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編.第1冊:1949-1953
經典寫作課: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1128
- 條形碼:9787020141128 ; 978-7-02-014112-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典寫作課: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本書特色
《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經典寫作課)》主體部分是紀德1922年所作的關于陀氏的六次講座。在這一系列講座中,紀德層層剖析了陀氏的文學思想及藝術風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內心世界,發現了謙卑與傲慢的相互轉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創作的重要特點。《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經典寫作課)》是兩位偉大作家的一次隔代的心靈交流,向讀者展示了一種健康的心智生活。紀德關于陀氏的這些論述帶有濃厚的法國閱讀經驗,被公認為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珍貴文獻。
經典寫作課: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內容簡介
《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經典寫作課)》是法國著名作家安德烈·紀德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經典著作。《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經典寫作課)》是紀德1922年所作的關于陀氏的六次講座。在這一系列講座中,紀德主要的關注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如何以“文學”的方式表達出來,他通過解讀陀氏的書信和小說文本,層層剖析了陀氏的文學思想以及藝術風格。他深入到陀氏及其塑造的人物的內心世界,發現了謙卑與傲慢的相互轉化、人物思想的二重性等陀氏創作的主要特點。紀德視陀氏為天才的小說家,而且是“所有作家中偉大的一位”,他對陀氏的解讀帶有濃重的法國閱讀經驗,同時向讀者展示了一種健康的心智生活。這是兩位偉大作家的一次跨越時空的心靈交流,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珍貴文獻。
經典寫作課: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目錄
在老鴿棚劇院紀念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經典寫作課: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節選
《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經典寫作課)》:陀思妥耶夫斯基無黨無派,懼怕派系之爭。他寫道:“我思考得*多的事情是,我們的共同思想是由什么構成的,不論我們各自的傾向有多么不同,我們會在哪一點上相遇。”他深深地堅信,歐洲的“各種對抗的因素在俄羅斯思想中調和了起來”,他,作為一個如他自稱的“老俄羅斯歐洲人”,他以全身心的努力,致力于這一俄羅斯的統一,而所有的黨派都應該融于對國家和人類的巨大的熱愛之中。他在一封寄自西伯利亞的信中寫道:“是的,我同意您的觀點,俄羅斯將完結歐洲,這是它的使命本身。這對我來說向來是顯而易見的。”在另一封信中,他說到俄羅斯就像一個空閑的民族,“有能力站在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前列”。假如,出于一種信念,興許還是一種過于早熟的信念,他對俄羅斯人民的重要性抱有一種幻想(這可不是我的思想),那根本不是基于一種沙文主義的自負,而是基于他作為俄羅斯人而具有的一種直覺,他認為,他對分裂歐洲的各派系的不同激情和不同理由有著深刻的理解。談到普希金時,陀思妥耶夫斯基贊揚他具有“人類普遍同情心的能力”,但他又補充說:“這一天賦,他恰恰是跟我們的人民一起來分享的,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是民族的。”他把俄羅斯靈魂看成是“歐洲一切傾向的一個調解地”,他甚至這樣高喊道:“哪一個真正的俄羅斯人不會首先想到歐洲!”甚至說出這樣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俄羅斯流浪漢需要人類的普遍幸福才能得到安寧。”他深信,“俄羅斯未來作用的特點,應該是在泛人類的*高層面上,而俄羅斯思想興許將是歐洲在其不同的民族中持之以恒努力發展的所有思想的綜合”。他常常把目光轉向外國,他對法國和德國所作的政治判斷和社會判斷,對我們來說,是他書信集中*有趣的部分。他在意大利、瑞士、德國旅行并逗留,甚至滯留了好幾個月,原因很簡單,*初是渴望多多地了解,后來,則由于持續不斷的經濟困難,或是沒錢繼續旅行和還清新債,或是害怕回俄羅斯后被債主告上法庭……他在四十九歲時寫道:“我的健康狀態不好,要是被監禁的話,我怕連半年都經受不了,更何況我無法工作。”但是,一到了國外,他就懷戀俄羅斯故鄉的空氣,懷戀與俄羅斯人民的接觸。對他來說,無論是在斯巴特,在托萊多,在威尼斯,都沒有故鄉的那種空氣,他都無法適應。有一段時間,他無論到哪里都郁郁寡歡。他寫信給斯特拉霍夫說:“啊!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我簡直無法向您表達,我在國外生活感覺有多么的難受!”沒有一封流亡中的信不表達這種抱怨:“我必須回到俄羅斯,我在這里煩悶得要死……”就仿佛,他本來是在那里盡情地汲取著他作品所需的神秘營養,而現在,一旦根系從俄羅斯的土壤中被拔出,他就失去了元氣。“我沒有了寫作的興趣,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或者說,我寫作起來十分痛苦。這究竟意味著什么,我實在弄不太明白。我只是想,這是因為我需要俄羅斯。無論如何,必須回國。”另一處,他寫道:“我需要俄羅斯,為了我的工作,為了我的作品……我十分清楚地感覺到,無論我們生活在哪里,在德累斯頓或是在別的什么地方,那都無關緊要,我始終是在異國他鄉,脫離了祖國。”還有:“假如您能知道,我在這里,是那么地感到自己是個無用的人、外鄉人……我變得愚蠢和狹隘,我丟失了俄羅斯的習慣。沒有俄羅斯空氣,也沒有俄羅斯人。總之,我根本就不能理解那些俄羅斯移民。那都是一些瘋子。”……
經典寫作課:關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講座 作者簡介
[法]安德烈·紀德(Andre Gide),法國著名作家,出生于巴黎。1891年出版《安德烈·瓦爾特手記》,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一生創作小說、戲劇、游記、詩歌、日記、信函等各類體裁的作品多種,代表作有小說《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曲》《梵蒂岡地窖》《**制造者》《浪子回家集》,散文《地糧》《剛果之行》《如果種子不死》等。1947年,他憑《田園交響曲》獲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為:“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并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