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傳習錄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
>
素書
-
>
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價值
-
>
王陽明全集(全四冊)
-
>
生活與憶念
-
>
名家小全集(4冊)
佛學與儒學(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49988
- 條形碼:9787300249988 ; 978-7-300-249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佛學與儒學(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研究了東方兩大文化,即印度佛教與中國儒學在古代中國相互排斥、相互吸收的過程及其結果:一方面是印度佛教的中國化,在學理層面主要表現為儒學化;另一方面是儒學在思維方式、修養方法等方面廣泛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資源,直接促成了新儒學,即宋明理學的誕生。本書高屋建瓴,從佛法要義與儒學主旨、佛本與人本、佛性與人性、頓悟見性與修心養性、出世與入世、理學與佛學、心學與禪學和佛儒交融與人間佛教等八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儒佛的異同,既是廣大哲學、宗教愛好者的入門指南,又是專業學者深入研究儒學、佛教及其相互關系的良師益友。
佛學與儒學(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緒論
**章佛法要義與儒學主旨
第二章佛本與人本
**節大乘佛教與真如本體
第二節儒學的“人本主義”與“天人合一”
第三節佛教影響儒學優選者是其本體論的思維模式
第三章佛性與人性
**節中國佛教的佛性理論
第二節儒家的人性、心性學說
第三節儒學影響佛教優選者是人性、心性論的思想內容
第四節宋元佛教的倫理化傾向
第四章頓悟見性與修心養性
**節反本歸極與頓悟見性
第二節成賢做圣與修心養性
第三節明心見性與復性明誠
第五章出世與入世
**節傳統佛教的出世主義
第二節儒家學說的入世精神
第三節中國佛教的亦出世亦入世
第六章理學與佛學
**節濂溪之學與佛學
一、周敦頤與宋明心性義理之學
二、周子之學的心性本體論與隋唐佛教的佛性本體論
三、周敦頤的“無欲故靜”與禪宗的“離相”、“無念”
第二節邵雍之學與佛學
第三節橫渠之學與佛學
一、“天地之性”與“真如佛性”
二、“善反”與“體性”
三、“民胞物與”與“萬法唯心”
第四節程朱理學與佛學
第七章心學與禪學
**節陸學與禪學
一、“心即理”與“心即佛”
二、“切己自反”與“道莫外求”
三、“發明本心”與“明心見性”
第二節王學與禪學
一、“良知”與“佛性”
二、“致良知”與“悟自心”
三、“本體功夫”與“頓悟見性”
第三節宋元禪學
一、從“六祖革命”到“五祖分燈”
二、儒學化的“祖師禪”與老莊化的“分燈禪”
第八章佛儒交融與人間佛教
**節禪宗的人間化
第二節近、現代的人間佛教
第三節人間佛教與佛儒交融
附錄一試論佛教對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影響
一、“天人合一”論與“真如本體”論
二、反本歸極與盡心、知性則知天
三、佛教之“頓悟”與中國古代詩、書、畫的“意境”、“氣韻”
附錄二對“頓悟”、“體證”的哲學詮釋
附錄三佛性與人性
——論儒佛之異同暨相互影響
一、佛教的抽象本體與儒家的人本主義
二、佛教的佛性論與儒家的人性論
三、佛教倫理與儒家綱常
附錄四《中國佛教百科全書》總序
附錄五《中國佛教十三經》總序
附錄六《中國佛教通史》序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