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21978
- 條形碼:9787312021978 ; 978-7-312-02197-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公共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 內容簡介
公共政策是二戰后首先在美國興起的一個跨學科、綜合性的新研究領域,它的出現為人們解決復雜多變的現實社會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視野,因而被譽為當代西方社會科學發展過程中的一次“科學革命”。按照K·馮貝米的評價,公共政策學科的出現是當代西方政治學的一次“*重大的突破”。
本書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MPA系列教材”中的一本。本書分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公共政策分析過程和案例分析三部分,共十一章,主要內容包括公共政策的概念分析,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公共政策問題的界定方法與技術,公共政策的執行與政策評估,政策備選方案的設計等。本書內容新穎,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能理論聯系實際,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公共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 目錄
緒論
**部分 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與理論
**章 公共政策的概念分析
1.1 概念正名
1.2 中外學者對公共政策的界定
1.3 公共政策: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維護、增進與分配
1.3.1 公共政策以公共利益為目標取向
1.3.2 公共利益:具有社會共享性的資源和條件
1.3.3 公共政策的本質
1.4 公共政策的特征和功能
1.4.1 公共政策的特征
1.4.2 公共政策的功能
1.5 公共政策的要素
1.5.1 政策主體
1.5.2 政策客體
1.5.3 政策目標
1.5.4 政策資源
1.5.5 政策環境
1.6 政府、市場與公共政策
1.6.1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
1.6.2 政府干預的邊界
1.6.3 政府的角色定位
1.7 學習公共政策的理由
1.7.1 基于科學的理由
1.7.2 基于專業的理由
1.7.3 基于政治上的理由
第二章 政策利害關系
2.1 政策分析的重要前提
2.2 利害關系概念的歷史沿革
2.3 利害關系理念的不同實現方式
2.3.1 企業(公司)管理下的利害關系人
2.3.2 公共政策視角下的利害關系人
2.4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類型
2.4.1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四種類型
2.4.2 政策分析中的利害關系人類型
2.5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特征分析
2.5.1 特征分析
2.5.2 整合性分析
2.6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認定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
3.1 政策議程
3.1.1 政策議程的定義
3.1.2 政策議程的種類
3.1.3 公共問題取得議程地位的條件與途
3.1.4 議程設定過程
3.2 政策規劃
3.2.1 政策規劃的重要性及含義
3.2.2 政策規劃的原別
3.2.3 政策規劃的步驟
3.3 政策合法化
3.3.1 政策合法化的舍義
3.3.2 政策臺法化的主體及其程序
第二章 政策利害關系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制定過程
第四章 公共政策倫理
第二部分 公共政策分析過程
第五章 公共政策問題的界定方法與技術
第六章 公共政策執行
第七章 政治評估理論
第八章 評估標準的確立與細化
第九章 政策備選方案的設計
第十章 評估與展示政策備選方案
第十一章 公共政策的執行與政策評估
第三部分 案例分析
參考文獻
公共政策分析.理論與方法 節選
第二章 政策利害關系
2.4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類型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類型劃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因為這既可從微觀的角度劃分,也可“從宏觀的角度劃分。前者對于理論研究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其代表人物是G savage(薩瓦奇),T.w.Nix和C.J.whtehead;而后者則可形成一種較為實用的分析路徑。
2.4.1 政策利害關系人的四種類型
薩瓦奇等人是按照兩大指標來劃分政策利害關系人的類型的。這兩類指標分別是:
(1)利害關系人之問的惜在合作的可能性;
(2)利害關系人對政策制定機構潛在的威脅程度。
所謂利害關系人之間的潛在合作程度是指某一類型下的利害關系人之間能否就一項政策方案形成合作意愿的高低程度,為了簡便起見,我們用高度和低度這兩個指標來衡量它;同樣利害關系人對政策制定機構的潛在威脅程度是指他們就某項歧政策而言對于政策制定機構持支持或反對態度的強烈程度.這里我們用高度和低度這兩個指標來衡量它。因此,根據薩瓦奇等人的指標安排,我們得到四種政策利害關系人之類型的劃分。
一、支持型
所謂支持型政策利害關系人,是指圍繞某項公共政策方案-利害關系人之間形成了“高度”合作的可能性,同時對于政策制定機構,剎害關系人表現為“低腹”的威脅。形成支持型的政策利害關系人,意味著該項公共政策與他們的利益或政策訴求相一致,因此他們抱持著擁護的態度。例如,就政府部門欲制定的有關殘疾人的社會福利政策而占.可能形成如下政策利害關系人: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納稅義務八等;顯然,尢論是社會福利機構人士還是納稅義務人.由F出于社會同情心和公益認知,對于該政策他們之間不難形成共識,而且可以斷定他們對政府制定該項政策均會表示歡迎和支持,囡此這就形成了支持型的政策利害關系人。
二、反對型
針對某項公共政策方案,利害關系人之間存在“低度”合作的可能性,并且對于政策制定機構抱持著“高度”的威脅,由此形成反對型的政策利害關系人。換句話說,反對型的政策利害關系人的形成,表明,圍繞這一政策的總體利害關系人之間并不能就其訴求達成一致.同叫他們對政策制定機構也是相當不滿。例如.中國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推行的所謂“漸進”式的臺獨政策,遭到了兩岸絕大多數民眾的反對。
……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