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有感官:聽覺塑造心智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0180
- 條形碼:9787108070180 ; 978-7-108-07018-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有感官:聽覺塑造心智 本書特色
從雨林深處青蛙的合唱到南極不毛之地凄厲的寒風,從喜馬拉雅之巔到馬里亞納海溝,聲音無處不在,包圍并塑造著我們。
書中從我們習以為常的聽覺現象入手:為什么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讓人極其不適?為什么我們經常在火車上或汽車上睡著?真的有什么音樂會讓人覺得惡心嗎?為什么城里人在鄉下睡不好覺,反之亦然?為什么充滿游客的威尼斯城如此安靜?在這些有趣的探索中,作者逐步揭示出聽覺這一普遍存在卻又常被忽視的感覺是如何操縱我們的思考、消費、睡眠和感覺方式,進而發揮出塑造心智的強大力量。
萬有感官:聽覺塑造心智 內容簡介
本書從生理學、物理學和心理學等方面闡釋了聲音和聽覺是如何影響大腦的進化、發展和日常功能的。書中從我們習以為常的聽覺現象入手: 為什么指甲劃過黑板的聲音讓人極其不適? 為什么我們經常在火車上或汽車上睡著? 真的有什么音樂會讓人覺得惡心嗎? 為什么城里人在鄉下睡不好覺, 反之亦然? 為什么充滿游客的威尼斯城如此安靜? 在這些有趣的探索中, 作者逐步揭示出聽覺這一普遍存在卻又常被忽視的感覺是如何操縱我們的思考、消費、睡眠和感覺方式, 進而發揮出塑造心智的強大力量。
萬有感官:聽覺塑造心智 目錄
□□章 □初是“轟隆”巨響 6
第二章 空間與地點:公園漫步 □□
第三章 低端聽眾:魚和青蛙 4□
第四章 高頻俱樂部 65
第五章 表象之下:時間、注意與情緒 84
第六章 定義音樂 1□0
第七章 難伺候的耳朵:聲軌、笑聲和廣告歌 148
第八章 用耳朵操縱大腦 169
第九章 武器與怪誕 198
第十章 聲音的未來 □□6
第十一章 所聽即我 □49
萬有感官:聽覺塑造心智 節選
蘭斯有位朋友是個幸福的父親,有兩個超級活潑的孩子。而他和許多父母一樣,也有這樣的抱怨:如果不求助于藥物或是揮舞著棒球棒來虛張聲勢,他根本不可能讓孩子們去睡覺。他聽說了我們的一些工作,就很直白地問我們,能不能想到一種方法來讓他的孩子們每天晚上能夠消停下來然后安靜地去睡覺?
直到現在,睡覺都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現象。我們其實不太知道它是為了什么、是如何運作的,也不知道它為什么在任何有多于兩個神經節的生命體中都如此普遍。不過當我在一個時間生物學實驗室工作了幾年以后,我了解到所有長途貨運中都會涉及的□大問題之一就是:駕駛員在開車時睡著。駕駛任何東西——無論是火車還是汽車——理應可以讓你有充足的動機來保持警覺,這樣你就不會被可怕的撞車聲吵醒。然而在長途駕駛中睡著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它太常見了,以至于有大量的資金都花在工業研究上來監控駕駛員的警覺水平。你甚至能發現還有這樣的頭戴式電子設備,當你的頭垂到了某個角度之后開始不斷點頭時,這個設備就會對你發出令人不快的尖叫聲 。
這背后的原理挺讓人吃驚的:不是疲勞,也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盡管這些確實可以導致司機睡著;事實上,真正原因該歸于你的前庭系統——內耳里控制平衡的部分,它是與你的喚醒中樞,而且還與影響你唾液分泌和胃部蠕動等非自主活動的中樞廣泛相連的。如果你在遠海上坐過小船,或者坐過高速過山車的話,你可能對此有一些經驗:你的視覺沒有辦法跟上你內耳的信號,于是你的感官發生失調,導致產生了暈車、暈船等運動眩暈 。不過神經源性的運動眩暈(就是讓你想把午飯都吐出來的那種)只是其中一種形式。低振幅、低頻率的偽隨機振動,這些即使在相對平坦的道路上開車也會遇到的情況會產生另一種形式的運動眩暈,叫作“昏睡綜合征”,無論此時保持清醒對你有多么重要,它都會導致極度的疲倦和困意。很少有人聽說過“昏睡綜合征”這個詞,然而對于嬰兒的父母而言這可能是個常識了,因為這就是為什么你可以把孩子搖睡著了。低振幅、低頻率的振蕩使孩子平靜,然后他們就昏昏睡去。我的父母當年是這樣使用這個技能的,他們把我放在我爸那輛老舊到懸架系統都很成問題的大眾甲殼蟲車的后排座椅上,然后把我帶去在附近的土路上開半個小時。事實證明,這個方法效果拔□。
昏睡綜合征的一個有意思的特點是,它對乘客的影響比對司機的影響大得多,這可能是我們的老朋友“傳出副本”在起作用。如果你在駕駛的話,你至少還在對車輛的運動進行某種控制,所以顛簸和搖晃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在你身上產生作用。在這方面□明晰的例子就是當我和后來成為我夫人的女友第二次約會時,我開了大約一小時的車之后她就睡著了。我當時非常感動于她竟然如此信任我的駕駛技術,但在結婚后多年的旅行經驗中,我慢慢發現,她只是確實對昏睡類型的刺激比較敏感而已。浪漫和科學真是常常矛盾啊。
所以,在大量閱讀了來自NASA、NIH和軍事組織的研究中關于能誘發昏睡綜合征的□佳頻率與振幅的論文之后,我們著手嘗試去弄明白怎樣讓超級活潑的孩子們入睡。但是由于我們只是做了一項私人研究(說白了就是沒有錢拿),而且時間比較有限,于是我們沒有選擇重新作曲,而是決定把我們的調制算法加到一些古典音樂的音軌上混合起來。這是一個有趣的挑戰,因為我們需要以恰當的調制速率對聲音的振幅做一些微妙的改動,卻不改變曲子的整體聲音——畢竟這個做父親的不能告訴孩子們他把他們的靈魂賣給了科學,他要做的只是去播放一張“無聊”的古典音樂CD,以期孩子們或許能安靜下來。聽古典音樂來讓人昏睡在以往可是相當成功的,就像你能想到的那樣。但是問題在于,當我們把混音完成的作品在我那位對昏睡刺激很敏感的夫人身上進行測試時,一點兒效果也沒有。于是我們從用算法來進行調制的思路中跳了出來,到真實的世界里去錄制聲音。我們把一個地震檢波器——就是那種用來記錄地震的極低頻麥克風——放在我的車后座,開車兜了□0分鐘,接著把聲音的包絡提取出來,卷積到三首不同的古典樂曲上,并將其交給那位疲憊的父親,同時祈禱著它有效。
到了第二天,他告訴我們,一點兒用也沒有。扎心了。
不過第三天,他又打電話給我們,說我們簡直是天才,因為他把第二首曲子放起來幾分鐘以后,他的兩個孩子就都睡著了。我們很高興自己的天才得到了認可,不過感覺事情還是有一點奇怪。幾首曲子有著幾乎相同的聲密度,其調式、樂器、長度、音量都是相近的,而且我們使用的算法也相同,那么為什么一首曲子無效而另外兩首非常有效呢?那兩首曲子太有效了,甚至后來被其中一個孩子稱作“立刻睡著CD曲”。其原因凸顯出了我們在操縱大腦時所面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所有人的大腦都是不同的,每個人大腦的
經驗也是不同的。結果發現,我們這兩個超級活潑的孩子事實上之前在網上聽過□□首曲子的重金屬搖滾版并且深深被迷住了,而且聽到這首曲子還能讓他們像袋獾一樣在房間里快速地躥來躥去。因此盡管算法擺在那里,在另外兩首歌中它也確實起到了催眠的功效,但孩子們先前在□□首曲子重金屬版本的基本音樂結構中所獲得的高速振奮的經驗,使我們調制出的相對微小信號被完全覆蓋了。就像我之前說過的那樣,這就是任何類型的大腦操縱術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對消費者來說則是讓他們感到欣慰的因素):如果它是基于大腦工作方式的統計學模型(神經科學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以此為基礎)來設計算法,盡管它可能在很多人身上有效,但它不會對每個人都有效。
萬有感官:聽覺塑造心智 作者簡介
塞思·霍羅威茨(Seth Horowitz),任教于美國布朗大學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系,開設有動物行為學、神經行為學、大腦發育學、聽覺生物學和音樂思維等課程。他在人類聽覺、平衡和睡眠研究方面的工作得到了美國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科學基金會和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資助。同時,他還是NeuroPop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神經科學家,致力于將基礎研究應用于真實世界。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