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包郵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作者:張學文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03-01
開本: 16開 頁數: 196
本類榜單:科普讀物銷量榜
中 圖 價:¥17.5(5.8折) 定價  ¥30.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58978
  • 條形碼:9787502958978 ; 978-7-5029-5897-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本書特色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一書通俗介紹了作者50多年氣象科技生涯中所取得的成果,涉及13個方面或領域,并以取得這些成果的過程為主線,記述了這些所涉及的問題是如何從實際業務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如何被凝練成科學問題,又如何在探索解決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其規律和本質,并形成科學思想的。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由張學文編著。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內容簡介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介紹了張學文老師50多年氣象科技生涯中所取得的成果,涉及13個方面或領域,并以取得這些成果的過程為主線,記述了這些所涉及的問題是如何從實際業務工作中發現和提出,如何被凝練成科學問題,又如何在探索解決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其規律和本質,并形成科學思想的。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目錄


序二
自序:獨進天山
第1篇 氣象
氣象業務革新與探索研究領域
信息論在天氣預報中的應用探索
大氣的統計觀
對“熵氣象學”的探索
把“氣象統計”提高到“統計氣象學”
創立盆地氣象學的問題
盆地氣象學和它的某些概念
初議干盆地與濕盆地概念
再議干盆地和濕盆地的特征
干、濕盆地的定義
盆地的水汽和空氣的封閉程度表
近地面的水分循環
積雪鎖冬寒
中國每日雨區面積問題
氣象臺應當學會用“面積”來說話
我國是否存在霧季?
沙塵暴起因于垂直于下墊面的氣流
塔里木盆地的坡度是吹出來的?
云之南是“云南”
地上彩虹——事實與預言
說說“天氣預報員”

第2篇 水科學
我的“水文”情結
對空中水知識的探索
空中究竟有多少水?
《空中水概論》的提綱
地面水汽壓與大氣含水量的公式
漫話空中水
水科學的結構
水體概念是地球水科學中的基本概念
水科學中四種水體的儲量關系
水體的儲量與循環周期的函數關系
水科學,不應當包括“水”的所有主題
降水量就是水資源
我國各省(區、市)的年降水資源量表與說明
青藏高原不是中國或者亞洲的水塔
徑流系數的零值和負值的區域是存在的
新疆水源認識的幾個誤區
新疆氣候改造與利用問題
新疆變濕與中亞開發有關?
羅布泊與咸海同命相連?
引海水人新疆,有必要嗎?
漫談蒸發

第3篇 信息、熵、復雜性等
我對信息、熵、復雜性的認識進程
三個不可能(不存在)
“熵”會與其文集
《組成論》札記
從*大熵原理統一認識主要的概率分布
對冪律成因的一種說明
概率論和統計數學是數學嗎?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可幾”的地位需要調整(1)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可幾”的地位需要調整(2)
熱力學第二定律與“*可幾”的地位需要調整(3)
物理學第O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是物理學第O定律的特例
某些系統內此消彼長的熵
……
第4篇 雜議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一名預報員的科技探索-氣象.水.復雜性 節選

  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依然屬于“科學的春天”的范疇,那時有國外的很多新理論的介紹,國內的學術思想也比較活躍,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老三論、新三論等成為學者的新詞匯。學術會議也是一個接著一個,很多知識分子都力圖證明自己在科學研究領域是多么有才華。  基于此前我對信息熵的理解與應用,1980年借助廖樹生的一個手稿(他把玻爾茲曼分布的思路用于論證一次降水的雨量服從負指數分布),我又理解了統計物理學中的玻爾茲曼分布的含義,并且把它用到了氣象學的降水時間、面積、深度問題中。我把它們稱為降水統計力學,于是不僅統計物理關于熵的知識和信息熵的知識在我的思想里實現了匯合,而且我感到把熵原理(熱力學第二定律……)用于氣象領域大有作為。在這個思想影響下,1983年我在新疆氣象學會的支持下組織了“統計力學在氣象上的應用潛力討論會”。會議有數十名國內學者參加,我請江西師范大學物理學的李湘如教授為會議介紹先進的耗散結構理論。后來這種會議陸續在鄭州(1985年)、蘭州(1989年)組織過,并且作為中國氣象學會的統計氣象專業委員會的活動。但是后來這個活動由我們跨出氣象領域所組織的“熵與交叉科學研討會”取代了。  那時我的心志高,覺得應當把包括信息熵*大的思路連同熱力學第二定律一起擴大到非物理學領域,并且認為組織一個這樣的會議是值得和重要的。于是1986年我(當時是新疆氣象科學研究所的所長)在新疆氣象學會和自治區科協的支持下,發起了跨學科的“熵與交叉科學研討會”。1987年夏這個吸引了國內很多學者參加的會議成功地在烏魯木齊召開。上海的《自然》雜志*后以全國**次的“熵與交叉科學”會議的名義報道了這個會議。  這個跨學科的有全國學者參加的會議收集了數十篇有關熵的文章,氣象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了該會議文集,書名為《熵與交叉科學》。該書印2000冊,每冊6.5元,出版費大約數千元,出版社可能給了我們二三百本書,其他的由他們對外銷售。  我是會議的發起者、組織者,所以收集、審定、編輯這些稿子也由我負責任。參加編輯的還有3位,即新疆大學物理學教授任光耀、新疆氣象學會秘書長張小炎和新疆科學分院地理研究所青年活躍學子劉宗超,應當把我們都列為編輯委員會的成員,但是由于新疆科學技術協會認為是他們出了出版費,應當署他們的名。于是書的封面上沒有我們4人的名字,而只是落了新疆科學技術協會的名字。為此新疆科學技術協會給我們4人分別開了文件,說明具體編輯工作是由我們代表他們完成的。文化大革命以前很多集體編的書都沒有作者落名,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這樣的現象就比較少見。  《熵與交叉科學》收集了我關于熵的三篇文章,其他人的文章跨越了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領域,初步體現了國人在本領域的探索與認識。該會議每兩年一次,一直延續到21世紀初。會議地點尚有蘭州、攀枝花、昆明、西安、張家界、烏魯木齊、廣州,其中3次出版過文集。而會議也從*初的由高等學校輪流辦的松散結構,變成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下的二級學會。有的文集上,我被主編寫入編輯名單,其實我沒有做什么。我感到遺憾的是我提倡的把*大熵原理用到物理學以外的各個領域的事業,理解的人不多,局面沒有打開。  1990年由上海機械學院車宏安教授、樸昌根教授出面,我們還與日本熵研究會的學者們聯合在上海開過一次關于熵的研討會。這也算國際交流吧,事后也出版了文集——《熵:理論與應用》,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從出版文集的角度看,成功的學術會議,應當有一批主題集中,質量合格的論文,如果這個會議的主題又有創新性,它顯然應當有一冊文集出版,以體現這個集體成果。有經費就應當在會議活動中包括文集出版這一項。  我在為該書的前言(代新疆科委寫的)中提出了如下一些認識:.  (1)21世紀的鐘聲快要敲響了。人們回首20世紀的科學技術史的時候,可以從非常廣闊的科學領域中模糊地感到有一個無處不在的幽靈在作怪。這就是熵。  (2)是的,今天天文學、地理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以及信息科學、社會科學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熵概念與熵原理的問題。人們感到熵正在成為眾多學科中的一個焦點。看來在熵這個問題上的曲折或進步將影響眾多學科的發展。  (3)現在認識到熵的重要性的人、對熵感興趣的學者,以及想進一步了解熵的人正在大量增多。在這種背景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等單位在1987年主持召開了一次“熵與交叉科學”研討會。來自全國的有關學者討論了關于熵研究的形勢,交流了近百篇論文。本文集就是在這個會議論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組織而形成的。“熵與交叉科學”會議是我國科學史上**次關于熵的專門會議。本文集是我國學者關于熵的**本專集。  (4)我們希望這個專集的出版對于想了解熵、應用熵、研究熵的人們有所得益,也希望它能促進更多的人關注這個領域。我們相信加強這一領域的工作會帶動眾多學科在新的世紀出現新的面貌。  ……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編輯推薦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