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世三千景 浮世繪藝術精選集
-
>
中國美術8000年
-
>
西洋鏡--中國寺廟建筑與靈巖寺羅漢
-
>
和光同塵:徐家樹攝影集(普通版)
-
>
航拍廣州
-
>
(精)如何用手機拍一部電影(八品)
-
>
銀翼殺手2029
藝術與設計學科博士文叢:創化流行·鄧以蟄、宗白華與徐復觀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闡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123612
- 條形碼:9787570123612 ; 978-7-5701-236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與設計學科博士文叢:創化流行·鄧以蟄、宗白華與徐復觀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闡釋 內容簡介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藝術精神的發掘與探討是藝術、美學領域的一個重要事件,呼應了社會背景和文化語境之需要,諸多藝術家、美學家、哲學家,譬如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鄧以蟄、宗白華、朱光潛、唐君毅、方東美、徐復觀、李澤厚等,皆就此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與深刻闡釋。新儒家代表人物徐復觀明確標舉中國藝術精神,站在文化復興之立場,以儒、道藝術精神為中心深思此問題,并以此命名其著作。但是像美學家宗白華、鄧以蟄,雖未以中國藝術精神一詞為核心來闡釋和建構自己的美學思想與藝術理論,但實際上許多研究已經肯定或證實宗白華、鄧以蟄的美學與藝術理論本身便體現出中國藝術精神這一文化內蘊與特征,不能被任何人忽視。鄧以蟄對中國繪畫藝術之理,以及宗白華對藝術意境的闡釋,都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藝術精神的內涵與外延。鄧以蟄、宗白華、徐復觀他們從不同態度與立場出發,歷經不同的路徑,從不同層面開拓并闡釋了自己理解的中國藝術精神。但歸根結底,他們都是在社會歷史環境的推動下,在現實文化語境的激勵下探尋中國文化之優秀的精神傳統與美學品格,進而鞏固中國文化之根基,并對其高度地闡揚。 基于這樣的文化立場與目的,《藝術與設計學科博士文叢:創化流行——鄧以蜇、宗白華與徐復觀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闡釋》將鄧以蟄、宗白華、徐復觀放置于中國藝術精神這一問題下進行考察,以發現他們闡釋中國藝術精神之不同路徑,探析其闡釋的中國藝術精神之內在邏輯,揭示其殊途同歸的內在理想。
藝術與設計學科博士文叢:創化流行·鄧以蟄、宗白華與徐復觀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闡釋 目錄
藝術與設計學科博士文叢:創化流行·鄧以蟄、宗白華與徐復觀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現代闡釋 作者簡介
潘魯生,藝術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教育部高等學校設計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美協工藝美術藝委會主任,山東省文聯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系中央聯系的高級專家、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國文化名家暨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董占軍,藝術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批簽約藝術評論家、省重點學科設計學首席專家、省高層次人才庫人選、山東省教學名師、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訪問學者。主要從事設計史、藝術文獻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承擔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獲得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獎、山東省教學成果獎、泰山文藝獎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0余項。 胡興艷,女,1988年生,陜西漢中人。2019年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現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文藝美學、中國現當代美學史等方面的研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