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幽靈:一個關于童年和青春的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963040
- 條形碼:9787533963040 ; 978-7-5339-630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幽靈:一個關于童年和青春的故事 本書特色
北杜夫是一個極具天賦的小說家,他的文字富有詩意,像樂曲一般從書中流淌出來。 ——《洛杉磯時報》 這本小說帶著甜蜜的憂愁,偶爾閃現出一絲幽默,展現出一段已經永遠消逝了的美好時光。 ——《哈佛書評》 北杜夫23歲開始寫《幽靈》,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展現出一種還未完全遠離少年時期的天真和純粹的感性。……能夠寫出《幽靈》這樣的長篇小說,他確實是善用了生命中這一特別時期的體驗。無論在之后的文學道路上如何走向成熟,可能他也再寫不出《幽靈》這樣的作品了。 ——奧野健男(文學評論家)
幽靈:一個關于童年和青春的故事 內容簡介
《幽靈》是芥川獎得主、著名作家北杜夫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處女作。 青年的“我”身處成長邊界,過去的不安和希望在心中漸漸蘇醒。曾經癡迷于昆蟲的少年時光、逝去的父親和突然離去的母親、**次撥動“我”心弦的美麗少女、穿插在回憶中的優美旋律……隨著歲月的流逝,那些鮮明的細節漸漸淡去,但在記憶的角落里,它們似乎在向“我”提示著什么重要的線索。 探尋埋藏在腦海深處的幼年記憶,探明它們為何被淡忘,也許是揭開心靈秘密的重要鑰匙。
幽靈:一個關于童年和青春的故事 節選
人為何講述回憶? 正如每個民族都有神話,每個人的心中也有神話。這份心中的神話逐漸淡去,不久便在時間的深處隱沒形姿。然而,人總在不知不覺間,反芻著朦朧的昔時潛入心房、在那里悄然留下劃痕的些許往事,年復一年皆如此,直至生命終結。這反芻常在無意識中進行,有時卻也會被反芻者發覺,就像悠閑啃食桑葉的蠶,覺察咀嚼時的微響,不安地抬起頭來看看。此時此刻的蠶,是什么心情呢? 母親在國外度過她的少女時代。我不知道她怎么跟父親走到了一起。 她的房間里有一面很大的鏡子,如紙隔扇門一般大。玻璃表面澄明透凈,雕花的木鏡框色澤昏沉,和日式的房間很不協調。由于沒有地方可以鑲嵌它,便把它靠在一面墻上。大鏡子冷冰冰地板著臉,細細審度室內陳設。母親想必是想討好鏡子吧,她盡己所能,將房間精心裝飾成西洋風格。地 板上鋪了淺灰色的地毯,以遮蔽日式的榻榻米。衣柜和床的陳設恰到好處。在年幼的我眼中,童話世界般的華麗色彩充盈整個房間。色彩斑斕的衣裳隨意擱置在椅子上,它們或柔軟,或厚實,有的袖子上帶褶子。一面墻上覆著哥白林掛毯,別處也鋪蓋著許多布藝制品,以此遮掩粗陋和陳腐的東西。 年幼的我鐘愛那個房間,一方面是出于單純的好奇心,更多是出于一種對異類事物的向往和對新奇事物的眷戀。就說那張敦實的紅木梳妝臺吧,它包藏著誘惑我稚嫩心靈的復雜陰影。抽屜中的梳子、發卡、指甲油都讓我驚嘆,乃至忘卻自身的存在,就像少年時代的我在森林中發現的珍奇昆蟲或者蘑菇。臺面上,化妝水、香水的小瓶子很是新奇,散發出甜膩的香氣,聞一聞,我渾身酥癢,不禁縮起身體。特別是那個雕花玻璃的香水噴壺,有一個可愛的橡膠球,如果可以的話,我也想擁有一個。我雙手捧住香水噴壺,久久注視它那致密銳利的光澤,時常忘了時間的流逝。然而有時,我會突然意識到一旁大鏡子那冷峻的表情,它凝視著我的一舉一動。我不由得打了一個激靈,直想逃跑。不過,膽怯很快消散,我甚至怯生生地期待著:那面鏡子里,會不會顯現出別人的面容和身影呢? 不知為什么,我對各種形狀很感興趣,因此我常常蹲下,研究地毯上白色的花紋。有的是枝葉的形狀,有的是人的各種體態,稍稍離得遠一些,只見枝葉和人形拼湊到一起,構成一張人臉,像是掛毯上斯芬克斯的面容。忽然間,視線錯亂了,人臉消失了,空留一堆混亂而無趣的花紋。我跟地毯玩對眼游戲,一玩就是好久,試圖掌握它那變化萬端的表情——那張臉*終變得曖昧模糊,我每每都會感到失望,覺得自己又上當受騙了。 “那張臉是什么呀?” 我只向母親發問過一次。本想隨口問問的,不料氣息竟急匆匆地沖出我的嗓門,就像是突發咳嗽一樣。 “臉?在哪呢?這是鳥兒吧?這是樹葉。沒有臉呀。” 經母親這么一說,“臉”果然不見了,就連先前我認定是人形的紋樣,如今看上去,也有了鳥的形狀。我只覺得母親施了魔法。抬眼看,母親微笑著,她的額際很白,給我的感覺很陌生。我低下腦袋,撫摸地毯,感覺像是摸著動物的毛。 父親似乎是那種叫“學者”的人。我一直是這么認為的,直到我初諳世事。 現在想想,父親是一位優秀的業余藝術家,生來便洞悉了“創造”的尊嚴和卑劣,而對另一個凡庸的、淺顯的世界的憧憬,使得他沒有深入兩者當中的任何一方。他冷靜地沉醉著,留給后世的,只有幾冊游記和隨筆,以及一本青色封面的詩集。書上介紹他是美術評論家和隨筆作家,有的還給他添了“旅行家”的名號。 我幼年時,父親的頭發就發了白,只有在寫作的時候,才戴上一副無框的四方眼鏡。父親老是忘記眼鏡放在哪里。每當他尋找眼鏡,家中便亂作一團,母親、女傭、阿婆都被動員起來,挨個房間尋找。在我看來,她們匆匆忙忙地東奔西走,并不是為了找眼鏡,而僅僅是為了跑動而跑動。我隨她們一道跑來跑去,但中途常常被墻壁上的污跡,或是院中樹木投在檐廊地板上的影子吸引住,忘了自己正在找東西……不久,眼鏡找到了。它或在碗櫥上,或在坐墊邊,有時竟在廁房里。父親“嗨呀”一聲嘆,接過眼鏡,十分不悅。大家的臉上現出各異的笑容,尤其是阿婆,她竭力屏住闖到嘴邊的笑,結果噎著了,嗆個不停。 父親幾乎不說話,偶爾發聲時總令我驚慌,仿佛**次聽到他的聲音。他常把一只手捂在嘴邊,擺出忍住咳嗽的姿勢,卻總也咳不出來。我能隱約回憶起他的舉止體態,但怎么也想不起他的面容。我有一張他年輕時的照片,我試著將照片上那張年輕的臉與我記憶中曖昧不清的父親形象相疊,感覺總歸是不搭配。倒是對他周身的靜謐,我記憶猶新。確切地說,那種靜謐帶著憂郁和頹廢,和隱者或者科學家身上的安靜截然不同。或許,安詳離世的病人周身蕩漾的,就是這種氣氛吧。
幽靈:一個關于童年和青春的故事 作者簡介
北 杜夫 きた もりお (1927-2011)日本芥川龍之介獎獲獎作家,本名齋藤宗吉,日本著名短歌詩人齋藤茂吉的次子,同時也是一名醫學博士,精神科醫生。出生于日本東京,畢業于東北大學醫學部。北杜夫中年之后患有躁郁癥,但他仍堅持以幽默的筆觸,用一系列的隨筆記錄了自己的病情。此外,他還創作了很多深受年輕讀者追捧的隨筆,是位多產的作家。 1960年憑小說《夜與霧的角落》獲得第43屆芥川龍之介獎,同年出版的《曼波魚大夫航海記》因其獨特的幽默文風大獲好評;1964年憑小說《榆氏一家》獲得每日出版文化獎;1986年憑小說《在閃耀的碧空下》獲得日本文學大獎;1998年憑《齋藤茂吉傳》獲得大佛次郎獎。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