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頭顱記
-
>
食南之徒
-
>
外國文學名著名譯叢書:漂亮朋友
-
>
(精)我們八月見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0冊:1972-1974
-
>
故事會;刀客
-
>
刀鋒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29964
- 條形碼:9787505729964 ; 978-7-5057-2996-4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名著讀者、學生★和雨果、巴爾扎克齊名的法國中短篇小說大師梅里美傳世杰作,推動法國中短篇小說走向成熟,對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和歐洲文學產生了重要影響。 ★翻譯家李玉民經典譯本,收錄《查理十一世的幻視》《勇奪棱堡》《菲德里哥》《塔曼戈》《馬鐵奧·法爾科恩》《陰錯陽差》《煉獄中的靈魂》《伊勒的維納斯》《高龍芭》《卡門》10部名篇! ★全新精裝典藏版,新增超1000字作者小傳及珍貴照片! ★塑造了“卡門”“高龍芭”等文學史上不朽的傳奇女性形象!《卡門》在人類共同的精神世界,傳達出“不自由,毋寧死”的信念,被改編成歌劇、電影等藝術形式150余次。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 內容簡介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收錄10部梅里美中短篇小說,包括《查理十一世的幻視》《勇奪棱堡》《菲德里哥》《塔曼戈》《馬鐵奧·法爾科恩》《陰錯陽差》《煉獄中的靈魂》《伊勒的維納斯》《高龍芭》《卡門》。小說以樸實凝練的語言,將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充滿了地方色彩和異國情調,塑造了“卡門”“高龍芭”等與現代文明社會格格不入卻具有異常毅力、敢作敢為的形象,展現巨大的社會問題和深刻的階級矛盾。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 目錄
譯者序 I
查理十一世的幻視 1
勇奪棱堡 8
菲德里哥 14
塔曼戈 25
馬鐵奧·法爾科恩 44
陰錯陽差 56
煉獄中的靈魂 118
伊勒的維納斯 177
高龍芭 207
卡門 338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 節選
卡門 女人常幽怨,良辰唯兩段: 一是上床時,二是赴黃泉。 ——帕拉達斯 一 我總懷疑門達古戰場,地理學家們不知所云:他們劃定在巴斯圖利—帕尼一帶,即馬爾貝拉以北八千米處,如今的蒙達附近。根據佚名氏所著的《西班牙戰記》文本,以及在德·奧蘇納公爵珍貴的藏書中所搜集的資料,我推測應當到蒙蒂利亞一帶尋找那個值得紀念的地點,想必歷史上愷撒正是在那里孤注一擲,*后同共和國衛士們決一死戰的。1830年初秋,我正巧到了安達盧西亞,便遠足考察,走了方圓很大的一片地方,以便澄清我心中尚存的疑慮。不久我將發表一篇論文,但愿能夠盡釋求實的考古學家頭腦中的懸疑。在我這篇論文將解決全歐洲學術界懸而未決的地理問題之前,我要先給諸位講述一個小故事。不過,這個故事也不去推斷什么,無關乎門達地理位置的有趣問題。 我在科爾多瓦雇了一名向導和兩匹馬,上路帶的全部行裝,也只有一部愷撒的《高盧戰記和內戰記》,以及幾件襯衣。有一天,我在卡爾切納流域的一片高地上游蕩,走得人困馬乏。而且驕陽似火,我渴得要命,心中直罵,要讓愷撒和龐培的兩個兒子都見鬼去。正當這時,我忽然發現離我們走的小路頗遠的前方,有一小塊兒綠草地,零星地長著燈芯草和蘆葦,那表明附近有水源。走近一看,所見的綠地正是一股溪水注入的沼澤,溪流似乎來自卡布拉山脈兩道高高山梁間的細谷。我斷定溯流而上,會見到更加清冽的溪水,也沒有這么多螞蟥和青蛙,也許在巖石間還能找到一點可乘的陰涼。剛進山口,我的馬就一聲長嘶,而有一匹我看不見的馬立即回應。再往前走了百步,山口豁然開闊,眼前出現一座天然形成的圓形競技場,四周盡是高高的峭壁,圓場完全籠罩在陰影之中。行客再也找不到比這更愜意的歇腳地點了。陡峭的山巖腳下,泉水滾滾涌出,瀉入一個小池中。池底白沙如雪,池邊挺立著五六棵橡樹,終年不受寒風襲擊,又總受山泉滋潤,因而枝繁葉茂,濃蔭遮蓋著泉水池,而且,四周芳草萋萋,綠油油的一片,勝似床榻。就是方圓幾十千米的客店也都難與之相比。 但是,發現如此清幽的勝地,我還不能居功自傲,已經有一個漢子捷足先登,躺在這里了——想必在我進入山谷時,他正睡得香甜。那匹馬趁主人睡覺,便吃周圍的青草,飽餐一頓,后來一聲嘶鳴,將主人喚醒。主人起身朝馬走去,只見他是個壯年漢子,中等身材,看似有著強健的體魄,目光深沉,傲氣十足。他的肌膚原本應該很中看,但是被太陽曬黑,比頭發的顏色還深。他一只手拉住坐騎的籠頭,另一只手則端著一支銅制喇叭口短銃。老實說,我一見短銃和那人的兇相,還頗感驚訝,不過,總聽人提起強盜而又從未碰到過,我也就不再相信有什么盜匪了。況且,我見過多少極安分的農民去趕集,都武裝到了牙齒,這會兒見到一支火銃,也沒有理由懷疑這陌生人就有惡意。“再說了,”我心中暗想道,“他搶我這幾件襯衣,搶我這部埃爾澤維爾版本的《高盧戰記和內戰記》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我自然地點了點頭,向持槍的人致意,并且微笑著問我是否打擾了他的美夢。他沒有回答,只是從頭到腳打量我一番,覺得滿意了之后,再同樣專注地審視我那走過來的向導。我看見向導面失血色,停下腳步,明顯地流露出驚慌之態。我心中想:碰上歹人啦!但是,我隨即接受謹慎心理的勸告,絲毫也不顯出不安之色。我跳下馬,吩咐向導卸下轡頭,然后跪在泉水邊,雙手和頭探進水中。接著,我又匍匐在地上,喝了一大口水,如同基甸手下那些壞兵。 這工夫,我也在觀察我的向導和那個陌生人:向導很不情愿地走過來,而那陌生人對我們也似乎并無惡意,只見他放開了馬,開頭平端的火銃,槍口現在也沖下了。 對方似乎不理不睬,我倒覺得不必強求而動氣,于是往草地上一躺,掏出雪茄煙盒,隨意地問一聲那個攜槍的人是否帶著火石。那陌生人始終一言不發,他摸索口袋,掏出火石,上趕著給我打著火。顯而易見,他的態度和緩多了,現在已經在我的對面坐下來,只是槍還沒有離手。我點燃雪茄,又從余下的雪茄中挑了*好的一支,問他是否抽煙。 “抽煙,先生。”他回答。這是他開口講的**句話,我注意到他發S音跟安達盧西亞人口音不同,因而斷定他和我一樣,也是一位行客,只差不是考古學家了。 “這一支,您抽著一定會覺得好。”我對他說道,并遞給他一支真正上好的哈瓦那雪茄。 他向我微微頷首,用我的雪茄點著他的那支,又點了點頭,對我表示感謝。接著,他開始抽起來,看那樣子興趣極高。 “唔!”他吸了**口,讓煙霧從嘴和鼻孔里慢慢噴出來,感嘆了一句,“我很久沒有吸煙了!” 在西班牙,接受對方遞來的一支雪茄,就建立起友善的關系,如同東方分給對方吃面包和鹽一樣。真沒想到,這個人還挺健談。他雖然自稱居住在蒙蒂利亞地區,但是對這個地區似乎很不熟悉。我們所在的這個幽美的峽谷,他不知道叫什么名稱;四周有什么村莊,一個也舉不出來。*后我問他,在這一帶是否見過殘垣斷壁、卷邊的寬瓦、雕刻的石頭,他承認從來就沒有留意過那類東西。反之,在相馬方面他倒挺內行,說我的馬怎么不好,這當然不難。緊接著,他又向我講解他那匹坐騎的族譜,說它出生在著名的科爾多瓦養馬場。這匹馬確系良種,據主人說特別耐勞,有一天曾跑了一百二十千米,時而飛馳,時而疾行。這個陌生人侃侃而談,講在興頭上,卻戛然住聲,仿佛又吃驚又惱火,嫌自己的話講得太多了。“我正急著趕路,要去科爾多瓦。”他帶著幾分尷尬的神情補充一句,“有一場官司,我要去求求法官……”他邊說邊注視我的向導安東尼奧,看得向導垂下眼睛。 在樹蔭下、泉水邊,我感到心曠神怡,忽然想起從蒙蒂利亞動身時,我的朋友往向導的褡褳里塞了好幾大片優質火腿。于是,我讓向導拿出來,并請這個陌生人和我們一起隨便吃些。如果說他很久沒有吸煙了的話,那么我還覺得他可能至少有四十八小時沒有吃東西了。他那副吃相,好似一匹餓狼。我不免想:這個可憐的家伙,碰上我真是天意。然而,我的向導吃得很少,酒喝得更少,一句話也不講了,盡管一上路,他就顯露出是個沒得比的愛饒舌的家伙。有這位生客在場,他好像很不自在,而這兩個人保持距離,彼此都懷有幾分戒心,讓我猜不出到底是何緣故。 面包和火腿都吃光了,一點兒殘渣也沒有剩下,我們每人又抽了一支雪茄。我吩咐向導,將我們二人的馬匹套上。我正要向我新交的這位朋友道別,他卻先問我打算去哪里過夜。 我還沒有注意到向導朝我丟來的眼色,就脫口回答說,準備去庫埃爾沃客店。 “那客店糟透了,先生,不適合您這樣的人……我也去那個地方,如果您不介意,我就和您結伴,一路同行吧。” “那好極了。”我邊說邊上馬。 向導趁著給我扶鐙的當兒,又給我丟個眼色。我聳聳肩膀權當回答,借以明確告訴他,我絲毫也不擔心。就這樣,我們上路了。 安東尼奧那種神秘兮兮的眼色,他那不安的神情,還有那陌生人脫口而出的幾句話,尤其說他跑了一百二十千米的路,解釋去干什么又不大合情理,凡此種種,都促使我對這位旅伴產生一定的看法。我并不懷疑自己遇到了一個走私者,也許還是個強盜,可是,這又有什么關系呢?我相當了解西班牙人的性格,完全確信對一個和自己吃過飯并抽過煙的人,根本不必害怕。有他這樣一個人在身邊,甚至起保護作用,不會有什么歹人找麻煩了。況且,我倒樂得見識見識,一個強盜究竟是什么樣子,那可不是天天都能碰得到的。能和一個危險人物相伴,尤其還感到他善氣迎人,這里面還真有幾分情趣。 我希望逐步取得信任,引導這個陌生人向我吐露真情,因而不顧向導一再向我丟眼色,主動把話題引向剪徑的大盜。當然,我講話的語氣懷著敬意。當時,安達盧西亞有一個著名的大盜,名叫何塞·馬利亞,他的事跡有口皆碑。“假如我身邊這個人就是何塞·馬利亞呢?”我思忖道……于是,我就講述這位英雄好漢的故事,全是頌揚的話,我也高度稱贊他既勇敢,又慷慨仗義。 “何塞·馬利亞不過是個怪人。”陌生人冷冷地來了一句。 ...
卡門:梅里美小說精選 作者簡介
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1803—1870),法國作家,中短篇小說大師、劇作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法國碑文和美術學院、法蘭西學士院、法蘭西文學院院士。 1803年9月28日,出生于法國巴黎的知識分子家庭。畢業于巴黎大學,掌握英語、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俄語、希臘語、拉丁語等多種語言,后任職商業部。 代表作有《菲德里哥》《塔曼戈》《馬鐵奧·法爾科恩》《伊勒的維納斯》《高龍芭》《卡門》等。 1870 年9月23日逝世于戛納。根據遺愿,葬于戛納新教教堂的墓地。
- >
推拿
- >
隨園食單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