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章 導論———道教的道與術
**節 道家、道教與道學……………………………………………………… 2
第二節 道、 學、 術 …………………………………………………………… 8
第三節 道、 術與道學史的分期……………………………………………… 14
第四節 從道、 術關系看道教的宗教性特質………………………………… 21
第五節 從道、 術關系看道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25
第二章 道教的思想淵源
**節 巫術、 方術與道家的產生…………………………………………… 30
第二節 老子與 《老子》 …………………………………………………… 37
(一) 老子其人其書 ……………………………………………… 37
(二) 形而上的玄道 ……………………………………………… 41
(三) 玄道之術的開端 …………………………………………… 46
(四) 《老子》 思想對后世的影響 ………………………………… 49
第三節 老子弟子的思想……………………………………………………… 52
(一) 楊朱學派與庚桑楚學派的思想 …………………………… 52
(二) 《文子》 及其思想 …………………………………………… 53
(三) 范蠡及其思想 ……………………………………………… 58
(四) 《列子》 及其思想 …………………………………………… 59
第四節 《莊子》 及其思想 ………………………………………………… 61
(一) 玄奧精深的道 ……………………………………………… 61
(二) 道向術的貫通 ……………………………………………… 67
(三) 術的鋪設 …………………………………………………… 71
(四) 《莊子》 對后世的影響 ……………………………………… 77
第五節 戰國晚期的道家思想………………………………………………… 83
(一) 稷下道家 …………………………………………………… 83
(二) 《黃老帛書》 《鹖冠子》 及其思想 ………………………… 88
(三) 《韓非子》 及其思想 ………………………………………… 96
第三章 秦漢和三國時期的道家與道教
**節 秦漢道家思想 ……………………………………………………… 100
(一) 《呂氏春秋》 ……………………………………………… 100
(二) 黃老道家 …………………………………………………… 105
(三) 《淮南子》 111 …………………………………………………
(四) 《老子指歸》 122 ………………………………………………
(五) 《老子河上公章句》 ……………………………………… 127
第二節 秦漢社會思潮的演變與道教的產生 ……………………………… 129
第三節 《太平經》 以度世為本的道術體系 ……………………………… 146
(一) “元氣行道” 的形上學 …………………………………… 147
(二) 一分為二與一分為三 ……………………………………… 149
(三) “太平” 度世的王道之術 ………………………………… 156
(四) 承負報應的倫理思想 ……………………………………… 170
(五) 重生力行 …………………………………………………… 175
(六) 內修方術的理論探索 ……………………………………… 178
(七) 眾術的薈萃 ………………………………………………… 183
(八) 語言崇拜 …………………………………………………… 187
(九) 《太平經》 的歷史地位 …………………………………… 192
第四節 五斗米道的道術思想 ……………………………………………… 195
(一) 《老子想爾注》 的思想 …………………………………… 196
(二) 五斗米道的術 ……………………………………………… 201
(三) 五斗米道的發展 …………………………………………… 203
第五節 《周易參同契》 的思想 …………………………………………… 205
第六節 漢代至三國時期道教的總體特點 ………………………………… 211
第四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道家與道教 (上)
**節 作為新道家的魏晉玄學 …………………………………………… 215
(一) 儒道交融與玄學的形成 …………………………………… 215
(二) 王弼的 “貴無” 思想 ……………………………………… 227
(三) 嵇康、 阮籍的 “自然” 觀 ………………………………… 235
(四) 郭象的 “獨化” 論 ………………………………………… 240
(五) 魏晉玄學與道教的關系 …………………………………… 248
第二節 葛洪的道術體系 …………………………………………………… 265
(一) “玄道” 與 “一” ………………………………………… 267
(二) 變化觀 ……………………………………………………… 270
(三) 道與術 ……………………………………………………… 271
(四) 道術儒修 …………………………………………………… 281
(五) 社會價值觀與治國之道 …………………………………… 286
(六) 葛洪的道家觀 ……………………………………………… 289
(七) 《抱樸子》 的歷史地位 …………………………………… 289
第三節 三皇派與上清派的道術 …………………………………………… 291
(一) 三皇派的道術 ……………………………………………… 291
(二) 上清派的道術思想 ………………………………………… 292
第四節 靈寶派的道術 ……………………………………………………… 299
(一) 靈寶經的出現及其基本思想 ……………………………… 299
(二) 靈寶派對道家的推尊及對其思想的吸收 ………………… 305
(三) 靈寶派統合三皇、 上清、 天師道等系經典的努力 ……… 308
第五節 天師道的 “正一” 化 ……………………………………………… 310
第五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道家與道教 (中)
**節 寇謙之對天師道的政治改革 ……………………………………… 313
第二節 陸修靜對上清、 靈寶派道術的糅合 ……………………………… 319
第三節 陶弘景對道術發展的貢獻 ………………………………………… 328
第四節 樓觀派的援道入術 ………………………………………………… 347
(一) 《西升經》 及其思想 ……………………………………… 349
(二) 韋節 《西升經注》 的思想 ………………………………… 352
(三) 《內觀經》 和 《定觀經》 的思想 ………………………… 356
第五節 《升玄內教經》 的思想 …………………………………………… 359
第六章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道家與道教 (下)
**節 道書編纂體例所反映的道教義理思想 …………………………… 366
第二節 南北朝時期道教對道家的吸收與融合 …………………………… 373
(一) 道家融入道教 ……………………………………………… 373
(二) 《陰符經》 對黃老道家與 《周易》 思想的融合 ………… 377
(三) 顧歡促進玄學與道教合流的努力 388 …………………………
第三節 南北朝時期道教的義理統合 392 ………………………………………
(一) 有無體用 392 ……………………………………………………
(二) 道德體用 …………………………………………………… 394
(三) 三一義理 …………………………………………………… 395
(四) 道性自然 …………………………………………………… 410
(五) 仙者心學 …………………………………………………… 417
(六) 南北朝道教哲學及其與儒、 玄、 佛的關系 ……………… 420
第四節 兩晉南北朝時期道教的總體特點 ………………………………… 426
結語: 道家與道教的關系新解 ………………………………………………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