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洋鏡第三十三輯 :中華考古圖志
-
>
(花口本)(精)讀一頁就上癮的唐朝史(全4冊)
-
>
長安夢華錄
-
>
安史之亂
-
>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
-
>
紙上起風雷:中國文人(1900—1949)
-
>
西洋鏡:第二十三輯 五脊六獸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211918
- 條形碼:9787520211918 ; 978-7-5202-1191-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本書特色
1.本書從兩個獨特的角度講解中國近代史:從文明史的視角揭示近代中國所面對的挑戰與應戰之道;從社會史的視角探索近代中國變革的內驅力與政治邏輯。 2.讀完本書,你可能會對很多問題進行深度思考:(1)明朝的時候中西交流已經非常頻繁,300年后,林則徐卻被稱為中國近代睜眼看世界的**人,這期間文明的傳播與沖突是如何演變的? (2)曾國藩一開始就意識到了洋務運動的內在矛盾,他是如何閃轉騰挪,推動這一運動的? (3)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關系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4)有人慫恿李鴻章稱帝,為什么被拒絕? (5)袁世凱稱帝的背后有什么苦衷嗎?如果袁世凱再多活5年,會發生什么? …… 3.馬勇老師是國內少見的有著深厚思想史基礎的歷史學者,他的作品既有宏大、深刻的歷史敘事與洞見,又有溫情、細膩的細節描寫與共情力量,特別值得細細品讀。 1.對年輕的歷史愛好者來說,閱讀本書能夠客觀了解1840-1915這75年的風云變幻的中國近代歷史的細節;能夠一下子捋順這75年的關鍵事件: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甲午海戰、戊戌變法、庚子之難、皇族內閣、辛亥革命,把握歷史的脈絡。 2.對精英群體來說,閱讀本書能夠看到自大航海時代以來,在中西文明的沖突與融合下,中國是如何迎接挑戰的;能夠看到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在各種不得已的處境中如何推動變革的;能夠看到甲午海戰后中國頻繁變革背后的政治邏輯與社會因素。 近代中國是一個古今中西交匯碰撞的非常之中國,也是一個從器物到觀念進而到制度的變革之中國。如何理解這個中國,如何把握其歧路復歧路中的波詭云譎與滄桑正道,這是一個困擾歷史學家的時代命題。馬勇教授以其獨特的視角,為我們提供了一部近代中國的歷史敘事,看似卑之無甚高論,卻又處處若合符節,知微現著,綱舉目張,結構飽滿,觀點清晰。在保守、改良與革命的張力中,在沖擊、固守與融入的對峙里,作者展示了一幕幕悲欣交集的歷史畫卷。中國現代化之艱難卓絕、偶然變異之不確定、世界大勢之不可抗拒,凡此種種及其內在因緣邏輯,俱在其中,時至今日仍有借鑒意義。馬勇教授的這部史論結合之佳作,值得一讀。 ——高全喜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講席教授本書是馬勇先生厚積薄發的論史名著,作者認為,甲午海戰后的二十年是中國近代發展變化的分水嶺,強烈的對比使得中國加速了現代化進程,各方力量拉鋸,在短短的二十年間使中國經歷了戊戌變法、庚子之難、皇族內閣、辛亥革命等大事,到1915年竟發生了袁氏稱帝這類“丑劇”。跟富國強兵或器物、制度、文化等變革階段的論說不同,馬勇先生提供了現代化這一歷史范式命題,給我們復盤了二十年間各方人物、思想的消長進退,檢討了現代化的思想資源。在當下逆全球化的階段,在現代性話語式微、現代化等觀念淡出人們視野之際,作者提供的歷史鏡像極具現實參考意義。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也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余世存 著名學者、作家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內容簡介
晚明時期的中國已經置身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英國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等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大事件,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在對英貿易順差的刺激下,鴉片引發了近代中國的疊變,**次鴉片戰爭爆發。
1840年以來,中國人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探索,在迷茫與徘徊中,進行了抗爭、學習、融合、改革與改良。外部列強勢力犬牙交錯、內部政治斗爭拉鋸不斷、內外部戰爭頻仍、洋務運動開啟、新一代知識分子開始成長、民智漸開、工業發展……在各種驅動因素的疊加與聚合下,疊變繼續。
然而,甲午之戰的失敗以及稍后列強強租膠州灣、廣州灣等,深刻刺激了中國人,成為近代中國的轉折點,罕見的奇恥大辱震撼了國人,譚嗣同詩曰: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滄溟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落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震撼之后則是懷疑、彷徨、困惑與憤怒,是民族精神的大覺醒,是疊變的加速:維新變法、新政、共和,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國家花了幾百年所走的路,中國社會結構急劇變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死亡與新生撕扯著苦難深重的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至此也才真正展示出其優勢與劣勢,困境與順境。這是中國歷史內在邏輯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西方文明的強勢沖擊下,中華文明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近代中國該如何應對這種變局?中國社會發展與變革的驅動力是什么?引發中國疊變的各種驅動力是什么,是如何交織與疊加在一起的,又是如何影響中國文明進程的?基于此,本書重新審視近代中國,探索內在的政治演變邏輯和社會發展規律,以期以史為鑒。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目錄
**部分 序幕
第1章 西風東來
第2章 文明中國再發現
第二部分 攀登
第3章 “破門而入”的陌生人
第4章 先驅者的悲哀:中國坐失二十年
第5章 “跛足”的現代化
第三部分 文明的半山腰
第6章 文明的包袱
第7章 宗藩解體
第8章 走進維新時代
第9章 外交劇變
第10章 戊戌風波
第11章 由內政而外交
第12章 歸零
第四部分 懸崖上的眺望
第13章 新政重啟
第14章 政治變革的不歸路
第15章 一個人的革命
第16章 紫禁城的黃昏
第17章 從南京到北京
第18章 鬼迷心竅的帝制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節選
疊變:鴉片、槍炮與文明進程中的中國(1840-1915) 作者簡介
馬勇,著名歷史學家,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河南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
主要從事近代中國文化、中國近代史、中國文明史、中國學術史、儒學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國儒學三千年》《夢想與困惑:1894—1915》《中國文明通論》《晚清四書》《晚清二十年》《近代中國文化諸問題》《超越革命與改良》等,以及董仲舒、嚴復、章太炎、梁漱溟、蔣夢麟等人的傳記,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