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
-
>
教養升級(全四冊)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446191
- 條形碼:9787510446191 ; 978-7-5104-461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本書特色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國教育專家寫給天下父母的心靈成長課。書中認為,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因為愛,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這些怕與愛,讓家庭教育陷入誤區。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再如,大多數父母一門心思地指導子女、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系*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與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根據幾十年的心理輔導以及教育子女的經驗,作者指出,要解決女子的問題,得先解決父母的問題——后者才是*重要的。正如書中所言:“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內容簡介
★“我們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為愛,而是出于害怕?!蔽覀儞暮⒆虞斣谄鹋芫€上,所以各種營養品、興趣班、早教班一哄而上,卻忘 記了每個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賦,就像每顆種子都有不同的花開時間;我們怕孩子走錯人生路,所以一門心思的指導孩子、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系*重要的元素,就是與孩子共享快樂時光,和他們一起歡笑、一同成長。 ★“我們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 獻給現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療自己童年的傷;當父母對孩子發火時,有沒有問過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而沮喪,還是自己本來就很煩?因為人們常常把這兩種情緒搞混淆! ★教育子女不是要我們去書寫他們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父母成長了,就意味著他們能放開手腳去愛孩子,欣賞孩子,不再糾結于“如何做才會讓孩子成功”等問題。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養兒育女讓我們發現了前所未有的優點,我們竟然愿意為某個人傾盡全力,做到許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們也發現自己比任何時候都要自私,甚至產生過一些令自己恐懼萬分的念頭。 做父母的就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長大成人的實質——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目錄
第1章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
第2章 父母心中的愛與怕
養育兒女是一個漫長的旅途,旅途上每一位父母都會體驗這兩種感情,一舉一動有時是因為愛,更多的則是出于害怕。
第3章 有什么樣的童年,就會成為什么樣的父母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
第4章 真正接納孩子的情緒
父母可以問問自己,到底是因為孩子做錯了事感到沮喪呢,還是本來就比較心煩,因為人們常常把這兩種情緒搞混淆。
第5章 傳遞有價值的“價值觀念”
可以說,焦慮感是孩童時代的通病,所以可預見性和堅持原則對孩子們來說至關重要,這樣可以創造一種安全感。
第6章 從孩子的角度看待人生
那些妨礙父母與孩子一起玩耍的原因,多半都是些埋藏于心底的擔心和害怕。
第7章 積極參與孩子的成長
大多數父母都一門心思地指導子女、教授他們技能、糾正他們的過錯,卻忘記了親子關系*重要的元素,那就是與孩子們共享快樂時光,和他們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第8章 永遠不要貶低你的孩子
真正的鼓勵不是一種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種展露在外的修養,只有那些對孩子保持足夠的敏感和愛的人才能擁有。
第9章 愛的邏輯與謊言
父母成長了,就意味著他們能放開手腳去愛孩子,欣賞孩子,不再糾結于“如何做才會讓孩子成功”等問題。
第10章 心智成熟的旅程
做父母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長大成人的實質——豐滿、有血有肉的人生。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資料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于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借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并不屬于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屬于明天,屬于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 《先知》
“我第一次做你的母親,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兒,讓我們彼此關照,共同成長?!?
——希拉里克林頓 美國前國務卿
“對孩子的了解,讓我們更有力量。”
——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作者簡介
賽西高夫,教育學博士,心理輔導師、執業咨詢師,“明日之星”青少年咨詢部主任。曾多次受電臺邀請在節目中擔任嘉賓,是各類親子活動以及教師培訓項目中廣受歡迎的主講人。已出版專著5部。 戴維托馬斯,社會學博士,長期為《家長生活》雜志撰稿,多次受國家級電視臺和電臺邀請擔任嘉賓,現任職于“明日之星”,負責“男性及男孩”咨詢部工作。 梅麗莎切瓦特桑,教育學博士,“明日之星”創始人及執行主任,教授過研究生課程,曾在國內多所社區和學校做專題講座,并受邀在多家美國及加拿大電視臺和電臺擔任嘉賓,其講座在家長、教師以及不同齡段兒童中廣受歡迎。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