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精)東北革命和抗日根據地貨幣研究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
>
金融煉金術(專業珍藏版)2021專業審訂
-
>
認知世界的經濟學
-
>
全球貨幣進化史
換道超車: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4276568
- 條形碼:9787214276568 ; 978-7-214-2765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換道超車: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 內容簡介
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數字經濟的相關論述為指導,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指引,對數字經濟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論述。旨在對中國的數字化建設做一些總結與分析,中國的數字化道路是一條數字資源共建共享、數字經濟活力進發、數字治理精準高效、數字文化繁榮發展、數字安全保障有力、數字合作互利共贏的發展道路。
換道超車: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 目錄
**章 世界進入數字時代
**節 科技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
第二節 數字技術的創新歷程
第三節 數字時代的社會發展架構
第二章 把握數字時代的戰略機遇
**節 重組全球要素資源
第二節 重塑全球經濟結構
第三節 改變全球競爭格局
第三章 數字時代的信息“大動脈”
**節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節 軟件定義一切
第三節 物聯網連接萬物
第四章 數實融合是王道
**節 農業數字化轉型
第二節 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第三節 第三產業的數字化轉型
第五章 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節 政府服務數字化
第二節 社會服務數字化
第三節 新型數字生活
第六章 發揮數據要素的價值
**節 數據要素化
第二節 加速數據市場化流通
第三節 數據要素開發利用
第四節 提高數字素養
第七章 拓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
**節 提升對外貿易數字化水平
第二節 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
第三節 構建良好國際合作環境
第八章 加強數字化發展治理
**節 政府數字化治理能力
第二節 促進數字監管和治理的有效協同
第三節 推動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
第九章 筑牢數字安全屏障
**節 網絡安全防護
第二節 保護數據安全
第三節 防范各類風險
第十章 數字時代下的國家發展戰略
**節 網絡強國戰略
第二節 大數據發展戰略
第三節 算賦百業,力導未來
第四節 超前謀劃未來產業
參考文獻
換道超車: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 節選
《換道超車:邁向數字經濟新時代》: 4.農村缺乏高素質勞動力 農村勞動力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農業勞動強度大,年輕人不愿意從事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亟需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數字化、服務精準化。 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農村空心化的加劇,在城鎮人口不斷攀升的同時,農業人口下降,尤其是青壯年勞動力人口的流失更使得鄉村人口結構呈現出老齡化特征,農村剩余勞動力普遍文化程度較低,對新生事物和信息技術掌握能力較差,新技術和新方法無法得到很好的引進和應用。因此,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能夠為數字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四、更好發展數字農業的路徑與措施 數字農業,通過實現信息技術等與地理學、農業、作物學等基礎學科的有機結合,完成農業生產的全程監測、信息獲取,生成動態空間信息系統,進而能夠合理充分地利用農業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終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實現增收。數字農業是農業現代化的高級階段,是我國由農業大國邁向農業強國的必經之路。對此,需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瞄準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主攻方向,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為農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 1.推進農業大數據建設 加快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農業數字資源體系,抓緊啟動建設國家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鼓勵支持各省(區、市)建設省級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 加快推進現有數據資源整合,盡快明確涉農數據權屬,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共享數據的相關機制。特別是對各級財政支持的各類農業項目,立項時可明確數據共享義務,驗收時亦把數據共享作為前置條件。 以重點農產品全產業鏈為主線建設“條數據”,從蘋果、生豬、大豆等重點品種入手,積極探索單品種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的路徑、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機制。以縣域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現代農業園區為單元,在國家農業農村地理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建設“塊數據”。條塊結合,建立健全數據采集、分析、應用循環體系。積極探索農業大數據應用場景,與有關科研單位、大數據企業合作,打造內容豐富、模式多樣、載體多元的信息服務產品。 2.加快數字農業技術創新和轉化 在相關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中,要對智慧農業技術研發予以重點支持,加大數字農業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的應用推廣力度,盡快將農業傳感器、智能裝備等納入農機購置補貼。 布局建設一批農業大數據試點示范縣和農業農村數字經濟示范區,前瞻性探索5G技術在農業農村中的應用場景,在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一村一品示范村(鎮)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試點,推動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3.重視數字農業的整體環境建設 農業的數字化應用不僅體現為農業生產,還體現為農業的各個環節,如農產品的粗加工和深加工,農產品的存儲、運輸和銷售環節,以及農產品的售后。 農產品銷售環節,在銷售環境要創新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堅持以農產品電子商務為重點,大力發展內容電商、品質電商、社交電商、視頻電商等。在農產品物流環節,注重農產品的物流體系的數字化。 4.推進“三農”綜合信息服務 把政務、事務、商務信息系統資源整合共享作為“牛鼻子”工作,大力發展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市場主體開發農民愛用、常用、易用、好用的手機APP,讓手機盡快成為廣大農民的“新農具”。深入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現全國行政村益農信息社基本全覆蓋。加快建設“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統籌推進城鄉信息資源整合共享與利用,完善民生保障信息化服務。 5.加快對農民的培訓和職業認可。 農業數字化轉型是解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的必然選擇,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將經驗、知識和技術數據化,可實現智能化、產業化、高效化生產,降低農業從業門檻,有效解決勞動力缺乏、行業風險高、生產效益低等問題。德國作為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其農業生產效率非常高。德國農民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1個農民可以養活150人,未來,還要達到300人的目標。這個目標就需要更系統和先進的技術與人員作為支撐,這正是德國農業從機械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的重點。在數字農業推進中,德國農業對從業者素質也有具體的要求。在德國成為農民并不是件簡單的事,必須進行農業教育,執證上崗,特殊崗位還需要去國外進修。 總之,農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就是新技術新應用加速對傳統農業各領域各環節的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改造過程,以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釋放數字技術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 ……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二體千字文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