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慶后:有一種人生叫“大器晚成”
-
>
蘇軾全傳(特裝版)
-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
>
水滸人物之最
-
>
愛因斯坦(藏文)
-
>
張之洞督鄂紀年
-
>
我還能看到多少次滿月升起
許淵沖百歲自述 本書特色
推薦一:央視《朗讀者》《開學**課》《經典詠流傳》重量級嘉賓,百歲長者許淵沖講述100年人生,看享譽世界的國寶級翻譯家是如何煉成的! 推薦二:許淵沖,生于軍閥混戰年代,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戰亂炮火中求學于西南聯大,親歷十年動亂,見證改革開放,國家發展。 從江西南昌到西南聯大,再到巴黎大學的求學歲月;從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到北京大學的教書育人時光…… 他的一個世紀,也是我們國家的一個世紀。
許淵沖百歲自述 內容簡介
本書為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回憶錄, 以時間為順序, 分四個篇章講述許淵沖在家鄉江西南昌的讀書生活、在昆明西南聯大的學習歲月、在法國巴黎的留學往事以及回國之后的翻譯工作情況。重點記錄了作者從西南聯大到巴黎大學的學術與人生經歷, 追緬了馮友蘭、陳寅恪、聞一多、吳宓、朱自清、葉公超、錢鍾書、卞之琳等名師大家風采, 書寫了楊振寧、朱光亞、何兆武那一帶聯大人的家國理想與激揚青春。
許淵沖百歲自述 目錄
序曲 //
**章 活水源頭
我的父親母親
哥哥淵洵
堂表兄弟
實驗小學
南昌第二中學
通往聯大的路
第二章 西南聯大
▼大一選課
西南聯大名師剪影
葉公超講大一英文
聞一多講唐詩
潘光旦、金岳霖與皮名舉
錢鍾書與他的同代人
詩酒趁年華
▼大二選課
吳宓講歐洲文學史
我眼中的聯大三校長
柳無忌講西洋文學
西南聯大名家講座
西南聯大的老師
西南聯大的學生
聯大教授的雅與俗
▼大三的戰時作息時間及選課
小林同學
吳達元講法文
一代人的愛情
成為美國空軍翻譯
▼大四選課
馮友蘭講哲學
聯大和哈佛
聯大畢業前后
天下**中學
如萍
出國之前
第三章 留學法國
出國·巴黎·牛津
巴黎大學
巴黎生活
歐游心影:瑞士·羅馬
第四章 翻譯人生
回國之后
與錢鍾書話翻譯
卞之琳談寫詩與譯詩
文理大師顧毓琇
蕭乾談創作與譯詩
楊振寧和我
逝水余波
后記
許淵沖百歲自述 節選
我眼中的聯大三校長
2002年年底,梅祖彥告訴我,柳無忌先生在美國去世了。他要我寫一篇紀念的文字。2003年年初,我把文章給他。不料《聯大校友簡訊》發表之后,卻得到祖彥去世的消息。回想祖彥一家,和聯大關系非常密切。而我又在聯大前后八年:前四年在外文系,畢業前去美國志愿空軍飛虎隊做了一年翻譯,畢業后又考取了清華研究院,還兼了一個學期的半時助教,可以算是和聯大同始終的了。回想聯大八年,三位常委之中,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是清華大學的梅貽琦校長。
聯大三位常委我都見過,**位見到的是北大蔣夢麟校長。入聯大前,我就讀過他翻譯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歐戰時的演說詞。據說孫中山對他在報上發表的文章很欣賞。我在書中看到他的照片,穿西服,戴眼鏡,比較洋氣。不料他對聯大新生訓話時穿的卻是長袍,講話浙江口音很重,內容也和學術無關,只是告誡新生要守校規。所以我覺得有點失望,認為并不比中學校長的水平更高。楊振寧也該聽過那次訓話,不知道他是否還有印象。
第二次見到蔣校長是在昆華農校的足球場上體育課時,聽見馬約翰教授和一個老師說英語,一看卻是蔣校長。馬老滿頭銀發,蔣校長卻戴著禮帽;馬老目光炯炯有神,蔣校長卻戴著金邊眼鏡,微微含笑;馬老上身穿深色西服,下身穿淺色燈籠褲,雙手握拳,蔣校長卻穿著長衫,拿著手杖;馬老健壯溢于言表,蔣校長卻瘦削而含蓄不露。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蔣校長代表的是北大的傳統文化,馬老代表的是清華自強不息的精神。
第三次見到蔣校長是在新校舍圖書館前的廣場上。那是1939年12月1日上午,剛好是“一二·一”運動前六年。那時國民政府的教育部長陳立夫來聯大,由蔣校長陪同對全體師生講話。兩人都穿長袍馬褂,那是當時的禮服;兩人說話都是浙江口音。先由蔣校長作簡短的介紹,然后陳立夫才致詞。記得他講的是一個和尚化緣修廟的故事,有點像武訓乞討施舍來辦義學一樣。他用這個故事來說明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試圖用源自孫中山的“唯生論”來解決唯心論和唯物論的矛盾。講后兩人都回重慶去了。
南開大學的張伯苓校長我只見過一次。他來昆明時,聯大劇團為表示歡迎,在新校舍第二食堂演出話劇。但是食堂沒有凳子,只好把圖書館的長凳搬去。不料晚上來圖書館看書的同學沒有凳子坐,要去看戲又沒有票,于是就去食堂搬凳子,結果擾亂了劇場的秩序。第二天張校長在昆華中學北院操場上講話,梅校長陪同站在旁邊。張校長批評了擾亂秩序的學生,說大家喜歡看戲,他可以請周恩來到聯大來演出。周恩來和梅貽琦都是南開中學的畢業生,周在南開常演話劇,并且反串女角。因為那時中國話劇還處在莎士比亞時代,女角多由男同學扮演,所以周恩來和曹禺都反串過。到了聯大時代,已經男女各就各位,中文系的王年芳演過莫里哀喜劇中裝腔作勢的才女,外文系的張蘇生演過英文劇《鎖著的箱子》中救人脫險的主婦,歷史系的張定華更演過曹禺《原野》和《黑字二十八》中的女角。張校長提到梅校長時,稱他為月涵,說他是南開中學**班**名,后來又是清華**批留美生。
據說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占領北平、天津,北大、清華、南開奉命南遷,組成長沙臨時大學。三位常委去長沙視察臨時大學的校舍。校舍原是兵營,幾十個學生住一間,非常擁擠,很難安心學習。蔣校長看了直搖頭,說是他不愿讓他自己的兒子住這樣的房子。張校長卻相反,說他倒要他的子女來這里住,因為艱苦的環境才好鍛煉堅強的性格。由此可以看出張校長艱苦奮斗的精神。梅校長*通情達理,他說:如果條件許可,自然應該住得好些;如果沒有條件,那就應該適應環境。 蔣夢麟 梅貽琦 張伯苓 梅校長在聯大的時間*多。經常看見他穿一套灰色西服或是一件深色長袍,從西倉坡清華辦事處經過昆中北院,再走豁口到新校舍來。有時空襲警報響了,他也和同學們一起到新校舍北面的墳山中躲警報。有一次我看見他后面一個跑警報的軍人嫌他走得太慢,居然用手把他推開。據說蔣校長在重慶躲警報時也受到過軍人的欺侮,蔣校長就拿出隨身攜帶的蔣介石的請帖來,軍人趕快賠禮。可見蔣校長更會做官。
蔣介石也請過梅校長吃飯。《梅貽琦日記》1946年6月25日中有記載:“余問:‘主席(指蔣介石)看北方局面是否可無問題?’答:‘吾們不能說一定,或者不致有大問題。’言時笑容可掬。其或笑余之憨,余亦故為此問也。”簡簡單單幾句話,卻寫出了蔣介石的聲音笑貌,可見蔣介石在解放戰爭前夕,對華北局勢并無把握。其實梅校長擔心的,在1945年10月28日的日記中已有記載:“倘國共問題不得解決,則校內師生意見更將分歧……民主自由又將如何解釋?學術自由又將如何保持?使人憂驚!”11月5日又寫道:“對于校局則以為應追隨蔡孑民先生兼容并包之態度,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謂新舊,今日之所謂左右。其在學校均應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情況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為北大,而將來清華之為清華正應于此注意也。”
事過五十多年,現在看來,梅校長當時擔憂的學術自由問題已成為中國文化教育的前進方向。當時聯大校內師生意見的分歧體現在聞一多先生和中文系學生汪曾祺身上。汪曾祺當時對政治基本不聞不問,甚至對聞先生參與政治的做法有些不以為然,覺得文人就應該專心從文。聞先生對他的精神狀態十分不滿,痛斥了他一頓。他寫信給聞先生,說聞先生對他“俯沖”了一通,并且對聞先生參與政治的做法直截了當地提出了不同的意見。聞先生回信說汪曾祺對他“高射”了一通。這“俯沖”和“高射”就代表了聯大師生對學術自由的不同看法。
我對梅校長印象*深的,是他在新校舍**食堂的講話,記得內容大致是說: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不是參加政治活動。看來他是支持汪曾祺,不贊成聞一多先生的。但在1941年美國志愿空軍來華參加抗日戰爭,需要英文翻譯時,他卻號召聯大外文系三四年級的男同學參軍,去完成這一政治任務。到了1944年,他更號召全校四年級男學生一律參軍去做翻譯,祖彥還不到四年級,卻提前參了軍;連他的女兒祖彤也隨軍去做護士。大型歷史文獻片《西南聯大啟示錄》有一張照片,就是我們歡送1944級外文系彭國燾去美國14航空隊、經濟系熊中煜去史迪威炮兵司令部、電機系孫永明去緬甸孫立人軍中當翻譯的。我在美國志愿空軍機要秘書室做翻譯時,梅校長來秘書室了解聯大同學工作的情況,告訴我要回校再讀一年,才能畢業。這兩點對我關系很大:因為進步同學如彭國燾,積極參加政治活動,在國民黨時期受到迫害;解放后成了領導干部,“反右”時因為執行校長職權,免了一個干部的職,結果被打成右派。而我只走“白專道路”,雖然受到批斗,卻沒有戴帽子,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參軍后回了聯大,如果沒回,像一些美軍翻譯一樣去了美國,而美國出版的中國詩詞英譯本都是自由體的,我有韻的譯本也許根本出不來,那反而會成為中國文化的損失了。 1949年,梅校長到巴黎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會議,我們幾個在巴黎大學的聯大校友陪他去參觀了盧浮宮、凡爾賽宮、楓丹白露宮,去歌劇院聽了歌劇,在香榭麗舍大道露天咖啡館喝了咖啡。晚上我們還請梅校長在金龍酒家晚餐。記得梅校長慢吞吞地講了一個笑話:有些人談到怕老婆的故事,有一個人說:“怕老婆的坐到右邊去,不怕的留在左邊。”結果大家都往右坐,只有一個人不動。大家問他怎么不怕老婆?他回答說:“老婆叫我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那時北京已經解放,清華師生幾乎全都留校。梅校長這個笑話有沒有流露他當時的心情呢?從此以后,我就沒有再見到梅校長了。
許淵沖百歲自述 作者簡介
許淵沖,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早年畢業于西南聯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48年到巴黎大學留學,深入研究法國文學。1983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從事文學翻譯長達七十余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2010年許淵沖獲得“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2014年榮獲國際翻譯界*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 ,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