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七侯筆錄(全2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0490805
- 條形碼:9787540490805 ; 978-7-5404-9080-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七侯筆錄(全2冊) 本書特色
“文字鬼才”馬伯庸傳奇匠心之作
原名《筆冢隨錄》,大結局首度面世
文人墨客的奇幻世界
傳統文化與幻想的絕妙交匯
七侯筆錄(全2冊) 內容簡介
一個關于文化的離奇故事,一段關于文人的壯麗傳說。
幾千年來,每一位風華絕代的文人墨客辭世之時,都會讓自己的靈魂寄寓在一管毛筆之中。他們身軀雖去,才華永存,這些偉大的精神凝為性情不一的筆靈,深藏于世間,只為一句“不教天下才情付諸東流”的誓言。其中蕞偉大的七位古人,他們所凝聚的七管筆靈,被稱為“管城七侯”。
一位不學無術的現代少年,無意中邂逅了李白的青蓮筆,命運就此與千年之前的詩仙交織一處,并為他開啟了一個叫作筆冢的神秘世界。
七侯筆錄(全2冊) 目錄
第 一 章 白首為儒身被輕 —005
第 二 章 總為秋風摧紫蘭 —013
第 三 章 黃金逐手快意盡 —021
第 四 章 昨來猶帶冰霜顏 —029
第 五 章 白雪飛花亂人目 —041
第 六 章 更無好事來相訪 —049
第 七 章 人生在世不稱意 —057
第 八 章 男兒窮通會有時 —065
第 九 章 夜欲寢兮愁人心 —073
第 十 章 麟閣崢嶸誰可見 —083
第十一章 桃竹書筒綺繡文 —091
第十二章 如今了然識所在 —099
第十三章 當年頗似尋常人 —109
第十四章 寒灰重暖生陽春 —117
第十五章 此心郁悵誰能論 —127
第十六章 春風爾來為阿誰 —135
第 十七 章 空留錦字表心素 —145
第 十八 章 以手撫膺坐長嘆 —153
第 十九 章 當年意氣不肯平 —161
第 二十 章 日慘慘兮云冥冥 —169
第二十一章 云龍風虎盡交回 —177
第二十二章 臨歧惆悵若為分 —187
第二十三章 浮云蔽日去不返 —195
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歸坐曉寒 —205
第二十五章 起來向壁不停手 —223
第二十六章 伏櫪銜冤摧兩眉 —241
第二十七章 寧期此地忽相遇 —253
第二十八章 君不來兮徒蓄怨 —267
第二十九章 巨靈咆哮擘兩山 —273
第 三十 章 憶昨去家此為客 —293
第三十一章 我知爾游心無窮 —311
第三十二章 夜光抱恨良嘆悲 —327
第三十三章 愛君山岳心不移 —345
下冊:
第 一 章 我閉南樓看道書 —001
第 二 章 擁彗折節無嫌猜 —009
第 三 章 使青鳥兮欲銜書 —019
第 四 章 張良未遇韓信貧 —027
第 五 章 五岳尋仙不嫌遠 —037
第 六 章 西憶故人不可見 —047
第 七 章 彈弦寫恨意不盡 —057
第 八 章 謔浪肯居支遁下 —065
第 九 章 停梭悵然憶遠人 —073
第 十 章 高陽小飲真瑣瑣 —081
第十一章 海水直下萬里深 —089
第十二章 雕盤綺食會眾客 —099
第十三章 冰龍鱗兮難容舠 —109
第十四章 戰鼓驚山欲傾倒 —117
第十五章 仰訴青天哀怨深 —127
第十六章 吳宮火起焚巢窠 —137
第十七章 問君西游何時還 —147
第 十八 章 青松來風吹古道 —157
第 十九 章 遇難不復相提攜 —167
第 二十 章 龍門蹙波虎眼轉 —183
第二十一章 廟中往往來擊鼓 —197
第二十二章 走傍寒梅訪消息 —205
第二十三章 武陵桃花笑殺人 —213
第二十四章 咆哮萬里觸龍門 —233
第二十五章 爾來四萬八千歲 —245
第二十六章 栗深林兮驚層巔 —259
第二十七章 如此風波不可行 —265
第二十八章 爭雄斗死繡頸斷 —279
第二十九章 眉如松雪齊四皓 —291
第 三十 章 飛書走檄如飄風 —299
第三十一章 別時提劍救邊去 —313
第三十二章 靈神閉氣昔登攀 —329
第三十三章 儒生不及游俠人 —343
尾 聲 —361
七侯筆錄(全2冊) 節選
《七侯筆錄》*初的名字叫作《筆冢隨錄》,創作時間是在2006—2007 年。
那時候,我還年輕,是個精力充沛、不學無術的上班族,每天下班后都樂此不疲地聚會、看電影、玩游戲,偶爾寫點飛揚跳脫的胡思亂想。一次偶然的機會,重讀《后西游記》,里面有一位文明天王,他手里有一支孔子的春秋筆,又叫文筆,可以用來壓人。文采不如他的,就會被這筆壓得動彈不得。孫小圣雖然武力驚人,可面對這種化文學成神通的法寶,卻是無能為力。*后還是天上遣下魁星,這才解了這么一個危難。
讀到這里,我實在驚嘆于作者的想象力。只知道武力或法力對戰,從來沒想到文科生的專業也有這般絢爛的表現。我忽然想,能不能把古往今來的那些天才文人,都一一變成筆,互相對戰——于是就有了這么一部幻想小說,起名叫作《筆冢隨錄》。
我在*部單行本的序言里是這么說的:
文化一向是一個非常含糊的概念。
在宣紙上默寫《出師表》是文化;烹茶品茗焚香聽琴是文化;蹲在汨羅江邊剝粽葉是文化;在大學里開課讀經是文化;拿冷豬肉祭孔、祭黃、祭媽祖是文化;甚至上網為世界新七大奇跡投長城一票,也算得上是文化。
當一切都變成文化的時候,不文化也許會顯得更有趣一些。
中國歷史上的名人汗牛充棟,假如他們靈魂不滅,會是什么樣子?
這是一個典型的唯心主義猜想,甚至有封建迷信的傾向,可是我忍不住總去想。
胡思亂想的產物就是這部小說。所以這本書并沒什么文化,這只是一個關于毛筆的小故事。這些毛筆和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文化名人有一些玄妙的關系,甚至還有點孔老夫子不愿意看到的怪、力、亂、神。
用傳統文化來講一個怪力亂神的故事,頗有些焚琴煮鶴的味道,但也有一種行為藝術的美感。作為一個在配電領域做平凡上班族的我來說,這就足夠了。
還是那句老話:“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這部小說先后在雜志上連載了四次,還出了四個單行本,然后……嗯,就坑掉了。其實我也不是故意坑掉,只是那時候的我玩心太大,一個創意寫得差不多了,又去忙活別的想法。很多讀者對此特別憤怒,多年來一直在我耳邊念叨,說希望能看到它有完結的一天。
距離創作筆冢已過十年。現在回過頭去審視,這部作品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無論是遣詞造句、人物塑造還是情節編排,都顯得青澀幼稚,里面有些特別中二的文字,讓現在的我真是羞憤掩面。但是創作它時的初衷,卻是我一直記掛的——不教天下才情付諸東流。
中國有那么多驚才絕艷的文人墨客,有那么多璀璨深厚的文藝作品。當我們真心熱愛這些文化時,就會忍不住像浮士德那樣發出感慨:“多么美好啊,請停留一下。”筆冢主人把才情煉成筆靈,就是這么一種美好的希冀。所以對我的創作生涯來說,《七侯筆錄》就像它的主角羅中夏一樣,是一部幼稚、不成熟的中二作品,但這其中,蘊含著我對文學的初心,以及不可追回的少年意氣。
所以我在十年之際,決定把它重新修訂一下,補完結尾,讓它善始善終。老照片之所以有意義,在于它泛黃的紙邊和模糊的影像,如果強行修成高清,反而失去了韻味。為了保留那一份難得的青澀,我沒有做大的改動,只是簡單地調整了一下設定和情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風貌,一來不致蒙騙讀者,二來也給自己一個紀念。
如果你們讀著讀著,發覺作者怎么這么幼稚、這么土氣,那就對了,我在給你們看我一直想回去的青春。
七侯筆錄(全2冊) 作者簡介
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銀河獎得主,有“文字鬼才”之譽。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歷史文學創作的譜系”,“文字風格充滿奇趣”。
代表作:
《七侯筆錄》《顯微鏡下的大明》《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風起隴西》《草原動物園》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