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一部合適的歷史通俗讀物。世界發展史時間軸 以時間為點,以事件為線,書寫中外大事件。 雙欄對照,年份索引,一冊在手,通覽古今。

作者:路吉善
出版社:中國致公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03-01
開本: 24開 頁數: 366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29.3(4.9折) 定價  ¥59.8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本書正在團購: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運費6元,滿39元免運費
?新疆、西藏除外
溫馨提示:5折以下圖書主要為出版社尾貨,大部分為全新(有塑封/無塑封),個別圖書品相8-9成新、切口
有劃線標記、光盤等附件不全詳細品相說明>>
本類五星書更多>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518733
  • 條形碼:9787514518733 ; 978-7-5145-1873-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本書特色

1.世界發展史時間軸 以時間為點,以事件為線,書寫中外大事件。 2.雙欄對照,年份索引,一冊在手,通覽古今 在關注歷史進程時,介紹了一些文化、思想、藝術、哲學等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的有價值的東西,讓讀者對整個世界歷史的脈絡有比較清晰的認知。 3.一本速看速查世界史指南 本書以年表的形式將各個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的順序進行梳理,內容清晰、史實簡潔、通俗易懂。 4.以橫向的視角,讓讀者了解中國處于不同朝代時,世界正在發生什么 全書在講述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歐洲史時,將中國史插入進來,把中國的發展放入世界文明的進程中,以次站在中國看世界。 5.閱讀歷史不再是一件枯燥、繁瑣的事,它開始變得明晰和簡單起來。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合適的歷史通俗讀物。該書是以一個個簡短有趣的小故事構成,并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的,介紹了一些文化、思想、藝術、哲學等推動人類歷史進程的有價值的東西,讓讀者對整個世界歷史的脈絡有清晰的認知。




本書中,除了是以年表的形式進行展現之外,在講述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以及歐洲史時,將中國史插入進來,把中國的發展放入世界文明的進程中,以橫向的視角,讓讀者了解中國處于不同朝代時,世界正在發生什么。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目錄

**章人類的誕生

遙遠的故鄉_x005f004

森林古猿的進化之路_x005f_x0008_006

學會用火_x0008_008

石器時代_x0008_010

原始宗教012

附錄:**章參考文獻_x005f014



第二章古代文明的曙光世界上*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_x0008_018

人類*早的文字:楔形文字_x0008_021

尼羅河的饋贈:古埃及文明_x0008_025

撲朔迷離的古埃及宗教_x0008_029

長江下游的良渚文明031

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_x0008_035

千年之謎金字塔038

印度河文明_x005f041

阿卡德帝國_x0008_044

黃河文明047

古巴比倫王國_x0008_050

《漢謨拉比法典》_x005f_x0008_052

影響深遠的腓尼基字母_x0008_055

叛逆的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 057

法老的詛咒_x005f_x0008_060

附錄:第二章參考文獻_x005f063



第三章社會制度大變革華夏的開始_x0008_066

所羅門寶藏_x0008_070

亞述帝國的興起與衰落_x0008_072

婆羅門教的創立_x005f076

斯巴達國家形成_x0008_079

千年古城羅馬的傳說_x0008_083

世界傳奇帝王——居魯士大帝_x005f085

梭倫改革_x005f_x0008_088

眾神之神——宙斯神像_x005f092

附錄:第三章參考文獻_x0008_094



第四章奴隸社會的產生圣人孔子_x0008_096

古羅馬共和國_x0008_100

蘇格拉底的信仰_x005f_x0008_102

亞里士多德的偉大貢獻_x005f_x0008_107

羅德島太陽神巨像之謎109

希望之光——亞歷山大燈塔_x005f113

黑白兩面阿育王_x0008_115

千古一帝秦始皇 _x0008_118

附錄:第四章參考文獻_x0008_122





第五章帝國的戰爭布匿戰爭_x0008_124

安息帝國_x0008_127

馬其頓戰爭130

貴霜帝國_x005f_x0008_133

絲綢之路的開創——張騫出使西域136

愷撒大帝_x0008_139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_x0008_142

龐貝的末日_x0008_144

薩珊王朝147

附錄:第五章參考文獻_x005f_x0008_150



第六章中世紀的開端匈奴王阿提拉_x0008_154

消失的瑪雅文明_x005f157

《查士丁尼法典》_x0008_162

拜占庭的奇跡:圣索菲亞大教堂165

阿拉伯帝國_x0008_168

日本大化改新_x0008_172

開元盛世_x0008_175

丕平獻土_x005f_x0008_179

查理大帝_x0008_181

凡爾登條約:天下三分_x0008_184

阿拉伯醫學王子——阿維森納_x0008_186

附錄:第六章參考文獻_x0008_188



第七章封建王國的變革卡佩王朝192

日本武士的形成195

教權與王權的爭斗——卡諾莎之辱198

哥特式建筑藝術的起源202

瑯城起義,歐洲城市的興起205

《自由大憲章》208

巴黎大學_x0008_211

阿維農之囚212

鄭和下西洋_x0008_215

附錄:第七章參考文獻_x0008_218



第八章封建社會的挽歌意大利多里奇諾起義220

跛子帖睦爾_x0008_222

歐洲黑死病的陰霾224

法國扎克雷農民起義_x0008_227

英國瓦特·泰勒農民起義232

圣女貞德_x0008_235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239

阿拉伯人的民間故事:《一千零一夜》242

中世紀*后一位詩人但丁_x0008_244

附錄:第八章參考文獻_x0008_248



第九章探索與發現文藝復興_x0008_252

大航海時代_x0008_256

瓜分新世界的協議:《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260

莫爾與《烏托邦》261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265

麥哲倫的1082天環球航行269

馬基雅弗利與《君主論》272

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275

尼德蘭革命279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天工開物》283

附錄:第九章參考文獻286



第十章資本主義的發展兩個“日不落”帝國288

永恒的莎士比亞290

英國東印度公司294

羅曼諾夫王朝296

被送上斷頭臺的國王:查理一世299

近代物理學之父:艾薩克·牛頓302

乾隆盛世305

附錄:第十章參考文獻309



第十一章革命與發展蒸汽機與工業革命312

萊克星頓的槍聲314

*后一戰:滑鐵盧戰役317

馬克思與《共產黨宣言》320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324

日本明治維新327

辛亥革命330

俄國文學之父——普希金333

附錄:第十一章參考文獻337



第十二章紛亂再起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342

美國經濟大蕭條344

慕尼黑陰謀會議347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349

雅爾塔會議353

聯合國成立355

附錄:第十二章參考文獻357


展開全部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節選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遙遠的故鄉(約46億年前)
約46億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殘留的塵埃,組成了一個全新的行星——地球,地球和一些行星圍繞太陽在轉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和月球開始有了*初的形狀,它們離太陽(一個巨大的火球)很近,所以表面可能處在燃燒熔融的狀態。那時地球表面巖漿滾動,炙熱難耐,沒有水存在的跡象,在霧氣彌漫之下是一片熔巖的海洋。
很多年過去了,地球、月球與太陽的距離逐漸變遠,運行的速度也越來越慢。接下來,氣體逐漸稀薄,巖漿也慢慢凝固。不知又過了多少年,一條溪流從已經凝固的巖漿中噴涌而出,慢慢匯聚成池沼、湖泊,形成了生命*初的生存家園。
地球的年齡越來越大,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地球開始變得溫和而平靜。慢慢地,狂風暴雨不再那么猛烈,海水不斷增加,*后匯聚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海。
那時地球依然沒有生命,整個地球一片黯然,毫無生機。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生命開始在有陽光和海水的地方出現,這些原始的生命被潮汐帶到了潮間、海岸和大海深處。在那里,脆弱的原始生命要經歷嚴峻的環境考驗,為了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去,這些原始的生命體進化出了自己的“絕招”,如依靠嗅覺、味覺尋找食物等。
大約5億年前,在古生代出現了一種長著眼睛和牙齒,能夠游泳,生命力更強的生命體。這就是魚類的雛形,是我們知道的*早的脊椎動物。隨著脊椎魚類的數量顯著增加,地球進入了“魚類時代”。
魚類時期,烈日和雨水不斷地侵蝕著裸露在外的巖石和高峰,但在大陸上,生命還并未出現,植物要等到很久以后才能“占據”大陸,此時陸地上還沒有真正的“土壤”,連苔蘚和地衣都不存在。
而后,地球運動的軌跡發生了改變,地球內部也發生劇烈的變動。地殼隆起、火山噴發,海洋更深了,山也更高了。此時,太陽的影響也在悄然改變著地球的溫度,讓地球變得更加溫暖,更加適宜生命繁衍。
在漫長的歲月里,經歷了自然氣象的不斷侵蝕,以及河流的不斷沖刷,高山變得低矮,泥土被帶進大海,海平面不斷擴大,導致近海陸地變成了淺海。陸地上開始出現了植物,各種生物開始轉移到陸地上生活。之后,脊椎動物也出現了。
遠古時代,脊椎魚類仍然依靠鰓進行呼吸,這讓它們無法在陸地上生存,而在不斷進化的過程中,它們形成了新的器官——肺。之后,為了在陸地上更好地生存下去,上岸的動物仍然不斷進化。后來地球上出現了兩棲動物,再后來出現了爬行動物,然后出現了會產卵的鳥類,接著哺乳動物開始出現。 森林古猿的進化之路(2300萬— 1800萬年前)
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球孕育出了很多新的生命。在2300萬到1800萬年前,在雨林和草原上,一種古代靈長類動物開始活躍起來,它們就是人類的祖先——森林古猿。森林古猿的足跡遍布非洲、亞洲和歐洲。它們的化石*早是在法國被發現的,因為被發現時它們跟樹葉化石在一起,于是發現者就稱它們為“森林古猿”。后來人們在印度北部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希瓦利克山區也發現了它們的化石。資料顯示,它們跟黑猩猩有些相近,可以通過雙臂在樹上活動。
在肯尼亞、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中國云南,以及希臘、匈牙利等地,人們又陸續發現了另一類古猿的遺跡和化石,它們生活在距今1400萬到800萬年,科學家將它們稱作拉瑪古猿。非洲發現的拉瑪古猿,門齒很小,頜部很窄,與森林古猿比較相似,但跟人類的區別較大。在印度發現的拉瑪古猿,它們出現的年代較晚一些,這類古猿面部變短,犬齒比較小,并且齒間沒有間隙,跟人類近似。
距今550萬到130萬年,在非洲地區生活著另一類古猿——南方古猿,它們離開了森林,開始在開闊地帶活動。它們有的身強體壯,腦容量比較大;有的身體矮小,腦容量也比較小;有的帶著明顯的類人猿特征。
有的南方古猿已經會制造簡單的工具了,一般認為這種能粗制石器的南方古猿就是真正的人類,應該被看成是一種“猿人”。南方古猿在頸以下的構造基本跟人相似,但頸以上的構造,基本跟類人猿一樣。
從南方古猿盆骨的構造及脊柱跟頭骨的連接方式,可以知道它們是直立的、用兩腳行走的。它們的腦容量為500毫升左右,比黑猩猩的腦容量大,但比人類的腦容量小得多。這說明,從猿到人的進化中,手和腳的變化在先,腦容量的增大在后。
因為直立行走,它們解放了原始的雙“手”。有了這雙“手”,它們可以利用自然界的物體,例如樹枝和石塊,來尋找食物和抵御敵害;有了這雙“手”,它們開始制造工具,雖然粗糙,但這對人類進化史具有重要意義。
學會用火(大約180萬年前)
到目前為止,地球上除了人類能使用火、控制火,還沒有其他動物能做到這一點。因此,人類學家把火的使用當作人類與動物進化分界的標志之一。
人類學會使用火以后,不僅吃到了熟的食物,增強了體質,延長了壽命,驅趕了寒冷和野獸,還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協作,促進了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人類的祖先從什么時候開始使用火的呢?關于這個問題,每一次的考古發現都把用火時間向前推移。1927—1957年,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文化遺址中發現的木炭、灰燼、燃燒過的土塊、石塊、骨頭和樸樹籽,以及在比“北京猿人”稍早的猿人遺址中發現的灰層和燒骨,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了距今約55萬年以前。
1960年,在法國東南部馬賽城郊,人們在一個叫埃斯卡的山洞里發現了用火的遺跡——木炭、燒石、灰燼。地面上還有五處直徑達90厘米的紅燒土遺跡,該遺址距今約100萬年。
1961年和1962年,在山西芮城縣的西侯度遺址,出土了一批帶切痕的鹿角和被火燒過的動物骨頭,這個發現又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了距今約180萬年前,這是目前中國*早的人類用火記錄,也是世界上人類用火的*早記錄之一。
現代考古學還沒有解決原始人類是怎么得到火的這個問題。不過普遍認為*開始的火應該是從自然界里取得的,也就是火山爆發、雷電引起的天然火。知道火的好處后,人類祖先通過漫長歲月的摸索、實踐,終于學會了保留火種,掌握了持續用火的方法,但是天然火有限,還不好保存,該怎樣自助取火呢?于是人類祖先又慢慢地摸索出了鉆木取火的方法。只是在現在發掘的遺址中,已經無法辨別出當時的火種到底是取自自然火還是人工火。 石器時代(距今約250萬到5000—2000年)
1865年,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首先提出了“石器時代”這個說法,他將石器時代定義為一個時間區段,也就是說使用石器是那一時代的典型特征,但并不代表那個時代的人類只會使用石器。考古學家把從出現人類開始到出現青銅器為止的那段時間稱為石器時代,并將其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距今250萬到5000—2000年。
人們把人類以石器為主要工具的時期稱為舊石器時代,也是石器時代的早期階段,一般認為這段時期起止為距今250萬到1萬年。那時,在非洲,被稱為現代人類祖先的“能人”,制作出了已知的*早的石制工具。這些“人”可能并不是以打獵為生,而是以食用腐肉和野生植物為生。
到了大約150萬年前,進化程度更高的直立人出現了。他們學會了掌握火和制造更為復雜的石器,活動范圍由非洲擴大到亞洲,例如中國的周口店人。人類在歐洲活動的*早證據就是德國的阿修爾手斧,這個時期人類主要制造簡單的工具用于打獵和采集。
距今約2萬年,*后的冰河時期過去了,地球處在溫暖的環境下,人類把加工過的石頭再研磨,精致的石器熠熠生輝,采集和漁獵活動開始活躍起來,規模也不斷擴大,地球上一片生機盎然。這時出現了用燧石組合成的小型工具,出現了用細石片鑲嵌在骨木柄上的箭和刀等復雜的工具,有的地方還出現了捕魚工具、石斧以及像獨木舟和槳這樣的物品。這一時期,人們除了居住在自然洞穴,還新增了季節性的窩棚居址,并且埋葬死者的習俗也比舊石器時代復雜很多,從這可以看出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已經進一步深入。
中石器時代,人類出現了“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以獵取中小型野獸為主,狗已經被馴化成為家畜。在歐洲和西亞的一些地方,人類已經開始馴養豬或山羊。隨著采集經驗的不斷增加,在西亞一些地區人們開始逐漸集體采集大麥、小麥和野生禾稼,后來發展成為原始的農業。
從1萬到5000—2000年前,人類迎來了新石器時代,也是“磨制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通常有三個基本特征: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制作使用陶器、食物的來源由原來的狩獵和采集變為種植植物和馴養家畜。
世界上各個地方在這一時代的發展路徑很不相同,西亞、北非和歐洲的新石器時代發展得較早,農業也*早從這些地方出現,后來又*早出現了金屬器具,*早進入了文明時代;中美洲,在西元紀年后仍然停在新石器時代,但是出現了高度的文明——瑪雅文明。
隨著種植和飼養技術的發展,食物的來源也變得穩定起來。人們定居下來,人類的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于是文明開始出現。 原始宗教
據考證,人們發現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了原始宗教。其實,人類一開始并沒有任何宗教可言,但是到了石器時代的中晚期,產生氏族公社后,人類社會形成了一個個穩定的小團體。這時,人類的體質與思維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小團體內部因為需要溝通,所以慢慢產生了語言。于是就形成了某些禁忌和規范,這就是*初的原始宗教萌芽。
人類在跟大自然的斗爭中,一方面認識到了生活活動與某些自然現象的聯系,另一方面又遭受到了自然界的威脅和危害。人們對于自然界的反復無常、千變萬化,無法正確地去理解、掌握,心中既害怕又充滿了無限期待,就對許多自然現象產生曲解,把自然現象神化,于是原始宗教便產生了。
通常原始宗教的表現形式多為對植物崇拜、動物崇拜、天體崇拜等的自然崇拜,還有跟原始氏族社會有密切關系的生殖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這些可以從發掘、研究石器時代以來各種原始文化的遺址中看到,如一些原始村落、洞穴的巖畫、墓葬遺物、祭壇雕像等。
對大自然的崇拜,被認為是原始宗教*早的一種崇拜形式,也是持續時間*久的。人們對大自然的崇拜,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界的矛盾。人們根據自我的意識將自然崇拜的神靈分為喜怒兩種性格。從人們對神靈的平等態度中可以知道,那時人們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是平等的。
圖騰崇拜產生于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那時人們認為自己氏族的祖先是由某一種動物、植物或者其他微生物轉化而來的,它們對本族有保護作用,于是便將該物當作自己氏族的族徽,帶著目的去崇拜。
人類進入對偶家庭后,能夠確認自己的祖先,于是希望自己祖先的靈魂還能像生前那樣庇護本氏族的成員,就開始產生了祖先崇拜,并且出現了專門的祭司。這些祭司能“通神”“驅鬼”,一般由患了“罕見”疾病而莫名痊愈的人擔任。因為早先的人們覺得這種人之所以能活下來,是因為有神靈在暗中幫助,其他人通過他祈求神靈,神靈就會幫助自己。隨著祭司的出現,神由人格化變成人形化,祭拜的儀式也越來越復雜。
雖然對于原始宗教的褒貶不一,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原始宗教使得人們形成了一個強大的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和鼓舞了那時人與自然做斗爭的勇氣和力量,并且對各族的文字、文化、藝術等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一張年表讀懂世界史 作者簡介

路吉善,畢業于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任教于山東省北鎮中學,濱州市名師工作室核心成員,被評為“濱州市第八批教學能手”,2016年和2018年兩次被評為“濱州市教育教學先進個人”,2010年榮獲濱州市優質課一等獎。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