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沈從文集:邊城 本書特色
《邊城》,中國現代文學中的不朽杰作。論及這作品時,作者自己說: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故事中充滿了五月中的斜風細雨,以及那點六月中夏雨欲來時的悶人的熱和悶熱中的寂寞。《邊城》分別從沈從文的《湘行散記》、《湘西》、《從文自傳》中搜輯名篇,精益求精,可說是基本囊括了沈從文作品的精髓,且較能體現沈氏文風的別樣神采。
沈從文集:邊城 目錄
漁
三三
虎雛
黔小景
泥涂
黃昏
靜
都市一婦人
若墨醫生
黑夜
節日
月下小景
扇陀
愛欲
慷慨的王子
如蕤
生
三個女性
過嶺者
知識
顧問官
八駿圖
新與舊
自殺
《阿黑小史》序
油坊
病
秋
婚前
雨
邊城
編后記
沈從文集:邊城 節選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寫于一九三三年至一九三四年初。這篇作品如沈從文的其他湘西作品,著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運變遷,描摹了湘女翠翠陰差陽錯的生活悲劇,誠如作者所言:“一切充滿了善,然而到處是不湊巧。既然是不湊巧,因之素樸的善終難免產生悲劇。”
《邊城》寫出了一種如夢似幻之美,像擺渡、教子、救人、助人、送葬這些日常小事,在作者來都顯得相當理想化,頗有幾分“君子田”的氣象。當然,矛盾也并非不存在,明眼人一看便知,作者所用的背景材料中便隱伏著社會矛盾的影子。作者亦不曾諱言他的寫作意圖是支持“民族復興大業的人”,“給他們一種勇氣和信心”。
沈從文集:邊城 相關資料
漁
七月的夜。華山寨山半腰天王廟中已打了起更鼓,沿烏雞河水邊捕魚的人,攜籮背刀,各人持火把,滿河布了罾劣。
各處聽到說話聲音,大人小孩全有。中間還有婦人銳聲喊叫,如夜靜聞山岡母狗叫更。熱鬧中見著沉靜,大家還聽到各人手上火把的爆裂。仿佛人人皆想從熱鬧中把時間縮短,一切皆齊備妥帖,只等候放藥了。
大家皆在心中作一種估計,對時間加以催促,盼望那子時到來。到子時,在上游五里,放藥的,放了通知炮,打著鑼,把小船在灘口一翻,各人泅水上岸。所有小船上石灰、辣蓼、油枯合成的毒魚藥,沉到水中,與水融化,順流而下所有河中魚蝦,遭了劫數,不到一會,也就將頭昏眼花浮于水面,順流而下入到人們手中了。
去子時還早,負了責任,在上游沉船,是弟兄兩個。這弟兄是華山寨有名族人子弟之一脈。在那里,有兩族極強,屬于甘家為大族,屬于吳家為小族。小族因為族小,為生存競爭,子弟皆強梁如虎如豹。大族則族中出好女人,多富翁,族中讀書識字者比持刀弄棒者為多。象世界任何種族一樣,兩族中在極遠一個時期中在極小事情上結下了冤仇,直到最近為止,機會一來即有爭斗發生。
過去一時代,這仇視,傳說竟到了這樣子。兩方約集了相等人數,在田坪中極天真的互相流血為樂,男子向前作戰,女人則站到山上吶喊助威。交鋒了,棍棒齊下,金鼓齊鳴,軟弱者斃于重擊下,勝利者用紅血所染的巾纏于頭上,矛尖穿著人頭,唱歌回家,用人肝作下酒物,此尤屬平常事情。最天真的還是各人把活捉俘虜拿回,如殺豬般把人殺死,洗刮干凈,切成方塊,加油鹽香料,放大鍋中把文武火煨好,抬到場上,一人打小鑼,大喊“吃肉吃肉,百錢一塊”。凡有呆氣漢子,不知事故,想一嘗人肉,走來試吃一塊,則得錢一百。然而更妙的,卻是在場的另一端,也正有人在如此喊叫,或竟加錢至兩百文。在吃肉者大約也還有得錢以外在火候咸淡上加以批評的人。這事情到近日說來自然是故事了。
近日因為地方進步,一切野蠻習氣已蕩然無存,雖有時仍不免有一二人藉械斗為由,聚眾搶掠牛羊,然虛詐有余而勇敢不足,完全與過去習俗兩樣了。
甘姓住河左,吳姓住河右,近來如河中毒魚一類事情,皆兩族合作,族中當事人先將歡喜尋事的分子加以約束,不許生事,所以人各身邊佩刀,刀的用處卻只是撩取水中大魚,不想到作其他用途了。那弟兄姓吳,為孿生,模樣如一人,身邊各佩有寶刀一口,這寶刀,本來是家傳神物,當父親落氣時,在給這弟兄此刀時,同時囑咐了話一句,說
沈從文集:邊城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小說家、散文家。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1918年小學畢業后,隨本鄉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后正式參加軍隊。 1922年受五四運動影響離開軍隊到北京,學習寫作。1924年起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小說月報》發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抗戰爆發后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工作。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