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宋代筆記小說戲劇影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49102
- 條形碼:9787106049102 ; 978-7-106-0491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代筆記小說戲劇影視 本書特色
《宋代筆記小說與戲劇影視》具有較大的科學意義與學術價值。學術界對宋代筆記小說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是一個薄弱環節,一些問題尚未解決,如:宋代筆記小說中的文士形象、海商形象、商人形象、精靈形象、婦女形象;宋代筆記小說的結構藝術、虛實藝術、語言特征;宋代筆記小說對元明清戲曲、小說的影響;宋代筆記小說的成就與不足;宋代筆記小說與戲劇影視的關系,等等。本研究在這些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對宋代筆記小說進行系統的整理和鉆研,對于研究我國古代小說、戲曲等具有重要作用。 張智華結合兩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藝術、民俗等各方面情況,努力探討宋代筆記小說的時代特征、藝術形象、審美價值、文化內涵、語言特色及其與戲劇影視的關系等。
宋代筆記小說戲劇影視 內容簡介
《宋代筆記小說與戲劇影視》主要分為宋代筆記小說中的精靈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宋代文官政治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文士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宋代商業活動、市民意識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商人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宋代筆記小說的結構藝術及其啟示;宋代筆記小說的虛實藝術及其價值;宋代筆記小說的語言特征及其價值;宋代筆記小說與“三言”“二拍”及其戲劇影視;宋代筆記小說與《水滸傳》系列戲曲、小說及其影視。探討宋代筆記小說與戲劇影視之間的內在關系。
宋代筆記小說戲劇影視 目錄
**章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精靈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
**節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精靈形象——兼論中國文學中精靈形象的演變與發展
第二節 精靈形象在中國小說、戲劇、影視中的演變與發展
第二章 宋代文官政治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文士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
**節 宋代文官政治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文士形象
第二節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文士形象在中國戲劇、影視中的演變與發展
第三章 宋代商業活動、市民意識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商人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
**節 宋代商業活動、市民意識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商人形象
第二節 宋代海上貿易與宋代筆記小說中的海商形象
第三節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商人形象在中國戲劇影視中的演變與發展
第四章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及與其相關的戲劇影視
**節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及其時代特征
第二節 宋代筆記小說中的婦女形象在中國戲劇影視中的演變與發展
第五章 宋代筆記小說的結構藝術及其啟示
**節 宋代筆記小說的結構藝術
第二節 宋代筆記小說結構藝術在中國戲劇影視中的參考價值
第六章 宋代筆記小說的虛實藝術及其價值
**節 宋代筆記小說的虛實藝術
第二節 宋代筆記小說虛實藝術在中國戲劇影視中的參考價值
第七章 宋代筆記小說的語言特征及其價值
**節 宋代筆記小說的語言特征
第二節 韻味、和諧在中國戲劇影視中的參考價值
第八章 宋代筆記小說與“三言”“二拍”及其戲劇影視
**節 宋代筆記小說與“三言”“二拍”
第二節 “三言”“二拍”及其改編與翻拍的戲劇影視
第九章 宋代筆記小說與《水滸傳》系列戲曲、小說及其影視
**節 宋代筆記小說與《水滸傳》系列戲曲、小說
第二節 《水滸傳》系列戲曲、小說及其影視
附錄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宋代筆記小說戲劇影視 作者簡介
張智華,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新媒體影像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在南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北京師范大學獲得博士后證書。兼任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國家一級學會)副會長、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高校影視學會民族影視專業委員會理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評估專家、國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等項目評審專家。擔任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影視卷(主編丁亞平)影視編劇分支主編。主要從事電視與新媒體、影視創意與編劇、戲劇與影視相互改編、影視文化與批評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教育部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項目、北京社科項目等。出版《影視文化傳播》《電視劇類型》《電視劇敘事藝術研究》《網絡時代電視劇產業研究》《多媒體時代中國電影批評及其價值取向》《中國網絡電影、網絡劇、網絡節目初探》《網絡時代中國電影表現方法與電影產業發展》《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等專著12部、合著3部,參與制作電視節目、網絡節目多個。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現代傳播》《藝術評論》《當代電影》《中國電視》《藝術百家》等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80多篇。獲得北京社科優秀成果獎、廣電總局獎(有國徽章)4項。2013年獲北京師范大學教學名師獎,2016年獲錢瑗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