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亚洲图区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电影人久久网站/欧美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包郵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11-01
開本: 其他 頁數: 428
本類榜單:社會科學銷量榜
中 圖 價:¥52.5(5.0折) 定價  ¥105.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買過本商品的人還買了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版權信息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本書特色

1. 本書是一部全景式、系統性介紹美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專著,涵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以及犯罪預防與少年司法系統四大內容板塊。 2. 作者團隊是由美國長期從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研究的三位專家學者組成,其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犯罪學、少年司法等領域造詣深厚。 3. 三名譯者均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博士生,中國心理學會法律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崔海英教授領銜翻譯。 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少年司法領域的權威宋英輝、任士英、王大為、張鴻巍、李玟瑾聯袂推薦。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內容簡介

近幾年來,我國18 歲之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自殺等異常行為屢見報道,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給被害家庭帶來災難,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給他們自己的一生帶來難以估量的麻煩。面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我們只能未雨綢繆,通過借鑒國外司法和實踐中的可取之處,盡全力去阻止未成年人,盡可能地去幫助那些誤入歧途迷失的孩子們。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版)》是一本全景式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著,涵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以及犯罪預防、少年司法系統四大內容板塊,并未局限在犯罪學、社會學或刑事司法學等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運用一個整合性的更宏大的視野來審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得以多方面地思考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深層次原因,并從美國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少年司法實踐、少年矯治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舉措中獲得啟示。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目錄

**部分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本質和程度 001
第 1 章?? 青春期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003
認識青春期 / 00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05
未成年人處遇的變化 / 006
青少年文化 / 007
高風險少年 / 008
青春期與高風險行為 / 009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法律 / 011
身份違犯者和身份違犯 / 012
關于身份違犯行為的解釋 / 013
跨界少年 / 015
少年違法者的處置史 / 016
殖民時期( 1636―1823 年) / 017
少年犯教養所時代( 1824―1898 年) / 017
少年法庭時代( 1899―1966 年) / 017
少年權利時代( 1967―1975 年) / 018
改革議程時代( 20 世紀 70 年代末) / 019
社會控制與未成年人犯罪時代( 20 世紀 80 年代) / 019
少年違法犯罪與日益增長的犯罪恐懼時代( 1990―2010 年) / 021
對未成年人行為的新理解時代( 2010 年至今) / 022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背景 / 022
循證實踐與少年司法 / 02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 / 023
第 2 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狀況和本質??/??02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主要數據來源 / 027
統一犯罪報告 / 027
不同年齡組的犯罪狀況 / 028
少年法庭統計數據 / 030
自我報告式研究 / 031
自我報告式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032
自我報告式研究的研究結果 / 032
被害研究 / 034
隊列研究法 / 035
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有關的社會因素 / 037
年齡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37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38
種族 / 民族背景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39
社會經濟地位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40
同伴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41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槍支和少年暴力 / 042
第二部分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 045
第 3 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個人原因??/??047
古典學派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48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懲罰哲學 / 049
一般威懾 / 050
特殊威懾 / 050
喪失行為能力 / 050
理性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50
理性選擇理論 / 051
日;顒永碚 / 051
理性選擇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52
實證主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53
生物學和心理學實證主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54
生物學實證主義的早期形式 / 054
當代生物學實證主義:社會生物學與生物社會犯罪學 / 055
生物社會學觀點 / 060
心理學實證主義 / 061
復原力 / 069
理論的重要性 / 070
第 4 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原因??/??072
社會結構理論 / 073
社會解組理論 / 074
肖和麥凱 / 074
文化越軌理論 / 078
米勒的下層階級文化與犯罪價值觀 / 078
緊張理論 / 080
默頓的失范理論 / 080
緊張理論和個體層面的分析 / 082
科恩的犯罪亞文化理論 / 084
機會理論 / 086
犯罪亞文化 / 086
沖突亞文化 / 087
退縮亞文化 / 087
克洛沃德和歐林理論的評價 / 088
社會過程理論 / 088
不同接觸理論 / 088
不同接觸理論的基礎 / 088
不同接觸理論評價 / 089
漂移理論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91
漂移理論的評價 / 092
控制理論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093
遏制理論 / 094
社會控制理論 / 09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整合理論 / 098
戈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犯罪的一般理論 / 098
艾略特等人的整合社會過程理論 / 099
索恩伯里的互動理論 / 100
第 5 章??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互動理論??/??104
標簽理論 / 105
弗蘭克?坦南鮑姆:邪惡的戲劇化 / 106
埃德溫?萊默特:初次越軌和繼發越軌 / 106
霍華德?貝克爾:越軌的職業生涯 / 107
少年司法過程與標簽作用 / 107
標簽理論的*新發展 / 108
對標簽理論的評價 / 109
符號互動理論 / 110
角色扮演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111
性別、種族和少年違法犯罪的互動主義觀點 / 112
對符號互動理論的評價 / 112
沖突理論 / 113
沖突犯罪學的維度 / 114
對沖突理論的評價 / 117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背景:恢復性司法與爭端調解 / 117
社區會議與圓桌審判 / 118
對恢復性司法的評價 / 118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沖突的視角 / 120
第 6 章?? 跨越生命歷程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23
生命歷程理論 / 124
犯罪生涯的歷史 / 125
當代的犯罪生涯研究 / 126
跨越生命歷程的少年違法和犯罪 / 128
青春期缺乏能力 / 128
累積性劣勢 / 128
轉折點 / 129
跨越生命歷程犯罪的不同維度 / 130
初犯年齡 / 130
犯罪升級 / 131
犯罪專業化 / 132
長期犯罪人 / 132
逮捕的累積流行率 / 133
少年犯罪和成人犯罪 / 134
犯罪生涯的長度 / 13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發展理論 / 13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縱向研究 / 137
但尼丁市縱向研究 / 137
蒙特利爾縱向實驗研究 / 138
劍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發展研究 / 138
保護性因素與生命歷程 / 139
第三部分 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和犯罪預防 143
第 7 章??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45
性別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146 犯罪性別比例 / 148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環境:性別角色與未
成年人違法犯罪 / 149
女性未成年違法者 / 150
對未成年女性違法犯罪的解釋 / 153
生物學和體質解釋 / 153
心理學解釋 / 153
社會學解釋 / 154
對未成年女性違法犯罪解釋的評價 / 156
女性主義犯罪理論 / 156
性別偏見與女性未成年違法者的處理 / 158
階層影響 / 160
種族歧視 / 161
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 162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回應性別問題的政策方針 / 162
第 8 章?? 家庭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64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社會環境:家庭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 / 165
家庭因素 / 166
結論 / 167
家庭轉型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169
家庭生活的其他表現形式 / 170
寄養家庭 / 170
被收養的孩子 / 171
父母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或變性人
的孩子 / 171
同居父母 / 172
大眾傳媒與未成年人犯罪行為 / 172
暴力電視節目和電影 / 172
暴力電腦游戲 / 173
互聯網引發的犯罪 / 173
黑幫說唱 / 175
人口販賣 / 176
忽視與兒童虐待 / 176
問題的范圍和性質 / 177
忽視 / 178
兒童虐待 / 178
忽視、兒童虐待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180
兒童虐待和少年司法系統 / 18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兒童虐待 / 186
第 9 章?? 學校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190
學校里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191
校園犯罪 / 192
故意毀壞和暴力 / 192
校園霸凌 / 193
霸凌被害的原因 / 194
網絡霸凌 / 194
霸凌和自殺 / 195
對同性戀少年的霸凌 / 195
霸凌和校園槍擊事件 / 196
霸凌與學生殘疾 / 196
霸凌和種族 / 196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學業失敗 / 196
學業成就 / 196
社會地位低下 / 197
學業失敗 / 198
關于學校和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理論觀點 / 198
學生權利 / 200
正當程序 / 201
言論自由 / 201
發型和著裝規范 / 201
學校搜查 / 202
安全 / 203
學校紀律 / 205
安全措施 / 205
體罰 / 205
校內滯留 / 205
校外停學 / 205
開除學籍 / 205
學校犯罪預防 / 206
評價方法 / 206
評價結果 / 206
輟學原因 / 207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有前景的干預策略 / 208
提高在校經歷的質量 / 208
輔導制 / 209
替代學校 / 209
積極的學校 ? 社區關系 / 209
校本暴力預防項目 / 209
從矯治機構重返學校 / 209
減少高中輟學者的人數 / 210
減少公立學校的犯罪控制模式 / 210
第 10 章?? 幫派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13
美國的青年幫派 / 214
幫派和游戲活動: 20 世紀 20 年代到40 年代 / 214
《西區故事》時代: 20 世紀 50 年代 / 215
現代幫派的發展: 20 世紀 60 年代 / 215
擴張、暴力和犯罪活動: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年代初 / 217
新興幫派的發展: 20 世紀 80 年代末和90 年代 / 217
現狀 / 217
幫派活動的性質和范圍 / 218
幫派的定義 / 219
幫派成員簡況 / 219
學校里的幫派 / 221
幫派、學校和毒品 / 223
城市街頭幫派 / 223
違法行為和幫派活動 / 226
小社區幫派 / 228
種族和民族幫派 / 231
未成年女性違法幫派 / 232
幫派形成理論 / 233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 / 235
第 11 章?? 藥物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237
違禁藥物的吸引力 / 238
藥物類型 / 241
酒精和煙草 / 242
大麻 / 242
可卡因 / 243
甲基苯丙胺 / 244
吸入劑 / 245
鎮靜劑 / 245
安非他命 / 246
致幻劑 / 246
合成類固醇 / 247
海洛因 / 248
藥物使用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248
販毒未成年人 / 249
藥物濫用的成因 / 250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應對藥物問題的措施 / 252
預防項目 / 253
治療干預 / 253
嚴格執法 / 254
減少傷害 / 255
第 12 章??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258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歷史 / 259
極富前景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項目 / 261
替代性預防措施 / 263
積極少年發展 / 263
相信孩子的人 / 265
我有一個夢想基金會 / 266
野外項目 / 266
環境和制度預防項目 / 266
青春期女孩 / 266
家庭 / 267
暴力預防項目 / 268
預防形式之一:訓練學校 / 270
希爾克雷斯特訓練學校 / 270
亨內平縣家庭學校 / 270
霍根街地區少年中心 / 271
是什么成就了這些示范機構 / 271
早期干預的重要性 / 272
第四部分 少年司法制度 275
第 13 章?? 美國少年司法概述??/??277
少年司法體系的發展 / 278
少年司法的起源 / 278
基于社區的矯正的出現 / 279
少年監禁機構的發展 / 280
21 世紀的變化 / 282
從少年司法體系中分流 / 283
青年法庭 / 283
少年毒品法庭運動 / 284
分流:贊揚聲和反對聲 / 285
當今的少年司法體系 / 285
少年司法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 285
少年司法程序中的階段 / 286
少年司法制度和成人司法制度的比較 / 288
基本的矯正模式 / 289
改造(治療)模式 / 290
正義模式 / 290
犯罪控制模式 / 291
平衡性和恢復性司法模式 / 292
對四種模式的比較 / 292
少年司法領域的治療 / 293
個體層面的治療項目 / 293
團體項目 / 296
毒品和酒精濫用干預 / 297
在什么環境下,為誰做什么 / 298
少年司法中的分級制裁 / 299
分級制裁制度的核心原則 / 299
種族和少年司法 / 300
不成比例的少數民族監禁 / 接觸 / 301
錯誤的定罪 / 302
未來趨勢 / 302
第 14 章?? 警察和少年??/??305
警察與未成年人的關系史 / 306
警方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態度 / 309
未成年人對警察的態度 / 310
未成年違法者的處理 / 311
影響警察自由裁量權的因素 / 312
非正式處置和正式處置 / 314
未成年人的法律權利 / 317
搜查和扣押 / 318
審訊實踐 / 320
采集指紋 / 321
審前鑒定實踐 / 322
警察與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 323
基于社區的干預措施 / 323
基于學校的干預措施 / 324
基于幫派的預防措施 / 326
警察自由裁量權的作用 / 327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抵制藥物濫用教育項目 / 327
第 15 章?? 美國少年法庭??/??329
少年法庭 / 331
少年法庭的設立 / 332
法律規范的變化 / 333
少年法庭的現狀 / 340
少年法庭法官 / 341
調解員 / 342
辯護律師 / 342
檢察官 / 343
緩刑監督官 / 343
非司法輔助人員 / 344
審前程序 / 344
拘留聽證會 / 345
收案程序 / 346
移交程序 / 349
反向棄權與混合量刑 / 350
棄權移交刑事法院 / 353
對棄權的評估 / 353
少年審判程序 / 354
裁決聽證 / 354
處置聽證 / 357
司法選擇 / 359
上訴權 / 361
未成年人量刑結構 / 362
跨越整個生命歷程的犯罪:移交對未成年人的影響 / 365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與社會政策:少年法庭的卓越表現 / 366
第 16 章?? 少年懲教??/??369
少年緩刑 / 370
緩刑服務的功能 / 370
風險控制與減少犯罪 / 374
少年緩刑項目 / 377
緩刑者的權利 / 378
緩刑的有效性 / 378
基于社區的制裁 / 379
軟禁和電子監控 / 380
日間治療項目 / 381
聯合海洋學會項目 / 382
居住設施或團體之家 / 382
提高以社區為基礎的項目的有效性 / 384
少年監禁 / 386
機構安置的類型 / 386
對未成年人的短期監禁 / 387
對未成年人的長期監禁 / 390
為女性提供的設施 / 395
機構化未成年人的權利 / 395
接受治療的權利 / 396
訴諸法院的權利 / 397
免遭殘酷和不尋常懲罰的權利 / 397
少年善后服務 / 397
善后服務的運作 / 398
風險控制與減少犯罪 / 399
成人監獄中的未成年人 / 400
未成年人在訓練學校中的居住生活 / 401
對少年監禁機構管理的建議 / 402
展開全部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節選

推薦序我國對于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現象的關注和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當時的中國剛剛結束了一場持續了10年的以“文化大革命”為名的動亂。同時,黨中央做出了改革開放的決定,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秩序百廢待興。但當時,有那么一群人仍在肆無忌憚地興奮躁動,他們在街上囂張地攔劫騷擾他人,在公共場合約架群毆,甚至聚眾淫亂等。這是一批尚未成年或剛剛接近成年的年輕人,從10多歲到25歲上下,研究者將他們統稱為“青少年”。當時,我國還出現了**個專門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團體,即現在的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其成立于 1982 年初。 然而“青少年”只是一個統稱,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人的成年年齡為18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也認定18周歲為完全具有刑事責任的成年人,對18周歲以上和以下人員的法律懲罰具有明顯的不同,因此,相關研究也不再用界限不清的“青少年”一詞,改用界定清晰的“未成年人”。18周歲以下的違法犯罪的情況也有差別。未成年中有一些人的年齡尚未到法定刑事責任處罰的年齡,因此,盡管他們已經違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構成“違法”事實,但仍不能認定為法律意義上的“犯罪”,他們僅被稱為“未成年人違法”;還有一些未成年人,他們年齡或罪行已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但未達到18周歲即成年人的年齡,這部分人經過少年法庭審判后仍可以認定為犯罪,我們將這部分人稱為“未成年人犯罪”。這兩部分人員合并就統稱為“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1992 年,我國簽署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并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相關立法旨在依法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同時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危害。而這一努力一直在持續。時至今日,中國社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給國家帶來了社會經濟、教育、科學和技術等領域的巨大發展,人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和便利。但是,成長中的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依然困擾著家長、教師、司法工作者和整個社會。國家至今兩度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期待通過法律,既要保護未成年人,也要減少他們對社會和他人的危害。 近幾年來,18歲之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等異常行為屢見報道。更有甚者,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殺害自己的母親、強奸幼女、結伙盜竊等,他們的違法犯罪行為不僅給被害家庭帶來災難,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也給他們自己的一生帶來難以估量的麻煩。如何更好地治理未成年人的違法和犯罪行為?在完善相關制度和措施的同時,我們也需要將研究目光轉向其他國家,了解他們是否有同樣的困擾?他們如何看待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重要的是他們如何應對和治理這類社會頑疾? 感謝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張亞捷編輯向我們推薦翻譯這本美國*新版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我認為,這本書之所以值得翻譯,是因為它不僅能讓專業研究者從中一覽海外相關研究的縱橫,還能為所有關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的人們,包括家長、老師和少年司法工作者提供參考。本書系統而詳盡地界定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概念、特點,發生行為異常的重點時期,揭示了他們出現違法犯罪行為的心理成因,以及從個人到社會背景、從家庭到學校環境的諸多原因。書中除了研究性別、幫派、藥物或毒品等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關系之外,*有意義的是,還介紹了美國少年司法,包括警察、少年法庭和少年懲教等幫教和防控舉措。 本書由我的三位已畢業的女博士翻譯,領銜者崔海英博士系公安部鐵道警察學院副教授,她在做博士論文時就多次深入司法部的監獄和公安部的監所對犯罪或違法的未成年人進行了大量一對一的訪談。她組織翻譯這本書可謂駕輕就熟,既豐富了她以往的研究,也為我們了解國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暨治理等*新研究進展提供了中文版本。李玟瑾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會長 2020年5月21日譯者序2019年夏,恩師李玫瑾教授致電,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委托其翻譯一部有關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專著。老師看后,感覺專著內容不錯但無暇分身,便轉而推薦我來翻譯,并叮囑,若我一個人吃力,可以組織同門加入。于是我便邀請了張麗欣、徐超凡和我一起來完成這項有意義的工作。 由于我們三人2019年冬季學期課多、工作任務重,著手翻譯已經是冬季期末的事兒了,我們干得熱火朝天之時也正是新冠肺炎肆虐之時,正是疫情把我們禁足在家,讓我們能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各自的翻譯任務;我們也借助翻譯時刻的專注和投入,讓我們應對疫情的心不那么焦慮,雖然也不時關注著疫情的發展,但因為我們的大部分精力都傾注在翻譯之趣上,這種積極心理學中所謂的“福流”之力某種程度上也起著一種療愈的作用。我想以后每當看到我們翻譯的這本書時就會想到這段經歷,這段承載著人類戰勝病毒的艱難與悲鳴的經歷就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由美國北艾奧瓦大學社會學教授克萊門斯?巴特勒斯博士、北卡羅來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特聘教授弗蘭克?施馬萊格博士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教授邁克爾?G. 特納博士三人共同撰寫,本書已經是第10版,我們可以想象它在美國的流行程度。三位教授著述頗豐,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司法、犯罪學、少年司法等領域造詣深厚,也成就了本書深厚的專業底蘊。 這是一本全景式介紹美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專著,涵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性質和程度、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原因、環境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影響,以及犯罪預防、少年司法系統四大內容板塊,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相關的內容可以說是應有盡有。我想用“如饑似渴”“迫不及待”“引人入勝”“流連忘返”等詞匯來形容我們三位譯者暢游其中的感悟,也期待未來讀者通過本書得以全方位地思考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深層次原因,并從美國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預防、少年司法實踐、少年矯治等宏觀和微觀層面的舉措中獲得啟示,這也正是翻譯本書的初衷和價值所在。 與以往研究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專著不同,本書并未局限在犯罪學、社會學或刑事司法學等任何一個單一的學科領域,而是運用一個整合性的更宏大的視野來審視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即便是對某一個學科領域的探究,本書也盡可能囊括所有重要的理論,如在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原因的社會學思索中(見第4章),就有著社會結構理論、社會解組理論、文化越軌理論、緊張理論、機會理論、社會過程理論、不同接觸理論、漂移理論、控制理論和整合理論等不同理論視角的探究。 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深深地被其吸引,尤其在我校對通稿時感受尤為強烈。在別人看來枯燥乏味的翻譯和通稿工作卻是一件令我興趣盎然且樂此不疲的美差,這就是有魅力的著作帶給讀者的感受。總的來說,本書具有以下鮮明的特色。 大量的統計數據和圖表穿插其中,增加其形象性。本書引用的有美國司法部(th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 聯 邦 調 查 局( the 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FBI)、 司 法 統 計 局(the Bureau of Justice Statistics)、少年司法和犯罪預防辦公室(the Office of Juvenile Justice and Delinquency Prevention,OJJDP)、《統一犯罪報告手冊》(Uniform Crime Reporting Handbook)、全國犯罪被害調查(National Crime Victimization Survey)等的統計數據,數據來源權威,而且以圖表的形式展現,能夠給讀者以視覺上的形象呈現,便于理解。本書的很多理論和事件發展也都以圖表的形式展現,簡明扼要地抓住了其理論內核和事件發展脈絡,生動易懂。 感性故事與理性論證并存,增加其可讀性。正如前面提到的,該書的三位作者均是學術造詣深厚的學者,其在理論論述方面頗顯專業功底,尤其在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原因的理論探討方面,理論探究全面深刻,一般而言,讀者沒有一定的專業基礎讀起來是有難度的。但該書與一般的學術專著不同,不僅有深奧的理論論述,而且有生動鮮活的故事穿插其中。每章開頭都設有“犯罪之聲”專欄――主要講述一位與本章內容相關的少年違法者的成長故事(都是基于本書作者克萊姆? 巴特勒斯獨立研究的真實案例),而每章的結尾則是關于主人公埃米?沃特斯(Amy Watters)的連載故事――從其5歲講述到16歲半(高中),講述了埃米一段段與各章內容高度相關的連續劇式的人生經歷。埃米半歲時喪母,由父親帶大,經歷了一個問題少年“該有”的生命軌跡:偷竊、離家出走、過早性行為(13歲時)、結交違法犯罪的朋友,*后埃米因和男友CJ在校園里販毒被判緩刑,又因偷狗違反了緩刑規定而被送進少年監禁機構。監禁機構的貿易培訓和美容師課程對她成功地重返社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終,她成為一名美容專家,從此遠離毒品,走上了正途。 靈動精神穿行于深厚的理論中,以細節制勝。很多章的章名下有一句名言點題,讀后如醍醐灌頂,如“一個國家的未來希望可以直接通過其少年目前的前景來衡量!薄拔覀兛倱暮⒆用魈鞎鯓樱∏『鲆暳怂慕裉!薄笆芘按捅缓鲆暤膬和瘮盗繉ι倌晁痉ㄏ到y有著特殊的意義,因為很多有這樣經歷的孩子*終都會進入該系統。”每章都有若干個“犯罪之聲”“想一想”“你會怎么做”等板塊,這種靈活的處理和對細節問題的關注,使得本書特別耐人尋味,專業之中閃現著靈動的精神。 思辨性問題不時閃現,極富批判精神。一部優秀的學術專著是能夠引發讀者深度思考和開放性思維的。本書的每一章都有若干個“想一想”板塊,提出諸如“青春期的孩子深受現在媒體的影響,包括基于互聯網的各種服務,如社交網絡。社交網絡是如何助益于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犯了非常嚴重罪行的未成年人可以被移交到成人刑事法庭審判。這樣移交的后果是什么?”等。在每一章的某些專欄*后,都會提出思辨性討論題,如“如果取消少年訴訟程序,把未成年人置于成人法庭處理,會對未成年人造成多大傷害?”“如果對少年犯罪人采取成人訴訟程序,會有什么好處?”等。該書的批判性精神不僅體現在其問題設計中,還體現在其敢于對一些極負盛名的實踐項目進行質疑,如第 14 章所提到的抵制藥物濫用教育(drug abuse resistance education,D.A.R.E.)項目是美國*受歡迎的學校毒品教育項目,但本書毫不留情地指出其有幾個令人失望的評估結果,并引用了丹尼斯?羅森鮑姆(Dennis Rosenbaum)的話來批判其被不合理地過度重視的現實:“毒品預防領域(其他領域亦是如此)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個已知無效的項目得到了數百萬美元的支持,而已知有效或有前途的項目卻被擱置一邊,始終沒有資金支持! 循證實踐貫穿始終,崇尚科學精神。書中的很多章節里都有“*佳實踐證據”或者“循證實踐”的專欄,對本章涉及的理論內容做得好的一些實踐進行介紹,并引發討論與思考。如第8章的*佳實踐證據是戲劇項目幫助年輕人改邪歸正,讓犯罪程度輕微的少年違法者在舞臺上表演自己的經歷起到了良好的矯治效果。第11章的循證實踐是對毒品法庭(專門處理涉毒案件的法庭)是否有效的探討,循證實踐表明少年毒品法庭在幫助少年減少情緒癥狀和毒品使用方面效果更佳,并提出了“你認為少年毒品法庭對哪一類未成年違法者會更有效”等思辨性討論題。第15章對北卡羅來納州改善未成年人虐待、疏忽和依賴有關的少年案件訴訟程序的方法進行了介紹,認為該循證實踐為將其推廣到全美提供了希望。 與社會政策緊密聯系,注重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德國著名的刑法學家李斯特的“*好的社會政策才是*好的刑事政策”同樣適合于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防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的解決之道很多還是要從社會政策上去設計,完善的社會政策對于防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至關重要。本書作者正是意識到了這一點,在很多章都設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和社會政策方面的探討。如第8章在兒童虐待相關的社會政策方面,提出了“干預越早越好”“不要漠視那些被忽視的孩子”等六項原則。第16章在社會政策方面,介紹了全美少年和家庭法院法官理事會確定的法院及法官的職能,界定了一個卓越的少年法庭應有的基本樣貌。 我們決定翻譯本書源于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我主持的201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未成年人犯罪危險評估研究”(課題編號:18BFX108)正好與本書內容高度相關,我既可以從翻譯本書中汲取對課題有用的理論養分,本譯著也算是該課題的一個階段性工作內容和成果。 其次,與我們的研究旨趣一致。我的博士學位論文研究集中在未成年人犯罪領域,本人正在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也與未成年人犯罪相關;徐超凡的博士論文是對“問題少年”的家庭治療方面的研究;張麗欣的博士論文是對再犯的循證矯正方面的研究,所以本選題與我們三人的研究旨趣大致相同。 再次,我們有過同類書籍的翻譯經驗。2017年出版的由李玫瑾老師領銜翻譯的《犯罪心理學(第11版)》,我們三人均有幸參與其中,分別承擔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犯罪行為溯源、犯罪與人格異常、攻擊和暴力、家庭暴力等章節的翻譯工作,這些都為我們翻譯本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后,希冀通過對美國研究成果和少年司法實踐的審視,來為我國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防控和處置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書前言以及第1~6章由張麗欣翻譯,徐超凡翻譯了第7~12章;我本人翻譯了第13~16章,并負責全書的譯校和統稿工作。 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許多人的幫助,在此一并致謝!在翻譯和譯校過程中,我對拿不準的一些專業詞匯和一些難懂的句子多次向中國人民銀行駐馬店市中心支行的楊三濤碩士和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的陳在上博士請教和討論。李玫瑾教授*后也對一些關鍵術語的翻譯進行了指導和點撥。楊三濤雖然是法學方面的碩士,但他對英語是發自骨子里的熱愛,對法律專業詞匯非常熟悉,人稱“walking dictionary”(活字典),很好地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尤其讓我感動的是,他會為我提出的一些專業詞匯不惜費時費力追根溯源查找詞的出處,找到*合適的翻譯,如對第5章“talking piece”的翻譯他用了半天多的時間去查資料,找到了這個詞的“前世今生”,*終認為翻譯為“象征發言權或發言機會的物品”比較合適。后來李玫瑾教授在審閱時發現該詞翻譯為“發言牌”更為形象生動。陳在上博士曾經在美國的威斯康星大學訪學,他本人又是法學博士(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司法制度改革等),對美國的司法制度及其專業詞匯非常熟悉,他對一些專業詞匯的翻譯見解也使我受益匪淺,而且他能在繁忙的學術研究中抽出時間為我答疑解惑也讓我非常感動。河北經貿大學的胡鶴鶴和李艷杰兩位碩士也為本書的翻譯做了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如對1~6章一些圖表的制作、1~12章參考文獻的整理、一些章節格式的調整等,他們的辛苦付出也為本書翻譯的順利完工貢獻了力量。在譯稿完成付梓之際,尤其要感謝恩師李玫瑾教授對我們的推薦,感謝張亞捷編輯在翻譯過程中的多次指導,沒有李老師的舉薦和張老師的指導,本書難以面世!*近幾年,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惡性案件頻發,不斷挑戰人們的底線,如2019年10月20日大連市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以及2020年4月18日安徽省宣城市13歲的男孩將10歲女孩殘忍殺害并拋尸案,由此引發專家學者乃至全民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防控和處置的熱議,2019年11月中國人大網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面向全社會征求修訂意見。鑒于此,從國外的未成年人犯罪防控和少年司法實踐中汲取養分已經成為立法、司法與理論研究的當務之急。 一本好書可以引發人的思考,啟迪人的智慧。正如本書所言:“我們的社會在害怕我們的孩子。我想我們不知道如何對他們設限。他們開始以駭人聽聞的方式行事,沒有人阻止他們!薄霸谌魏我粋被犯罪所詛咒的社會里,主要的問題不是懲罰罪犯,而是防止年輕人接受犯罪訓練!泵鎸ξ闯赡耆诉`法犯罪,我們只能未雨綢繆,借鑒國外司法和實踐中的可取之處,盡全力去阻止他們,盡可能地去幫助那些誤入歧途迷失的孩子,除此之外,我們別無選擇! 由于本書的專業性非常強,涉及犯罪學、社會學、刑事司法、少年司法、心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我們在翻譯過程中盡管字斟句酌,反復推敲,甚至請教行家,但囿于我們的學科背景、專業積淀和理解表達等所限,我們的翻譯作品也難免有缺憾,敬祈讀者諒解并指正。崔海英 2020年4月29日

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第10版) 作者簡介

克萊門斯·巴特勒斯 博士 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北愛荷華大學社會學教授,主要研究犯罪學。他在北愛荷華大學獲得過諸多榮譽,如杰出學者獎、唐納德·麥凱研究獎和優秀教師獎。 發表了大量的論文,出版了40多部著作。弗蘭克·施馬萊格 博士 北卡羅來納大學彭布羅克分校特聘教授,獲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碩士和博士學位,長期致力于社會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發表了大量的文章,出版了40多部著作。邁克爾·G. 特納 博士 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刑事司法和犯罪學系的教授和主任,獲得辛辛那提大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對犯罪學理論進行實證檢驗,了解犯罪的性質和被害程度,以及評估與犯罪和犯罪相關的測量問題。他用實證研究去檢驗犯罪學理論,理解被害的性質和程度,以及評估與違法和犯罪相關的測量問題。 在犯罪學理論、被害和犯罪測量等領域發表了40多篇期刊文章。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