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明代宮廷戲劇史 內容簡介
明代宮廷戲劇既是宮廷文化的內容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戲劇史的組成部分。《明代宮廷戲劇史》系“明代宮廷史叢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學術史上**部專門研究明代宮廷戲劇史的著作。全書分上下二編,共十章,以戲劇文化為本位,以文獻為依據,探幽抉微,較系統地研究了明代宮廷戲劇的發展歷史、演劇體制、演出曲目、舞臺藝術等,并與民間戲劇和清代宮廷戲劇作出比較,力圖比較明晰和科學地呈現出明代宮廷戲劇的基本面貌,以增進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了解和認識。
明代宮廷戲劇史 目錄
導論 明代宮廷禮樂文化與宮廷戲劇
**節 明代宮廷禮樂文化概觀
一 宮廷禮樂文化的基本內容
二 掌管宮廷禮樂的機構
第二節 宮廷戲劇的兩種文化屬性與功能
一 宮廷戲劇的禮儀文化屬性與功能
二 宮廷戲劇的娛樂文化屬性與功能
本章小結
……
**章 健全樂制與戲劇初興--明初期宮廷戲劇(上)
第二章 更定樂制和劇本整理--明初期宮廷戲劇(下)
第三章 沉寂、復蘇及漸變—明中期宮廷戲劇
第四章 南曲北劇之盛—明后期宮廷戲劇(上)
第五章 自演自創和梨園承應--明后期宮廷戲劇(下)
明代宮廷戲劇史 節選
《明代宮廷戲劇史》內容簡介:宮廷史是歷史研究中一個非常重要而又比較特殊的內容。故宮即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宮,在長達491年的歲月中,先后有24位皇帝在這里生活和執政。始建于明永樂時期的紫禁城,雖然在清代有過不少改建、重建和新建,但總體上仍保持著初建時的格局,并保存有部分明代建筑與明宮文物。因此,研究明清宮廷史是故宮博物院的優勢和責任。但長期以來,我們在清宮史研究方面成果比較顯著,而對于明宮史的研究則相對薄弱。從故宮學的視角和要求來看,深入開展明宮史研究,不僅對于研究中國歷史很有益處,而且對于發掘故宮的豐富內涵,推動博物院事業的發展,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從2005年開始,故宮博物院采取多種措施加強明代宮廷史的研究,《明代宮廷史研究叢書》就是其中的一項重要成果。
明代宮廷戲劇史 相關資料
如本書《導論》中所言,教坊司和鐘鼓司這兩大演樂機構是并存的,分屬于兩個系統,有不同的職能和承應范圍。教坊司歸禮部負責,“掌樂舞承應”即掌管樂人們的演出,演出場所主要在外廷。鐘鼓司歸內廷負責,掌出朝鐘鼓和內樂(演奏于內廷的樂舞)、戲劇等,即掌管太監們的劇樂演出,服務對象為后宮,演出場所多在內廷。近年出版的《北京戲曲志》謂“明代,宮廷改教坊為鐘鼓司”,將原本并存的兩個機構說成后者由前者變革而來,這顯然是錯誤的。一“掌樂舞承應”的教坊司據《明史·職官志》記,教坊司的主要工作是“掌宴會大樂州”、“掌樂舞承應,以樂戶充之引,也就是負責教坊司樂人進宮承應樂舞演出。這是沿襲了唐以來京城置教坊掌俳優百戲的做法。元時教坊司在管理體制上更為完善,其主要職能是管理宮廷音樂和戲劇的教習排練及演出,演員稱作“樂人”。教坊司的官階初為五品,大德八年(1304)升為正三品,級別很高。明代的教坊司雖是沿襲元朝的體制設立的,但官階較元朝的教坊司低得多,只有正九品。有關明代教坊司的職能及官員編制體制載于《大明會典》、《明史·職官志》和《明史。樂志》等,本書《導論》中已有引述,不贅。據明劉辰《國初事跡》所記,教坊富樂院原在南京乾道橋,后因火燒毀而遷至武定橋一帶。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