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人溺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117048
- 條形碼:9787556117048 ; 978-7-5561-170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陌生人溺水 本書特色
這本書將會挑釁甚至顛覆你的三觀!
媽媽和陌生人同時溺水,應該先救誰?
愛人犯了可怕的重罪,應該舉報嗎?
你眼前有個人在受苦,同時新聞報道里有一百個人在別處受苦,誰更令你揪心?
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選擇救誰?
……
在自己、親人與陌生人之間,該如何配置我們的責任與愛,才是心靈的自洽之道?
即使再過一百年,《陌生人溺水》也一樣值得閱讀。——《紐約時報書評版》
陌生人溺水 內容簡介
本書書名源自一個古老的哲學問題:如果你媽媽和陌生人同時溺水,你會怎么做?延伸開去,這個問題還可以是:愛人犯了可怕的重罪,應該舉報嗎?你眼前有個人在受苦,同時新聞報道里有一百個人在別處受苦,誰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選擇救誰……在踐行善舉時,以何種方式幫助他人、遠近親疏及數量之別令你感到困擾嗎?以血緣為中心的道德觀是否具有天然的正當性?反過來,抹除親人和陌生人界限的無差別的愛是否
更高尚?
本書講述了一些利他主義者的故事,他們不斷探索合理、呼應自己內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為極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這些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直面“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么”這一問題。在一個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沒的世界里,我們總要面對如下詰問:我們應該伸出多少援手?我們能夠幫助多少?在自己、親人與陌生人之間,如何配置我們的責任與愛,才是心靈的自洽之道?
陌生人溺水 目錄
第二章 陌生人的身體
第三章 *受壓迫者
第四章 責任和圣人
第五章 即刻充滿理性與熱情
第六章 備受質疑的無私
第七章 陌生人的恥辱
第八章 醉漢的遺產
第九章 那些屬神的事之一
第十章 腎
第十一章 請盡快回復
第十二章 陌生人的孩子
第十三章 葉蘭是生命之樹
第十四章 從宇宙的視角看
第十五章 遠離生活之物
致謝
陌生人溺水 節選
一個年輕學生和他的哲學教授在新澤西一家泰國餐廳里共進午餐。
年輕人:我不確定,如果每個人都像我這樣想問題,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在大學里我們做過一個思想實驗:當三個人同時落水,而你必須在救自己的媽媽和救另外兩個陌生人之間做出選擇,你該怎么辦?我想我應該救那兩個陌生人,但我很可能沒有勇氣那么做,因為我愛我媽媽。可能更愛自己的媽媽是一件好事。我不知道,如果每個人都救陌生人而不是自己媽媽,這個世界會是什么樣。我閱讀佛教方面的書,發現僧侶們也在談論類似的問題,他們并不認為選擇他人就是不在乎自己的媽媽,而只意味著更關心陌生人。在這種意義上,如果你同等關心陌生人和自己的媽媽,那就只是一個數字游戲了。但這不是冷冰冰的計算問題,這涉及把同情的對象擴展到他人。
年輕人臉上幾乎毫無表情。就**印象看來,他內心十分掙扎——他的情感正處于利他主義、理性和哲學式精確這些概念的層層重壓之下。如果有人問他對受難怎么看,這個詞會令他回想起在某些書里看到過的事實:幾百年前那些默默無聞的人或者荒野中被捕食的獵物所承受的可怕之事。這一遙遠信息的可怕程度會令他忍不住哭出來。起初他臉上看不出什么情緒,但此刻他顯然正極力控制那毫無預警即將洶涌而出的情感。
年長者:但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要同等關心每一個人,你就會少關心自己的媽媽。當你關心自己孩子的時候,你也做不到同樣關心其他人。
教授面容清瘦,留有胡須;他有孩子。
年輕人:這取決于你所謂的“關心”是什么意思。
年長者:這確實取決于“關心”的意思,但要使你的觀點顯得合理,必須將“關心”與“感受”區分開來,“關心”必須是一種行為傾向,或者類似的東西。我的意思是,想象一下你以關心自己孩子的方式去關心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你會知道,一直都有人在悲慘痛苦地死去,如果你總是像面對自己孩子悲慘痛苦地死去時那樣情緒震蕩,你會因此完全崩潰,無法繼續活下去。
年輕人:我并不認為這顯而易見。假設你的一個孩子已經離世,另一個孩子也即將離世,你并不會因此而崩潰——你會盡*大努力去救你的另一個孩子。
年長者:是的。但是我知道此刻在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人正悲慘地死去,如果我以關心自己孩子的方式關心他們中的每一個,生命將不可忍受。佛教徒或許是錯的。我認為,除非你已經身為父母,否則很難理解人類關懷的這種極端狀況。
陌生人溺水 相關資料
即使再過一百年,《陌生人溺水》也一樣值得閱讀。其豐富的細節和不帶偏見的立場增加了這本書道德上的復雜性,避免了單一的道德評判,使得它永遠不會過時。——《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的語氣就像一個嚴肅而清醒的小說家。你能感覺到那些句子背后大量的篩選工作,隨意的總結中所蘊含的力量和智慧的儲備。這本書一定會讓你感到挑釁和不安,除非你已沒有了激情。——《紐約時報》
麥克法夸爾這本書構思大膽,寫得也很出色,它可能不僅會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還會改變你的生活方式。——凱瑟琳?博,普利策獎得主
《陌生人溺水》成功的關鍵在于麥克法夸爾記者般的冷靜態度和清晰簡明的寫作風格。這本書是探討我們每個人的道德立場的一個非常棒的起點。——《芝加哥郵報》
生動的講述,富有同情心的視角。作者筆下的人物充滿人性,盡管他們有著各種怪癖,帶著些許自私,對于“怎樣過道德的生活”有著不同常人的想法。——《華爾街日報》
發人深省。麥克法夸爾太誠實了。這些行善者并非道德楷模。她筆下那些令人不安的角色沒有哪個會給人一種他是人之典范的幻覺。——《大西洋月刊》
陌生人溺水 作者簡介
拉里莎·麥克法夸爾
《紐約客》特約撰稿人,主要關注學者、作家與公共知識分子,曾采訪過美國前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作家希拉里·曼特爾、文學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哲學家諾姆·喬姆斯基、詩人約翰·阿什伯里和德里克·帕菲特、互聯網偶像亞倫·斯沃茨等人。從2016年春季開始在斯坦福大學教授創意寫作課程。
- 主題:
這本書對現代性進行了反思,對行善者的描述讓我想起越來越激進的愛狗人士等群體。作者對這樣功利的負面作用進行論述,并且是本著去理解性的評論,讓我覺得比較能接受。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