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野菊花
-
>
我的父親母親 - 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7冊.1965-196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4冊:1959-1960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3冊:1957-1958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2冊:1954-1956
-
>
吳宓日記續(xù)編.第1冊:1949-1953
《詩經(jīng)》地域性與漢淮文化考論 : 以《周南》《召南》《陳風》為中心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67144934
- 條形碼:9787567144934 ; 978-7-5671-449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經(jīng)》地域性與漢淮文化考論 : 以《周南》《召南》《陳風》為中心 內(nèi)容簡介
《地域性與漢淮文化考論:以為中心》旨在考察研究“二南”和《陳風》的地域性,在探討之前對選題背景、研究目的與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概況、基本概念做一必要的說明和闡釋,是為前言。 當代中國的地域文化以河流流域為基準,大體可以劃分為三大文化區(qū)系:黃河流域文化區(qū)、長江流域文化區(qū)和珠江流域文化區(qū)。同一文化區(qū),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若干次一級的亞文化區(qū)。就先秦詩歌創(chuàng)作地域而言,黃河流域文化區(qū)可劃分為河渭文化、河汾文化、河洛文化、河淇文化、河海文化五個亞文化區(qū);長江流域文化區(qū)可劃分為漢淮文化、江漢文化兩個亞文化區(qū)。
《詩經(jīng)》地域性與漢淮文化考論 : 以《周南》《召南》《陳風》為中心 目錄
前言
**章 《周南》地域性考論
**節(jié) 《周南》地域文化考論
一、《周南》名稱考
二、《周南》產(chǎn)生地域考
三、《周南》作時考
四、周南地域文化特質(zhì)考
第二節(jié) 《周南》主題考論
一、禮儀組詩考
二、婚戀組詩考
三、閨思組詩考
四、頌贊組詩考
五、諷喻之詩考
第三節(jié) 《周南》藝術(shù)考論
一、詩歌語言與地域色彩
二、心理描寫與形象塑造
第四節(jié) 《周南》意象考論
一、動物意象群與螽斯意象考論
一、植物意象群與苯苢意象考論
第二章 《召南》地域性考論
**節(jié) 《召南》地域文化考論
一、《召南》產(chǎn)生地域考
二、《召南》作時考
三、召南地域文化特質(zhì)考
第二節(jié) 《召南》主題考論
一、厚德與美賢政治組詩考
二、婚戀組詩考
三、祭祀禮俗組詩考
四、閨思與行役組詩考
第三節(jié) 《召南》藝術(shù)考論
一、虛實相生與詩歌意境
二、語言風格與詩歌之美
第四節(jié) 《召南》意象考論
一、動物意象群與喜鵲意象考論
一、植物意象群與甘棠意象考論
第三章 《陳風》地域性考論
**節(jié) 《陳風》地域文化考論
一、陳國歷史勾稽
二、《陳風》產(chǎn)生地域考
三、《陳風》創(chuàng)作時間考
四、陳國地域文化特質(zhì)考
第二節(jié) 《陳風》主題考論
一、巫風與游觀民風組詩考
二、婚戀組詩考
三、政治諷刺組詩考
第三節(jié) 《陳風》藝術(shù)考論
一、含蓄手法與陳國社會現(xiàn)實
二、“星月篇”的浪漫風格
第四節(jié) 《陳風》意象考論
一、地域意象群與東門、宛丘意象考論
二、植物意象群與蓮荷意象考論
結(jié)論
附錄“二南”、《陳風》主題輯錄
參考文獻
后記
《詩經(jīng)》地域性與漢淮文化考論 : 以《周南》《召南》《陳風》為中心 作者簡介
楊延,1980年生,博士,副研究員。現(xiàn)任江南大學宜興研究生院管理辦公室主任兼校長辦公室副主任。近年來,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主編圖書4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等8項,獲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先進工作者等榮譽4項。
- >
山海經(jīng)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