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格爾出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1693581
- 條形碼:9787531693581 ; 978-7-5316-9358-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黑格爾出發 本書特色
黑格爾(1770-1831),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世界哲學史上龐大的客觀唯心體系。他的思想也是馬克思唯物主義辯證法的主要思想體系源流。黑格爾的著作以哲學的高度幾乎涉獵了人類知識的全部領域:歷史、自然、法學、倫理等。黑格爾的代表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科學百科全書》《法哲學原理》等。 ★ 黑格爾把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唯心論哲學發展到了至高點;從思想層面來說,黑格爾可以說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 ★ 他的哲學思想在后代很長時間里一直引起爭論,對思想界有廣泛的影響,幾乎所有學派都對他的學說給予肯定或提出批判; ★ 詳盡闡述黑格爾作品中的主要概念及其思想對后世哲學流派產生的影響,對首次接觸這位偉大思想家作品的人而言,本書是一部理想的入門書籍。 ★【哲學大師】全系精彩圖書:一套適合普通讀者了解哲學大家哲學思想的入門讀物,《從黑格爾出發》是其中之一。 《從洛克出發》 《從薩特出發》 《從康德出發》 《從盧梭出發》 《從黑格爾出發》 《從霍布斯出發》 《從貝克萊出發》 《從笛卡兒出發》 《從休謨出發》 《從尼采出發》
海報:
從黑格爾出發 內容簡介
《從黑格爾出發》介紹了黑格爾這位在哲學史上具有非凡影響力的思想家的作品中包含主要概念和思想,其中包括黑格爾邏輯學、黑格爾辯證法等重要學說。主題結構清晰,語言通俗易懂,讓我們在閱讀中學習并了解黑格爾哲學的靈魂核心及體系框架。 本書隸屬于“哲學大師”書系,由英國布魯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公司出品,每個分冊分別解讀了一位知名哲學家,從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主要作品、思想理念和對時代的影響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以淺顯的語言從全新的角度解讀這些哲學家的人生及其核心理念,使讀者可以更輕松地了解這些標桿式的哲學家的人生經歷,并讀懂他們哲學問題的根源。10個分冊如下: 《從洛克出發》 《從康德出發》 《從尼采出發》 《從薩特出發》 《從盧梭出發》 《從休謨出發》 《從貝克萊出發》 《從笛卡兒出發》 《從黑格爾出發》 《從霍布斯出發》
從黑格爾出發 目錄
**章走近黑格爾
**節黃昏的落幕
第二節推測解釋學
第三節有機統一和自我發展
第四節本書結構
第二章黑格爾早期作品:戰勝分離
**節對哲學的需要
第二節愛和認識
第三節上帝本身已死
第四節疏遠、群體和國家
第三章《精神現象學》:意識的滿意和不滿
**節代替和黑格爾式反語
第二節純粹和不純粹的認識
第三節自我異化精神
第四節通往絕對知識的途徑
第四章黑格爾的百科全書:存在、自然和思想的結構
**節扔掉梯子
第二節理性和理解力
第三節自然的必要性
第四節精神的出現
第五章《法哲學原理》:作為自我實現的自由
**節自我實現和“道德生活”
第二節認同和外化
第三節依照理性去行動
第四節教化和公社
第六章歷史哲學:理性統治世界
**節歷史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第二節自由的道路
第三節進化論和“歷史終點”
第四節現代國家的黃昏
第七章絕對精神:藝術、宗教和哲學
**節絕對基礎價值
第二節藝術是過去的事物
第三節宗教是為了所有人
第四節哲學的實踐
參考文獻
索引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從黑格爾出發 節選
絕對基礎價值 在《哲學科學百科全書》第三部分—《心智哲學》中,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是對于“精神”反思的*高形式,使用的方式有藝術、宗教和哲學。這些“絕對精神”的形式共享一個客體,也就是現實的基本框架,被認為是動態、有機的整體(“真理”或者“絕對”);但是每一個形式都是以不同方法去理解結構的,所以也代表了不同形式的理解:藝術通過具有美感的物體向我們顯示的是現實*終的結構;宗教象征性和隱喻性地代表同樣的東西;哲學以純粹概念的方式重構了現實的基本結構(ENCIII§§553—577)。黑格爾認為就是通過這些“絕對精神”的形式,“精神”*終會了解自己。 一開始就考慮“絕對精神”如何跟其他形式的“絕對”聯系在一起,以及它是如何在所有相關的領域代替“主觀”和“客觀”將會很有幫助。倘若“絕對精神”指定了那些關于我們基本的價值和利益的反思的一般模式,那么“絕對合理性”就是指反思的基本結構,而且在個體能夠識別受到這個結構調解的自身行動和目的的時候,“絕對自由”得到了體驗。這個討論中的結構,即“絕對精神”所反映的結構,比任何特殊群體、機構或者國家的標準結構都要寬廣和普遍,不管結果變成什么,*終都是現實*基本的結構。 黑格爾對于在其后期作品中出現的“絕對精神”概念與《精神現象學》中出現的“絕對知識”看法之間的關系闡述得并不是特別清晰;但這至少是合理的,因為“絕對知識”是在黑格爾開始嘗試布局自己的“體系”的時候出現的,只是簡單的解釋,然后在他后期更成熟的體系中變成“精神”的“絕對”形式—合理性和自由。在《精神現象學》中,“絕對知識”是自我反思式的犧牲和投降的實踐,是一種符合整個內在驅動代替順序的生活方式,而這個代替組成了早期工作的敘述。“絕對認知”是“為了找到自我而失去自我”的一種策略:個體在眼前的事件中努力失去自己,就是為了克服這種依附的不安全,將個體朝客體或者自我推去,以及理解主體與客體之間區別的完全分解(PHG§§3,29,50,53,804—805)。 這種反思的類型是“絕對精神”的特征,一開始僅僅是理論的,或者至少是與任何實踐或者政治考慮分開的;這是部分正確的,但是相關的“絕對合理性”和“絕對自由”看法將藝術、宗教和哲學的共同反思帶進了人類事件中去。比如說,黑格爾認為當個體在主觀、客觀和“絕對”層面上根據理性去行動,他或她在*大程度上是自由的,而在這些層面上,主觀合理性指的是從個人角度出發根據能理解的理性關于制定和行動的實踐,客觀合理性是指由受規則支配的機制、文化和國家結構組織起來的實踐。“絕對”合理性要求個體得仔細審查主觀和客觀合理性的領域,然后決定它們那些受規則支配的結構是否連貫、穩定和持久,它們是否要根據人性的那些基本價值和利益去修改。 值得強調的是“絕對精神”的實踐是社會實踐;這種反思的類型都是藝術、宗教和哲學的特點,而且一個人是不能完全開展這種反思的。哪些東西可以當作好的理由、問題或者解釋,*大程度是由社會實踐的標準所決定的。這里有一種黑格爾想要接受而不是去否認的循環在工作:公共的自我反思必須要在內部開展。這種高層次的反思必須要在更廣闊的意義上解釋公共的理性,但并不減少個體在根據主觀或者客觀合理性行動的時候所號召的合理性。 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各種形式之間的區別在某種程度上就是概念區分,產生了“從屬論題”:是關于他們充分理解整體的能力,是為了符合它們為知識而設定的標準;藝術從屬于宗教,宗教從屬于哲學。藝術試圖通過即時的描繪來理解整體,采用的是美感和特殊的形式。這是一種有效地表達整體的方法,但它往往被宗教所戰勝,而宗教所采用的概念和普遍性組成了一個間接的顯示來表達整體。黑格爾認為哲學通過純粹的概念來理解整體,將能*好地匹配整體的復雜性。雖然黑格爾沒有觀察到“絕對精神”的形式是有層次的排列的,但我們不應該忘記藝術和宗教仍舊是反思*高形式中我們可以接觸到的形式。黑格爾還要補充的是宗教和藝術中有一些有趣和重要的特征是哲學在概念上無法表達的。在任何情況下,任何形式的“絕對精神”都是自然“有思想的”一部分,依據*基本的價值和利益通過反思可以逐漸了解自身。 另外一種描述“絕對精神”特征的方法,顯示了“絕對精神”形式的概念統一和這些形式之間的區別,就是說它的反思試圖解開“理解”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常常就是將整體分解成部分。藝術、宗教和哲學將復雜、動態和有機的整體看成它們的客體,而且假設這個整體是先于部分的。但是藝術和宗教都不能正確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藝術能理解整體的即時性,但是它不能轉向更加細致的理解;雖然宗教能很顯然地察覺到部分,但*終也不能理解整體,所以就轉向隱喻的思考和迷信。黑格爾認為只有哲學能恰當地理解部分、整體和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果哲學是“系統的”和“科學的”,那它將不能過度依賴“理解”,這會將它與社會科學中的工作區分出來。 也可以從歷史上區分“絕對精神”的形式,因為這些形式都在歷史上的不同時期達到了頂峰。黑格爾也會使用概念區分來解釋這些形式在歷史上出現的蹤跡。比如在古希臘,藝術比其他的知識形式都更好地理解了這個動態和有機的整體。另外,宗教在中世紀時期開始興起,而哲學則是在現代開始興盛起來的。根據黑格爾其他的作品,我們可以認為這些就是案例,因為“精神”在歷史上達到了充分的認識,世界的概念復雜性也同時在增長。現代世界是一個非常復雜和標準的安排,只有哲學(包括其他的科學原則)能與之匹配,雖然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時代—藝術和宗教再現了整體的復雜性,但這些時代都已經過去了。 “精神”開始了解自身,其實是一個普遍的過程,反映了自由的發展階段,而這些階段就是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提及的自我實現。正如現代國家中獲得自由的過程包括外化和內化階段一樣,“絕對精神”也經歷了同樣的運動。藝術特別需要個人意愿的外化,在早期人類文明階段,藝術的出現使得人們為了自己的目的去挪用世界上那些外在的有美感的人員。在“精神”出現之前,人類就已經沉浸在自然中了,但當藝術變成一種集體自我反思的形式的時候,“精神”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了。一旦“精神”站在自然對立面,它對于美感的挪用就變成自身意愿的一種外化。歷史上,將世界內化回我們自我的概念中也需要藝術,但宗教和哲學往往能更有效地獲取到這種動態性。 *后,黑格爾對于“絕對精神”的研究受到推測解釋學的引導:對于每種藝術、宗教和哲學,他都想找到“真實的理性”,并且在特定的歷史情境中把它們當成實踐去理解。他所用的解釋方法也要求他需要理解實踐內部的目標和標準;比如說,黑格爾對叫作“藝術現象學”的東西特別感興趣,他還努力去理解和接受藝術家們的觀點。正如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設想的推測解釋學一樣,他會去探索藝術、宗教和哲學所使用的概念是否適合它們的客體;如果不適合,那么哲學“絕對精神”的形式將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失敗。 ……
從黑格爾出發 作者簡介
克雷格·B.馬塔雷斯,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哲學副教授,哲學政經科研項目的主任。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