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
>
李誕脫口秀工作手冊
-
>
成事:馮唐品讀曾國藩嘉言鈔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954268
- 條形碼:9787504954268 ; 978-7-5049-5426-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 本書特色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2009年全國股份制商業銀行行長聯席會議論壇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 目錄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 節選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內容簡介: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改革開放30周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銀行業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抵御國際金融危機,加強金融服務和科學發展,繼續保持穩健發展的良好局面。而股份制商業銀行已經成為我國銀行業中的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對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值此會議召開之際,對大家所取得的成績表示熱烈地祝賀,對大家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地感謝。但是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目前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各行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刻理解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密切關注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高度關注可能影響穩健運行的各類風險因素,確保不出現重大風險,確保國家金融的穩定和安全。今后一個時期,希望大家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復雜性。一是要繼續優化公司治理,增強對各類風險的管控能力,從而實現穩健經營和長期可持續發展。二是要根據各行的實際,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和市場定位,不應盲目攀比,不應求大求快求全,而是要揚長避短,走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三是要建立資本補充長效機制,不僅要驗收資本充足底線,更要提高資本質量,加強對資本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四是要繼續調整資產負債結構,認真防范信用風險,特別是集中度風險,要嚴格監控資金流向,防止信貸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和股市。五是要建立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科學設定指標,合理分配權重,要全面覆蓋風險成本的暴露周期。
全球金融危機與中國銀行業對策 相關資料
插圖:2007年7月,美國房地產價格下跌引發的次貸危機,迅速向全球蔓延,并最終發展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在危機爆發和升級的過程中,金融創新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將在分析金融創新在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總結其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推動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產品創新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一、缺乏有效監管的過度金融創新是危機的重要誘因(一)美國金融危機起因的三種解讀在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升級為全球金融危機并向經濟危機演變的同時,經濟學家們從不同角度對這一危機的起因進行了剖析。學者們的觀點雖有所不同,但概括起來不外乎經濟模式、貨幣政策、金融創新和金融監管等幾個方面。主流的觀點認為,這場金融危機的內在根源是美國經濟模式的弊端,直接原因是脫離實體經濟發展的過度金融創新,而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的失誤則助推了這一危機的發生。1.美國經濟失衡是金融危機的根源所在。這次危機的根源在于實體經濟,本質上是一場經濟危機。得益于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及市場化進程的推進,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全球經濟經歷了15-20年的高增長、低通脹時期,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經濟總體上保持了穩定增長。但以納斯達克市場狂瀉為標志,美國經濟在2001年3月已經出現了衰退的跡象。推廣“次級貸款”是美國政府緩解衰退的主要措施之一。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后,美國已缺少有效的投資渠道來拉動經濟發展。而在全球化條件下,美國貿易長期赤字,出口已成為經濟增長的負面因素。長期的高消費政策已使得美國消費率高懸不下。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