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史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134918
- 條形碼:9787010134918 ; 978-7-01-013491-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史略 本書特色
《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史略》由黃曉華著,研究的是:小說修辭張力結構橫向軸與縱向軸的各個要素,都會隨時代的改變而改變,從而使小說修辭表現出鮮明的歷時性特征。根據20世紀中國小說的修辭語境、修辭契約、修辭策略以及修辭認同等方面的變化,可以將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劃分為現代修辭的萌生、現代修辭的確立、現代修辭的轉向與現代修辭的分化四個階段。對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發展流變歷程的具體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20世紀中國小說“立人”命題現代化進程的內在動力與外在約束,為小說史研究與小說文本解讀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史略 內容簡介
小說是小說家在特定語境中,對作者-人物-讀者這一橫向軸與敘述-敘事-故事這一縱向軸各修辭要素之間的距離與關系進行調節與處理,以實現作者與讀者之間在某些方面的相互認同的修辭行為。小說修辭張力結構中的各個要素,都會隨時代的轉變而改變,這使小說的修辭語境、修辭契約、修辭策略以及修辭認同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歷時性特征。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大體可以區分為現代修辭的萌生、現代修辭的確立、現代修辭的轉向與現代修辭的分化四個階段。以1895年傅蘭雅舉行的“新小說”競賽為起點,中國小說開始由傳統修辭現代修辭轉型。1918年5月魯迅《狂人日記》的發表,標志著中國小說現代修辭的確立。隨著1949年10月大一統中央政權的建立,中國小說修辭隨之轉向。“文化大革命”的結束,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也改變了中國的文學生態,小說修辭獲得了更高的自由度。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小說修辭不是向現代修辭的簡單回歸,而是出現多重分化。這一時期的小說修辭不僅重新出現了多元取向的現代修辭,而且后現代修辭也嶄露頭角。
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史略 目錄
導言
**章 小說修辭的動態系統
**節 沒有語境參考的修辭根本無法判斷
一、修辭情景
二、修辭受眾
三、修辭話題
第二節 小說修辭動態體系的橫向軸
一、人物—人物:個性的碰撞
二、敘述者—受述者:距離的調節
三、隱含作者—隱含讀者:權威的形成
四、作者—讀者:友誼的建立
第三節 小說修辭動態系統的縱向軸
一、故事—選擇:經驗—欲望
二、敘事—表達:講述—展示
三、敘述—闡釋:判斷—評價
第四節 小說修辭的認同模式
一、認同維度
二、認同方式
第二章 中國小說修辭的歷史視域
**節 修辭語境的歷史性
一、修辭情景的歷史性
二、修辭受眾的歷史性
三、修辭話題的歷史性
第二節 修辭契約的歷史性
一、敘述語言的歷史性
二、敘述權威的歷史性
三、敘述距離的歷史性
第三節 修辭策略的歷史性
一、故事—世界:真實—虛構關系的歷史性
二、敘事—文本:展示—講述關系的歷史性
三、敘述—意義:現實—理想關系的歷史性
第四節 修辭認同的歷史性
一、認同排序的歷史性
二、認同方式的歷史性
第五節 修辭類型的歷史性
一、傳統—闡釋型修辭
二、現代—建構型修辭
三、后現代—解構型修辭
第三章 現代修辭的萌生(1895一1917)
**節 修辭語境的近代化
一、修辭情景的近代化
二、修辭受眾的近代化
三、修辭話題的含混性
第二節 修辭契約的過渡性
一、敘述語言:白話與文言的反復
二、敘述聲音:代言與立言的兩難
三、敘述距離:啟蒙與審美的分裂
第三節 修辭策略的過渡性
一、故事建構:實錄與空想的分化
二、敘事技巧:講述與展示的雜糅
三、意義闡釋:現實與理想的割裂
第四節 修辭認同的過渡性
一、認同維度的單一性
二、認同方式的殘缺性
第四章 現代修辭的確立(1918—1949)
**節 修辭語境的現代化
一、現代視野中的修辭情景
二、現代教育下的受眾群體
三、現代話語中的修辭話題
第二節 修辭契約的現代化
一、敘述語言:工具與審美的對立統一
二、敘述聲音:立言與言志的和諧互動
三、敘述距離:價值與情趣的雙重改造
第三節 修辭策略的現代化
一、故事建構:寫實與虛構的統一
二、敘事技巧:講述與展示的協奏
三、意義闡釋:現實與理想的互動
第四節 修辭認同的現代化
一、認同維度的立體性
二、認同方式的協商性
第五章 現代修辭的轉向(1949—1976)
**節 修辭語境的一元化
一、規約化的修辭情景
二、理想化的受眾群體
三、革命化的修辭話題
第二節 敘述契約的政治化
一、敘述語言:語言與政治的結盟
二、敘述聲音:代言與威權的共振
三、敘述距離:認知與審美的對峙
第三節 修辭策略的政治化
一、故事建構:典型與寫實的分裂
二、敘事技巧:講述與展示的失衡
三、意義闡釋:理想與現實的錯位
第四節 修辭認同的政治化
一、認同維度的政治化
二、認同方式的碎裂化
第六章 現代修辭的分化(1977—)
**節 修辭語境的多元化
一、多元視野中的修辭情景
二、多元背景的受眾群體
三、多元取向的修辭話題
第二節 敘述契約的多元化
一、敘述語言的分化
二、敘述權威的分化
三、敘述距離的分化
第三節 修辭策略的多元化
一、故事建構:典型論的堅守與解構
二、敘事技巧:展示的凸顯與講述的變異
三、意義闡釋:規律論的堅守與解構
第四節 修辭認同的多元化
一、認同排序的多元化
二、認同方式的多元化
結語 修辭視角與20世紀中國小說“立人”命題的展開
一、修辭語境與“立人”空間的開拓
二、修辭目的與“立人”內涵的深化
三、修辭交流與“立人”命題的實現
附錄 20世紀中國小說修辭的散點透視
一、被壓抑的“后現代性”——晚清翻譯小說的解構修辭與中國小說的現代轉型
二、身體、文化、修辭與“狂人”的生成建構
三、中國現代癲狂敘事的修辭策略與認同困境
四、先鋒敘述與身體啟蒙——論《現實一種》的身體修辭
五、隱喻·換喻·提喻——論中國當代情愛敘事的身體修辭
參考文獻
后記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