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敦煌文獻整理:百年行與思(代序)
緒論編
**章 寫本文獻學:一門待創立的新學問
**節古代文獻傳播體式的演進
第二節寫本文獻大觀
一 吐魯番文書
二 敦煌文獻
三 黑水城文獻
四 宋元以來民間文書
五 明清檔案
六 共他寫本文獻
第三節寫本文獻的特點
一 內容方面
二 形制方面
三 校讀符號
第四節 寫本文獻在中華文明傳承中的地位
一 寫本文獻是古代文獻傳承中的重要一環
二 寫本文獻保存了大批世無傳本的佚典
三 寫本文獻在很大程度上改寫了學術史
四 寫本文獻推動了一批新學問的誕生
第五節 敦煌寫本文獻學——寫本文獻學的基石
第二章 敦煌文獻的價值——以語言文字為中心
**節 文字學價值
一 保存了一批失傳已久的古代字書
二 提供了豐富的近代漢字字形資料
第二節 音韻學價值
一 《切韻》系韻書和音義類寫卷的保存
二 保存了豐富的中古近代漢語語音材料
第三節 詞匯訓詁學價值
一 口語辭書《字寶》《俗務要名林》的價值
二 近代漢語語料的淵藪
第三節 古籍校勘價值
一 敦煌文獻中保存的古書的較早抄本或引文,可據以糾正傳世文獻中的一些傳刻之誤
二 敦煌文獻中豐富的語言文字資料,可以給校勘古書提供許多有用的證據
第三章 敦煌文獻的寫本特征
**節 分卷不定
第二節 符號不定
第三節 詞句不定
第四節 用字不定
第五節 文多疏誤
第六節 叢脞蕪雜
第七節 正背雜抄
字詞編
第四章 敦煌文獻的字體
**節 漢字字體的演變
一 文字載體的改進
二 書寫工具的變化
三 漢字字體的演變
第二節 篆書
第三節 隸書
第四節 楷書
第五節 行書
第六節 草書
第五章 敦煌文獻的俗語詞
**節煌文獻俗語詞大觀
一 基本語料
二 研究概況
第二節敦煌文獻俗語詞誤校示例
一 不明俗語詞而誤錄
二 不明俗語詞而臆改
三 不明俗語詞而誤改
四 不明俗語詞而誤增
五 不明俗語詞而誤刪
六 不明俗語詞而誤讀
七 不明俗語詞而誤乙
八 不明俗語詞而誤釋
九 不明俗語詞而失校
第三節 敦煌文獻俗語詞考釋方法
一 辨字形
二 破假借
三 考異文
四 探語源
五 審文例
六 重類比
第六章 敦煌文獻的俗字
**節 敦煌文獻俗字大觀
一 敦煌文獻與俗字
二 敦煌文獻俗字書
第二節 敦煌文獻俗字的類型
一 增加部件
二 省略部件
三 改換偏旁
四 部件易位
五 書寫變易
六 整體創造
七 異形借用
八 合文
第三節 敦煌文獻俗字的辨識
一 審辨字形
二 類比例句
三 比勘異文
四 佐證文獻
五 審察文義
第七章 敦煌文獻的異文
**節 異本異文
一 與字形有關的異文
二 與字音有關的異文
三 與字義有關的異文
四 與語境有關的異文
第二節 異書異文
一 傳抄致誤
二 編者或抄者刪改
第三節 同本異文
一 正俗古今之異
二 本字通假字之異
三 諱字改與不改之異
四 同義詞之異
抄例編
第八章 訛文和正訛
**節 訛文
一 因形近而誤
二 因音近而誤
三 因習語而誤
四 因上下文相涉而誤
五 因粗疏而誤
六 因直行排列而誤
七 展轉而誤
第二節 正訛
一 接書正字
二 旁注正字
三 記正字于天頭或地腳
四 記正字于行末
五 記正字于句末或注末
六 在訛字上改書正字
七 在卷背相應位置標注正字
第三節 馀論
一 寫本旁注的并非都是正字
二 接書或旁注改正的并非都是錯字
三 旁注正字和旁注脫文易于混淆
四 旁注字有闌入正文的現象
第九章 脫文和補脫
**節 脫文及缺文
一 因重文省書而脫
二 因上下文有相同詞句而脫
三 因換行而脫
四 因抄手節略而脫
五 因字難識而缺
六 因妄刪而缺
七 因紙張破損而缺
第二節 補脫
一 補脫字于原文右側
二 補脫字于句末或行末
三 補脫字于注文之末
第三節 馀論
第十章 衍文和卜煞
**節 衍文
一 因旁記字闌入正文而衍
二 因換行而衍
三 因上下文有相同詞句而衍
四 因習語而衍
五 因誤贅重文號而衍
六 因音近而衍
第二節 卜煞
一 刪字號示例
二 刪字號的誤標和誤讀
第三節 馀論
第十一章 錯亂和鉤乙
**節 錯亂
一 語因習用而錯亂
二 因傳抄走眼而錯亂
三 不察重文符號而錯亂
四 因傳抄疏誤而錯亂
五 因妄改而錯亂
第二節 鉤乙
一 鉤乙號示例
二 鉤乙號的誤讀
第三節 馀論
第十二章 重文符號
**節 形狀與用法
第二節 源流演變
第三節 傳刻訛舛
一 訛混
二 脫漏
三 衍誤
四 錯亂
第十三章 省代、省書和省文
**節 省代
一 省代號及其用法
二 省代號與重文號
三 省代號與連讀成訓
第二節 省書
一 習詞省書
二 套語省書
三 重句省書
四 引語省書
第三節 省文
一 省虛詞
二 復名單稱
第十四章 標識符號
**節 句讀號
一 停頓號
二 絕止號
三 引號
四 界隔號
五 補白號
第二節 層次號
第三節 勘驗號
第四節 畫押號
一 畫指
二 花押
第五節 馀論
第十五章 雙行注文齊整化
**節 調整位置
第二節 刪減字詞
第三節 增添字詞或符號
一 增添虛詞
二 增添實詞
三 增添符號
第四節 馀論
校理編
第十六章 敦煌殘卷的綴合
**節 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 綴合工作的回顧
第三節 敦煌殘卷綴合釋例
第四節 馀論
第十七章 敦煌文獻的定名
**節 原有篇題的擇定
第二節 前賢擬題的檢討
一 誤擬
二 泛擬
三 分擬
四 混擬
五 不準確
第三節 缺題殘卷的定名
一 據其他寫本考定
二 據傳世文本考定
三 據字詞順序考定
四 據關鍵詞考定
第四節 馀論
第十八章 敦煌文獻的斷代
**節 據內容斷代
一 紀年
二 題記
三 名物
四 歷史事件
第二節 據書法斷代
第三節 據字形斷代
一 避諱字
二 武周新字
三 俗字
第四節 據紙質和形制斷代
第五節 馀論
第十九章 敦煌文獻的辨偽
**節 敦煌偽卷概觀
一 全卷偽
二 內容偽
三 題記偽
四 收藏印章偽
五 其他寫卷混入
第二節 敦煌偽卷鑒別方法
一 紙張
二 形制
三 墨色
四 筆跡
五 內容
六 流傳
第三節 敦煌偽卷鑒別示例——以字形辨析為中心
第二十章 敦煌文獻的校勘
**節 對校
一 底本的選定
二 校本的擇取
三 出校的原則
第二節 他校
一 取前人之書以校
二 取后人之書以校
三 取同時之書以校
四 他校時的注意點
第三節 本校
一 據原書文例訂正訛誤
二 據原書詞例訂正訛誤
三 據原書字例訂正訛誤
四 據原書韻例訂正訛誤
五 據原書文義訂正訛誤
六 據原書古注訂正訛誤
第四節 理校
一 辨字形
二 審字音
三 考詞義
四 核事實
第五節 馀論
附錄:敦煌文獻校錄體例之我見
后記
增訂本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