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京劇流派的傳承與創新-第七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6776
- 條形碼:9787104046776 ; 978-7-104-0467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京劇流派的傳承與創新-第七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內容簡介
作者將多年來撰寫發表的與京劇相關的文章編寫成這個集子,這些文章長短不一,多數是直接探訪京劇問題的,也有些雖非純粹的京劇研究,但與戲曲、戲劇等理論的探討發展等有關。一些文章在發表時就受到同行的關注,引起過一些討論,并成為戲曲戲劇京劇領域令人感興趣的前言話題。本書還匯集了第七屆京劇學靠前學術研討會中部分戲曲專家學者、表演藝術家等京劇愛好者很好的論文集。
京劇流派的傳承與創新-第七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目錄
一、理論探討
戲曲美學范疇之流派論 王安葵
京劇流派傳承發展芻議 戴云
流派傳承風格出新劇目創作
——亂彈發展京劇藝術應三并舉 葛士良
淺談京劇流派的傳承與創新 李仲明
京劇的流派傳承與角色塑造 尚長榮
試論地域文化對京劇流派形成的影響 劉文峰
論京劇演唱的傳統傳承方式:以梅蘭芳為中心的分析 海震
當前京劇流派傳承的困境及其解決對策 趙錫淮
京劇流派文化內涵新論 池浚
重“流派”、棄“宗派”與講“學派”
——當下京劇發展思辨 黃驍
回歸京劇本體的流派藝術 蘇勇
藝術“先繼承后創新”論指謬 孫煥英
京劇流派傳承應重視劇目建設 安志偉
淺談京劇流派在地方院團的傳承與創新
——以吉林省京劇院院長倪茂才高(慶奎)派為例 陳濤
民國時期的京劇流派觀
——基于報刊史料的考察 王興昀
趣味與特征
——京劇流派屬性批判之二 張偉品
論京劇流派的譜系化的傳承及嬗變 施旭升
淺議京劇流派的繼承與發展
——以藝術家李維康為例 孫尚琪
論京劇“流派”與“新編”
——從京劇《白蛇傳》四個流派演出版本談起 徐晨
二、流派紛呈
“奎派”初探 王政堯
“老生三杰”張二奎表演成就新探
——基于新發現的《張二奎傳記》的討論 任榮
江河不擇細流
——看譚門七代如何延續譚派藝術 和寶堂
京劇譚派形成發展中的“流”與“變” 劉新陽
近代京劇旦行藝術的集成與突破
——王瑤卿戲曲革新研究 劉汭嶼
京劇余叔巖(余派)代表劇目《戰太平》的唱腔特點研究和其他 梁漢森
《大公報》視野下的楊小樓在津演出 楊秀玲
劉秀榮對王(瑤卿)派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常立勝
簡析“梅派”藝術中的昆曲韻律 田志平
梅蘭芳戲曲手勢溯源考 俞麗偉
試論梅葆玖先生對梅派藝術的卓越貢獻 陳培仲
梅派京胡藝術之傳承——由京劇延伸至民樂 吳明生(吳陸瑜)
程硯秋的聲腔創造與悲怨美學風格 顏全毅
程硯秋《荒山淚》之張慧珠不同時期唱腔比較研究 李楠
論程派唱腔的“奇”與“正” 張利群
論京劇程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王希寶 王琢玨
洪鐘大呂 東聲明亮
——論程派優秀再傳弟子呂東明的演唱藝術 王希寶
王鳳卿表演藝術論略及其啟示 王靈均
略析馬連良早期演劇思想
——以三四十年代改編劇目為例 孫大樂
規范中的自由
——論宋(德珠)派武旦表演藝術的女性美 劉璐
“關(肅霜)派”表演藝術傳承和研究現狀 周康梁
談李金泉和李金泉派 馬同駒
唐韻悠揚笙聲不息
——試論唐派經典劇目《未央宮》《驅車戰將》的藝術特色 衣麟
三、京劇在海外
《活人大戲》談編劇的竅門初步梳理 陸大偉
夏威夷大學英語京劇的梅派藝術特點 魏莉莎 馬妍
4月14日(周日)蘇聯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座談會:發言者與發言內容的種種謎團 李湛
濱文庫和濱一衛的京劇研究 李莉薇
雖是路過不可忽略
——梅蘭芳1930年訪日考論 李小紅
《趙氏孤兒》的流播和影響 周傳家
二十世紀中國戲曲外譯與傳播 董單
2015年中國戲曲藝術海外傳播的回顧與思考 董新穎
四、其他
為上海京劇先賢伍月華先生立傳
——兼談上海伶界聯合會歷史及其珍檔的文獻價值 邱國明
略論中國戲曲的傳神體系 張伯昭
吳小如先生的京劇老唱片收藏與研究
——兼論戲曲唱片文獻學的構建和范疇 谷曙光
圍繞著“京劇學的學術基礎”進行探問
——評《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昆曲文獻史料考證》 李元皓
齊如山京劇史料學研究評議 吳新苗
百舍齋藏書與齊如山的劇學思想 楊秋紅
黃裳先生筆下的京劇名伶 張一帆
皮黃合流——論安慶彈腔聲腔的形成與發展 陳繼華
論漢調在京劇初始階段的特殊貢獻 黃李娜
“亂彈”時期丑行藝術的發展對京劇形成的促進作用 趙興紅
丑角表演的綜合性奠定戲曲體制成熟的基礎 焦敬閣
海派布景公司考略
——兼論民國時期現代化布景制作機構衍變 賢驥清
赴臺上海京班商業演出的劇目策略(1908-1937) 簡貴燈
“劈紡”、女演員的興起與京劇性別表演 劉思遠
從《大公報》看清末京津地區的戲曲改良活動 李菁
新中國頭十七年戲曲實踐與政策探索(1949-1966) 闕艷華
論汪曾祺京劇創作的藝術特質 王征 李青
傳統戲曲衣箱規制在數碼技術時代如何傳承 曹林
體育和京劇的互文敘事:身體書寫、修辭關系和文化生成 陳志生
新程式化
——基于《知青》《智取威虎山》《趙氏孤兒》三個文本的考察 郭豐濤
京劇音樂的傳承性與結構模式(一) 熊露霞
清宮武戲與中華武戲
——徐建國《清宮武戲》序 周華斌
清傳奇《釣魚船》考論 張凈秋
京劇,從昆曲走來 朱棟霖
京劇電影《趙氏孤兒》屠岸賈的角色塑造 舒桐
中華戲曲?茖W校戲曲教育研究 董昕
由典范到范例
——近代劇評之體例與手法發微 王昊東
展開全部
京劇流派的傳承與創新-第七屆京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作者簡介
傅謹,現任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兼任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戲曲藝術》雜志主編、《戲劇與影視評論》雜志編委會主任。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