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省志(1978-2002)?鐵路志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德國克虜伯與晚清火:貿易與仿制模式下的技術轉移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識木:全球220種木材圖鑒
人天之際:青藏高原生態與文化的互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39107
- 條形碼:9787301339107 ; 978-7-301-33910-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天之際:青藏高原生態與文化的互動研究 內容簡介
在生態保護的研究與實踐中,傳統文化中蘊藏的豐富的生態知識逐漸受到認可和重視,其對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也得到了全新的認識。作者團隊以生態保護為視角,將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手段相結合,選取青海三江源和四川甘孜州為研究基點,從生態環境中的自然圣境、神山圣湖和當地居民的行為(狩獵、牧業、蟲草采集)入手,通過對野生動物分布、鳥類分布、草場變化、蟲草采集管理等具體研究項目的分析,探討了當地的傳統文化在生態保護中所發揮的作用。
人天之際:青藏高原生態與文化的互動研究 目錄
1.1 文化與生態的關系:多學科視角
1.2 文化多樣性與生物多樣性
1.3 生態保護思想的演進與社區參與式保護
1.4 青藏高原與藏族傳統生態文化
1.5 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在中國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位置
第二章 青藏高原神山與生態保護——形式、功能與地理特征
2.1 自然圣境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意義
2.2 藏族聚居區的神山圣湖
2.3 四川甘孜州神山的等級、地理特征及管理
2.4 青海玉樹雜多縣神山的等級、地理特征及保護
第三章 藏族聚居區神山的生態保護成效
3.1 森林地區神山生態保護成效——以甘孜州丹巴縣為例
3.2 草原地區神山生態保護成效——以三江源地區為例
3.3 藏族聚居區神山與生態保護相關討論
第四章 青藏高原環境歷史案例研究——以三江源地區為例
4.1 三江源地區的自然概況
4.2 三江源地區人口變遷
4.3 三江源地區畜牧業情況歷史變遷
4.4 三江源地區其他自然資源利用
4.5 三江源地區人與環境關系分期
4.6 三江源人與環境關系特點
第五章 青藏高原地區人與野生動物關系歷史——以三江源地區為例
5.1 研究方法
5.2 三江源地區部分野生獸類古今分布情況
5.3 牧民對野生動物數量變化的認知
5.4 藏族牧民對野生動物的狩獵行為及對野生動物的觀念
5.5 人獸沖突情況
第六章 藏族傳統文化與生物多樣性的相關性研究
——以甘孜州鳥類多樣性為例
6.1 以鳥類為指標的生物多樣性評估
6.2 傳統文化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知識、態度和行為評價
6.3 數據分析方法
6.4 各村鳥類多樣性狀況及比較
6.5 保護知識的比較:傳統文化、現代保護知識與保護意識
6.6 生物多樣性保護行為比較
6.7 影響鳥類多樣性的因素分析
6.8 甘孜州藏族傳統文化對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影響分析
第七章 三江源地區牧業文化與生態保護
7.1 部落時期牧業社區案例
7.2 集體化時期傳統放牧知識的落實
7.3 承包時期三江源地區的放牧與草地
7.4 三江源地區草地變化情況
7.5 對草地退化的認知與保護行動
7.6 生計與文化
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蟲草采集管理
8.1 蟲草采集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8.2 蟲草資源的可持續性
8.3 蟲草采集的管理形式
8.4 蟲草采集的環境影響
8.5 蟲草采集案例研究方法
8.6 三江源地區有關蟲草采集的生態文化
8.7 三江源蟲草采集管理典型案例及制度分析
8.8 討論
第九章 動態變化中的青藏高原文化與生態
9.1 青藏高原生態文化的特色
9.2 三江源地區文化與自然的互動總結
9.3 三江源地區的動態變化
9.4 總結及保護建議
9.5 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重塑青藏高原的物質能量流動模式
參考文獻
人天之際:青藏高原生態與文化的互動研究 作者簡介
朱子云
----------------------------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教師,保護生物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類生態學、歷史生態學等。長期在青海三江源地區收集藏族傳統生態知識,并研究藏族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以及傳統文化如何幫助社區參與生態保護實踐。曾參與青??煽晌骼锸澜缱匀贿z產申報工作,負責申遺文本中社會、文化部分的調查與寫作。
申小莉
----------------------------
申小莉,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動植物相互關系研究,長期關注青藏高原的傳統文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發表多篇相關研究論文?,F任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編委。
呂植朱子云
----------------------------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教師,保護生物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類生態學、歷史生態學等。長期在青海三江源地區收集藏族傳統生態知識,并研究藏族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之間的互動,以及傳統文化如何幫助社區參與生態保護實踐。曾參與青海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遺產申報工作,負責申遺文本中社會、文化部分的調查與寫作。
申小莉
----------------------------
申小莉,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動植物相互關系研究,長期關注青藏高原的傳統文化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發表多篇相關研究論文?,F任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編委。
呂植
----------------------------
呂植,北京大學保護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自然保護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創始人,亞太世界遺產培訓與研究中心主任。自1985年起,一直在從事中國自然保護的研究、實踐、能力建設和政策推動,所領導的野外保護和研究項目遍及中國西部的四川、青海、西藏、云南,陜西和甘肅等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