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
>
中國的民主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實錄(套裝共10冊)
-
>
新書)社會主義發展簡史(大字本)
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08291
- 條形碼:9787219108291 ; 978-7-219-10829-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 本書特色
1.2019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國家出版基金2020年專項主題出版項目。 2.本書主編是中共中央黨校著名黨史研究專家羅平漢教授,羅教授從事中國共產黨黨史相關教學、研究多年,本書是在其多年來研究黨史的基礎上主持完成的,權威可靠。 3.當前,黨和國家非常重視家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要求黨員干部:“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 本書能滿足廣大讀者、黨員干部學習了解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營建良好家風的需求。 4.黨和國家非常注重弘揚和宣傳紅色文化,紅色家風是中國革命文化、紅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本書以百年來不同時期的優秀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家風為主要內容,是對于宣傳好紅色家風、紅色文化的重要推動。 5.生動講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鄧小平、陳云、彭真、任弼時、陳毅、黃克誠、徐特立、吳玉章、謝覺哉、董必武、方志敏、錢學森、谷文昌、焦裕祿、楊善洲、鄭培民等優秀共產黨員的家風故事,展現其治國與齊家之道。 6.不同于一般黨史、黨建類讀物,本書創新表達方式和呈現方式,是一部以動人故事生動講述中國共產黨人家風的普及讀物,家風條目具有現實指導性,家風故事感人至深,版式精美,圖文并茂,注重讀者的閱讀體驗,能讓讀者喜聞樂見,使家風深入人心。 7.本書是入選“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中央國家機關強素質做表率讀書活動推薦圖書”“農家書屋重點推薦圖書”等榮譽的《家風十章》《家風十日談》的姊妹篇,一縱一橫,一經一緯,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成的家風體系,有利于讀者深入了解中國家風。
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闡述和弘揚中國共產黨人治家之道的家風普及讀物。全書共20章,精選建黨以來20名很好共產黨人,著眼他們的優良家風、家訓、家教,提煉家風條目,講述家風故事。 在人物選擇上,該書稿立足家風,注重選取家風材料豐富、家規家教鮮明的20位代表共產黨人,體現了紅色家風的一脈相承;在內容上,以人物為主線,著眼于現實指導性,梳理提煉人物學習立志、律己修身、盡孝盡責、艱苦樸素、忠黨愛國等特色家風家教條目,結合其家書、家訓和家庭生活,講述其感人的家風故事;在呈現形式上,全書版式精美,圖文并茂,力求為讀者喜聞樂見、讓家風深入人心。 全書內容形式新穎,語言通俗易懂接地氣,充分正面展示了黨的很好共產黨人的品質,系統展現了其良好的家風家教家訓,對于積聚正能量,以家風正面引導促社風、正民風,傳承紅色文化基因,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 目錄
◎目錄
序 紅色家風,中國共產黨人的傳家寶
**章 毛澤東:教子嚴,律己嚴,持家嚴
一、艱苦奮斗,生活向下看 / 4
二、“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 5
三、“戀親,不為親徇私” / 8
四、做普通人,為人民 / 11
第二章 劉少奇:“為民作勤務,勞怨均不辭”
一、“讓孩子嘗嘗吃不飽的滋味” / 18
二、“為人民做些有益的事” / 20
三、“正人先正己,己不正則不正人” / 22
四、“做個進步的革命的青年” / 24
第三章 周恩來:位尊不泯濟民志,權重不移公仆心
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 30
二、“我的修養要則” / 32
三、艱苦樸素,過好“生活關” / 34
四、十條家規,過好“親屬關” / 36
第四章 朱德:立德樹人,勤儉持家
一、“盡兒孫之孝,盡長輩之責” / 44
二、“勤儉辦一切事業” / 46
三、“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學不到” / 48
四、“做平凡的普通群眾” / 50
五、“我要的是革命接班人” / 52
第五章 鄧小平:無私無畏,相親相愛
一、簡單樸素,艱苦奮斗 / 58
二、崇尚閱讀,奮發圖強 / 59
三、“按政策辦事,不搞特殊照顧” / 61
四、尊老愛幼,溫馨和睦 / 63
第六章 陳云: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
一、“浪費和貪污一樣都是犯罪” / 70
二、親屬子女“三不準” / 73
三、以普通勞動者自居,不搞特殊化 / 75
四、讀好書,做好人 / 78
第七章 彭真:本真為人見風骨,革命家風繼世長
一、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 / 83
二、革命夫妻,伉儷情深 / 85
三、剛毅堅強,鐵骨柔情 / 87
四、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 89
第八章 任弼時:“駱駝”精神傳承,“三怕”家風傳家
一、烏鳥私情,舐犢情深 / 96
二、“要永遠記著‘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 / 100
三、“艱苦樸素是革命的傳家寶” / 103
第九章 陳毅:革命是吾風,勤儉是吾宗
一、“詩書傳正道,禮儀定天下” / 110
二、一生革命公為先 / 112
三、“汝是無產者,勤儉是吾宗” / 115
第十章 黃克誠:仰不愧天,俯不怍人
一、“能節省一點是一點” / 122
二、清正嚴明,“不怕撕破臉皮” / 124
三、“沒有什么后門可走” / 126
四、“一心為公,無私無畏” / 129
第十一章 徐特立:革命**,工作**,他人**
一、“活到老,學到老,為人民服務到老” / 136
二、“保持和發揚小米加步槍的延安精神” / 138
三、“每一日每一時都不要只為自己著想” / 141
第十二章 吳玉章:事事莫爭虛體面,行行當立好規模
一、立大志,不二三其德 / 148
二、學得一技之長,做有用之人 / 151
三、人生在世,事業為重 / 153
第十三章 謝覺哉:做官就要做“焦官”
一、“部長不是官” / 160
二、學習要謙虛,不要驕傲 / 162
三、“對人寬,對己刻” / 164
四、“不要做社會的寄生蟲” / 166
第十四章 董必武:甘當“配角”,樸誠相傳
一、“學要有恒,尤要專心” / 174
二、民生在勤,性習于儉 / 176
三、嚴守規矩,約法三章 / 178
四、“政府干部都是長工” / 181
第十五章 方志敏:忠黨愛國,清白家風
一、“對祖國深深的愛” / 188
二、鐵面無私,忠于革命忠于黨 / 190
三、“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 / 193
第十六章 錢學森:心系祖國,大智興邦
一、“子孫雖愚,詩書須讀” / 200
二、“以國家需要為念” / 202
三、“勤儉為本,自必豐亨” / 204
第十七章 谷文昌:心中“四有”,清白持家
一、心中有黨,不計條件 / 210
二、心中有民,不忘初心 / 212
三、心中有責,不要特殊待遇 / 213
四、心中有戒,不能特殊化 / 215
第十八章 焦裕祿: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
一、熱愛勞動,不能不勞而獲 / 220
二、艱苦樸素,不高人一等 / 223
三、不搞特殊,不占公家一點便宜 / 225
第十九章 楊善洲:自強自立自清的家風
一、不拿別人一點東西 / 232
二、不占公家一點便宜 / 233
三、再給人民做點貢獻 / 236
第二十章 鄭培民: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
一、“對待身外之物,要鐵石心腸” / 242
二、親情常在永相伴 / 244
三、不做特殊的那個 / 246
四、讀書,是創造財富的能力 / 248
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 節選
做普通人,為人民 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在談及毛澤東的人民情懷時說:“他的身上有一種天命的力量。這并不是什么曇花一現的東西,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覺得這個人身上不論有什么異乎尋常的地方,都是產生于他對中國人民大眾,特別是農民……的迫切要求作了綜合和表達,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毛澤東的一生,是為人民的一生。不忘人民,與人民同甘苦共患難,謙虛謹慎不驕不躁,夾著尾巴做人,都是毛澤東的重要家風,他不但要求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這么要求家人。 毛澤東生于農村,自幼與農民有較多接觸,對貧苦農民懷有真摯而深厚的感情。毛澤東對母親關心窮人的印象極為深刻。多年以后,他仍舊記得:我的母親是一個慈祥的婦人,慷慨而仁愛,不論什么都肯施舍。她很憐惜窮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給那些跑來乞討的人。1917 年,學生時代的毛澤東,曾用一個月的時間,行程450 公里,徒步考察了長沙等五縣。他后來回憶說:“我們走遍了這五個縣,沒有花一個銅板。農民給我們吃的,給我們地方睡覺。所到之處,都受到款待和歡迎。”毛澤東的實際經歷培養了他對農民的深厚感情。直到新中國成立后,他還保持著若干農民生活習性,自豪地稱自己是“農民的兒子”。 正因為毛澤東對農民有著深刻的體察和了解,他才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難的遠大志向。1919 年,毛澤東在《〈湘江評論〉 創刊宣言》 中寫道:“時機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年輕的毛澤東“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既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仰天長問,又有“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浩然壯氣。投身革命后,他長期從事農民運動,領導農民進行武裝斗爭。1925 年毛澤東回到家鄉韶山從事農民運動。1926年,毛澤東在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組織學生到海豐、韶關等農村搞社會調查。同年,毛澤東回湖南,步行700 公里,走訪了五個縣,做了 32 天調查,寫出了《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毛澤東對于窮苦大眾有一種天然的同情。他曾經深情地說:我這個人平時不愛落淚,但有一種情況下流過眼淚,就是我聽不得窮苦老百姓的哭聲,看到他們受苦,我忍不住要掉淚。有一次,毛澤東帶領紅軍進入貴州,看到一位60 多歲的老婆婆和她的小孫子在寒冬里仍穿著補丁摞補丁的單衣,奄奄一息地倒在路旁,毛澤東急忙問發生了什么事,一位紅軍戰士答道:“老媽媽說,她家一年收的糧食全被地主搶光了,她兒子前幾天也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她沒有活路,只好和小孫子四處討吃的。”聽到這兒,毛澤東已是熱淚盈眶,當即脫下身上的毛線衣,又叫警衛員拿了兩袋干糧,連同毛線衣一起送給老婆婆。他蹲下來,親切地對這位絕望的老人說:“老人家,你記住,我們是紅軍,紅軍是‘干人’(窮人) 的隊伍。”毛澤東不僅自己做到關心人民疾苦,他還要求自己的孩子們“做一個普通的人,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處處、事事、時時都要“夾著尾巴做人”,這是“**家庭”立起的“**軍規”。毛澤東對女兒李敏曾一再提到:“干部子弟是一大災難。”這句話曾令她感到困惑。1963 年,一輛平板車拉著李敏一家三口的全部家當,來到一所普通民居,李敏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民間生活。她的**課是學會生爐子做飯。一開始,木柴和煤擱不好,一屋子煙,熏得滿眼淚水,做飯也不知多少米該放多少水,做出來不是夾生飯就是糊糊的粥飯。正是在這樣的家常生活中,李敏終于慢慢領悟到父親這句話的道理所在:“爸爸是怕我們長期生活在這種優越的環境中,會借著父母的地位而飄飄然地忘乎所以;會借著父母的權勢而目中無人地自以為了不起;會借著父母的榮譽,什么都不懂卻哇啦哇啦地亂發議論。這樣的人,小而言之,害了自己;大而言之,害國害民。”1976 年,毛澤東的女兒李訥帶著年幼的兒子搬到北京西郊一條小胡同居住,生活十分清貧,*艱難的時候,她把心愛的書籍賣給了舊書店。冬天,她頂著寒風和市民們一起排隊,買定量供應的大白菜,用木板三輪車拉回家。回首以往父親對自己的教育, 她感激不盡:“假如不是那樣嚴格,后來我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恐怕很難過得來。他那是真正的父愛。” 為人民就應該要永遠夾著尾巴做人,做人民的公仆和勤務員,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官二代。毛澤東為了人民,教育親人“一切按規矩辦理”,他以身作則,這種家風成為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他的親人,大弟毛澤民被軍閥活活勒死,卻不肯改口背棄共產主義,小弟毛澤覃血染紅林,溫婉柔和的妻子楊開慧在敵人的皮鞭木棍下說“我死不足惜, 但愿潤之革命早日成功”,還有那在監牢中生下孩子就毅然走向斷頭臺的堂妹毛澤建,年僅19 歲被敵人活埋的侄子毛楚雄,他們為革命英勇獻身,他們用鮮血生動詮釋了“為人民利益”的家風。而其中,*令人動容的就是新婚才幾個月就奔赴戰場的兒子毛岸英。毛岸英8 歲時就跟著母親楊開慧被關進國民黨的牢房,飽嘗艱辛磨難。北京和平解放后,毛岸英和兩名掃雷專家帶領一個工兵排,首批進入北京,負責排除重要設施、處所的地雷、炸藥等,誰都知道這是一個危險性很大的工作,毛澤東卻沒有阻止。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決定后,毛岸英立即提出參加志愿軍的要求,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當時,毛澤東身邊有工作人員曾勸說,岸英還是不要去朝鮮參戰了,因為他們知道毛澤東已經在革命戰爭年代失去了五位親人。這個勸說被毛澤東斷然拒絕。 當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為國捐軀的消息傳來時,悲痛的毛澤東只說了一句:“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么!”一個多月后,他又對滿懷內疚的彭德懷說:“打仗總是要死人的嘛!中國人民志愿軍已經獻出了那么多指戰員的生命,他們的犧牲是光榮的。岸英作為無產階級戰士、共產黨員,他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你要回去講, 岸英是志愿軍的一名普通戰士,不要因為是我的兒子,就當成一件大事。哪個戰士的血肉之軀不是父母所生?” 毛澤東并非無情,在他逝世后,人們在清點他的遺物時,意外發現一個箱子里有幾件毛岸英的遺物:一件棉布襯衣、一頂藍色軍帽、一雙灰色沙襪。這幾件東西,毛澤東整整保存了26 年。這是毛澤東對愛子無盡思念的寄托。
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 作者簡介
羅平漢,中共中央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生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guo j ji人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從事中國共產黨黨史相關教學、研究多年。著有《長征書簡—重溫我們先輩的長征記憶》《齊家——中國共產黨人的家風》《土地改革運動史》《農業合作化運動史》《農村人民公社史》《當代歷史問題札記》《中國共產黨農村調查史》《回看毛澤東》等,主持國家科研項目多個,發表論文百余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