斯蒂芬妮·達利、A. T. 雷耶斯 / 147
第五章 美索不達米亞與希臘世界的接觸和影響:波斯、亞歷山大和羅馬 斯蒂芬妮·達利、A. T. 雷耶斯 / 191
第六章 天文學和天象預兆方面的遺產 大衛·平格里 / 230
第七章 阿拉姆語資料中的巴比倫和尼尼微的遺產 艾莉森·薩爾維森 / 257
第八章 薩珊王朝時期和早期伊斯蘭(約公元 224—651 年) 斯蒂芬妮·達利 / 301
第九章 重見天日與后世影響 亨里埃塔·麥考爾 / 339
譯名對照及簡釋 / 395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節選
第九章 重見天日與后世影響 (節選) 亨里埃塔·麥考爾 (Henrietta McCall) 19世紀中期出現了有時間和條件的普通人純粹為娛樂和教育而進行的喜聞樂見的旅游。幾十年來,到歐洲大陸觀光旅行當然是上流社會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特別是年輕人受教育的一部分。突然,地位更低微的人可以到國外旅行。這部分是因為歐洲的長期和平帶來了穩定和繁榮,還因為鐵路延伸的觸角使國外旅行變得可行。看到這個潛力的先驅是*早的旅行代理托馬斯·庫克。他生于1808年,快到二十歲時成了主張戒酒的福音傳教士,開始遍游全國以促進福音傳教事業。僅一年之內,他就徒步旅行2962英里,這就促使他思考,一定有更容易的旅行方式。他的**次旅行是這樣安排的:包一列火車,帶上戒酒的人從萊斯特到拉夫堡,往返票價為一先令。從1845年起,他就準備組織**次到利物浦和斯諾登尼亞的旅行,其唯一目的是娛樂。從那時起,旅游業從未停滯過。1851年,庫克將16.5萬名參觀者送到萬國博覽會,他們肯定看了從萊亞德的大發現中得到靈感的珠寶。 1877年,庫克安排了他的首次環球旅游,這次周游穿過了美索不達米亞,但當時與現在一樣,易垮塌的泥磚無法與意大利、埃及、希臘、土耳其和新大陸的輝煌的石頭遺址相媲美,在該地區工作的專業旅行者和專家繼續向國內發送令人十分遺憾的報告。 1815年,英屬東印度公司常駐巴格達的帕夏宮廷的高級領事克勞狄烏斯·詹姆斯·里奇(Claudius James Rich)發表了《巴比倫遺址實錄》,其中附有三塊泥板的插圖,包括一塊土丘泥板、堤岸圖和東方遺址圖。里奇非常博學,深諳古典作品、當代的相關記述和巴格達地區本身,但他悲傷地斷定,雖然他“本該分辨出巴比倫的許多建筑物的一些蹤跡,無論它們有多不完美”,但它們*終都是“一系列的毫無用處的垃圾堆”。第二年,這份報告被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助理館員托馬斯·莫里斯牧師在其《就克勞狄烏斯·詹姆斯·里奇先生*近對巴比倫遺跡的所見所寫的評論》中確認: 無論是聲名遠播的空中花園,還是地下穹隆或隧道,也不用管后者出自誰手,塞彌拉彌斯也好,尼托克里斯也好,也有可能是出自巴比倫的締造者之手,這些我們都無須詳述,因為每一個遺跡,除了旅行家空想出來的,都一定在很久以前就消失了。 1821年至1822年,羅伯特·克爾·波特爵士分兩冊出版了《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古巴比倫等地游記》。**冊收錄了許多精美的圖片和對波斯波利斯的描述。第二冊描述貝希斯敦、亞述和巴比倫,包括巴別塔及其遺跡的平面圖,還有一些關于銘文和圓筒印章的插圖。克爾·波特熟悉里奇的早期作品。1827年,詹姆斯·白金漢在《美索不達米亞游記:對尼尼微、 巴比倫和其他古代城市遺址的研究》中很好地使用了已發表的關于這一地區的全部信息。他孜孜不倦地盡*大努力(有天半夜氣溫高達46度)整理 所有的遠古資料,他借此理解了更接近現時代的旅行家如圖德拉的拉比本雅明、勞沃爾夫、德拉·瓦萊、尼布爾和里奇。他稱尼尼微的摩蘇爾城“毫無疑問非常大,而且……在其*輝煌的時期,是邪惡的和可憎的沉淪”;他也描述了巴比倫,在那里他盡極大努力去辨認巴別塔、空中花園遺址、古城墻和塞彌拉彌斯建造的幼發拉底河河底的隧洞。1829年,他發表了《亞述、米底和波斯游記》,記述他從巴格達到扎格羅斯山*后到波斯波利斯的游歷。此外,他努力將他的所見所聞與古代文獻資料聯系起來,特別是阿里安和西西里的狄奧多羅斯所記述的塞彌拉彌斯在該地區的活動。該書收錄了許多漂亮的插圖,還有一幅作者在旅途中穿著紫色馬褲、綠色外套、紅色斗篷和白色大頭巾的彩圖。 毫無疑問,朱塞佩·威爾第在創作歌劇《納布科》時從《圣經》得到了啟發,盡管對東方和羅西尼的《塞米拉米德》與日俱增的興趣也可能影響了他對主題的選擇。《納布科》*早于1842年3月在米蘭演出,在倫敦和紐約演出的時間分別是1846年和1848年。威爾第幾乎不可能為其歌劇 挑選出比這更熱門的主題了。1845 年,萊亞德在尼姆魯德即《圣經》里的 迦拉開始發掘;1846 年5月,他終于得到期待已久的許可,可以挖掘古文物并運送到英國。7月,他寫信給在倫敦的姑媽薩拉·奧斯汀,“這一發現已經開始在歐洲引起轟動,郵遞員每來一次都給我送來希望了解更多情況的信……我只希望英國也像歐洲大陸一樣對這一發現感興趣”。不久以后,十二箱文物被打包,放在了用楊樹桁條制成的大木筏上,下面是充氣的皮囊。大英博物館沒有真正認識到萊亞德發現的意義,也沒有認識到發掘和運輸所需要的巨額費用,而是給了萊亞德一個遲來且吝嗇的正式幫助提議,其條件使他感覺自己似乎比一個“砌墻師傅”好不了多少。他的姑父甚至建議他將其發現贈送給法國人:“大英博物館活該”。但萊亞德固執己見,這年年底,他姑父和姑媽因為住在大英博物館附近,出入于上流社會,所以能夠向他通報消息,“現在人人都跟我們談論你的研究”。到1847年3月23日從尼姆魯德首次運送來的淺浮雕在大英博物館陳列展出時,談論變成了人聲鼎沸。萊亞德本人一露面,這位“尼尼微人”很快就成了社交圈的時興人物,受邀出席各種場合。約翰·默里(John Murray)立即就這些發現與他簽署了出版書籍的合同。 早在孩提時代,萊亞德就受本杰明·迪斯雷利的影響,后者是他姑媽的密友。迪斯雷利對土耳其和圣地巴勒斯坦的生動描寫令萊亞德著迷。迪斯雷利還從拜倫和《天方夜譚》得到靈感。但萊亞德廣泛地涉獵近東的古代歷史,從《圣經》、古典作品中精選材料,向吉本了解羅馬人、向拉博德了解十字軍,向伯克哈特了解納巴泰人;他還了解里奇發表的*新信息,這些信息使他后來的游記創作得心應手。1840 年,他對叔父資助的法律事業的前景感到絕望,與朋友一起前往印度,但他未到目的地時,命運就插足干涉了,他發現自己正在注視的是古代美索不達米亞、阿淑爾、尼姆魯德和尼尼微的巨大土丘,從而萌發了發掘它們的激情。他與博塔及其同事弗蘭丁(Flandin)和科斯特(Coste)的相遇增強了他對該地區文物的興趣, 后者此時在塔奇—布斯坦(Taq-i-Bustan)登記記錄薩珊王朝的雕塑。萊亞德在貝希斯敦看到巨大的巖石銘刻后,放棄了去印度的想法;他的朋友獨自前往。萊亞德裝扮成波斯人模樣去蘇薩探險。幾個月后,萊亞德從敵對部落死里逃生,同時獲得了有關他們的野心和意圖的**手寶貴知識,還較流利地掌握了他們的語言;他現身于君士坦丁堡,給英國大使斯特拉特福德·坎寧爵士匯報**手資料。坎寧看中萊亞德所做的事情,建議他非正式地與自己一起從事外交工作。兩年以后,從美索不達米亞傳來博塔在豪爾薩巴德進行發掘的消息,于是萊亞德決定放棄麻煩不斷的外交工作,孤注一擲地從事考古。坎寧慷慨地表示愿負擔他的費用,至少是短期內的費用。 ……
美索不達米亞的遺產 作者簡介
斯蒂芬妮·達利(Stephanie Dalley),英國亞述學者、古代近東學者,牛津大學東方研究院亞述學施利托(Shillito)研究員和薩莫維爾學院榮譽 研究員。她整理發表了諸多出土于伊拉克與敘利亞的楔形文字文獻,因研究巴比倫空中花園而知名,提出空中花園位于尼尼微,建成于辛那赫里布統治時期。她在多篇學術論文中探討了美索不達米亞文化的影響。 A. T. 雷耶斯(A. T. Reyes),古典學學者,曾工作游歷于中東多國。著有《古代塞浦路斯》(1994)。大衛·平格里( David Pingree),羅得島普羅維登斯市布朗大學數學史和古典學教授。擅長多門語言,發表了許多與希臘、早期伊斯蘭和印度有關的專著,還與人合寫了關于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的多部作品。艾莉森·薩爾維森( Alison Salvesen),牛津大學東方研究院學者,研究方向為敘利亞及早期基督教文學,教授阿拉姆語和敘利亞語。著有《摩西五經中的辛馬庫斯》(1991)。亨里埃塔·麥考爾(Herietta McCall),曾為記者,后在牛津大學學習埃及學和阿卡德語。著有《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話》(1990),參與編寫《神獸》(1995)一書中介紹斯芬克斯的章節。譯者:左連凱,在西北工業大學從事英語和翻譯的教學與研究。參與編譯 《DK·牛津英漢雙解大詞典[插圖版]》(2005),參與翻譯《劍橋美國文學史》(2005)。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