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阮郎歸 本書特色
這本書講故事的方式很特別,也很難確切地表達,有些書評里說,作者講的是一個穿越的故事,一個人無數次的輪回,無數個碎片式的故事,無數種人生。 不拘泥不糾結作者講故事的方式,也不在意每個碎片故事是否完整是否有邏輯。可以獨立地品讀每一節故事,思考文中頻頻出現的經典句子。 作者把人生假設為一個不停的輪回循環,提醒世人要珍惜當下,把握時光。我未曾想過可以從這樣一個視角來看待人生,來得到珍惜時間珍惜身邊人的覺悟。可以說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在這個角度上得來的感悟更深,頗有禪意。
阮郎歸 內容簡介
《阮郎歸》講述的是一個橫跨古今千年的故事,主要是以“四叔”與“我”兩個死去的魂靈在陰間相遇,各自敘述過往,其間塑造了不同年代、不同性別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在敘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江南的鹽商、城門的侍衛、修建皇陵的鐵匠、交歡時死去的高僧、弒君的臣子、奇異家族短命的孩童……還看到了蘇小姐(蕭紅)與魯迅的交往片段……到了叔侄兩個這一輩,一個是鄉村干部,一個是潦倒的大學教授,無論是鄉村干部間的權力爭斗,還是學術界的黑幕,結果仍然是殊途同歸……
阮郎歸 節選
那年冬天,江南大雪,梅花開得正艷,我想去踏雪尋梅,但是被兒孫們攔住了,他們把我按在一張太師椅里,只讓我用眼睛看雪,用鼻子聞梅花的清香,卻不讓我到處去走動。于是,我就只好用眼睛看雪,用耳朵聽雪,看見雪像絲綢一樣在飄舞,漫天飄舞,飄到哪里,哪里就響成一片。梅花下面有歌聲,十分纖細的歌聲,不用心聽是聽不見的。有人在我的臉前低聲說:“爺爺,看看就回去吧,天又陰了。”我在心里說,不回去,就不回去,我還沒看夠呢。回去干什么呢,回去也是個睡覺。遠處的雪地上也有一些人在觀賞梅花,還有人把梅花拿在手里,放在臉前。我認出那些人里有巡撫鐘文煥、藍進士、翟總兵,還有姜十堰,他穿著一件絲棉袍子,站在雪地上,一副站不穩的樣子,但臉上卻浸滿了笑容。是的,那個把一枝梅花拿在手里,不時地又放到臉前的人就是他,姜十堰。他們幾個人站在一起,讓我覺得有些吃驚,遠遠地看著他們,我在想,這是怎么回事呢?像是在哪一點上出了毛病?肯定有不對的地方,但我一時又覺得有些理不大清楚,雪在我的臉前輕紗一樣地掛著,從上至下地垂掛著,我等了好久,一直沒有人能替我把我臉前的那道輕紗掀開,撩起來。 有人對我說:“爺爺,該回去了。” 說的正和我想的一樣,我點了點頭,也覺得是該回去了。 在外面看了兩個時辰的雪,回到屋里后卻倍感燥熱,都已經是十二月的天氣了,怎么會這么熱呢?我想了半天,想不明白。我讓他們脫去衣服,但燥熱還是沒有退去,依舊在熱昏昏地生長著,還要不時地爆出響聲,噼的一下,嘭的一聲。聽見有人說:“這個冬天真冷啊!”這話從何說起呢,我倒沒覺得。梅花一枝跟一枝地飄移過來,沒見有人舉著它們,也沒有人捧著它們,自己就過來了,笑盈盈地站立著,一會兒站成齊齊的一排,一會兒又不知不覺地渾成一片,有的靠在一起,有的彎下了腰,香氣在它們的中間圓滾滾地隆起,隆著隆著,*頂上的原本合在一起的褶子忽然開了,于是,絲絲縷縷地跑了出來,有的站在原地,慢慢地繞著,有的像是長了腿,安了羽翼,暴露出一身的匪氣。 這就是我對那個世界的*后的一抹印象。 ……
阮郎歸 作者簡介
呂新,當代著名作家,現為山西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作品有中短篇小說《撫摸》《光線》《石灰窯》《我理解的青苔》《中國屏風》及長篇小說《阮郎歸》《梅雨》《成為往事》等,分別刊發于《人民文學》《收獲》《鐘山》《十月》《花城》等各大文學期刊。曾獲臺灣《聯合報》小說獎、青年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